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蜀山镇世地仙

蜀山镇世地仙 第74节

  青宫上的牌匾以雷篆写着四个字:水雷夏宫。

  神灵槌鼓,雷声阵阵,采自夏天的水雷雷浆自夏宫里倾泻而出,修复着被真煞肆虐的身体。

  随后看印堂,印堂显雷霆之光,是在初秋时开辟的,所以他把安放在此处的雷宫建成了明黄色,黄宫三十四层,宫中神灵与夏宫神灵一样,也是北宋武将打扮,怀中抱宝鉴。

  黄宫上的牌匾以雷篆写着四个字:神雷秋宫。

  神灵晃动宝鉴,电光自鉴中发出,光芒四射,采自秋天的神雷自宫中倾泻而出,消磨真煞。

  最后再看胆窍,胆窍是最近才开辟的,在大雪时节,所以他把安放在此处的雷宫建成了银白色,银宫三十五层,第三十五层上有一个神灵,高大魁梧,又有文人气质,剑眉入鬓,虎目金瞳,长须至胸。看衣着,是北宋时期的官服,紫服,玉带,金鱼,玄幞,腰佩仪剑。

  银宫上的牌匾以雷篆写着四个字:雷霆总司。

  在宫中神灵的注视下,雷浆如雷车奔驰,急速但有条不紊。

  他很满意,念头离开内景世界,目光看向外界。

  他身前的桌案上放着许多厚厚的书,左右两堆摞起来有半人高。

  这书有些是他从方塘书库里借的,有些是在东天道坊市里买的,有些是找九天应元府同门借的,还有些,是专门请外事院从凡间收集来的。

  而他看了这么多的书,目的只有一个,他要写一本人物志,或者说是一家三口的人物志合集。

  桌案中间放着一盏立鹤灯,正是他入门时贺济源送的那盏。

  灯光照耀下,那本厚厚的人物志安静的摆在桌案的正中间,封面上用明国官体方方正正写着这本书的名字:

  《雷霆荡魔志》。

  而在正中这五个大字的左边,又写着几列小字,是对这五个大字的注脚,写作:

  记雷霆总司神威荡魔霹雳真君托生北宋文武大臣张叔夜携神雷秋官将军托生张伯奋、水雷夏官将军托生张仲熊斩妖除魔平乱伐国之事。

  这是一本话本小说,里面还穿插着精美的绘像,里面主要人物绘像与他雷窍中的神灵服饰别无二致。据他所知,明国上下现在很喜欢读这种话本,大街小巷的说书先生也在说,以神仙托生凡人,行非常之事。

  毕竟,明国的皇帝都自称是真武大帝托生。

  程心瞻当然知道这些都是假的,真有托生的,自然早早有人接引到山上,哪里会在凡尘中建功立业。

  不过修真修真,借假求真嘛,还是和元旦道人一个路子。

  而且这三位还不比元旦道人完全是程心瞻根据苗疆民俗杜撰而来,而是自宋至明一直有这个传言,他只是归纳汇总并加了些雷兵雷将使用雷法扫荡妖城鬼国的桥段进去。

  他体内三位内景神均已观想完成,这本书自然也已经写到了尾声,他翻到最新的一页,提笔写道:

  “……且说张叔夜并二子携三十六雷将统十万雷兵终将幽冥鬼国涤荡一空,班师回朝。……大宋皇帝加封张叔夜开府仪同三司,进燕国公……只说天下太平,刀兵入库马放南山,燕国公终于放心魂归高天,摇身一变变回雷霆总司神威荡魔霹雳真君,并拜谒三十六天上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复命……神雷秋官将军、水雷夏官将军亦功德圆满……

  “全书完。”

