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肝成就的我,终为魔神 第3节
“叮咚!东风路到了,请前往青少年宫的乘客依次从后门下车,注意安全……”
秦时挎著背包走下站台,穿过马路便能看到一座红砖白墙为主体的建筑大楼。
大门口的鎏金字体极为瞩目,上书“泰安都市青少年宫”。
街道两旁停靠长龙似的高档轿车,让宽敞的大马路略显拥挤。
很明显都是来接送孩子的家长。
“小秦,你可算来了!武道班的课程刚上完,赶紧带著孩子做课间活动!”
秦时才换上青少年宫的工作服,黑色T恤和休闲长裤,头戴一顶鸭舌帽,就被拉到室内训练场所。
他这份日结三百的兼职,主要便是看著这帮活泼好动的小孩哥小孩姐,一起做做游戏唱唱歌。
“好的,张哥。”
秦时扫视几眼,明亮宽阔的室内分成好几块区域、
除去清一色穿著白色训练服的小学生,还有不少年纪稍大的初高中,正在打沙袋,练腿法。
此起彼伏的呼喝声,击打声,让场馆内充满蓬勃朝气。
秦时眼中闪过一丝羡慕。
目前而言,最具普适性的生命力开发方式,仍旧是体能训练。
这也是各种武道班盛行的原因。
“就连最基础的内容,收费都不便宜,五百往上……”
秦时默默感慨,青少年宫武道班的一节课,足够自己吃好几天的营养餐。
委实消费不起!
他拍拍手,收敛杂念,摆出富有亲和力的热情笑容:
“小朋友们,我们玩开火车的游戏好不好啊!哥哥做火车头……”
……
……
下午五点半,日头渐渐偏移,昏黄余晖从采光的天窗照进来。
“好了,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
随著老师一声令下,小孩哥小孩姐排成长队,由秦时领著送到室外门口。
“谢谢小秦老师啦!”
“轩轩,跟小秦老师说再见……”
等热闹的青少年宫回归安静,秦时继续工作,把被汗水浸透的训练服收到竹筐,让保洁大妈清洗干净,再将场馆地面打扫一遍。
整个兼职才算结束。
“小秦,你过来。”
青少年宫的负责人,是个保温杯里泡枸杞的地中海大叔。
“我记得你在新一中念书是吧?体测咋样?”
秦时如实回答:
“八点,及格水准。”
地中海大叔抹了抹稀疏发丝:
“对你这个年纪,算不错了。咱们青少年宫过阵子要来一位新老师,给武道班开堂高级课,目前缺个助教。
小秦,这些天你做事踏实,勤勤恳恳,我都看在眼里。
怎么样,能不能胜任?”
新老师?
教高级课?
秦时微微发愣。
青少年宫主要受众,基本是都市圈的中产家庭。
这一类父母最望子成龙,信奉人生要赢在起跑线,很喜欢带著孩子上各种补习班。
青少年宫的武道课价格相对便宜,也适合年幼打基础。
自然是报名火热。
但高级课程……
咱们有这个师资力量吗?
“助教啊,我肯定没问题!主任,不瞒你说,我以前在子弟学校,就是体育委员,经常带著同学跑操……”
秦时收起杂念,赶紧答应。
他向来是只要薪水到位,一切好说。
不违法的前提下,啥工作都能干!
“那行。助教的话,月薪一千五,可以在食堂吃饭。”
地中海大叔心想,这年头招个生命力像样的临时工,至少两千起步。
远不如请个学生划算。
“好嘞!”
秦时盘算了下,银马健身房那边做前台每月一千二,青少年宫日结能干到一千,再加上助教的一千五。
两个月暑假,差不多能攒到七千多。
“等开学,我也是半个万元户,交完报名费还能剩点儿。”
……
……
滴!
学生卡!
傍晚七点二十分,秦时离开青少年宫,准点登上145路公交车,坐在后排靠窗的位置。
绚烂反射的霓虹灯火,宛若五光十色的浮动海洋,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屹立其中。
“繁华的都市圈……”
秦时无声感慨,投胎真是一门技术活儿。
泰安都市圈和旧城区,明明摊开地图只相差几十公里,却划分出巨大的鸿沟。
“健身房的金牌教练太贵了,没有性价比,想提升生命力,可能还是要从其他地方著手。”
秦时琢磨著,视界里再次跳出文字信息——
【今日累计行走步数17240】
【成长度+2】
“究竟哪里成长了?”
瞅著浮动的方框,秦时挠挠头,很想发出灵魂质问。
可落在旁人的眼里,这种举动无疑像在跟空气聊天。
极容易被当成疑似人格分裂的疯子,送进北郊的青山精神病院。
随著公交车驶过一个又一个站台,繁华的景象被抛在身后,大片废弃的厂区映入眼帘。
好似两个截然不同的新旧世界。
没过多久,公交车抵达最后一站。
窗外夜色浓郁如墨,路灯昏暗。
后门打开,再关上。
秦时挎著背包,落地站稳。
他抬头瞧了一眼饱受岁月洗礼的石门牌楼。
“到家了。”
秦时提了提背包,朝著与灯火通明的繁华都市圈,形成鲜明对比的破旧老街走去。
整个泰安都市圈,素来流行一句话。
叫“东穷西贵,南富北乱”。
当阳东郊早年是本地工业主要承载地,巅峰时期有五六百家大小工厂,从业人员高达七八十万人。
像赫赫有名的雷云电子厂、420军工厂,此前都坐落在这块。
那会儿的旧厂街,每到放工时候,热闹无比。
一辆辆百鸟牌自行车如千军万马蜂拥而来,齐齐漫过平整的青石板路。
蔚为壮观!
穿著深蓝、军绿工厂制服的青年们个个神采飞扬。
他们故意把车铃按得叮当作响,好吸引两旁商贩,以及漂亮姑娘的注视目光。
可随著大拓荒之后的新星开发,产业迁移,东郊迅速衰弱下去。
仅十年就沦为旧工厂扎堆,下岗职工遍地的破落老街。
“小时,回来了啊。”
“你姐刚买完菜回去,杀了两条鱼,还买了不少虾,今天可有口福!”
“勤工俭学,真是好孩子……”
街坊邻里颇为热情,打著招呼。
大家伙儿扎根在这片旧厂街好多年,抬头不见低头见,关系反倒亲善,平素有啥难处,能帮忙的地方绝少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