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魔工业 第371节
芯片、航空航天、高级材料、核能几项核心技术中,并不包含高精度加工机械,按沈剑的意思,今后在高精度加工行业,玉剑山只维持最高精度大型件的加工生产能力,其余的技术都可以随标准逐步扩散。
等到普及度达到一定程度,总有一天哪怕要造新一代的航天飞机,小零件也能够从外面购买,为整个生产过程提速。
提到航天飞机,今年的十二月,正是外层投送往返式飞行器的首次投放实验,目标是冷却区的邪能油湖。
“这个东西真的能飞回凤凰号吗?”在最后检查的时候,沈剑到鲲鹏基地查看飞行器。
被命名为闪电的往返式飞行器长相奇特,基本是个较为短粗的导弹,插了两片可变角度机翼和四个并没有在机翼上的可变角度喷射器。
刘香湘对沈剑的疑问有很好的解释:“试验机嘛,我们要搜集很多数据,看看有氧环境、无氧有大气环境和无大气环境,有没有可能做到飞行器通用。”
听到这个解释,沈剑突然想起其他的事:“芯片组现在进展怎么样?”
刘香湘没料到这个转折,“呃”了一声转过弯来:“理论设计已经完成了,不过他们说功耗太高,在想办法降低一些。”
“有没有可能把这个构架做成通用的?比如我们换一套算法来计算别的东西。”沈剑提问。
其实四符定式开发设备,归根结底就是专用型超级计算机,除了做符定式开发,别的啥都不能干。听到刘香湘说他们打算试试弄通用型往返飞行器,他就在考虑超级计算机项目是否需要独立立项。
刘香湘眨巴眼,啧了一声:“我喊池工跟你说吧。”
池工经过多年折腾,总算在芯片组熬出头,前年成为特三级工程师,拿上了和刘工一样的待遇。
从实验室里被叫出来,刘香湘转述了问题,沈剑又补了一句:“我们以后需要一种足以大规模模拟气象环境或真实物理环境的计算机,我估算要达到现有大型芯片计算速度两万倍左右才能达到要求。”
池工整理了下思路回答道:“掌门的想法很好,原料组那边也说过好几次计算力不足要更快的计算机。可惜现在不行,四符定式的开发关键并没有受限于计算能力,我们用一百二十五片大型计算芯片搭建的专用机已经足够解决计算问题,它的速度只有单片的六十二倍,要到两万倍那可有的头疼了。也许我们以后开发二代芯片时专门规划一种联合计算构架,才有实现的可能。”
沈剑边听边思考,过了会说:“那行吧,主要任务还是符开发机,有空你们看看能不能把专用机改成通用机,多少解决下材料组的燃眉之急。对了,香湘说你们的符开发机能耗太大怎么回事?有多大能耗?”
沈剑的问题竟然让池工有些不好意思,他扭捏了几秒才吭哧道:“那啥,也不是特别大,我们测算的结果,平均每小时消耗六百万灵能吧。”
每小时六百万灵能!
沈剑很快心算出结果:“一天四万吨煤啊,是有点高。”
一吨无烟煤能产生3600灵能,六百万灵能的需求一小时就要干掉约1667吨,一年要一千四百多万吨。
整个3024年度的燃气、燃煤消耗,全换算成煤,总共是120万吨,这台开发机如果不做改进,就算天然气不要钱,也开采不过来啊,毕竟在海底,转化成天然气还要损耗七分之六的质量,按重量算可没采煤那么方便。而煤储备可不够它烧两年。
“所以我们现在在想办法改进计算模型,减少实际检测定式的能耗。”池工解释。
实际检测定式的能耗?主要在这方面?
沈剑反应过来,继续提问:“你们预估的定式开发时间周期是多久?”
“五十年。”
!!!