  他合书放笔,满意一笑。

  最初想雷宅内景神时,他自然想过雷祖,不过他很快就放弃了,雷祖位格太高,他甚至无法观想其形,更别提其神意,也从未听说过雷祖托生降格的传闻,让他无从下手。

  后来一次偶然机会,就是在去黄山那次,他听兼显学师说凡间有雷祖座下大弟子雷霆总司神威荡魔霹雳真君及雷祖侍者神雷秋官将军、水雷夏官将军托生北宋朝的事,他立即就上了心。

  回宗之后就搜集了许多荡魔神君与两位侍者将军的画像、神迹、轶事以及北宋文臣将领张叔夜的画像、史料、战例等等,越想越觉得合适,并考虑到《雷车火旗搬运功》的特殊功效,他决定开辟三座雷宅观想三位内景神。

  除去既定的胆窍和鼻窍,他又去翻阅《周天百窍内景经》,以及请教应元府的同门们,最终又新定了印堂作为第三处雷宅,来日到了二境,体悟命藏之时,便可以考虑在此开法眼。

  定好窍穴与内景神后,他想起当初观想元旦道人的法子,不过这次不作画了,他直接写书了。果然,写书更能帮他厘清思绪,洋洋洒洒百万字写完,他的三位内景神就已经全部观想成功。

  而且三位内景神观想成功后,他引雷也更轻松了,自第一次引雷后,他后面又有两次和龙虎山的梁真敬撞上,次次都比他引雷更多,气得他一见面就红眼。

  引雷更多,加上《雷车火旗般运功》的多车搬运妙法,他化煞也越来越快,现在大半个上身都能自如活动了。

  而真正让他在修行上进步神速的,还是明治山的根本大法,《长生胎元显神密旨》与杖解法。

  《长生胎元显神密旨》里说,人有三魂七魄,三魂名曰:胎光,爽灵,幽精,七魄名曰: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

  三魂主性,七魄主命,又有游魂体魄的说法,所以魂可外游,但魄只能常驻肉身。

  三魂中胎光为命魂,主掌寿元,统管七魄,胎光在则命在,命在则七魄在,七魄在则身活。胎光轻易不离身,胎光离身则七魄散,肉身死。胎光离体后要想借尸还魂,则要重新孕育七魄,极为艰难。

  先前通玄祖师与素空师尊提拿程心瞻的魂魄放到竹杖中,其实提拿的都是爽灵与幽精,不过那时程心瞻之胎光、七魄浑浑噩噩,只凭本能,所以在爽灵与幽精离体后肉身便宛如活死人,看着仿佛是把他的三魂七魄全部抽出了一样。

  爽灵为智魂,幽精为情魂,见字知意,不必细说。

  修行《长生胎元显神密旨》后,胎光不再浑噩,爽灵与幽精离体后,胎光依旧可以召令七魄各行其是,令呼吸吐纳如常、血液流通如常,配合已经缔结的内景神,照样可以食气修行。

  等肉身化煞完成、再把《长生胎元显神密旨》修行的再精深些,往后爽灵幽精出游,肉身也可自如行走、施法修炼,最多不过是看起来呆愣些。

  他这几个月,便是以胎光、七魄、内景神共御肉身,自行食气化煞,打通经络,现在肺窍至十二重楼的沿途经络已经打通大半,下一步,就可以开辟金府了。

  同时又以爽灵幽精共同驾驭竹身,修行雷法、剑法、风法等术,修行可谓一日千里。

  这便是明治山敢立下四境收徒规矩的底气,是明治山人丁稀少但却稳坐莲花八脉的底气,更是掌教层出不穷的底气!

  但同时,这也是明治山人丁稀少、收徒法试古怪的缘由!

