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地球大融合 第22节
这事在宋史里都是有记载的,抚州人晏殊,七岁以神童其荐。真宗召其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晏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真宗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寇准不高兴,曰:“殊江外人!”连真宗也觉得不象话,反驳说:“张九龄非江外人耶?”(《宋史·晏殊传》)及临江军人萧贯(新喻人)当作状元,寇准又说:“南方下国,不宜冠多士。”结果北人蔡齐夺魁。寇准出院,居然对同僚夸耀:“又与中原夺得一状元!”
想想吧,王钦若和丁谓这次是有多恨寇准。
------------
第三十八章 历史的改变
完了,事大了,王钦若这话一说,寇准和他就真是死仇了。
而赵恒也是很不高兴的,这南北之争可是大事,一旦开启,那就是要出大事的,现在南方英才辈出,而北方也是人才济济,一旦争斗开启就可能是亡国的大事。
就像檀渊之盟时王钦若希望迁都南方那是他自己的意见么,不是,而是南方势力的一次试探。
结果呢,寇准就逼着赵恒去御驾亲征,朝廷的法度都不要了,直接持刀上殿,威胁大臣,谁说迁都就杀了谁。
这么做事,直接把车轮从王钦若等人的脸上都碾都过去了,把南方的试探,直接说成了亡国之举。
这么玩谁还敢说话,而且当时的武将也都是北地的将门,刀把子都在别人手里,南方输的一败涂地。
别看后来的寇准被贬陕州,是王钦若和丁谓出的手,实际上是北方的势力派别给赵恒的一个台阶。
而之后的封禅之事,也是赵恒联合南方政治势力的一次出手。
历史上之后的种种事情,也是宋真宗为了用南方势力压制北方势力所做。
到了他儿子宋仁宗时期,南方势力终于开始涉足兵权了,这一次的打压更为猛烈,北方的大佬韩琦为了打压南方的军方代表狄青喊出了那句著名的东华门外唱名者,才是好男儿。由此南北之争就贯穿了整个北宋的历史。
赵恒看着眼前的一幕,就手就把身边的玉瓶至于地上摔了个粉粉碎。
“汝等,是要如何?”赵恒看着四人说道“可还有一点宰辅的气量,还不如街上的愚夫愚妇。”
四人连连告罪,不敢再吵了。
“好了,李公公,把我看的那本书给他们四人看看,从现在开始,不得让他们离开延福宫半步,直到看完为止。”赵恒一甩袖气呼呼的离开了延福宫。
赵元佐看着这四人,“唉,你们呀,真真是.......”赵元佐话没说完就带着几名武将就离开了延福宫。
“李公,这几天就要劳烦你了。”赵元佐出门前对着李文说道。
“不麻烦,不就是几个小兔崽子么,放心,有我在翻不了天的。”李文拍着胸脯保证到。
“那就有劳了。”
“嗯,你走吧,这就交给我了。”
两人说完,赵元佐就带着人去追赵恒了。
“你们这些兔崽子,在这给我好好的看书。”李文看着四人指手画脚道,“谁要敢不老实,我就躺在地上,让人是知道是你们打的我。”
这话一说,一屋子人脸都绿了,听听,这说的是人话吗,你这一躺我们都要辞官了,还要被人戳脊椎骨。
众人连说不敢不敢。而后众人看向了王旦,看这意思是让王旦先开口。
王旦看这情形就问到:“李公,不知官家让我们看什么书呀,放在何处还望告知。”
李文坐在椅子上端着茶盏,吹了好一会儿,才喝了一口,过了小半晌,抬起头看了四人一眼,一努嘴“那书案上,有几本宋史就是你们要看的书。”说完就闭目养神去了。
宋史,卓群是只带了一本,但是,赵恒让几个识字的秘阁看守一人抄了一本,虽然不全,但是也抄完了靖康之变了。
四人一天书名叫宋史,心中一突,只有当朝给前朝写史的,这宋史又是谁写的呢。
看了看李文,李文一副快要睡着单位样子,众人也不敢出去,门口可是有人看守呢。
只能去看书,一人拿起一本宋史,只见上面写着宋史元脱脱著。
四人两两一组泾渭分明的坐在两边,互不干涉,只是在两人之间,相互讨论。
福宁殿中,赵恒和赵元佐坐在榻上,相互看着对方。
“大兄这么看我,是什么意思。”赵恒笑着。
“南北之争,你是故意的!”赵元佐肯定的说。
“不止是我,宋史你没看么?”赵恒问赵元佐。
“看了,南北之争过头了,成了党争之势,亡国之祸。”赵元佐叹气道。
“李德明之子可是立国了,取代了辽国成了心腹大患。”赵恒恨恨的说道。
“所以,你要动手?可是我没看见这次辽国的叛乱呀。”赵元佐问到。
“我也没看见。”赵恒皱着眉“我也不知是为何?”
