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华夏:我打造节目,对话古今 第541节
《明史》云:
其后太祖取士诚,北伐中原,遂成帝业,略如基谋。
陈友谅死后,朱元璋开始攻取张士诚、北伐中原,在这一过程中,刘基也发挥了作用。
公元1367年。
朱元璋开始为登基做准备,这时,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左相国,以李善长为右相国,刘基被任命为太史令。
打天下时,刘基是张良,治天下时,刘基摇身一变,变成了魏征。
这一年。
朱元璋命刘基制定法度,刘基给朱元璋上奏,劝朱元璋不要滥杀,为此,朱元璋赦免了好几次囚犯。
《明史》云:
太祖方欲刑人,基请其故,太祖语之以梦。
基曰:“此得土得众之象,宜停刑以待。”
后三日,海宁降。太祖喜,悉以囚付基纵之。
寻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意思是。
朱元璋做梦,想要杀掉一批囚犯,醒来后,刘基告诉他,千万不能杀,这个梦是获得土地和百姓的征兆。
三天后,汤和的大军收复海宁,朱元璋大喜,立即将囚犯交给刘基,让刘基将他们全部释放,并且拜刘基为御史中丞。
《论语》:“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刘基对百姓以“仁”,对官员则恰恰相反,他要求官员严以律己。
1368年正月,朱元璋正式登基,任命刘基为御史中丞。
刘基性格耿直,嫉恶如仇,不管是王公勋贵,还是底层小吏,刘基都刚正不阿,察之细微。
《明史》曰:
基谓宋、元宽纵失天下,今宜肃纪纲。
令御史纠劾无所避,宿卫宦侍有过者,皆置之法,人惮其严。
可见。
大家对刘基都十分忌惮。
当时。
有一个叫李彬的人,此人是宰相李善长的亲信,担任中书省都事,此人贪污受贿。
李善长多次为李彬说情,希望刘基放过此人,刘基不听,坚持将李彬下狱问罪,并且在祭坛下公开杀掉李彬。
这件事。
虽然体现出了刘基的刚直,但他“由是与善长忤”,从此得罪了李善长。
不久后。
刘基便迎来厄运,李善长为了报复刘基,迅速组织党羽弹劾刘基,说刘基在祭坛下杀人,是对天地大不敬。
《明史·刘基传》云:
帝归,愬基僇人坛壝下,不敬。诸怨基者亦交谮之。
会以旱求言。
……
帝纳其言,旬日仍不雨,帝怒。
会基有妻丧,遂请告归。
因为刘基得罪的人太多,群臣群起而攻之,一时间,刘基成了众矢之的。
不巧的是,当时天下大旱,朱元璋命刘基求雨,结果没有成功,朱元璋大怒不已。
刘基为了避风头,借着妻子去世,告老还乡了。
刘基虽然高老,但他仍兼济天下。
临行前。
他劝朱元璋不要在凤阳修建中都,说那里不适合建都,朱元璋因此非常不快。
都说刘基有张良之才,若他能像张良一样,从此隐退江湖,或许结局完全不同。
但刘基并不想过早地结束自己的仕途生涯,当年底,朱元璋念及刘基之功,重新召刘基赴京。
刘基没有推辞,果断来到南京。
刘基到南京后,他和朝中官员的关系,始终未能和解。
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
刘基担任御史中丞,作为言官,本就是得罪人的差事,再加上刘基性格刚直,嫉恶如仇,因此得罪不少人。
尤其是胡惟庸当权之后,因他麾下宵小众多,胡惟庸很快和刘基结下了梁子。
第二。
刘基本就是元朝旧臣,明朝初年,文臣武将对元朝旧臣都有打压之意。
第三。
上文也说过,刘基的骨子里有士大夫的思维,他和朱元璋麾下的淮西旧将思维本就不同,所以他始终无法融入“集体”。
因此刘基成了孤臣。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李善长、徐达等6人被封为公爵,汤和等28人被封为侯爵。
而刘基却仅仅被封为“诚意伯”。
众人常把刘基、李善长、徐达比作“汉初三杰”的张良、萧何和韩信。
如今。
李善长和徐达都位列公爵,刘基却没能封公,他不仅和公爵无缘,甚至都未被封侯。
关于刘基被封为伯爵的疑团,很多人都分析过,朱元璋封爵,其实不仅仅是从功劳的维度,还有其他考量。
第一。
朱元璋要看“从龙时间”,也就是说看“资历”。
纵观六位公爵,不仅都立下大功,而且投奔朱元璋的时间都很早,而刘基是在朱元璋占领南京后才来的。
第二。
六位公爵,都是主动跟随朱元璋的,刘基却是先后两次才请来的。
在封刘基的诏书,即《封刘基诚意伯诰》中,朱元璋写道:
朕提师江左,兵至括苍尔,基挺身来谒,于金陵归.......
注意。
朱元璋说刘伯温是“挺身来谒,于金陵归”。
意思是。
刘基是主动来投奔他的。
刘基其实是被朱元璋请了两次才来的。
朱元璋为何把刘基的“被动”改成“主动”呢?
这是因为朱元璋自负,他本质上对刘基当年“端架子”的行为十分不满。
同时。
朱元璋变“被动”为“主动”,也显得自己有面子。
第三。
朱元璋还要看功臣们的政治倾向。
徐达、李善长、冯胜等人首先都是实打实的大功臣。
其次。
他们都是反元义士。
而刘基不仅仅是在元朝三次为官,还曾帮元朝镇压方国珍的叛军,从这一点说,刘基仍然不能享受较高的爵位。
所以说。
尽管刘基为朱元璋立下大功,但从资历、是否主动加盟、政治倾向三方面来看,刘基在洪武大帝心目中,显得太不完美。
遇上吹毛求疵的朱元璋,是刘基的一大悲剧。
倘若刘基能像张良一样看透仕途,退隐山林,他定当成为佳话,但是,在刘基心目中,他仍然有对仕途的留恋,这是刘基的第二大悲剧。
笔者没有贬低刘基的意思,刘基留恋仕途,这本是士大夫的追求,不可厚非。
如果说。
前两大悲剧尚且能保全刘基的话,那么,刘基面临的第三大悲剧,则彻底将他打入鬼门关。
《明史·刘基传》记载:
胡惟庸方以左丞掌省事,挟前憾,使吏讦基,谓谈洋地有王气,基图为墓,民弗与,则请立巡检逐民。帝虽不罪基,然颇为所动,遂夺基禄。基惧入谢,乃留京,不敢归。
洪武八年,刘基打算告老还乡。
此前。
刘基曾对朱元璋说,瓯越之间有一块空地叫谈洋。
这件事被刘基的死敌胡惟庸知道后,胡惟庸便对朱元璋进谗,说谈洋之地有王气,而刘基打算将这个地方作为自己的墓地。
朱元璋听完后,表面上不为所动,但内心却开始猜忌刘基,随后他褫夺了刘基的俸禄。
刘基害怕,待在京城,不敢脱离朱元璋的视线。
上一篇:大秦:神级建造大师
下一篇:我!奥特曼里的假面骑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