首页 > 科幻魔法 > 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

大国崛起:从军工开始 第464节

  沙特这里的条件,真的太差了。

  根本没办法和欧洲、美国相比。

  港口小,货物吞吐量有限,偏偏沙特的交通运输条件很差劲。

  沙特的社会高福利,使得工人的工作热情也不高,稍微工作强度大一点,人家就不干了。

  更不要说,美军在沙特这里的形象口碑并不好。

  “是啊,这段时间我们的小伙子,也累坏了,大家对此很有意见!”美军空军负责人也表达自己的看法。

  美军的士兵,那是不怎么会吃苦。

  从一战的时候,在欧洲打仗,美军士兵都得吃好喝好,不然的话可是会出大事。

  每一次战争,美军的第一要务不是武器装备要充足,而是物资供应要充足,得让美军吃得好喝得好。

  而且这里面,可都是生意。

  施瓦茨科普夫皱了皱眉头。

  随后,他想了想,不得不同意更改空袭策略。

  毕竟他们所说的,也都是事实。

  一来后勤压力大,二来他们的飞行员们也累了,需要休息。

  毕竟这种高强度的轰炸,飞行员们又不是钢铁,怎么可能会不累。

  莫斯科。

  此时更多的情报传回来。

  苏联组织专家团体展开研究,美国人这次的战争模式,让苏联很感兴趣。

  “这里面有可取之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轰炸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科威特、伊拉克的特殊地形,如果换做是阿富汗,美军这种打法就起不到效果了。”一个胸前带着许多枚勋章的军人沉声道。

  这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将领,亲自经历了阿富汗战争的全过程。

  他对此很有发言权,一下子看到了两者的差异性。

  阿富汗地形复杂,有很多山,道路崎岖难行,最难打的不是正规军间的战争,而是面对游击队的游击战术。

  游击队往大山一躲,根本没法打。

  而科威特、伊拉克不同,科威特都是沙漠,一马平川,没有任何险地,一览无遗。

  伊拉克北部有库尔德山地,西部是沙漠地带,高原与山地间有占国土大部分的米索不达米亚平原,绝大部分海拔不足百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境,两河在库尔纳汇合为夏台阿拉伯河,注入波斯湾。平原南部地势低洼,多湖泊与沼泽。平原以东为扎格罗斯山系的西部边缘。西南部为阿拉伯高原的一部分,分布有叙利亚沙漠。

  目前爆发战争的地方,实在是太有利于美军了。

  而北部的库尔德山地,美军布置的部队,都只是起到牵制兵力的作用,并没有发生战斗。

  换做是苏联军队,直接通过钢铁洪流淹没了伊军,根本不需要什么战略轰炸。

  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的军队,可以抵挡得了苏联的钢铁洪流。

  这是苏联对自己强大军队的绝对自信。

  至于美国人这种打法,要是面对苏联的话,绝对能将美国人打得屎尿都出来。

  从一开始,就可以通过导弹袭击那些军事基地,根本就不会让美国人进行兵力集结。同时也可以用空军,轰炸这些军事基地。

  哪怕硬碰硬,苏军都有绝对的把握,击败对方!

  所以这种轰炸之类的,在苏联看来,有可取之处,但是不值得学习,因为苏联没必要!

第747章 来自北极熊的关注

  2024-09-01

  是的!

  苏联不认为,这种大规模战略轰炸,会适合苏联!

  如果是地形复杂,这种大规模战略轰炸效果是有限的,完全是浪费弹药,而且还只适合地形条件好的。

  可如果是像伊拉克、科威特这样的地形,苏军完全可以凭借着钢铁洪流,一波带走敌人。

  苏军曾经进行过作战模拟,如果是苏军,只需要50万大军,三天时间就可以击穿伊拉克的防线,攻入巴格达。

  从70年代开始,为了拉拢伊拉克,苏联除了卖武器给伊拉克,帮助伊拉克发展一些工业之外,还长期派遣一支军事顾问团帮助伊拉克训练部队。

  可以说,伊军是苏军的半个徒弟。

  对于伊军的战斗力,苏军很清楚。

  装备不差,但是兵员素质不高,对于武器装备掌握不高,对于战术执行能力比较有限。

  虽然伊拉克号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宣称伊军是机械化部队,但是伊军这种机械化部队,和苏联的机械化部队,那是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苏联的机械化部队,那是立体式进攻,攻势如潮,钢铁洪流足以让人胆寒,而且通信是直接到班。苏军可以做到,快速赶到战场,一到战场立马就可以投入战斗。

  “不过,伊拉克人这用导弹打航母的战术,让人眼睛一亮!”一个将领说道。

  另一个将领也说道:“是的,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也许完善一下,可以用来对付美国人的航母。”

  “航母无用论,还是很有道理的,随着导弹的发展,精度不断提高,是可以有效攻击航母,摧毁航母。”

  “这方面有两个需要解决,一个是解决反舰导弹的性能,现在我们的反舰导弹还不如‘鹰击’反舰导弹;一个是需要对导航卫星系统进行升级!”

