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诸天地球大融合

诸天地球大融合 第459节

就像是现在的齐国,项藉已经在那里被牵制了快一年了,已经是师老兵疲,一旦撤军就会损兵折将,到时项藉即便是到了自己的面前也应该没有多少的兵马了,而且战力也是十不存一的,所以刘邦完全不觉得自己让大军在这里修养有什么不对的。

“你就没想过项藉会带着几万骑兵对你发动突袭么?”

卓群试着让刘邦知道自己的问题,因为他觉得彭城之战里,还是有些问题的,那就是为什么刘邦会没有发现项藉的部队呢,也没有做任何的对骑兵防御呢?

明明在这个时期秦、赵两国,都已经有了成建制的骑兵,难道大家就没有发现骑兵打步兵,比老子打儿子都轻松么,怎么就没有防御骑兵的打算呢?

“骑兵,你是说那些索敌追敌的辅军,他们不成事的。”

刘邦不以为意的摆了摆手。

而始皇帝也拿出了一本史记递给了刘邦然后和卓群说了一下骑兵的问题。

那就是在彭城之战以前大家都不是那么在意骑兵的。

中原地区早在春秋之际已经有骑兵,但是此时骑兵是小规模的,主要用于载人,并没有史料证明有骑兵作战的记录。

中原地区真正大规模把骑兵用于军事是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从此骑兵作为辅助性兵种走向战场。

战国时期由于秦赵临近北方胡人,所以多有骑兵。但是此时不论是秦还是赵,骑兵都是作为辅助兵种,骑兵放在两翼后方,配备弓弩。用于侦察,骚扰,偷袭,断后,追击等。

也就是刘邦说的索敌和追敌这些用处了,实际上在这个时期步兵才是主力,而大部队在作战的时候使用最多的都是弓弩,而骑兵天生就是被弓弩克的,尤其是在这个没有马镫的时代。

整齐的军阵可不是骑兵可以碰触的,所以刘邦想的一点都没错,但是彭城之战却是战争史上的一次革命,这是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独立运用骑兵歼灭步兵的战役,可以说是一次骑兵打步兵的典范。

项藉在彭城战前舍弃大军千里奔波,最大限度的运用了机动能力,用骑兵合情合理。彭城之战时,项藉偷袭刘邦运用骑兵的冲击力冲散大军又采用驱赶的方式使其落水,以及骑兵追逐包围刘邦,这里都可以看到战术上运用骑兵的影子。

而这些都是之前的秦赵骑兵不具备的能力,而且始皇帝也通过之前放出去的隐形摄像观看了彭城周边的汉军军阵,都是外松内紧的,看起来都是在休养生息,警戒什么的都放下了,可实际上内部严的很,说是枕戈待旦也不为过。

这个时候刘邦也看完了彭城之战的前后因果了,这让他的脸青一阵白一阵的,书上说的泗水为之不流,五十六万大军被半日杀绝,兵败之后萧何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这是何等的窘迫之境,刘邦可以想象,在看到后来的揽旧秦骑兵组成独立骑兵军团,任命灌婴指挥,还招揽了大量的胡人和楼烦人都可以看出一点,那就是吃了骑兵的大亏。

这就让刘邦思索起了之前卓群的话,骑兵!

项藉带规模成建制的骑兵突袭,才会在半日之间杀穿了五十六万大军,这么强大的冲击力让他有些心寒了,就是战车也没有这么强吧!

其实卓群现在对始皇帝给出史记倒是有些不满的,这个本来应该是他给的,不过他也没有想好,因为他想知道,项藉带领的骑兵到底有多强。

而刘邦则在那里思考起了到底出了什么样的状况才会让自己大军尽丧的。

而被她当做玩物的虞姬到时双眼冒光的看着史书,他是看得懂上面的文字的自然看懂了项藉会在未来大败汉军的事,这让她是又惊又喜。

惊的是项藉居然带着几万人就来冒险,喜得是项羽把刘邦杀败了。

阅读网址:

