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蜀山镇世地仙

蜀山镇世地仙 第200节

  白无常的声音在群山里回荡着,但早已离去的曹烬已经听不见了。

  ————

  湘西密林,一处无名山头,坐落着一方小观。

  山无名,隐在湘西群山中,没几个人知晓其具体位置。观是小观,不过一殿一院,无人进献香火。

  但是这观的名声却是极大,大到整个武陵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是为:真武观。

  小观殿内,供奉着真武大帝神像,大帝按膝而坐,面目慈悲,左脚下是玄龟游水,右脚边是螣蛇吐雾,神像前面是宝案香炉。

  程心瞻和沈照冥敬香行礼。

  程心瞻右手已经恢复了,他炼丹多年,接骨续筋丸这样的丹药自然不可能不随身备着。

  两人向真武大帝敬香行礼后,又向真武观主行礼,

  “多谢道长救命之恩。”

  即便两人躬身,拳头也比真武观主头顶高,真武观主还得把手举过头顶才能扶起两人,观主笑着说,

  “都是道门,同气连枝,说什么谢不谢的。”

  程心瞻实在没想到,竟然会被这位素未谋面的道长救下。

  之前他曾在银铃苗寨寨主口中得知过真武观,但没想到这么快就来到了观中,还被这位久负盛名的观主救下。

  他没想到,这般鼎鼎有名的真武观,竟这般朴素,观主什么弟子香客也不见,只有观主一人。

  他更没想到,传说中的真武观主竟然如此驻颜有术,是个孩童模样。

  他说,

  “道长救命之恩,敢问道长名讳,也好让我等谨记诵念。”

  观主摆摆手,“你这小道士忒客气,还说什么谨记诵念,大可不必,姓名倒是好说,贫道姓闻,名天真。”

  程心瞻拱拱手,自报家门,“三清山弟子,程心瞻,谢过闻观主”。

  沈照冥也紧随其后,“万寿宫弟子,沈照冥,谢过闻观主”。

  天真道长负手腰后,笑着点头,“好呀,都是我道门后秀,都很不错。”

  随后,道长又看向程心瞻,说道,“你的飞剑很不错,再拿出来我看看。”

  程心瞻称是,他有两把飞剑,但是能让这位看上眼的肯定是「桃都」。

  他递出阳剑,一团凝实的剑光。

  天真道长接过。

  很奇怪,平日里绝不让人碰一下的「桃都」躺在天真道长手里,十分安静,之前谁要是敢握「桃都」,那肯定是要被灼伤的,君不见,先前的峨眉天骄女侠也是驾驭不得。

  此刻,天真道长掂这剑光,「桃都」还在轻悠悠鸣叫呢。

  不光如此,「桃都」剑灵还自动显化,化成一只袖珍的白羽公鸡,站在剑光中,歪头瞧着天真道长。

  程心瞻看着啧啧称奇。

  天真道长笑了笑,伸出一指点了一粒金光喂给了剑灵。

  剑灵啄食了金光,高兴的啼鸣。

  道长把剑还给了程心瞻,看到程心瞻好奇的眼神,便轻飘飘解释了一句,

  “贫道身兼真武荡魔与吕祖纯阳两道法脉,所以与此剑亲近。”

第194章 真武

  身兼真武荡魔与吕祖纯阳两道法脉。

  程心瞻心知这句话的份量,传出去的话不知要惊掉多少人的眼球。

  他接过天真道长递回的飞剑,心说难怪「桃都」如此亲近闻观主,也难怪这位观主在武陵山中威名赫赫,在观则静修,出观则杀魔,照样活得好好的。

  程心瞻收起飞剑,心里还有个疑问,之前自己和这位道长素未谋面,失魂涧与真武观离得也不近,天真道长又是怎么会过来,出手相助的呢?

  他张嘴询问。

  天真道长听了便解释说,

  “贫道在观中静坐参道,忽听南方有鸡鸣,声震四野,法蕴纯阳,意在荡魔,心中大为好奇,便起身前去察看,这才机缘巧合,救下你等。”

  程心瞻和沈照冥这才明白,于是再次作揖相谢。

  “大教出来的就这点不好,礼太繁了些,不好不好,往后不许再朝贫道行礼相谢。”

  天真道长连连摆手,面露不悦。

  两人只得称是。

  见此,天真道长这才重新展露笑容,随后似乎是忽然兴起,看向了真武神像,然后又看向两人,张嘴说道,

  “你两个根骨悟性都不错,而且相见便是有缘,不知可愿意暂住我真武观,随贫道学一学真武荡魔之法呀?先说好,这可不是挟恩求报,贫道是看你两有眼缘,学不学的在自身,而且一不认祖,二不记名,只为传播真武法统。”

  两人闻言自然一喜,但随后的表现却是各不相同。

  沈照冥眼中喜意一闪而逝,最终是面露遗憾之色,拱手道,

  “道长容禀,宗门有训,家法不可外传,外法不可私习,所以小道是无福聆听真武妙法了。”

  天真道人浑不在意,摆摆手让沈照冥无需解释,他还道,

  “大教传承自有法度,你无需介怀,而且净明派秉承许祖真传,是一等一的法脉,寻常人穷尽一生也难得万一,你好生修行,将许祖道法发扬光大才是。”

  沈照冥点头称是,“谨遵道长教诲。”

  程心瞻为好友感到遗憾,见天真道长看过来,自己是万法派出身,自然毫无顾忌,他面带喜色,当即便施礼,口道,

  “学师在上,弟子愿意。”

  天真道长大笑,“好,好。”