  其他人纷纷发表意见。

  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海湾战争给苏联带来最大启发的,便是如何打击航母。

  美国拥有世界最强大的海军,是海洋霸主,哪怕苏联的海军在世界上排名第二,但是苏联的海军依旧还不如美国海军。

  美国的海军是全球性的海军,但是苏联的海军不是。

  苏联为何一直想要打通前往印度洋的陆上通道,除了可以获得不冻港之外,便是因为这是可以让苏联海军成为全球性海军。

  也正是因为美国海军的强大,苏联一直在研究如何针对美国海军。

  航母,是美国海军强大的象征,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航母,也是最先进的航母。

  如何针对美国海军的航母,一直以来是苏联的一大课题。

  航母,在二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然也成了有志于海军发展的国家发展的重点。

  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爆发了‘航母无用论’!

  1945年,美国空军两架B29战略轰炸机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扔了两颗原子弹,引发了全球对战略轰炸机、导弹和航母的大讨论。

  主流的观点认为,既然洲际弹道导弹、战略轰炸机可以在洲际范围内投射核弹头,既然一枚核弹拥有摧毁一座城市的威力,那为什么还要发展航母呢?

  正是因为这样的思考,使得航空母舰逐渐被打入冷宫。

  像美国,同样也深受影响,美国将省下来的钱用来发展B-52轰炸机和战略核导弹,这引发了美国海军的不满,还引发了不少三星、四星将领纷纷辞职,这也就是著名的‘美国海军将领大造反’事件,美国海军在二战时拥有的100多艘航母也骤减到20多艘。

  很多人都认为,‘航母无用论’是美国用来忽悠苏联,让苏联放弃航母的发展,然后苏联傻乎乎的相信。

  这种观点未免太小瞧了苏联,能够作为世界两极中的一极,苏联怎么可能这么容易被忽悠。

  美国航母重新得到重视,还是因为经历了朝战的失败以及越战的失败之后,曾经不可一世的美军,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军事战略:到底是准备打一场或许从来不会真正爆发的核大战呢?还是准备打那种经常会使用到航母的中、低烈度的常规战争?

  也是到了这个时候,美军和苏军的发展道路出现了严重的分歧。

  苏军依旧基于打S3赛季而进行着准备,苏军的建设完全是围绕着打S3赛季,打赢S3赛季,整个苏联也都围绕着S3赛季在进行准备。

  而美军不同,美国从来没有想过去打S3赛季,美军的建设开始出现方向性调整,美军是准备只打中、低烈度的常规战争,根本就不想和苏联打S3赛季。

  不管是美军袭击格林纳达还是美利冲突,都是属于中、低烈度的常规战争。

  就是这一次的海湾战争,美军调集了52.7万部队,调集了8艘航母,总共超过200艘军舰,但是盟友以及阿拉伯联军的军队数量却超过美军许多,伊拉克其实只是一个中等强国,这种战争根本无法与苏联相提并论。

  美国有对航母的重新定义,认为发展航母还是有必要的,但是并不妨碍美国继续使用‘航母无用论’来忽悠别人。

  这种忽悠,是加大对民间研究的资助,突出战略核武器、战略轰炸机的作用,重点做一些人的工作。

  而美国战忽工作的经典战例便是成功忽悠了苏联的玉米,让他认为建设远洋舰队的计划是错误的,在核武器时代,航母不过只是一种‘浮动的棺材’,因而放弃航母计划,主战优先发展核导弹和远程轰炸机。

  等到苏联吃了亏,意识到航母的重要性,那已经错过了很多年了。

  等到苏联铁了心要发展航母,在发展航母道路上已经慢了一步。

  在发展航母道路上慢了一步,苏联便一直在研究怎么针对航母,从而抵消美国海军的优势。

  而此次伊拉克一次性重创美国两艘航母,直接让苏联眼睛一亮。

  几天时间讨论,初步了有一些判断。

  苏联要进一步完善,就必然要在反舰导弹、卫星导航系统上下功夫。

  反舰导弹,苏联并不弱,甚至在以前,苏联的反舰导弹是世界上最强大的。

  毕竟苏联海军相比美国海军是处于弱势的,自然要发展反舰导弹。

  只不过这一切,随着盘山集团研制出‘鹰击’反舰导弹后,苏联才发现,人家反舰导弹竟然如此先进。

第748章 苏联进口芯片(求订阅 月票)

  2024-09-01

  ‘鹰击’反舰导弹,在马岛战争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取得辉煌的成绩,自然进入全世界的视线。

  苏联没多久,就通过渠道获得了三枚‘鹰击’反舰导弹,对‘鹰击’反舰导弹进行研究。

  到了现在,苏联在这基础上已经发展出自己新一代的反舰导弹,但是苏联研制出来的新一代反舰导弹,性能只有同类型的‘鹰击’反舰导弹的九成。

  这相差一成,却是因为苏联在电子工业上比较落后。

  至于卫星导航系统,苏联在航天方面可是非常强大的,美国在发展GPS卫星导航,苏联同样也在发展自己的格纳斯卫星导航系统。

  苏联的格纳斯卫星导航系统,是从1982年开始启动的,到目前为止已经拥有12颗卫星。

  按照苏联的计划,要用20年时间发射76颗格纳斯卫星。

  卫星制导,目前也是苏联的一个发展重点所在。

  “从华夏进口芯片,我们需要性能先进的芯片!”有个将领说道。

首节 上一节 464/7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深渊漫游者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