------------

第三一伍章

虞姬根本就没想过五十六万人要是都被杀了又能怎么样,说到底她就是一株乱世浮萍,只能靠在强者身上,自己是没有任何的生存能力的。

而她选择项藉只是因为他们两家都是楚国的重臣,早就结了秦晋之好了。

实际上,他就是选择了刘邦也是没有什么的,只不过会被吕雉弄死而已,或者像是戚夫人一样生不如死,这也是刘邦没有接吕雉过来的原因之一。

刘邦在思索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虞姬的笑脸,他就阴恻恻的说了一句,“你觉得我已经知道了一切,项藉还能活下来么,战争马上该结束了,我会让吕雉好好的教你汉宫规矩的。”

说完话刘邦就看着卓群和始皇帝说道:“不知道你们二位,有什么能教我的么?”

“韩信,这个人是兵圣级别的人物,最后在垓下围杀项藉的就是他了,你能打赢楚汉之争也是靠着他的。”

卓群看着刘邦说出了韩信的名字,这个时候韩信就在彭城,只不过没有领兵之权而已。

刘邦在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就又翻看起了史记,找到了这个名字,看完之后刘邦就摸了摸自己的下巴,这孩子脑子是不是有包呀,天下还没定呢,就直接的给自己弄了一个齐王,这不是在找死么。

然后他就让人去把作为参谋的韩信叫了过来,准备重用他,既然这位最后成了淮阴侯,那就给他一个淮阴侯吧。

刘邦之前粗略的翻看了一遍史记,汉初的哪些东西他是都看完了,对于韩信初为齐王,后改楚王,最后在云梦泽变成淮阴侯这件事,他已经是明了了。

在他看来淮阴侯可不是什么降爵和羞辱,而是自己给了韩信一个保命符,一块免死金牌。

西汉开国功臣分为两种,一是在秦朝末年就已经割据一方、在楚汉之争中支持刘邦的诸侯,比如彭越、英布、张耳、韩王信等等。这些支持刘邦的诸侯在西汉建立后被封为异姓诸侯王,这些都是需要被消灭的割据势力,因为这些人都是国家的不安定因素。

二是刘邦亲自发现并提拔起来的重臣、将领和谋士,西汉建立后被封为列侯,比如萧何、曹参、张良、陈平、樊哙、周勃、灌婴等等,这些人都是刘邦自己打天下时候的铁杆嫡系,而且列侯没有割据统治的国中之国,再加上这些人全都是刘邦的老兄弟,只要不造反就是会善终的。

事实也确实如此,除了公开造反的陈豨之外,西汉功臣列侯几乎是全体善终,其中有几家的政治影响力,更是持续到了汉景帝时期,只不过到了武帝时期就快速的衰落了,不过那是因为推恩令和酌金失侯这些原因。

但那些需要被消灭的异姓诸侯王里有一个异类,他就是楚王韩信。

韩信可以说是刘邦的赏识重用的汉初军方第一人,而且韩信与萧何、张良一样都属于刘邦亲自提拔起来的重臣,本应该成为刘邦能依靠而非必须消灭的对象。

但是韩信在楚汉之争时利用局势,逼迫刘邦封自己为齐王,因为他觉得自己灭了齐国七十余城有资格封王,所以他就要了齐王的位子,刘邦也给了个假齐王。

而韩信这个憨憨为了这个假齐王,得罪了整个刘邦集团,然后转变为刘邦必须消灭的头号异姓诸侯王。

这是韩信人生以悲剧收场的主要原因,算得上“自作孽,不可活”。

不过刘邦作为底层起家的天灾还是念旧情的,还是想要和所有的老兄弟们一起共享富贵,善始善终的,所以才有了刘邦伪游云梦泽,把韩信弄成了淮阴侯,让他重新的回到自己老兄弟的团队里面,同时还让他主持了兵书整理和制定军法等重要工作。

