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争锋 第1145节
“奇异之事?”
元镇平想了一想,道:“倒是有一桩,三年前雷震长空,天云破碎之时,恰有一流星坠下,当时有人见其坠于城中,只是后来有人去寻,却是未见一物。”
如明一听此言,看向手中小儿,笑了一笑,道:“原来你在此处。”
第三百零六章 本是天外无情心 万年一气化真灵
元镇平听得如明说得这奇怪言语,惊疑不定道:“道长,你此言何意?”
如明瞧他神情紧张,呵呵一笑,宽慰道:“尊驾不必疑惧,你家这孩儿却是有大来历的,并非那等妖魔托生。”
元镇平双目睁大,不顾仪态,上前抓住如明袖口,急急问道:“那……我儿究竟来历为何?”
东莱洲中凡民与他处不同,两百余年来,是靠着驱杀妖魔,才争出这一片生存天地,但凡妖类,那必是要除去的。而这孩儿如此异态,长成之后也是一样遭难,还不如他来下手,可现下听得不是妖魔,他怎能不激动。
如明一语双关道:“却不可说,尊驾乃凡尘中人,不必沾了我玄门因果。”
元镇平这才察觉自己失态,忙是放开手来,退后两步,拱手致歉道:“元某无礼,只是请教一句,道长怎能断定我儿,我儿并不是那妖物呢?”
如明笑言道:“无妨,不瞒尊驾,贫道乃是上德仙师座下弟子。”
元镇平猛吃一惊,失声道:“道长是上德至仁仙师门下?”
“上德至仁仙师”乃是当年乐候李束功为张衍所上尊号,后每一代乐王继位,又会再增尊号,到了今朝,已是有百余字至多,但民间多习惯以四字称呼。
但谁都知晓这位仙师在青合山修道两百余年,却从未出关,这门下弟子又是从何处来?
是以他不敢轻信,反而一手捏紧宝剑,把剑锋遥对其人,疑声问道:“却不知道长有何为凭?”只要对方一个回答不对,他就会一剑刺去。
他可非是什么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自投军从戎之后,也是服过秘药,饮过妖血的,亦曾亲手斩杀过数头妖魔,要不然也不敢孤身一人跑到这深山中来。
如明神态自若道:“贫道观这供案之上,有上德仙师仙牌,尊驾不妨点香一问,到时便知真假。”
元镇平一看案几上那仙牌,不觉点了点头。
这牌位却是他携带上山的。他虽有杀子之意,但却也希望关键之时有神明出来相阻。
当下点上香火,撩袍下跪,诚心默祈。
只是还未叩得几下,却见那仙牌之上有一道光华升起,一时将整座古庙笼在一片金光之中,可见原先神龛之上有一名若隐若现的道人虚影坐在那处。
张衍当年平灭妖魔后,乐国上下为感其恩,除建庙立祀,也曾有过绘像,元镇平见这道人样貌与他画像几是一样,心下一震,当即伏下身来,诚惶诚恐道:“下民元镇平,叩见上德仙师。”
等有十来呼吸后,却觉肩膀被人一拍,耳畔有声道:“尊客起来吧,仙师已是走了。”
元镇平抬头一看,果见案上已无光华了,不禁有些茫然若失,不过这位如明道长能请得仙师显圣,当是其门下无误了。
这一回再无疑虑,深深一揖,感激言道:“今朝若非道长与上德仙师,元某险些害了自家孩儿。只是这等大恩……元某实不知该如何报答了。”
如明道:“若是如此,贫道倒有恰有一事。”
元镇平正容道:“道长请言。”
如明道:“贫道奉上德仙师之命,下山找寻合意弟子,此儿与我门有缘,尊驾若是愿意,贫道愿收这小儿入门。”
元镇平先是一喜,随即又是一悲。喜得是能入上德门下,那自然也是攀得仙门了,悲的是这孩儿生下来,自家未曾养过一日,这就要骨肉分离。
如明见他神情,知是为何,笑道:“尊驾不必伤感,贫道也是通理之人,这孩儿虽收仙师门下,却不会强要他上山清修,且等他完了人伦孝道,才归入座下不迟。”
他将孩儿递回,元镇平忙是上前抱过。
如明又拿出一本道册,递去言道:“待这孩儿稍稍年长,可命他照此法修习。”
元镇平小心接过,郑重道:“小民必会护得此法不致外泄。”
如明哈哈一笑,抚须道:“上德仙师立此一法,乃是为世人开一入道之门,凡是有缘之人,人人皆可观得,尊驾若有意道途,也不妨修习之。”
元镇平只听过法不轻传之语,却不想这位仙师行事大为迥异,不由叹服道:“果是上德至仁仙师。”
这时忽然想起一事,问道:“我这孩儿在家时,畜类鸟禽死绝,不知此是何故?”
