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从鲤鱼开始成为大龙神

从鲤鱼开始成为大龙神 第78节

  余书洋对五行生克烂熟于心,五行六色灵芝祭炼五芝瑶草剑,就可以看出他对此道的精通。

  他引导阳水填充入天象磨盘,阴火归入地运磨,磨盘转动水火相侵,上下之间来回激荡。

  蒸不熟煮不烂捶不扁的铜豌豆,在水火磨盘的磨砺之下,终于扒开铜皮露出豌豆。

  虚、室、昴、毕、箕、太白、文曲,七星之力推动之下,一点点研磨五行遁形法。

  余书洋就跟推磨一样,时不时的要往石磨里送一送,不同的是磨豆腐是浇水,他是往里送灵文。

  玄武龟书推演修行功法,最简单的就是几门功法、十个门功法,投进去一块推演,最后找出几个方向。

  就像当初,给自己推演汇聚成的法相,很快就推算出四个法相,给烛火精万家、虾兵推演法门也是这样的。

  若是单独推演一门功法,这就要考验余书洋自身的积累,不断的往里送些灵文,帮着一块推演。

  这就跟拆房子再盖起来一样,用要添些新料进去,更何况修行法门,需要改动的灵文、法禁也不少。

  好在前些时候,文曲星入命传承了八会灵文,论起灵文上的功夫,他是一点都不带怕的。

  他就按着五行顺序,这次撒土灵文,下次就撒金灵文,反正就是陪着五行遁形法耗着。

  有七星神力推动玄武龟书,又有水龟火蛇之力做磨,必定能推算出一门功法来。

  余书洋一边撒灵文,一边观察着玄武龟书,看天象地运磨盘催动龟蛇水火之力。

  玄武龟书真形法,是他的水法根基所在,依照天干地支将上下龟甲拆分,化作推演功法的天象地运磨盘。

  这只是对龟书的运用,他只把玄武当做承载龟书的材料,以及随意借用星神之力的所在。

  一直一来他总下意识的忽略玄武,归根到底,就是他对水法的不重视、不认可。

  这也是醒魂带来的影响,前时的记忆太深刻了,让他固执己见的修行金法,一定要当逍遥自在的剑仙。

  前些日子,老莫叔炼胜钱送他,偶然之间醒悟自我,被体内的清静自然风吹散了劫灰、劫瘴。

  才醒悟到修行法门不是目的,能修行到一品乃至脱劫飞升,这才是最终的目的,施法手段只是为了护身保命而已。

  如此一来,他就不断的审视自己,不被前世的记忆、经验所迷,试着重新理解、重新去学习。

  玄武龟蛇之间有大道,这一点余书洋前世都知道,很多名字说出来更是人尽皆知,比如动静阴阳、水火调和、黑玄幽冥等。

  他深知贪得无厌的道理,就只盯着阳水玄龟、阴火玄蛇,这两种力量随着两片磨上下侵蚀、激荡。

  玄武法相是龟蛇相合,两者之间是融洽的,水火调和共济,就像阴阳流转如太极双鱼。

  此时玄武龟书拆分做背甲、腹甲,水火之力分别依附,借着天象地运磨盘,借水火不融之力研磨功法。

  这只能说是讨巧、走捷径,除了提高一点龟书推演的能力,对余书洋的修行是一点帮助也没有。

  如果他能做到水火调和,玄武龟书就不仅仅是龟书推演,还有龟蛇水火相盘,那才是完整的玄武龟书。

  余书洋能熟练的运行五行流转,将阳水、阴火来回转化,无非就是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这类变化。

  水火转换只能算是调和之基,就像阴阳鱼中间的那根太极弧,还要有阳水中的阴火、阴火中的阳水。

  他有一个直觉,问题的关键就在阴火玄蛇身上,毕竟玄武还是北方玄水,水道根本就不变的。

  龟蛇水火相盘,关键就是火和盘,蛇只是恰好符合火、盘的意象,而不是讲玄龟必须跟玄蛇一起盘。

  想通这一点,余书洋就有了下手的思路,只需汇聚阴火玄蛇,试着演炼水火相盘。

  玄武真形他没有完全掌握,只用虚、室二星炼成一副壳身,也就是玄武龟书,像四肢、尾巴和头都没有。

  不幸中的万幸,玄武壳身并不是只有玄龟,还有缠绕了两圈的玄蛇身。

  有一点就是根基了,更何况缠绕两圈,最困难的往往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就简单了。