可惜韩信却对刘邦的这个做法不领情,最后死在了长乐钟室里。

卓群闲得无聊。看了一眼始皇帝给刘邦的史记。

这一看不要紧让他发现了一件不小的事情,那就是这本史记是大篆写的。

这让卓群的瞳孔都缩了一下,大篆,秦朝的大篆。

他突然发现自己忘了一件事。

那就是诸夏的古代文字,语言和习俗,三里不同调,十里不同音,这在诸夏可是实打实存在的,他之前一直都认为自己身处的的影视剧世界,听得也都是普通话,所以就忘记了这一点。

而且在文字上他也很长时间没有关注了,都是有智囊团准备的东西,他也没有翻看过,但是这一刻他发现还有有什么不对的。

于是他把始皇帝拉到一边,询问了七国文字的事情,令卓群没想到的是七国之间,文字都是不相同的,而且没有进过主世界的人语言也都是不相同的。

其实各个世界都感到神奇的一点,就是他们在经过了主世界以后所有的语言居然相通了。

就连历代的官话他们都是相通的,可是实际上大家说的都是各自的官话,只有宋明两代是彻底的普通话,而唐朝和秦朝都是在说自己的官话,这一点从他们的嘴型上就可以看出来。

这件事让卓群的脸色有些变了,他抬头看了看天,觉得这一切都是有什么东西在幕后操作,要知道,宋代和明代的官话都是不同的,宋代的官话是广韵音,是属于洛阳南京综合音系。

而明代就已经开始变了,虽然定下来的是南京话作为官话。

但实际上,根本就没有兴起来,在迁都到北方以后,元代的官话大都话改出来的北地方言就成了官话了,这完全是生活环境的问题,但是大都话因为蒙古式汉语的原因,丢失了很多传统汉语的特征,已经和汉语有了很大的不同了。

而到了清代北京话就成了官话,到了清末北京话差不多就是=彻底的成为了大江南北统一的语言了,那些方言也就在当地还有人说说了。

后来普通话的国语地位彻底的奠定以后,很多方言也就逐步的消失了。

而卓群不管在那个世界一直都在说着普通话,所以就没有发现这一点,但是现在他发现了这个问题。

然后他就和主世界的智囊团进行了通话,他想知道这件事,主世界知不知道。

------------

第三一六章

主世界给卓群的答案就是他们知道的,但是,最初的北宋和大明世界里他们是不知道这件事的,当时他们认为全世界都在说普通话,再加上又是影视剧的世界所以大家都没有在意。

毕竟谁会在意一个影视世界的语言呢?

但是唐朝开启以后他们就有些发现了,因为长安话是日语汉音的来源,所以大家对这些东西的发音和口型都是还比较熟悉的,再加上《唐韵》和《切韵》被送到主世界的原因,大家就知道了这里面是有问题的。

等到了秦献公的时候,那口型就更加奇怪了,大家就是想不怀疑也是不可能了,雅言这个只闻其名不知其音的东西,主世界也开始了对各个世界语言的研究,就连历朝历代的少数民族语言,主世界也都开始研究了,为了记录历史,更好的研究那些世界。

毕竟崇古和记录历史,都已经是诸夏的本能了,这些是改变不了的,不管时光流转,所有人都会记下诸夏的历史,即便是知道的不多,但是知道就是知道。

到底是因为崇古所以去记录历史,还是因为记录了太多历史才崇古,这一点谁都已经已经说不清了,但是这些东西已经刻进了诸夏的基因了。

到了现在主世界链接了各个世界的时候,可能是因为可以接触历史的原因,崇古就更加的狂热了。

各朝各代的电视剧是层出不穷,让整个主世界都陷入了全民崇古的狂热高潮里了。

而这个狂热让各个世界都发现了一些商机,就像是后周的柴窑,已经在柴荣的主持下成了主世界日常的家用器皿了,而宋代的五大名窑器皿,在诸多大宋世界的努力下,都已经是烂大街的东西了,这让不少的宋瓷藏家都准备跳楼了。

