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夜天子 第281节
但荆州不一样,如今救世教这么一闹,荆州各大世家牵扯其中,必然是要迎来大洗牌的,而这个时候就是赵祈安趁虚而入最好的时机。
虽然如今荆州局势依旧不容乐观,但赵祈安已经着手准备起来了,毕竟等钦差们平定了荆州,就不知道有多少人盯着荆州这块“蛋糕”了。
至于天武皇那边见到这封奏折,会作何反应……
赵祈安既然敢写,还是有几分把握天武皇会答应的。
这其一,荆州就算平定了救世教的灾祸,也依旧是一摊烂摊子,而国库早已空虚多年,如今南境战场拉开序幕,消耗钱财恐怕是一个天文数字,户部恐怕都挤不出钱来赈济荆州了,东海赵家愿意掏钱将这事大包大揽过去,这不算是一件坏事。
毕竟,就算将来荆州所有买卖都落入赵家手中,那赵家不也还是得交税不是?
这其二,如今天武皇已经愿意接纳赵祈安,之前赵祈安献上初代国师的法门传承,天武皇所赐恩典不足以与赵祈安的贡献并论,想必天武皇也愿意对此事上做一些让步,权当是补偿赵祈安了。
奏折的内容,其实赵祈安的幕僚们都已经商榷拟好,他也已经看过,确定没什么问题,如今也不过是亲手誊抄一份。
待赵祈安抄好了奏折之后,目光这才落在桌边那两封荆州寄来的信,随意拿起上头的一封,拆开后看着。
“义父,见字如晤……”
信是赵观象写的,这上头不大工整的字迹足以证明这一点,至少霓裳的字自幼便是好看的,而赵观象从小就不好好学书法,为此没少挨文师傅的手板子。
赵祈安仔细看着信中内容,信里倒是没写什么太多的内容,毕竟赵观象这段时间一直都在养伤,养好伤后每日也只是例行巡逻而已,乏善可陈。
唯独有几句话,引起了赵祈安的注意。
“……义父,救世教徒混迹百姓之中,难以分辨,此等妖邪之徒所修武道与中原武者不同,可有方法辨识?”
“另,孩儿麾下有一副将,与我情同手足,此前遭遇救世教所供奉之妖邪,邪气入体,疯魔难救,义父可有解救之法?”
“此二事,义父可有方法可解?还望不吝赐教,孩儿拜谢。”
“此外……北境军中指挥副使膝下大女姜萍儿率黄风寨之人接近孩儿,孩儿担忧外人误了义父大事,还请义父写信给冀北威武侯,让其召回黄风寨众人!”
前两件事,虽是正事,但赵祈安只是扫了一眼便过去了。
但唯独在最后一件事上,赵祈安却是皱起了眉头。
“黄风寨?”
他轻声喃喃了一遍这个名词,脸色有了几分严肃。
若是记得没错,这黄风寨是曾经肆虐冀州的一伙匪徒,巅峰之时曾有数万人马,而后被威武侯招了安,那黄风寨的大匪头如今更是北疆军中的二把手,与铁狼卫副统领崔山河乃是威武侯的左膀右臂。
姜临的大女儿率黄风寨的几位当家接近观象……威武侯这是何意?在试探我不成?
赵祈安一时间脑海中闪过了诸多想法,甚至于对威武侯都起了几分疑心。
他心思凝重地打开了第二封信。
这第二封信,是赵霓裳写的。
赵霓裳信中写了她带领天威镖局的人抵达荆州之后的所有事,也将如今落脚之地选在了天元郡宝丰县之事告知。
在信的末尾,她也解释了一番姜临之女寻上赵观象的缘由,字里行间无不是戏谑调侃。
当赵祈安看完之后,一时间竟是有些哭笑不得:“万没想到,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
他这才想起义丰皇庄之时,赵观象曾解救了他麾下一名副将的娘子,那女子似乎同样是姜临的女儿。
原来,还有这么一番“缘分”。
对于赵观象的婚事,赵祈安这个义父倒是开明的很,没有一手包办的打算。
姜临是威武侯的人,观象若是娶了他的女儿,也不算是一件坏事。
各看缘法,顺其自然吧。
“义父,姜萍儿实力高强,乃三品神通之境,率领人马无不是精锐之军,她愿为观象出一份力,这是极好之事。女儿建议不妨让黄风寨之人在明面上襄助观象,获取联军之中更多话语权,而我等暗中协助,一明一暗,又有五弟之奇兵,相信义父所托,必能更好完成。”
赵霓裳的信中末尾,表明了她的态度。
而赵祈安也不由暗暗点头,他亦是这个想法。
黄风寨是送上门来的助力,没有拒之门外的道理。
不过仅凭男情女爱的结盟,实在是太过不靠谱。
赵祈安想了想,决定给威武侯写封信,让他令身旁的姜临写封“家书”给姜萍儿,如此才能够放心。
第338章 执着于真龙遗骸的黄龙道人
赵祈安这时才看向赵观象向他提及的两个问题。
如今他已经知晓了救世教的修行法门乃是来自灵渊,而根据赵妄所说,灵渊修士修行乃是“自上而下”,重魂魄精神;而九州武者修行乃是“自下而上”,重体魄血气。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修行法门,自然有着天差地别。
但如何分辨出修行灵渊法的救世教徒……赵祈安觉得还是得去问问赵妄才行。
至于第二个问题,解决赵观象手下副将邪气入体之事……
赵祈安一直有一个想法,但一直没机会验证,如今倒是可以试一试。
他拿定了主意之后,提笔在两张纸上分别写了一行字,随后按响了书桌上的一盏摇铃。
片刻之后,鸾奴开门进来,恭敬道:“主子有何吩咐?”
