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镇世地仙 第239节
程心瞻笑了笑,便说,
“我也不过是自娱自乐,强把图、志、记混作一书,贫道也不知该如何称呼此书,不过贫道准备以地名分篇,便直呼为地书吧!”
“可曾成稿了么?”
醰白散人问。
程心瞻摇摇头,说道,
“贫道走过的地方不少了,看过的地志也不少,想法很早就有,不过一直未曾静下心来编书。这次来到西康,既是要领略横断山脉、五江并流的胜景,也是要借雪山静心,好好整理脑中思绪,正要借此宝地编撰。”
醰白散人神情激动,连道,
“如此地书,成书后定是鸿篇巨著,云来起稿时,可否容我出一份力?”
酩酊散人看醰白失态,怕恶了雅士,连忙为其解释,
“云来,醰白入道前是儒士,最好文字立说,修道后也是书痴,常因看书忘却修行,你莫见怪。”
程心瞻欣喜都来不及,又哪里会见怪,他想要编纂地书并非是掩人耳目的幌子,是他内心真实的想法。天南地北汪洋内外他都大致走过了,神仙故事他也非常热衷,是真的想写出这样一本囊括寰宇神州的地书来。
当年为观想雷宅内景神而编写《雷霆荡魔志》时,他就十分享受。
况且炼丹是修行,煎药是修行,刻字是修行,著书同样是修行。
他观山鉴水,落于笔下,那对五行土水的领悟自然水涨船高,对【淹】【镇】之咒的理解自然愈发透彻。
他搜集神仙故事,写诗作传,那对存神法的修行自然也是大有裨益。
另外,这对他而言,同样也是一种极好的【阳静】之法。
因为听闻醰白散人有心帮忙,他自然乐意之至,且道,
“醰白若有此雅兴,那自然是甚好,另外,贫道初来康西,此地的山图地志和神仙列传贫道还未搜集,还要劳烦醰白指点呢。
“醰白还是蜀人,巴蜀境内的山水神迹贫道更是一无所知,这都得劳累醰白助我。”
程心瞻恳切说。
醰白散人大悦,恨不得现在就要与程心瞻伏案开书。
酩酊散人是懂得分寸的,给醰白散人打了个眼色,随后又和颜悦色对程心瞻说,
“云来,你远道来此,又被老道拉在亭子里闲聊许久,想必也是乏了,今日我等不再叨扰,你喜迁新居,先好生休息,过些时日,我等再来看你,届时,再领你见见山中同道。”
三人站起,程心瞻也起身相送。
“对了。”
临出门,酩酊散人又看向程心瞻,问道,
“云来此番,是短居还是久居呀?”
程心瞻便答道,
“自是久居,贫道正要打算在此钩玄提要,纂言稽古,为我地书起稿,这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好,好。”
酩酊散人笑着点头,又说,
“有件事不知云来感不感兴趣?”
“何事?”
“我们白龙旗山虽然不是什么世家大宗,但到底也是群修汇聚,我等隐修也不尽是洞中顽石,有人便有事,所以山中自然也有山治,我们既有玄燕治,亦有白龙治。
“既然云来要久居,那不知可有入治的想法,老道也可代为引荐。”
酩酊散人说。
山治。
程心瞻心里默念一句,这个东西在散修聚集处很是常见,最有名的自然是庆州的黄山治,那里面还有五境的真人在,所以白龙旗山和燕徊山有山治自然也不奇怪。
加入山治自然有好处,更能了解西康魔道与蜀中玄门的动向,不过程心瞻却没有马上应承下来,而是道,
“此事不急,往后再说。”
酩酊散人闻言也不意外,点点头,说道,
“好,确实不急,云来初来乍到,应当再多看看,那我等先不打搅,云来好好休息。”
几人已到洞外阳台,三人正要离去,却听程心瞻道,
“且慢。”
酩酊散人转过头来,问道,
“云来还有何事?”