  就见磨盘中阴火汇聚成蛇,这玄蛇没头没尾,夹在两片磨盘中间,每次水火激荡,玄蛇身就破碎成阴火。

  如此周而复始,天象地运磨盘转一圈,阴火玄蛇就破碎一回。

  若是有其他人看了,必定说是在这磨火蛇呢,而不是磨五行遁形法。

  说实话,余书心神都在阴火玄蛇身上,已经完全不在意功法推演了。

  肉眼可见的进步,阴火玄蛇越来越真实,每次汇聚再破碎,阴火中变化都不一样。

  他尝试为玄蛇炼出动静、阴阳两般变化,效果果然不错,水火之间越发的融合起来。

  

  这就是开卷考试,玄武无非就是水火、阴阳、动静三重变化,阴火玄蛇做不到水火调和,祭炼阴阳动静却不难。

  如此一来,恰如真金不怕火炼,阴火玄蛇将阴阳动静炼成一体,阴火显而不漏,再遇到阳水玄龟之力,就像水里泼油,滑溜溜的漂浮着。

  果然窍门在玄蛇处,有了阴阳动静的变化,余书洋也摸到了一点门道了,所谓龟蛇相盘就是一劫一运。

  阳水玄龟、阴火玄蛇互为克制,玄武修北方玄水之道,必然也是不断精进修为,时时修补功法中的漏洞。

  就像老莫吉说的那样,创造一门功法出来,天地必对于生出一门克制法门,恰如一劫一运的造化。

  玄武修行的法门必然完美,不存在任何克制的漏洞,毕竟四象神兽与道合真的存在。

  答案就显而易见了,阴火玄蛇就是玄武的克制法门,如此一来,龟蛇水火相盘,就是一劫一运同修。

  若是他将龟蛇相盘掌握,就相当于炼成了玄武神力,龟书推演功法就无需借星神之力了。

  那个时候就是大道之力研磨,试着推演十三遁形法,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随即,余书洋头脑一阵清醒,被清静自然风吹醒,他险些被大道劫气所迷。

  上次李太平传他十三遁形法,他也是心神不稳,觉得遁形法修行困难,难以修行到一品乃至脱劫飞升。

  后来他才知道,根本不是跟李太平呆久了,眼角长到脑门上了,而是被大道劫气迷惑。

  所有直指大道的修行法门,都有劫气阻隔,令人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今天有书友告诉我,有人给我推书了,而且是一位大V,没想到是赤戟,我印象中很多年以前就知道这个推书大V,真的是与有荣焉。

  看到推算上讲,说作者有点自卑、过分在意成绩,这个批评我都接受,确实患得患失的,不过请大家放心,作者会慢慢写下去的。

  新人作者还没有从读者视角逆转过来,不过大家请放心,作者也在不断的成长,最后,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