沈剑惊了,难怪能耗那么大呢。
四符定式单人开发需要四千万年之久,缩短到五十年,计算抛开到一边,单位时间内的符检测工作量就提升了八十万倍。速度快到这个程度不能等着造实物,只能用法术具现化投影,再加上检测本身的能耗,不高才有鬼了。
“五十年太短了,暂时把流程拉长到五百年吧,等能耗控制之类的技术进步之后再回头升级。”沈剑做出判决。
等池工回去,沈剑坐在刘香湘的办公室问她:“他们设定个这样的目标你怎么批准的?”
刘香湘低头嘟嘴:“我看师父总是在赶时间的样子,觉得快点也不错嘛。”
看着她的小样,沈剑笑了,起身搓乱她的头发:“行了,这次不怪你,下回注意。我们没有人力一次把能耗推到那么高,增加要一步步来,抓紧时间也不能急于求成。”
玉剑山的能源现在主要依赖天然气,煤储备只能在供应不足时应急,还要留着应付搬家前后的需求,要进一步扩大能耗供应,要么等待乐园一号的孩子们过几年逐步投入工作,要么再找个超大型的铀矿去挖一波。
铀矿,没错,年假之后,玉剑山将在3026年一月初十,启动实验型核反应堆能源厂!
第一百四十一章 核能实验厂启动(上)
名为闪电的往返式飞行器,在十二月的首次投放实验取得了一小半成功。
只有一小半。
全环境适应的通用计划直接破产了。
先进入大气层,再飞到外层空间,对飞行器的运载量、发动机可靠性是非常残酷的考验。
闪电动用了大量的高级热回收系统,回收效率甚至达到了能够影响航程的程度,然而即使如此,实际的投放实验数据显示,闪电进入大气层在三万米到四万米的高度,只能飞行约一千九百千米,就必须返航,否则动力不足以将其推回低轨道。
这个飞行距离与闪电的体型偏小有关,全长只有二十米出头的闪电能够在进入大气层之后飞行一千九百千米,仍然保持回航动力,已经殊为难得。
但是要继续加大闪电的个头却很不现实,除非闪电项目取得更多成果,造出不借助火箭,能直接从地表飞到外层空间的更大号的航天飞机。
回到闪电项目,它在运行过程中采集到的数据得到的结果,让通用计划难以为继。
闪电的常规涡轮喷气发动机停止工作时,其他的火箭发动机、无氧过热空气喷气发动机的能耗太高,该实验进行了两百千米的航行,结论是如果没有常规涡轮喷气发动机参与,航程会降低到八百千米,在超远距离投送时,这个距离有可能无法达到预定目标点。
此外,闪电在回到凤凰号之后,直接在凤凰号上补充了燃料,并通过机械臂换装了一个新的推进模块,进行了第二次实验,这也是闪电的最后一次实验。
第二次试验中,闪电进入大气层后执行了完全减速动作,直至悬停,之后释放了一架三代小蜜蜂。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闪电再次爬高时,首次搭载的超音速燃烧冲压发动机发生了喘振偏离航道,结果剩余动力不足以在这种情况下进入低轨道,沈剑亲自拍板启动了自毁程序,把闪电留在了世界的另一头。
闪电是实验机,而且暂时也不是必须品,因此并没有像凤凰号一样搭载以元晶为基础的远程空间箱子,不能在暂停过程中补给。如果不计算不成熟的技术费用,一个远程箱子的元晶就比两个闪电还贵了。
搭载超燃冲压发动机是个很不错的主意,能够节省从地面至数十千米高空所需的燃料总量,尤其是液氧。可惜遥控装配的精度问题和连接方式不够稳定,引发了本次事故。
不过这种事故并不可怕,损失的只是材料,不出几次事永远不会知道缺陷以及如何应对。而且也不算完全失败,他们的超燃冲压发动机成功点火并且稳定工作了一段时间,足以证明超音速风洞实验的结果没有问题。
依据本次的实验采集数据,闪电将来会发展为三个型号,既针对有氧环境的甲型,无氧有大气环境的乙型以及无大气环境的丙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