而明代的青花瓷还有宣德炉这些东西,也都是成了他们各个大明的财富增长点了。

就连历代的书画也都是要多少有多少的,所谓的古籍善本,那就更是狠了,北宋和大明在发现了这个商机以后,直接的把他们世界的特产做到了烂大街,就连历朝历代的文人收藏印章他们也都做的丝毫不差,除了清代的藏印之外,其他的都是齐全的,至于为什么没有清代的,他们也都给出了解释那就是文字狱之前藏匿的东西。

反正据说是让宋明两代赚了不少钱。

赵恒现在最后悔的就是干死了宋徽宗,这是多好的一个作画机器呀,要是没死的话,就他的瘦金体和那些书画还不知道能卖多少钱呢。

不过苏轼和唐寅那些人也全都被各个世界保护起来了,他们这些人的字画可都是珍品一级的玩意,在后世是可以卖出高价的。

尤其是苏轼的,只要上面没有乾隆的题字和印章,那价格都是很可观的。

现在所有博物馆里的东西全都是各个朝代卖出来的行货,这让很多人都对卓群恨得牙痒痒,因为有不少人从卓群这里以所谓的捡漏价,拿走了不少好东西,但是他们刚到手没多久,那些个好东西就成了满大街的白菜了。

这让不少人都差点爆血管。

不过这也是好事,尤其是在战国世界开启以后,就像是卧虎地的竹简这种级别的国宝,都已经作为历史的鉴证被严密的保存起来了,以绝对的密封环境来保存的,不只是这些竹简,很多国宝级别的古代文物,都已经被这样密封保存了。

毕竟有了行货,这些东西就不需要再在外边摆放了。

这些东西智囊团的人全都喝卓群说了。

这让卓群觉得自己好像是错过了不少的大事件。

而智囊团的人却告诉了卓群不是他错过了不少的大事件,而是这些大事件,主世界根本就没有宣传,都是抱着知道的人就都知道了,而不知道的人就真的不知道的态度去做的。

这个答案让卓群的连都黑了,他决定再回去以后,就好好的看看各个世界和主世界变化,不然好像他跟不上时代一样,至于到底是怎么回事他自己心里也是有些数了,但是他不知道的是到底是主世界控制不住了,还是主世界出问题了。

但是现在他却没有什么时间考虑这些了,因为他发现新出现的韩信在气质上和刘邦好像呀,也都是一个混混模样,和成为大秦武安君的那个韩信完全的不一样。

这就有些意思了,卓群拉着始皇帝和他悄摸的说了几句话,然后始皇帝看着韩信点了点头,让两个韩信见见面,这一幕还真是有趣呢。

于是始皇帝就在大家没有注意的时候回到了时空门去找武安君韩信去了,而卓群看着刘邦在考校着韩信。

而卓群听着刘邦考校的内容,突然有些奇怪了,不是说黄石公交给张良太公兵书,而后张良把太公兵书传给了刘邦么?

怎么刘邦考校的回事三略呢?

然后卓群一细想就发现问题的关键了,三略的全名是黄石公三略,而且太公兵书也就是六韬在先秦完全是公开的,所有的大家族都是有收藏。要是尉缭子差不多还是个密传,毕竟尉缭是秦国的国尉,他的东西在这个时候还是被保密的,而且尉缭的最后归宿也是不清不楚的只知道他最后隐居了。

但是现在卓群知道了,张良交给刘邦的就是三略,刘邦每次在被韩信辩驳的哑口无言的时候,就会用三略来反击,由此可知张良交给刘邦的秘传就是三略了。

没过多久刘邦满意的把自己的佩剑交给了韩信,又让人去召集所有的武将,准备给韩信安排一下了。

这个时候,始皇帝也回来的,不过他不光是把武安君韩信带来了,白起和吴起也来了,庞涓和孙膑也都过来了,李靖和李绩这些人也都过来了,这让卓群觉得事情有些大条了,这一刻兵家四圣来了三个,要是在场的韩信也算四圣的话,那就真的是兵家四圣有五人了。

这让卓群的嘴角不停的向上翘着,然后他又忘了之前各个世界语言不同的问题了。

阅读网址:

首节 上一节 459/10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灵气复苏:我回收超级加倍

下一篇:诸天:从玄黄大世界开始无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