第134章 拜星朝斗

  民间有句老话叫——气迷心智,是形容疯癫的人、或者一时糊涂,比如色迷心、财迷心。

  同样的,在修行中也有气迷心,最常见就是劫气迷心,命犯杀劫稀里糊涂的就入了局,最后被活活打死。

  除此之外,就是大道劫气,凡是直指大道根本的功法,都被天地大道所忌惮,必有大道劫气做心障。

  之看到功法的陷入“五塞之弊”,即:听之不闻、视之不见、说之不清、思之不明、行之不查。

  如此一来,修行直指大道的功法,非得大智慧、大毅力、大能耐,才可以突破五塞之弊。

  当然,如果传法祖师非常厉害,五塞之弊也会被削弱,就像罡步踏斗之法,口传法不行,心传法没问题。

  就像此时的余书洋,通过现场观看踏斗,自己揣测出玄武罡步,这就是典型的心传法。

  余书洋领悟到玄蛇阴阳动静,如此一来龟蛇水火调和,真武龟书推演功法,隐隐生出一股“盘”力。

  如此一来,他的心神注意点,就从玄窍中退出,开始观瞧李太平施法,试着参悟玄武罡步。

  北斗七星与二隐星左辅、右弼合称北斗九辰,司掌生杀注死之政令,下辖九府三十六天罡。

  拜星朝斗是理命之法,可延生避死、消灾赦罪,施法手段有很多种,最著名的就是点七星灯续命。

  李太平施法拜星朝斗,就两个目的,一来培育水葫芦长出养元葫芦,二来祭炼北斗天罡毯。

  如今他施法打开天门,用北斗天罡毯沟通北斗群星,在虚空中显化出北斗星天。

  北斗天罡毯上七星一一点亮,又有左右辅弼两个暗星,九道星辰皆降下星辰意志。

  以后再施法拜星,就不需要开天门,渡过天河以后,再沟通北斗群星显化星天了。

  神物自晦不显,宝物也是如此,要想驱使天地孕育的宝物,往往需要识宝辨物,甚至是启灵开运。

  这需要非常渊博的知识和见闻,才能识宝辨物,像李真用地宝黄石祭炼法器,就是当成特殊灵矿石用了。

  李太平这件北斗天罡毯,乃是后天炼成的天宝织物,必须要启灵开运,就像锻造兵刃最后要淬火一样。

  接下来就是施法拜星朝斗了。

  拜星朝斗取法于天象,群星参北斗,通过祭拜北斗九辰,拜除厄运、邪祟。

  北斗九府司职各不同,李太平祭炼养元葫芦,只需要祭拜北斗前三星,即天权府、天璇府、天玑府。

  这三府分别对应天、地、人,对应人身就是元精、元气、元神,也是养元所在。

  李太平四条牛腿站立,这是没办法拜星朝斗的,就需要他人形站立,先要颂念星神宝诰,才能拜星施法。

  宝诰神名与妖怪的真名类似,都是各道祖师施法封正,乃是与神灵立约盟誓。

  后辈弟子颂念宝诰,就相当于拿着祖师爷的盟约,让相应神灵履约施法。

  故而,拜神施法灵不灵,全看祖师爷盟约尺度了,就比如李太平所行的——急急如律令,可谓是十万火急,此言一出鬼神皆应。

  “太上敕令,北斗九皇。

  天枢府阳明贪狼星君。

  天璇府阴精巨门星君。

  天玑府真人禄存星君。

  功起宝诰,显形应命。”

  一时之间星光璀璨,北斗七星各放大光明,尤其是前三星亮如圆月。

  李太平罡步三五之数,这次施法北斗九府,故而以九步为一斗,与上次七步踏斗不是一回事。

  无论是三五飞步、还是七步踏斗,都是一步踏出一星之力加身,无非就是一斗是九星还是七星。

  星力如山倒一样压在身上,还要参拜星斗施法,确实有点为难李太平,毕竟他还没有突破九品,全靠一身牛劲的好体格硬撑。

  好在有余书洋帮着分担,星力施加到他身上,正好用来推动玄武龟书,壮大磨盘中的水龟、火蛇。

  有他帮忙分担压力,李太平三五飞步踏一斗,上次踏出二十四步,也就是三斗半就承受不住了。

  眼下已踏出二十八步,还不觉得难以承受,李太平稍作停歇,继续开始飞步踏斗。

  若是他这次能够承担七斗星力,需要慢慢积攒北斗煞炁都够了,可以现场祭炼北斗法符了。

  可惜事与愿违,四十九步的时候,就没办法在多踏出任何一个步了,三五飞步踏斗只能算做五斗半。

  本质上,李太平自身还是三斗半,多出来的一斗压力,给到了余书洋而已。

首节 上一节 78/3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两界:从倒卖药品开始长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