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镇世地仙 第299节
“一开始心瞻要的急,我们先以最短的时间找齐了千年份的,又一边搜集更高年份的,两个月的时间,也就找来了这三箱,心瞻是要全部带走吗?”
程心瞻朝十一娘拱拱手,
“实在辛苦十一娘了,我只要五千年的就行,这三十来张应该够我用一段时间了,还烦你替我继续搜集这种五千年以上的,等我这些用完了,我再遣人来拿。”
十一娘笑着点头。
程心瞻把手一招,收起了那一箱子岩叶,闲唠一会后便起身告辞。
“心瞻,下次再见会是什么时候?”
十一娘问,她从程心瞻说“遣人来拿”,便猜出他应该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再来了,而且要用到这样稀缺的法宝炼器,应该也需要很久的时间吧。
程心瞻点点头,
“我要闭长关,短则三五年,长则八九年。”
十一娘脸色微变,她没想到会这么久,不过她很快就恢复了笑颜,
“那就预祝心瞻闭关修行心想事成,一帆风顺。”
程心瞻点点头,笑说,
“云树之思,尽付尺素,还望十一娘勿吝翰墨。”
十一娘闻言一下子红了脸,这道士总是一副正经模样,但嘴里时不时蹦出来的一两句话,才是最撩人心弦。
————
会稽,紫微山,奎木岛,天狼殿。
当值的是投剑山的应山主。
三清山在浩然盟的当值长老,就是由枢机山赵山主、白虎山龚山主和投剑山应山主轮换。
应静松看到程心瞻来了,很是意外,不过他是一个惜字如金的人,只道了一声坐,便等着程心瞻开口。
程心瞻走这一趟是为了把这几年在西康的见闻还有西南一带当前的局势给宗里说一说,如今是应山主当值,这就更好了,应山主早年游历过巴蜀,对那里的情况是了解的。
基本是程心瞻在说,应静松一直在听,等到说完了时局,应静松只是颔首,示意自己了解了,随后主动开口说话,问的却是程心瞻在剑道上的修行。
又聊了一会,话说的差不多了,程心瞻又问及自己两个徒儿在盟里的表现。
宗里在盟里当差历练的弟子众多,应静松肯定不是每个都记得,但是程心瞻的弟子,他肯定是专门留意过的,听程心瞻问起来,惜字如金的他也是赞不绝口,只是不巧,两个孩子现在在外执行公务,不在盟中,不然定要叫进殿里,当面让程心瞻看一看。
一番夸奖后,他却是说,
“但是有一个事,虽说你梨雪山特殊,是两宗合授,但是在盟里的时候,明旭和明玥基本是由句曲山的李成宴和王成夷带在身边教导。
“这两位还没收徒,我看完全是把明旭和明玥当作自己徒弟来教了,你全当个甩手掌柜可不好,到时候两个天资聪颖的孩儿莫要被拐了去。”
程心瞻则道,
“先让句曲山的给孩子打好根基,我再带在身边教养。”
应静松闻言一笑。
程心瞻从怀里掏出两物,正是太乙神雷和太乙青灵箭,他委托应静松转交给两个徒弟。
应静松答应下来,随后,他便告辞离开了。
————
离开紫微山后,他一路往西,过三清山而不入,反而是飞过赣江时停了下来,落在了江心白龙沙洲上。
这座白龙沙洲被散原山和三清山不知布下了多少禁制和障眼法,等闲人看不到、入不得,散原山为了掩人耳目,把这座沙洲藏了起来,又在下游不远处重新建了个一模一样的沙洲。
虽然说八百地仙的谶语在被地仙之师的师尊强烈抨击后,使得两派在动作上有所暂缓,但是在大多人的心底,看着程心瞻的修为和声望一日高过一日后,却是对这个谶语愈发坚信不疑,对这座应谶的沙洲更是严加看护,任何一人上洲,都得征得两派同意后方能准许。
只有程心瞻本人例外。
他从洞石里掏出了一个木盒,木盒材质普通,难掩盒中之物盛放的金光,木料都被映成了金色,更有耀眼的金光透过木盒缝隙射出来。
等他打开盒盖,里面赫然摆着二十多颗舍利金丹!
这些,都是他在西康两年多时间里的斩获。
当然,这些都是愿意配合的,比如说寒识和尚与哭风僧。也有不愿意配合的,那些魔僧的舍利金丹都被程心瞻返炼成了精气,归入天地间了。
手上这些舍利,他都是立誓要埋入沙中安置好的。
沙洲白沙也是沙。
要是这些作恶多端的魔僧的金丹被埋入每一粒沙砾都被道家法力所浸透的沙洲中,还能保佑他们的魂魄转世到净土佛国中去,那程心瞻也无话可说了。
他在沙洲上挖了一个坑,把这些金丹都埋了进去,再把沙砾掩盖好,便飞身离开,继续往西,一路飞掠,回到了坎离山。
————
坎离山。
山中只有狮子和武青伯在,狮子万年不动趴在峰顶,不过此时夏日炎炎,积雪化得厉害,留给狮子活动的地方不多了。而武青伯则是端端正正坐在观玄观的门口,像是个石塑一样一动不动。
“你不是说要出去走走吗,怎么又回来了?”