如明道:“这孩儿天生灵种,躯内内气自转,外夺灵机,但也知远近亲疏,故而只伤了这些禽兽。贫道赐你一符,镇在宅中房梁之上,便可无碍,也可绝了灵异,送他一个平安。”
元镇平心头一松,虽不知何谓天生灵种,但生于世,长于世,还是和光同尘为好,大异常人,于人于己,都非好事。再三拜谢后,他又道:“孩儿出世乃日,因在下尚在军中,未曾起得名姓,只是唤一小名‘含光’,后疑此儿不详,故是耽搁,既是入得仙门,还请老师赐得一名。”
如明微微思忖,随后一笑,道:“本是天外无情心,万年一气化真灵,偶落凡间托尘梦,今拭浊颜还景清,此儿,不妨以景清为名如何?”
“景清,景清,元景清,”元镇平一连念了两遍,喜道:“好,好,大日为景,太平为清,此名甚好,此名甚好。”
他这一激动,可能动作稍大,惊动了那孩儿,自其睡梦中醒来,然而却是不哭不闹,反是咯咯笑了起来,还伸出小手抓拿自家父亲胡须。
元镇平看着更是欢喜,再欲和如明说话时,却发现这道人竟已是不见了,知是仙家行踪飘渺,怅然之下,对天一拜后,便抱着孩儿下山去了。
回至家中后,他遵照如明先前所嘱,把符纸贴在房梁之上,果是再无异事发生。
元景清自此之后,便与平常小儿无疑。四岁上了蒙学,因机灵聪颖,又懂事知礼,颇得师长赞扬,平平安安到了十余岁时,元镇平便将那道书拿了出来,任由他去习练。
然这天下却是渐渐有了变化,随着洲中大阵散去,虺龙蛰伏,再无一物与东莱洲众生抢夺灵机,十余年来,山林之中却也是多了许多精怪鬼魅,就连那被剿灭下去的妖魔也有死灰复燃之象,因而郡中兵卒往来调动极是频繁。
而元景清却是一无所觉,每日苦练不辍,对旁人而言难以逾越的关卡,他却是一跨而过,越是修行,越觉身强体健,神清目明。一次在树下运法,功行完毕之后,觉得胸中气机鼓荡,似有块垒,仰首一口气吹去,竟是把满树枝叶卷散。而往常行步,稍稍快上一些,便觉两腋生风,飘飘欲飞。
得了好处,愈发沉入其中。这一日,他自行功之中退了过来,发现已经夕沉入暮,近晚之时。
目光无意一瞥,却见桌案上摆放着一本书,看去有些破旧,奇道:“怪了,此书是从何而来?”
他探手拿起翻了翻,却见是一本志怪传奇。
其中讲得是一名剑客诛妖之事,说是那剑客剑术高明,一生斩杀妖魔无数,其有一妻,唤作桑女,怕见生人,亦不喜烛火,平时足不出户,一日中秋,剑客携妻出来赏月,半醉之时,却见其影却是一株怪树,当即拔剑喝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