“哦,对了,大兄,你来看看这个。”赵恒拿着一份记录递给了赵元佐。
“这是?”赵元佐接过记录看了起来。
“他们说的是什么意思,粮食?钢铁?杂交水稻?三层?家用电器?道路?资源?生物?这都是什么和什么?”赵元佐看着赵恒“这都是什么东西,完全看不懂啊!”
“再看看这个。”赵恒又递给赵元佐一份记录。
“这事他们都看见了!从天上!”赵元佐看着关于卓群和唐笑笑观看樊楼杀人的记录,猛地一下站了起来。
“他们就把一个东西放飞天上?就看遍了东京城?还没人发现?”赵元佐脸色大变。
“没错,看遍了东京城啊!”赵恒走到窗边开着外边的景色,“那东西,他们唤作无人机。听他们的意思是能制作的,而且还有很多。”
“这个我看不懂,你到底想说什么?”赵元佐把记录丢在一边问道。
赵恒又从袖口中拿出了一份,“再看看这份。”递给了赵元佐。
“武学?他们想要武学?”赵元佐看完记录抬头看向赵恒“你居然把他们放到秘阁三馆里,那不是把老鼠丢进了米缸么!”
“看不懂的,那里的都是残卷和残篇,我们都看不懂,他们呢,更不可能懂了。”赵恒笑着说“那还有那么多的书都是一样的,他们能看多少,让他们看吧!”
“最重要的是这份电视剧是什么?这么叫我们不是历史,我们是虚拟的?庄周梦蝶?”
赵元佐看着赵恒哑口无言,完全不知道该说什么。
“大兄,你先回去休息吧。朕倦了。”
几天后。
“什么!他们有能将书籍记录下来的东西,再去打探。”赵恒安慰自己,没事的,肯定记录不了几本的,没什么大事的。
之后……
“什么全记录下来了?怎么可能,他们装在什么里面?电脑和优盘,什么是电脑?电脑什么脑?优盘又是什么盘子,几个盘子能放多少书?不是盘子,那为什么要叫盘呢?”赵恒抓狂了,“去把王旦和寇准他们给朕叫过来!现在就去!”
------------
第三十九章 辽国的反叛
“不,不要叫他们过来了,朕去看看那他们。”赵恒叫住了内侍。
“你们可有每日把书给送去啊。”在路上,赵恒问着身边的内侍。
“官家,按照吩咐都给送去了,每天抄完就送。”内侍小心的回到。
“哦?”赵恒点了点头,“那他们可有什么反应?”
“这个?”内侍犹豫再三,咬牙说道:“他们再说太祖的祖训有问题,灾年能收民当兵,但是一当兵就只能当兵了,此法于国无益。”
“还有养兵耗费钱财太多,朝廷科举取士太多,又对宗室官员优宠太厚,俸禄也太高,导致国帑不足。”内侍小心说道。
“冗兵,冗官,冗费,这三冗,他们可说有何办法么。”赵恒来了兴趣,靠在辇上询问。
左右的内侍互看一眼,“官家,几位大人一直在吵,也没个结果。”
“那就赶紧走吧。”赵恒靠在辇上往延福宫行去。
从福宁殿往延福宫的路上看见了不少宫人往仁明殿行去。
“这是怎么了?”