  随后三人闲叙了一会,沈照冥便提出告辞,他这次强开法眼,其实也受了不小的伤,需要回师门修养治疗,临走前,他还请天真道长来日得空的话,定要去万寿山做客,容他好好感谢一番。

  天真道长笑着应下,说登山拜访可以,到时候瞻仰瞻仰许祖仙迹,感谢就大可不必。

  等到沈照冥走了,观中只剩下两人,两人便在香案前的蒲团上面对面坐下。

  天真道长看向程心瞻,说道,

  “虽然不立名分,不入谱牒,但还是要先说一下法脉源流。”

  程心瞻正襟肃容以听。

  “真武法系,自古相传,自汉以来便香火不绝,但真要说香火鼎盛成为一方大信,还是始于今朝。这离不开两件事,第一个是凡间香火,始于当朝太宗皇帝自诩真武显圣,奉天靖难夺了皇位,所以凡间四处可见真武宫观。第二个是山上法脉,始于三丰祖师甲子荡魔,威震天下,随后在武当山开山立教,供奉九天荡魔祖师,将真武法脉发扬光大。”

  程心瞻点头,这两件事,堪称是当朝最大的两件事,他自然听说过。

  “贫道出身低微,但命兴福厚,本是明初时湘西山间一弃婴,但是得天之幸,被时游天下的三丰祖师救下,带回武当山教养,收在身边做了童子。所以你大可放心,贫道所传真武法脉为当世正统,绝非窃道再传之徒,他日若有人问起来,你只管直言相告。”

  程心瞻心头巨震!

  原来是三丰祖师正统!

  这时,天真道长又说,

  “三丰祖师是冠代的人物,身怀法脉众多,传承另有内丹道和楼观道,在此两道上同样是一代宗师,此二道由文始真人传麻衣祖师,麻衣祖师传陈抟老祖,陈抟老祖传火龙真人,火龙真人再传三丰祖师。

  “除此二道外,三丰祖师又自创阴阳太极之道,为开派真祖。

  “至于我要传你的真武荡魔之道,则是三丰祖师游历天下时另得机遇,由真武大帝遗世法身亲传道统。”

  程心瞻只听着这些话,便觉得振聋发聩,口干舌燥。

  天真道长继续说,“不过三丰祖师自知当世内丹道与楼观道是显教,真武法脉式微,而天下魔道猖獗,屡禁不绝,为祸人间,所以在甲子荡魔后,便在荆楚武当山创立武当派,以真武大帝为主奉,宣扬荡魔真意,庇佑人间。”

  程心瞻轻轻点头,暗道原来如此。

  而此时,天真道长话锋一转,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味道,

  “不过自从三丰祖师飞升后,武当山似乎就忘了何为‘武当’,门下弟子服丹摄气,结楼观星,自诩山上神仙,只管逍遥长生,不管人间福祉。而掌教长老们更是沉迷于俗明皇室的累世加封,屡屡出入金陵,人前显圣,谁还记得荡魔真意?!谁还记得三丰祖师飞升前的警训?!”

  程心瞻沉默,并若有所思。

  其实这个现象,不是武当山独有,三丰祖师甲子荡魔成名,祖天师在蜀中诛杀鬼帅成名,许祖在海外斩水妖成名,吕祖在江淮一带斩杀恶蛟,萨祖巡视天下城隍,见作恶者以雷火焚其庙,凡此种种,各家祖师都有降妖除魔之志,也都有降妖除魔之举,只是一旦祖师飞升,后人能贯彻其志的,便是少有了。

  人走志衰,如何能破?

  唯有驻世长留而已!

  天真道人不知,他的一番诉苦,却是更坚定了程心瞻内心的志向。

  “贫道在武当山越待越不是滋味,实在受不了那个鸟气,两百多年前便离开武当,来到湘西自建真武观,除魔卫道。”

  程心瞻听的心中激荡,正是如此!

  除魔!卫道!

  缺一不可!

  他心里激动,便向天真道人袒露心迹,说起自己先后游历南荒、西海、东海之事,更是在东海归来后坚定了自己的精卫之志,甚至不待二境圆满,只为跻身三境,早日为荡魔尽力。

  “哈哈哈哈——”

  天真道长大笑,他许多年没有这样开怀大笑了。

  “好个精卫!”

  他大赞,恨不得立即就将一身修为倾囊相授才好。

  天真道人是性情中人,被程心瞻这么一吐露心迹,内心也是久久不能平静,缓合好半晌后,也说起了自己过往的经历,其中重点提到了另一份纯阳法脉传承的来源,

  “贫道出走武当山后,沿汉江一路南下,到了岳阳,登过岳阳楼,再入洞庭湖,观赏湖景。真是时也命也,福随缘来,贫道在湖心君山观摩吕祖度柳的仙迹遗址,竟不成想心灵福至,堪破了吕祖度柳时留下的谜语,得观《太乙金华宗旨》原文,遂通纯阳之道,得法后,便沿沅江溯源,来到湘西建观。”

  程心瞻听着也是大为感叹,闻师真是福缘深厚了,被三丰祖师养在身边,又得吕祖传承,这是何等机缘?

  三丰祖师与吕祖都是养生大家,同修真武与纯阳,也难怪以喝退曹烬的境界年岁,却仍旧是童子之身了。

  天真道长这时笑着说,“真武荡魔,纯阳破邪,所以贫道这辈子所求,也就是如何将两者融会贯通而已。”

  程心瞻拱拱手,“唯愿闻师得偿所愿。”

  天真道长笑笑,“难啊,难啊,不过方才看到心瞻的阳剑鸡魄,倒是让贫道想起一桩旧事。”

首节 上一节 200/3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综武:人在襄阳,化身曹贼就变强

下一篇:重明仙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