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入侵现代 第53节
那一刻,数学对我来说不再只是数字,而是冒险。
我知道,用传统方法证明费马大定理几乎不可能——我们需要新的工具。幸运的是,数学家们已经铺好了路。
关键线索来自霓虹数学家谷山丰和志村五郎。他们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想:每一个椭圆曲线都代表一种特殊的代数曲线进而可以对应一个叫“模形式”的数学对象。这被称为谷山-志村猜想。
我的直觉告诉我,如果谷山-志村猜想成立,那么费马大定理也成立。换句话说,如果我能证明谷山-志村猜想的一个子集,费马的谜题就解开了。这成了我的起点。
我的策略是这样的:假设费马大定理是错的,存在一组 a,b,c,n a, b, c, n a,b,c,n满足 an+bn=cn a^n + b^n = c^n an+bn=cn。用这组数字,我可以构造一个椭圆曲线——后来被称为Frey曲线。然后,我要证明这个曲线不可能是模的。这是个矛盾,所以反过来,费马大定理必须是对的.”
结束讲座后,林燃回到伦敦大学给他准备的房间里开始短暂休息,等着学生们退场后,和数学家们的学术交流。
门突然开了,一位不起眼的老人走了进来。
林燃没抬头,“什么事。”
随后他感觉到有点奇怪,因为如果是伦敦大学的人,肯定会先敲门,而这位压根没敲门就进来了。
林燃抬头看了眼:“你是?”
“你好,伦道夫,认识一下,我叫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
好吧,你可能没听过这个名字,我在阿美莉卡有另外一个外号,首席设计师。”老人笑道。
林燃内心大艹,知道伦敦是筛子,可也没筛到这个地步吧。
能让科罗廖夫大大方方进到他的休息室,负责安保的某ia和NOPS的人都是吃干饭的吗?
NOPS,NASA Office of Protective Services,NASA安全与保护服务办公室。
“你好。”林燃用俄语道,你装神弄鬼我也装神弄鬼。
没想到吧,老子会俄语。
第92章 给科罗廖夫同志上课
你居然是同志?
我在苏俄工作这么多年,以我的权限不应该不知道我们还有这样一位隐秘战线的同志在奋斗啊。这下轮到科罗廖夫惊疑不定了。
他倒没问对方为什么知道他是毛子,毕竟又是谢尔盖又是维奇的,这名字一听就是苏俄来的。
“林教授,你怎么会俄语的?”科罗廖夫对这个问题相当好奇,哪怕失去主动权也没关系。
林燃也没在装神弄鬼,他本来也想找机会给苏俄方面传递他计划中的重要信息。
择日不如撞日。
科罗廖夫本人都来了,那说明这个时机正是时候。
“我在大学的时候学过俄语。”林燃回答道。
科罗廖夫点头,哥廷根吗?那里倒确实会教俄语。
哥廷根在45年之后进行了重建,因为苏俄是战胜国,所以德意志高校对俄语和斯拉夫文化的研究逐渐重视起来。
结合历史的话,林燃在哥廷根学会俄语很正常,只是科罗廖夫怎么都想不到,林燃是在60年后的华国大学校园里学的俄语。
“伦道夫,恭喜NASA成功登月,我在莫斯科看到这个消息,感慨登月不再是苏俄自己的游戏。
NASA终于能够加入到这场竞赛中来了。
包括你关于空间站的设计,我也觉得非常好,我们内部也有类似的计划。
空间站不过是大点的卫星,太空城市不过是大点的空间站,我很喜欢这个观点。”
科罗廖夫说道,这些都不是什么秘密,国会所有议员都参与了听证会,在阿美莉卡媒体的报道下,NASA的雄心壮志早就昭告全世界了。
“我年纪大了,苏俄航天局需要一位接班人,你有没有想成为下一位首席设计师的想法?”
没错,冒着风险亲自来伦敦的目的就是为苏俄招揽人才。
林燃已经充分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还有大数学家的头衔为其增加光环。
在莫斯科方面看来,林燃简直就是欧拉和科罗廖夫的结合体,如果能够把对方招募来莫斯科,冒点风险也是应该的。
“我就这样跟你们走?”林燃疑惑道,“不会被伦敦或者阿美莉卡方面拦截吗?”
科罗廖夫丝毫不把他们放在眼里:“这点不需要你操心。
只要你愿意来莫斯科,我们自然有办法把你安全带回去。”
科罗廖夫不把伦敦的安保放在眼里,在他看来这里就是公共场所,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比起成为下一位首席设计师,我还是更想当独一无二的伦道夫。”林燃这话就是在婉拒了。
林燃也不担心自己拒绝对方就会动手,毕竟他们动手,闹出声响来,科罗廖夫也走不了。
“先生,你能保证我们有多久的对话时间?”林燃接着问道。
科罗廖夫看了眼手上的基洛夫手表,“最少20分钟。”
林燃起身看了眼外面,虽然还是有两位安保人员站在门口,但长相都已经从日耳曼人换成了斯拉夫人。
林燃把门关上后说:
“那我们时间不多了,长话短说。
以现在的技术是否有可能发射数万枚卫星到近地轨道上?”