“这,奴婢不敢说。”内侍回到。
“赐你无罪,说吧!”
“是小皇子的事。”内侍说到。
“我儿怎么了?”赵恒急道。
“小皇子无事,而是李妃不下nai,所以刘妃急了,叫人召集乳母入宫,要为小皇子选乳母。”内侍说道。
“那怎么无人禀报与我。”赵恒不悦道。
“这个,是几位娘娘的吩咐,几位娘娘言说陛下这几日接连召唤大臣定是朝中要有大事发生,所以,不让我等拿琐事来烦扰官家。”内侍跪在地上说。
“不去延福宫了,改道仁明殿。”赵恒下了辇,吩咐道。
赵恒的儿子要找乳母的。而辽国耶律隆绪的母亲,咽气了。那个威压了辽国二十七年的萧绰死了。
萧绰为后族重臣萧思温之女,保宁元年(公元969年)辽景宗耶律贤继位后,选为贵妃,五月被册封为皇后。保宁三年(971年),生辽圣宗耶律隆绪[7]。辽景宗在位期间,萧绰即参决军国大事。
乾亨四年(982年),耶律贤去世,耶律隆绪继位,尊萧绰为皇太后,萧绰开始27年的临朝摄政生涯。统和元年(983年),耶律隆绪率群臣给萧绰上尊号“承天皇太后”。
萧绰将耶律休哥安排在南京(今北京)留守,总管南面军事,加强边防,任命娶了萧绰侄女的耶律斜轸为北院枢密使,管理内政事务尤其是严管贵族。与此同时,萧绰采纳南院枢密使韩德让的建议,对宗室亲王颁布命令“诸王归第,不得私相燕会”,使他们失去兵权,同时将各宗室亲属召至宫中为质,解决了内部夺位的一大隐忧。
之后对国内的叛乱的部族,大臣,权贵开始恐怖的杀戮,一个个部落都低伏在萧绰座下,一片片草原也都臣服了。
又和大宋争斗几十年,三任皇帝交过手,互有胜负。
在位期间将一个叛乱频发的辽国变成了,现在这个天下第一的强国。
她公开养了面首韩德让,史书上还有他下嫁的说法。
在她当政时期,萧姓成了辽国的第二大姓,也成为了所谓的后族,既是皇后的部族,无论之前姓什么,一旦出了皇后,就改成萧氏。
而韩德让的韩成了辽国第三大姓,不是因为人多而是因为地位高,韩德让是唯一一个辽国的汉人封王。
在一个多月前,萧绰才将权利还给自己的儿子耶律隆绪,这一年耶律隆绪已经37岁了。
檀渊之盟是在萧绰的执政下签订的,很多人都很喜欢,同样也有很多人不喜欢。
萧绰生前还压得住,现在她死了,她麾下的大将萧挞览也死了,耶律休哥也死了,耶律斜轸死的更早,韩德让也不行了,纵横捭阖,威压大辽的铁林军,也死了。
那么还有谁能压住契丹贵族的叛乱野心?
在萧绰生病的时候,所有人都已经认定,这个女人活不过这个冬天了。
权利交接后,萧绰想去辽国的南京修养,结果在出发前一场大雪,把她留在了广平淀。
从萧绰生病开始,坏消息就不停的传来。
女真生番又闹事了,北广府宰相萧继远率十万大军已经出发去镇压了,不过是小事,最迟到了春天,就没事了。
草原的部落因为白灾南下了,进入了耶律氏的盐场,萧敌烈带着十万皮室军已经杀过去了。
上一篇:灵气复苏:我回收超级加倍
下一篇:诸天:从玄黄大世界开始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