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科技入侵现代

科技入侵现代 第5节

  还包括历史记录者可能无法亲身体验事件,只能依靠二手资料或传闻来描述事件,这些资料可能已经经过了多次传递,导致信息的失真。

  从事件亲历者手里挖掘历史,是利用好信息差的最好抓手。

  “在1960当大科学家,在2020当历史的搬运工,在起步阶段这未尝不是一条捷径。”林燃心想。

  而他过去做的这门生意,能够在现在给他提供帮助,也能在未来给他提供帮助。

  这么说,在全球排名前三百的高校里,他都能从微信通讯录里找到认识的人。

  在林燃看来,这些都能成为他信息差的一部分,以及未来如果要创业,其中大把的人才都可以从这其中来挑选。

  当大脑进化后,这里面每个人和他交谈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质都历历在目。

  “不过现在再回到1960年的话,费边社会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林燃心想,“只是这件事还得从长计议,后续得好好找小满姐聊聊了,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是把他祖父留下来的费边社徽章给借来一用,就是不知道好不好借。”

  视频那头的客户是他母亲闺蜜的女儿,属于根本推不掉的客户。

  不过认识归认识,生意归生意,咨询费还是要收的。

  等到他整理好思绪,电脑屏幕的zoom视频会议共享中出现了word文档的画面:

  “基本信息:女,华人博导,U.S. News Top 10 Assistant Professor

  末流211本, USNews Top10 PhD+Postdoc.

  学术主页:30t+Pubbations.

  研究方向:新材料、复合材料

  主持2项NIH资助项目”

  基本信息很少,林燃一眼就扫完了,他脑海中其实已经有了答案。

  U.S. News Top 10 Assistant Professor指全美排名前十高校的助理教授。

  NIH则是指阿美莉卡国立卫生研究院,类似华国的医学科学院,对于新人而言能从NIH获得资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别说对方有两个项目获得了NIH的资助。

  “除了末流211本以外几乎完美的履历,女性华人博导确实可能存在更偏爱华裔女性的可能性,相同的背景可能导致对方对你的处境和需求能够更加感同身受。”

  短短几句话一下就让视频那头的客户有了初步的信任,因为她也是出于相同的考量,把这位导师纳入到自己博士申请优先级第一的位置,并且在前不久才拿到了对方开出的offer。

  “但是~”林燃拉长声线。显然客户一下就上钩了:“但是什么?”

  给无数客户提供过留学咨询,林燃已经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话术架构,对方会上钩太正常了,读博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时间精力的长跑,某种意义都可以算是一场豪赌了。

  既然是豪赌,那花两千块找个场外援助那是一点都不贵。

  这个价格从两百一路涨到两千,靠的既是信息差,也是对客户心理拿捏的足够到位。

  “但是她有可能是学术妲己。

  她在 USNews前十的高校读完博士然后又做博士后,出站之后又留校任教。她能从一个末流211的本科直博到US前十的高校,只有两种可能性,第一种就是学术实力真的非常强,光靠绩点是不够的,必须要本科阶段就做出足够的成果。第二种可能性是老师非常欣赏你。

  然后看她的论文发表情况,30多篇的发表,那么对于一个北美前10高校的一个助理教授来说,而且是材料方向的,这个发表数显然是不够的。

  同样只有两种情况,第一个是她比较年轻,第二个是他的论文含金量非常高。

  所以她需要本科阶段就学术能力非常强,就体现出了十足的天赋,然后博士和博士后阶段又做出了含金量非常高的成果,二者缺一不可。

  具备这样的天赋,又只考了一个211的本科,这样的可能性有吗?有,但比较小。

  所以我猜测她是学术妲己的可能性更大一点。”

  视频画面中的美女客户大眼睛一眨一眨,睫毛像是在问什么是学术妲己。

  “简单来说就是靠美貌获得大牛欣赏,大牛带她飞升。在实验室有美女养眼也是一件好事。

  如果是这样,那你去的话只会被排挤打压,无法接触到她最大的资源,也就是带她的大牛。

  既然大牛能因为她美貌给她资源,那同样可能因为你的美貌给你资源,她为了排斥这种可能性,就会故意打压你。”

  对方先是因为对方夸自己长得好看而害羞,然后又因为林燃提出的可能性而感到担忧:“那怎么办?”