程心瞻此时从怀中掏出三个丹瓶,笑道,
“贫道确实是初来乍到,但遇见三位道友是一见如故,在风雪中相迎,又送我入府,让贫道在山雪中亦感春风拂面,借着安居之喜,贫道也备有薄礼相送。”
三人见状,连连摇手。
“使不得,使不得。”
酩酊散人把丹瓶往程心瞻怀里推,
“我等喜得良友已是大慰,以云来的境界与才情,哪里去不得,即便是入白龙旗山,也是各峰争抢的人物。今日不过是我等轮值文考,恰巧遇见了云来,而云来肯给老道薄面,能来燕徊山我等便是心满意足,岂可再要云来的礼。”
程心瞻不答应,把丹瓶一一塞到几人怀里,
“三位道兄喜我,云来信,但三位道兄助我,也是不假,云来自然要谢,只是些薄礼,还望道兄们莫要推搡了,免得惹来童儿发笑。”
三人闻言只好收下,又说等程心瞻休息好了,定要给他办一个洗尘宴。
程心瞻没有拒绝,笑着应下。
等目送三人远去,他才回到洞府中。
“啾啾—啾啾——”
头顶上忽有清脆的鸟鸣传来。
程心瞻抬头望向洞府顶上,只见在天井内里边沿处,两只雪燕正在衔泥筑巢,看样子,已经初见雏形了。
第232章 酒中六友,深藏不露
两日后。
东方红霞满天,彰示着今日的好天气。
程心瞻端坐在阳台之上,领着两个童儿,面朝东方,摄食紫气。
等到时辰一过,紫气渐消,金芒盛放,三人也就吐气收功,缓缓睁开了眼。
“老爷,你看!”
炤璃指着南边的雪山,雪山银色的山头此刻已经被日光照的金黄,熠熠生辉。
尤其是罡风依旧鼓吹冰雪,不过此刻不再呈现白龙旗状,反而像是在风中跃动的鎏金火焰。
眼前的景象不禁让他想起,多年前自己曾在长江江心仰望夔门,那座赤甲山在日出时分同样是这般的流光溢彩,仿佛火炬。
而两山恰巧分立在巴蜀的东西两地,相隔五千里不止,不过在大日光辉的照耀下,却又呈现出同样的景致来,真叫人感叹自然造化。
程心瞻心中有感,便挽来身侧的一叶芭蕉,按到膝上,拿出符笔,迎着朝阳,就在这碧纸上落笔:
「余来燕徊三日,天放晴,遂晨起于阳台摄紫,见日照金山,仿佛鎏金贴黄,又有风卷琼屑作火焰。
见此,忽忆赤甲山朝霞如沸,其状竟与此同。彼处波光涌岸,此处雪浪摩天,地隔五千里,俱承大日真火而焕赤金异彩。
噫吁!天工炉鼎何其妙也!阳火炼赤甲为丹砂,煅白山作金精。两山遥峙,一吐江涛,一纳冰雪。同沐天火而做一色,此间玄机,岂非周天炁海本出一源乎?」
程心瞻收起符笔,看着芭蕉叶上的字迹颇为满意。
“且收着吧,纳入西康篇,也算是开了个头,地书大名还未想好,小名就暂称为《蕉叶集》。”
炤璃应了一声,上前几步,截下了芭蕉叶,小心收好。
程心瞻起身,远眺东方,那里山影重重,而且因为靠东方,所以雪山很少,只有就近的几座,再远些就是连绵青帐。
而就在燕徊山的正对面,千里之外的地方,有一座山,山如天柱,高耸入云,摩天碍日,巍峨磅礴。
那里灵光四射,剑气冲霄,遁光如虹,即便是相隔千里,但那座山依旧是肉眼可见的璀璨夺目。
“老爷,那就是峨眉山吗?”
白龙问。
程心瞻面容凝重,再不见闲适恬静,他缓缓点头,沉声道,
“是,那就是峨眉。”
几千年过去,有人推崇峨眉,有人厌恶峨眉,但峨眉始终不为外界的风雨动摇,依旧是日复一日的扩张着。
时至今日,峨眉总坛屹立不倒,愈发耀眼,在巴蜀境内更是分坛无数,乃至整片神州西南,莫不要看峨眉的脸色。
“任重而道远。”
程心瞻说。
两个童子默默点头,没有说话。
忽的,程心瞻心生感应,望向南侧,那里有一个人影飞来。
人影飞近,原来是醰白散人。
“云来!”
醰白散人呼喊着,落到阳台上。
“云来,今日我等几个老酒友聚会,兄长特意让我来请你,想请你一同品酒论道,不知你可有闲情?”
程心瞻此时也早已收起了凝重沉思的神情,再次变得云淡风轻,他闻言略有犹豫,问道,
“这,人多吗?小聚是好,可贫道就怕太热闹。”
醰白散人摇摇头,
“一共六人,加你才七个,都是熟识的酒友,没有外人。”
于是程心瞻放心了,便道,
上一篇:综武:人在襄阳,化身曹贼就变强
下一篇:重明仙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