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蜀山镇世地仙

蜀山镇世地仙 第125节

  程心瞻乐呵呵点点头,这让他想起了第一次引雷的场景,都过去四五年了吧,当时他们应该是十一二岁,现在应该也就是十五六岁,可真的是长高了许多,面貌也变化了许多。

  “一弼道长可来了?”

  程心瞻问,他对两人的师傅印象很好,要是也来了龙虎山,应该抽空拜会一下才是。

  不过程心瞻话音刚落,少年少女眼睛一暗,孟虚宜说,

  “道兄,师尊他寿元已尽,坐化了。”

  “这……”

  程心瞻闻言一窒,随即连声道歉,

  “实在对不住,我竟不知老道长仙逝,失礼了,失礼了!”

  不过两兄妹很快就调整回来了,孟虚宜便说,

  “无妨的,师尊走时我和哥哥就在身边,师尊没有什么遗憾。”

  “那就好,那就好。”

  程心瞻低声说着。

  “那道兄先忙着,等道兄闲暇了我们再登门拜访道兄,请教雷法。”

  孟虚奇说。

  “好,好,互相探讨而已。”

  程心瞻回说。

  一旁等着的五人除了方为敏,不免又来打笑心瞻,几人闲聊着又来到一座灯火通明的高楼旁,里面传来酒香。

  “喝一壶。”

  郑妙机两眼一亮。

  “喝一壶。”

  旧友新朋相聚,程心瞻自然是按捺不住腹中酒虫。

  几人进楼。

  一进门,程心瞻便又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那人一身钴蓝色道衣,胸前还有一只白鹭的纹样,他心里暗叫一声不好。

  果然,那人看见程心瞻后便喜不自胜,大叫一声,

  “恩公!”

非008 晚更预报

  非正文章008 晚更预报

  书友们,今天在出差,更新要晚了,大家不必等。

第130章 受箓

  一声“恩公”,让所有人把目光都投过来。

  还珠楼主的斗剑会和西昆仑轮战是近些年为人津津乐道的事,这两件事也让一些年轻才俊为人所熟知,而三清山的程心瞻在这里面绝对算是出名的。

  众人这一看,许多人就认出他来了,什么程三元、程义符、程心瞻的都开始叫起来。

  程心瞻朝楼里拱拱手,不敢进去,落荒而逃。

  江南景追出来,急道,

  “恩公,怎么不进去坐坐,都是豫章的年轻一辈在呢。”

  程心瞻笑着摆摆手。

  自己这些年是有些出名,不过一再展露却是没必要,都是年轻人,谁愿意身边坐个风云人物。

  再者说了,让自己扬名的斗剑会和西昆仑轮战,都是一境多,二境少,毕竟整个二境不会再增长寿元,都在忙着寻罡煞和练神通,时无英雄,才让自己成名而已。

  尤其是在斗剑会,参加斗剑的还被还珠楼主压了境界,比不出个什么名堂来。至于西昆仑那次,真正让他被人记住的,也不是自身的本事,一个是义符的名声,一个是从三境手上逃得性命,但这里还又有师叔的帮衬,实在是不足夸。

  不过江南景自然想不到这些,还以为是程心瞻有意韬光藏名,于是愈发敬仰。

  今日相熟之人实在有些多,程心瞻也没空和江南景久叙,简单说了几句便分开了。

  他向几位同门告罪,说等回了三清山再请他们喝酒。

  那几个人也啧啧称奇,谁出门在外还没几个朋友,但是像程心瞻这样走哪都有人打招呼的也确实是少见。

  于是几个人一合计,便直接回了紫鹊楼歇息,不在外溜达了。

  这时间很快又到了第二天早晨,众人在楼下集结。

  还是一个引路的小道士来接,但这次就不需要三清山的代步法器了,引路的道士放出一座虹桥,众人踏上去,虹桥落点端在仙鼎山的中央,起始端在众人脚下。

  众人踏上虹桥,不需动,便自行被虹桥带着往前。

  而这样的虹桥,又不下百十道,姹紫嫣红,把各方来宾送到典礼举办处。

  众人到了地方,才发现这也是一处平顶山,山顶被削平,铺上砖石,形成了一个巨型广场。

  广场上,数千龙虎山弟子站列,一色的紫袍黄带,手握浮沉,整齐划一,气势恢宏。

  广场北边有一排高大的看台,雕栏玉砌,巍峨华丽。隔上五步就有一道青松盆景,隔上十步就有一座紫铜香炉,至于瓜果饮品,则是每个座席边上都有。

  引路人把三清山的众人往看台上带。

  看台中央是一道阶梯,被铺上了碧黄两色龙凤花样的毯子,阶梯两旁都有龙虎山的弟子站着迎客。

  程心瞻走过阶梯时,还看见了梁真敬也站在这,便抬手打了声招呼。

  梁真敬在程心瞻手下屡屡吃瘪,压根不想回应,不过这是主家大典,他心里再别扭,此刻也得笑脸相迎。

  他弯身抬手,

  “诸位请!”