  对方之所以信了一半,一来是因为之前林燃在交大或者整个申海高校圈子里干这行确实是小有名气,二来是因为她知道一些隐藏信息,知道这位女华人博导长相在她那个年纪确实算得上风韵犹存。

  “能不能把导师具体信息给我看看。”林燃问。

  对方把界面切换到该导师的学术主页。

  再一看该导师个人主页,林燃内心定了大半,自己的猜测果然没错:“em这位导师旗下从去年开始招生,旗下有两位学生,我如果记得没错的话,我之前指导过的一位学长去了她手下做博士。

  要不我帮你打个电话问问?”

  一个电话过去,电话那头的师兄开始狂倒苦水:“别说了,元旦就给我们放一天假,坑的一笔,这导师天天就知道蹭各种学术会议,看到别人发了顶刊,就觉得这方向有可能是新的热点方向,让我们去追踪。

  她手下的学生就我和另外一哥们,给我们两分下来的追踪热点已经有十来个了,本职工作也指导不了啥,热点倒是一个接一个,搞得我现在都不刷微博了,看到微博热点就头痛。

  每次本职工作一问就是我去问问她博导,我是她指导还是她博导指导?要这样我为啥不直接和她博导沟通呢?

  林总,只能说珍爱生命,远离华人女博导,有一个算一个全是坑,我接触到的跟了华人女博导的,没一个不抱怨的。到时候你申请博士的时候千万慎重。我是没办法,被这个北美前十的名头给蛊惑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外放声音传来的抱怨声跨过太平洋传到遥远的彼岸,对方脸色一下就变了,还好花钱来找人咨询了,不然掉坑里都没反应过来。

  等电话打完之后,林燃说:“所以学妹,这位师兄的微信我待会微信推你,具体情况你可以和他详聊。”

  这下把对方最后的顾虑也打消了。

  如果不推微信还有对方雇人编造的可能性,推微信的话,这造假成本太高了。

  “两千块到手,只是接下来要怎么找小满姐聊,真是头痛。”林燃退出视频会议后长叹一口气。

第8章 费边社

  1883年3月17号卡尔·马克思在伦敦去世,参加他葬礼的只有九个人。

  十个月以后,他的追随者在伦敦成了费边社,名字来源于古罗马将军昆图斯·费边。

  叫费边是因为在古罗马时期,费边用游击战术击败了强大对手汉尼拔,费边社的思路也是采用渐进温和的改良主义来缓慢推动社会变革。

  费边社因为其温和的主张,得到了非常多知识分子的支持,其中包括了萧伯纳等鼎鼎大名的人物,其在最巅峰的时候,也就是1945年的时候,整个议会有超过200名费边社人士,被当时的媒体誉为,整个议会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费边学校。

  至于林燃为什么会知道,这是因为他在李小满家暂住的时候,从书房的夹缝中无意发现了一个徽章,徽章上面的图案很奇怪。

  (费边社的徽章)

  李小满看到之后一副惊喜的样子把徽章给收起来了,但对于林燃的疑问则采取了缄口不言的态度。

  林燃抱着疑惑在网上查了很久才知道这玩意是费边社的会徽,图案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进而对这个近代大名鼎鼎而又迅速没落的社团有了了解。

  即便这样,更多的疑惑产生了,一个英格兰社团的徽章怎么会出现在一个华裔家庭手里,要知道李小满家往上数三代都是纯血华人。

  等到很久之后,双方熟稔了,林燃借机问了这个问题。

  李小满才一脸惆怅地回答道:

  “在晚清的时候有各类官派留学生,你知道吧?最开始的官派留学生主要去的是英格兰和法兰西,但是在普法战争之后,于是开始陆续有学生被派到德意志。

  我曾祖父就是在那个氛围下去了德意志留学。只是和大部分人去念的是柏林军事学院不同,我曾祖父去的是法兰克福大学。

  他当时和无数仁人志士一样希望寻找到救华国的道路,那时候费边社的影响力渗透到了德意志,于是在法兰克福成立了著名的法兰克福学派,我曾祖父很尊崇的一位教授加入了法兰克福学派,因此他在那个时候也跟着一起加入了法兰克福学派。”

  林燃听完之后内心惊讶,名门之后啊,“在当时华裔想加入费边社应该不容易吧?”

  那个时代,那个氛围,华国人想要加入费边社这种带点底蕴的白人知识分子社团,林燃光是想想都觉得困难。

  里面要克服的阻碍不知道有多少。

  李小满点头道:“当然,可我曾祖父尊崇的那位教授叫马克斯·霍克海默。

  也就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在他的力荐下,加上当时人们觉得确实要有亚洲代表加入,要有亚洲的代表传递法兰克福学派的主张,所以我曾祖父最后成功加入了法兰克福学派。

  我曾祖父跟着到了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中心工作,这也是全欧洲第一个研究马卡尔·克思的机构。

  这就是当年他参加法兰克福学派所获得的徽章,它也是我们家族历史的见证,我还以为再也找不到了呢!

  这个徽章和现在的费边社成员的徽章可是有所不同。”

  短短几句话中间所蕴含的困难,真不敢想当时的华人前辈要克服多少艰难险阻,才能获得这样的机会,林燃心想。

  李小满当时得意的样子还历历在目,林燃则顺着她的话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李小满从自己的箱子里把徽章翻出来,然后把背面展示给林燃:

  “诺,这。”

  “乌龟?”

  “没错,这是费边社最早的徽章,也就是一只乌龟,下面写着:

  Whay I strike,I strike hard。”

  “这句话的意思是咬的时候我会狠狠地咬!

  具体是指费边社不急,我们有的是时间等待机会,但当机会出现的时候,一定不会错过。”

  正是顺着这条线,林燃对费边社有所了解,越是了解,他越是了解到这个组织的不凡之处。

  如果只是费边社,那还是做了非常多的好事,像费边社首先提议在1911年建立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在1906年引入最低工资,并在1917年废除世袭贵族。

  可以说未来的现代国家福利体系完全是起源于费边社。

  起源于费边社的法兰克福学派则又有所不同。

  因为法兰克福学派最著名的是批判理论。

  1922年在莫斯科召开的国际会议就是研究怎么向欧洲进行文化输出。

  参加会议的德意志代表代表慕恩岑博格认为应该把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组织起来,系统的破坏资本主义。随后法兰克福学派诞生

  而李小满提到的马克斯·霍克海默,则是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中心的第二任主任,他们最主要成果就是批判理论。

  批判理论核心就是:挑世界的毛病,从而把它毁掉。社会的问题都和具体人没有关系,都是系统的问题,所以要把系统砸掉。

  后续LGBT、黑命贵的理论基础就源于此。

  无论说得多好,落脚点都是毁掉一切传统,搞乱社会秩序。

  霍克海默跑到美国去之后,在纽约遇见了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巴特勒,巴特勒很欣赏霍克海默,让他把法兰克福学派搬到哥伦比亚大学,而且还给了他一栋楼。

  由此机缘,法兰克福学派研究员一转身成为了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这些人从哥大出来再去普林斯顿、布兰代斯等等学府,在全美开枝散叶。

  由于哥伦比亚大学的影响力,法兰克福学派可以向英格兰和阿美莉卡辐射影响力。

  简单来说,在6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在阿美莉卡有着相当强大的影响力,而此时的总统正是来自驴党的肯尼迪。

  而林燃现在不但具有法兰克福学派成立时候的证明,也就是费边社的徽章,还有着整整60年的信息差。

首节 上一节 5/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崩铁几千年,游戏开服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