科罗廖夫不假思索道:“不可能,成本太高。”
林燃问:“如果它能创造效益呢?”
科罗廖夫稍作思索:“也不可能,成本还是太高,我无法想象卫星要创造什么样的收益才能让各国发射数万枚卫星。”
林燃问:“如果火箭发射成本能够降低到现在的五分之一甚至五十分之一、五百分之一呢?”
科罗廖夫虽然不知道林燃想表达什么,但还是架不住跟着对方的逻辑走,“五十分之一的话有可能。”
因为这诱惑太惊人了。
“好,我们现在假设未来我们需要用数万枚卫星来构建一个全人类都能用的网络,大家通过这个网络交换信息。”林燃说,“那么因为火箭发射的成本太高,我们需要开发一种技术,叫可回收火箭。
我们把火箭设计成多级点火的结构,一二三分三级,前两级点火把火箭送进预定轨道后回到地面,它可以接着用。
再后续,甚至一二三三级的助推器都能实现回收。”
科罗廖夫想了想:“理论上可以做到,但还是太难了。”
林燃接着说:“没错,我现在就是要证明从数学角度,它就是能实现,这是我最新的研究成果,我把它叫做:
非凸控制界和指向约束的无损收敛。”
林燃没想到自己来伦敦,和伦敦数学家交流数论内容前,得先给科罗廖夫上一节数学课。
“我们把火箭分级回收简化成最优控制理论里的一个基准问题
那就是如何让航天器在有限时间内以最优的方式,通常是最小化燃料消耗,到达行星表面的指定位置,同时满足各种状态和控制约束。
软着陆问题可以被建模为一个有限时间horizon的最优控制问题,它包含状态约束,像高度、速度,控制的约束,像推力大小和推力方向。
这个问题的核心难点在于控制约束的非凸性,具体表现为:推力大小的非凸约束:推力大小有一个非零的下界和一个上界,这使得可行控制集是非凸的。
推力方向的非凸约束:推力方向通常受到指向约束的限制,例如推力向量必须位于某个非凸的几何区域内如一个圆锥体。
这些非凸约束使得传统的最优控制求解方法难以保证全局最优解,甚至可能无法收敛到可行解。
因此,我们需要将非凸问题转化为凸问题,并证明这种转化是无损的,也就是凸问题的解与原始非凸问题的全局最优解一致。
我把这种方法叫做无损优化。”
这篇奠定SpaceX可回收火箭研发成功基础的数学论文,被林燃提前拿出来作为给科罗廖夫乃至苏俄航天的大礼。
只要对方能记住,以科罗廖夫的能力,最多三年,最多三年苏俄就能实现载人登月。
因为它直指软着陆的核心。
不过让苏俄登月不是最重要的目的,为更遥远的未来未雨绸缪才是他的真实目的。
科罗廖夫已经完全忘记自己的来意了,全神贯注地听着林燃要讲的内容:
“下面呢?”
第93章 我想要的不是这些
林燃没有说话,房间里一片安静。
能从西伯利亚那种鬼地方逃出来的,科罗廖夫自然是聪明人。
他一下就联想到波克罗夫斯基从远东传回的秘密报告,包括苏俄从华国花高价买来的导弹精度优化模型。
那个模型和林燃现在讲的内容都是同样的内核,都是最优控制理论在现实世界的应用。
“原来是你。”
在来之前科罗廖夫也仔细研究过林燃的生平,知道对方去年去过香江,不需要林燃承认,他也知道对方肯定和华国的导弹精度优化模型有关。
“伦道夫,你放心,你跟我说的最优控制理论,我会原封不动地告诉钱的。”科罗廖夫说。
林燃摇头:“还不够。”
不是不行,而是不够。
科罗廖夫眯起眼睛,他很清楚林燃所说内容的价值,于是认真问道:“你想要什么?
给华国提供技术援助、无息贷款还是工业项目?
你开条件,我挑能答应的答应你。”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我的权限有限,你别狮子大开口,能答应的我都做主答应下来。
林燃说:“都不是,我前面有说过,我对太空的设计是打造数万枚卫星构建的信息交互网络。
数万枚卫星需要全人类的合作,后续我会让阿美莉卡在联合国推动一套国际空间公约,你得说服苏俄的高层在我要制定的空间公约上投赞成票。”
林燃的设计属于一环扣一环,在月球竞赛结束后的70年代打造星链互联网,绕开光纤时代是很重要的一环。
而为了不让华国错过这一环,给华国提供可回收火箭技术是一方面,他相信在钱院长的带领下,华国也能做出差不多的东西。
更重要的是制定一套类似1967年的《外层空间条约》那样的游戏规则。
在联合国框架下设计一套既要维护国际平衡,又要兼顾大国与小国的利益的游戏规则。
而华国则能在这其中卡到bug。
上一篇:人在崩铁几千年,游戏开服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