  三清山的席位被安排到最高层阶梯西侧的位置,这是主宾次席,是顶好的位置了,昨晚他们下榻的紫鹊楼,同样也是宜停山里最好的居所之一。

  以三清山在豫章的地位,当得起这样的待遇。

  众人落座,他们还发现每个座席上还放着一个玉牌,程心瞻拿起来一看,入手温润,玉牌里面有几个墨字,是为:

  第四十届龙虎法会留念。

  程心瞻笑着收起玉牌,这龙虎山真是豪气,这样上等的温玉,用来炼器、做简、制符都是极好的,竟然说送就送了,一个座席上放一块,这里有上千的座席呢。

  他落座后,发现西山万寿宫净明派的人已经就坐了,就在三清山下面,这是许逊许天师的法统。

  净明派东边,是兵锋山的神霄派,这是王文卿真人的法统,后面又由萨守坚萨天师中兴,也是一等一的道门法统。

  很快,最顶层东边主宾首席也迎来了客人,程心瞻一瞧,丝毫不意外。

  是阁皂山的灵宝派,阁皂山是符箓三山之一,同时也是葛玄天师的法统。而葛玄天师又是三清山开派祖师葛洪祖师的从祖父。换言之,三清山与阁皂山是同姓之宗,千年友邻。

  这样的实力与法统地位,坐在主宾首席,谁也没有异议。

  现在最上面的两排已经坐满,加上主家龙虎山天师府,这就是豫章道门最顶尖的五家法统,这五家,即便是放在整个东方道门乃是寰宇世界,也是顶尖门庭。

  有人称之为四师双葛,说的就是张道陵、葛玄、萨守坚和许逊这四位天师,再加一个葛洪仙翁,五家法统。

  这就是豫章号称天下道都的缘由,五家法统,就是五座祖庭。

  然后再往下,就是庐山,明月山,玉虚观这些宗门。

  而像金相宗这样的宗门,只能排到最底下去。

  等阁皂山的人来了,宾客也就都到齐了。

  宾客齐了,天象忽然就变了,东方飘出一团紫气,绵延千里,紫光遮过了天上的朝霞。西边又腾空飞起一群黄鹤,带起瑞彩千条,声闻于天。

  黄紫相逢,当空就出现一个道人,周身都放着毫光,让人看不真切。

  “恭迎天师!”

  漫山遍野的龙虎山弟子高声赞唱,

  “三天扶教,辅玄体道。大法天师,雷霆都省。泰玄上相,都天大法主!”

  高台上的宾客也都起身,尽管他们才是客,但现身的是人间当代的张天师,五境真人,怎么也值得他们起身相迎。

  “诸位宾客且坐。”

  众人屁股刚离开坐席,张天师的声音就从空中传下来,天师步步生莲,走到看台顶端中央,这里有一间金殿。

  天师进了金殿,马上金殿里又走出一些道士,把各家当家的都请了上去,三清山的路教主自然也在其中。

  随后又是白鹤出青云、地气涌金莲、麒麟踏祥云等等异象不提,总之是在一片祥瑞景象里中,第四十届龙虎法会召开了。

  龙虎法会的章程向来是固定的,千年未曾变过,这

  箓者,天地自然发生,神仙临摹,再传至人间,持之可召劾鬼神、安镇五方、降妖镇魔、治病除灾。

  箓又称法箓,也可称符箓,是道教门人用以修行护道的基石。

  而在以龙虎山为首的诸多道门中,又把符和箓区分开,认为符是只是法器,而箓则是号令元气的根本,是名登天曹、位列神职的依凭。甩出去御敌的,叫符,安置在肉身窍穴中,称箓。

  若要举一个例子,法力是军卒,那符就是军卒手中的兵戈,而箓则是帅帐中的大印。

  有了箓,便是把神灵请上身,如此御使法力、召令灵气才能得心应手。

  也有人简单的将箓认为是此类道士的本命法宝,这有一定的道理,但想的也太过简单了。因为不同于本命法宝需要修士从修行之初就要开始祭炼,并随着修士境界的晋升而成长,箓是可以被直接授予的,并且在同一法脉中,箓是可以升阶和替换的,远远比本命法宝来的更灵活。在有些时候,这一类的道士还可以凭借箓施展出远超其自身境界的法术,这是本命法宝做不到的。

  除了龙虎山,修箓的还有阁皂山和茅山,其他的也有,但都是这三家的分支小宗,或者直接就是请的这三家的箓。

  所以这三家又被称作符箓三山。

  龙虎山的箓称作正一箓,共分五品,今天是为新入门的弟子受箓,受的是最基础的「太上三五都功经箓」。

  随着弟子修为境界的晋升,这箓的品级也会晋升。

  成仙前有五个境界,正一箓从下到上就分作「太上三五都功经箓」、「太上正一盟威经箓」、「上清三洞五雷经箓」、「上清三洞经箓」、「上清大洞经箓」五品。

  而最为玄奇和最让外人眼热的是,当符箓三山弟子坐化后,遵从其生前遗愿,只要箓主愿意,其体内的箓可以被山门收回。

  被收回的箓可以再授给新入门的后生弟子,也可以化作攻伐的符,这就很厉害了。

  这意味一个一境的符箓三山弟子,会在某一天更换了更高阶的箓后,其掌握的法力和对灵气的操控,会直接抬升几个台阶。

首节 上一节 125/3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综武:人在襄阳,化身曹贼就变强

下一篇:重明仙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