程心瞻问。
武青伯回道,
“观主不是说要离开一段时间么,我自是要为观主看守山门。”
程心瞻闻言笑了笑,随后他又说,
“我这里有个事,交给别人我不放心,还是要劳你出去走一遭。”
“观主请吩咐。”
武青伯马上站了起来,感觉自己终于有了用处。
程心瞻便道,
“我离第二次洗丹劫只有不到六年的时间了,你去帮我找一处偏僻无人的渡劫之地,地方要五行俱全,要是齐备阴阳就更好了,别的没有限制。最好要在四年内找到合适的,我还要留出两年的时间在渡劫地布置阵法禁制。”
武青伯闻言后,重重一点头,寻找渡劫之地,这几乎可以说是交付性命和大道前程的紧要事了。
他马上就拜别了程心瞻,匆匆化火离开。
程心瞻来到观中后院,在火塘边坐下,置炉暖灶,取出了冻水岩页和许多辅料,准备开始炼制地书所需的书页。
这五千年份的冻水岩页虽然质地如玉皮,已经极好,但终究还是石板,程心瞻要将其炼制成保有坤土之法意,但其形质,却要炼的像纸张一样柔软。
一张好纸,要柔似春绵,韧比秋茧,肌理玉润,叩之璆然,还要下不少功夫呢。
————
第二更还得一会。
第284章 天南海北,三地择一
三年后。
明四百六十二年,春,惊雷阵阵。
外面下着雨,阴沉沉,寒凄凄,观玄观的后院虽然没有顶棚,但是这里炉火旺盛,雨还没落下来,就被蒸成了白烟,飘在观顶。
一只金瞳尖耳的三花猫趴在烧得赤红的火炉上,似乎是一点也不怕烫,还在陶醉的吸食着灼热的烟气。
炉边,一个白衣童儿在摇扇扇火,一边感悟着风火之变,一边领略着炉中的土行法意。
在白衣童儿的旁边,程心瞻正襟危坐,又是在分神化念,一心二用。一边手上频繁掐诀,往炉中打入符咒,时不时加入些辅材,炉火闪耀中,一件书册状的法宝隐隐成型。另一边,他神入阴阳殿,继续参悟阳罡—「日御光雨」和阴煞—「玄幽牝母」中所蕴涵的阴阳法意。
这时,程心瞻忽有所感,往山外望去。便见一道火光自东北急来,在重重雨幕中留下一道火线,随后落入了观中。
程心瞻见状一笑,足足三年过去了,可算是有消息了。
火光落地,化作一个昂藏壮汉,汉子走到程心瞻身边,跪坐后躬身抱拳,口道,
“幸不辱命!”
“这么些年辛苦你了。”
程心瞻道。
武青伯咧嘴一笑,
“不辛苦。”
“地方找在哪里?”
程心瞻问。
武青伯便答,
“天南海北走遍,发现如今东南、西南、西北、中原等地,随着正魔之争,四门九流走动频频,难说什么隐蔽无人之地,一旦起了雷劫,保不齐招人探看。唯有齐鲁、庆州和辽东这三处还算安分,各找了一处地方。至于塞北、北疆这些灵气贫瘠且以魔教居多的地方,我就没去找了。”
程心瞻点点头,一旦起了杀劫,影响是多方面的,风雨如晦,板荡之秋,少有人能独善其身,便是渡劫这样的事,也不比太平时光那样轻松了。
现在两方对垒,只要能损害对方,那肯定是不择手段的,并非是程心瞻杞人忧天,像他这样的人物,雷劫必定动静大,要是让魔教发现了,派个死士过来闯进劫雷里,并非不可能。
上次临时在湘西渡劫,惊来了家里两位四境,但程心瞻不可能每次渡劫都叫家里人来护法,四境大修士不是这么给他用的,他也未曾听过山里三四境的长辈谁是靠着一路护送送上去的,都是独自出山渡劫,独自归来。
再者说,谁也不可能希望自己每次渡劫都在众目睽睽之下,让自己具体境界广为人知。
所以说,找一个僻静无人之地,是要让自己能施展开手脚,做足准备。也是为了防止有人有意或无意的路过打扰,使得劫云生变。再者,还是为了隐藏实力,不让外人摸清真实修为。
一个好的渡劫地,往往会用上许多次,更有甚者,会师徒相传,成为一支或一宗的底蕴。
程心瞻所学驳杂,金丹品质极高,又常雷击风吹,与旁人不同,渡劫之地更是得找一个合乎心意的。
庆州和齐鲁,一个在中原腹地,一个紧着渤海,两者境内也是道昌魔伏,确实是当今比较安定的地方,而且世宗大派也不多,修行人比不得东南的密。至于辽东,更是偏远,虽说那里魔教并不少,但是地广人稀,也是适于渡劫。
武青伯是花了心思的。
“那青伯休息一下,半个月后我们出发。”
“是。”
————
半个月转瞬即逝,历经三年的炼纸、拓印、合书,程心瞻的地书看起来也终于像了样。
他从炉中取出,先是准备把地书收入土府之中,却没想到炳灵太子的反应很大,地书一进去,他就要出来,土剑也在嗡嗡作响,希望主人把自己取出来。
没有恶客驱主的道理,程心瞻便把地书拿了出来,又想放到黄庭中。
没想到金丹的反应也很大,想要把地书赶出去,但是又不敢动手,于是兀自在那打转试探,一刻也不肯安生。
上一篇:综武:人在襄阳,化身曹贼就变强
下一篇:重明仙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