赵祈安将两张纸先后交给了她:“这第一封,送去珍宝阁四楼,让甲字供奉督办此事。”
这第一封信,是遣人去冀北给威武侯送信之事。
冀北虽远,但赵祈安麾下有一位供奉为他训了一批特殊的“猛禽”,可做信使之职,比之寻常鸽子速度快了不止数倍,哪怕是冀北这样偏远的地方,送个消息一去一回也就三五日工夫。
“这第二封信,送去供奉院……”
说到这儿,赵祈安迟疑了一下。
片刻后,他将那封信收了回来,拿在桌旁油灯上烧了,说道:“算了,我亲自跑一趟,这封不必送了。”
鸾奴没有多问,乖巧应道:“是,主子。”
“下去做事吧。”
……
当天下午,一辆马车驶在京都城西郊的小道上,最终停在了文运山山脚下。
赵祈安下了马车,对聂老说道:“聂老你是随我上去,还是在这儿等我?”
聂修远前些日子,因为巡天监的调遣,离开了京都城一段时间,前日才回来。
既然他回来了,那为赵祈安赶马之事,自然也就用不上李于吕了,而是他自己来亲力亲为。
聂修远瞥了一眼文运山,眼神中明显流露出不屑之意,轻哼了一声,翘着二郎腿,坐在马车沿上,取下旱烟杆,啪嗒啪嗒得抽起了旱烟来。
赵祈安一看他那样,便知晓他不乐意见到供奉院的人,也不强求,说了一句:“那你便在这儿等我。”
随后,自己一人朝着文运山上走去。
文运山上,青石道铺叠整齐,拾级而上,两侧皆是精心裁剪过的松柏,沿途所见景色皆是颇有意境。
谁能想到,此山在十几年前,还是一座近乎荒废的小山头?
文运山并不高,赵祈安沿着石阶走了一刻钟左右,便看到一处庄子。
庄子外一口篱笆墙只到半人高度,里头是一排错落有致的房屋。
“咕呱!”
一只青乌振动翅膀,从半空落下,落在了赵祈安的肩头。
赵祈安侧过身去,身后站着一名男子,看其相貌便知晓并非中原人,而是异族人士。
他皮肤黝黑,额头左鬓处纹着一个刺青,鼻孔戴着一枚铁环,看到赵祈安之后又喜又惊,半晌反应过来忙不迭得行礼,操着一口不流利的中原话,显得局促不安:“东家。”
“依努尔供奉。”
赵祈安点点头,算是招呼过了。
他的到来,很快便引起了住在此地的不少人注意,没一会庄子里便出来了不少人。
“东家。”
“赵恩主。”
赵祈安一一见礼,这些人皆是他门下客卿,不是武艺高绝之辈,便是有些特殊本领的能人异士。
魏老太监也在此,拄着拐在旁人搀扶下,颤巍巍过来:“赵恩主怎今日亲自来了?可是有要事?”
赵祈安说明了来意:“魏老,我今日来此,是来寻黄龙供奉的。”
一提及黄龙道人的名讳,在场之人无不是露出无奈、嫌弃之色。
赵祈安看了看周围,问道:“黄龙道长为何不在这儿?”
魏老太监讪讪说道:“赵恩主勿怪,这黄龙道人每日捣鼓他那破丹炉,每日都要请大家伙听上几声响不可,老奴这把老骨头实在是遭不住,与黄龙道人理论了一番,而后他便搬去了山脚下去住,正好带学徒也方便,也影响不到旁人。”
这黄龙道人……还真是人弃狗嫌的,连魏老太监都忍不住绵里藏针了几句。
赵祈安只能是安抚道:“是我考虑不周,此事之后我会寻法解决……”
……
待赵祈安好一番安抚供奉院内的诸位供奉之后,这才重新下了山。
他在山下找寻了一阵,才找到黄龙道人“炼丹”的地方。
那是一间简破的茅屋,四面漏风,连像样的梁架都没搭,看上去随时都有可能坍塌的模样。
赵祈安寻到此处的时候,还未靠近那茅屋,只见那茅屋内呼啦啦涌出一大堆人。
每一个人脸上,都带着惊恐慌张之色,一边跑,一边还不忘回头看着。
赵祈安不由怔了一下。
而这时有那好心的见他停在原地,连忙提醒道:
“跑啊,快炸了!”
什么快炸了?
还不等赵祈安问,只听得身后猛然间一声炸鸣。
上一篇:洪荒:阐教大师兄,我是广成子
下一篇:高武末世:从不修炼开始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