  程心瞻收好《雷霆荡魔志》,准备托外事院送往三清山在凡间的道观,雕版印刷,广播天下,既能助一助雷道声势,也能助长他的内景神神性,笔名他早已想好,就叫谦慎斋主。

  放眼洞外,只见白雪飘飘洒洒,柿树上的红果却越发鲜艳,他来了兴致,清理了一下桌面,又拿出一张大大的白纸铺在桌上,见景提笔写生,口中还吟道:

  “秋去冬来万物休,唯有柿树挂灯笼。”

  怀里三妹动了动,示意主子走神了,挠背的手停了。

  程心瞻哈哈一笑,左手挠着猫,右手画着柿,嘴里接着吟道:

  “无忧洞里鹤灯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求月票求推荐,欢迎评论与留言。

  另外说明:

  本章中《雷霆荡魔志》原型为《荡寇志》,但仅取其雷神托生的设定,绝非追捧《荡寇志》,请书友们理性看待。

第90章 天上白玉京

  腊月二十九。

  程心瞻搁下毛笔,吹干纸面,又完成了一张《元旦道人伏魔图》。

  他许诺过每年要给苗疆大山里的栗溪寨换门画的,去年他在苗疆画的多,管今年的还够,不用专门跑一趟,但后面几年的他也得攒着了。

  相比去年,他今年的画技倒是没多大进步,但画上的阳火之意却更旺盛了,想必老寨主见到也会更高兴。

  洞外大雪,他暂时不想出门,刚好趁这个时节捋一捋未来的路。

  当初他离辟火府尚远之时便在想金府内景神了,早早属意金尸,还想着要去西北寻尸。

  不过人算不如天算,阴差阳错让他在庆州看见了金麒麟尸仙飞升,因此缔结了麒麟金尸内景神。

  但若不是他早有规划,那当时见到麒麟尸时他也不会那么上心,更不会向尸仙问出那句“何为金性?”

  他现在金府内景神已经缔结,只待雷浆化开金府真煞便可开辟,所以现在应当规划下一个脏腑了。

  空中生火,火中炼金,现在还剩只有土、木、水三行,他想了想,发现接下来的顺序已经很清晰了。

  金生水,土生金,而金伐木,不同火炼真金,虽为相克但亦有补益,金对木确实没有什么增益的说法,所以以五行之序,接下来就是水或是土。

  再看天干分阴阳,目前是丙火,辛金,按阴阳之序,那下一步应该又是阳性才对,即是戊土或是壬水。

  不过这时反过来再看心府丙火,五行里以水火应阴阳,五脏里以心肾分两极,既然阳火已定,则应该是阴水才是。

  如果丙火壬水,阳盛阴衰,阴阳失衡,不妥。

  如此一来,辛金后只能是戊土,戊土后再是癸水,最后是甲木。

  而且脾府为开辟的第三府,也对应了土在五行之中的说法。

  最后甲木回过头来再助长丙火之势,如此刚好完成五行轮转,阴阳相生,则五府落定,绛宫可期矣。

  戊土。

  程心瞻在一张新的白纸上写下了这两个字。

  在他的开府顺序中,戊土位于辛金与癸水之间,如果应在人身上,这就是极为尊贵的命理。

  而道藏《滴天髓》里又说:戊土固重,既中且正。静翕动辟,万物司命。

  连起来看,那么与程心瞻的脾府相配的,就是一座中正厚重、相握生死的富贵之山。

  他心里一下子就有了名字。

  泰山。

  泰山为历代帝王封禅之山,贵不可言,又为五岳之首,自然中正厚重。

  泰山定生死,望东海,亦符合辛金、癸水在侧之相。

  再仔细想想,崂山也未尝不可。

  崂山为近海第一仙山,又有海龙之祖、万鬼之宗的说法,同样兼具尊贵、厚重、生死、近水等法蕴。

  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两座仙山,都是在齐鲁之地。

  而与这两座仙山有关的神灵真仙可就太多了,至于选哪一位为内景神,就要仔细思量了,甚至等实地看了再想不迟。

  脾府他大概有了底,另外需要想的是风宅。

  他习风法也已经九个月,风无形无相,初学时给他的感觉竟然比雷法还难。

  《天罡地巽人灵彰神本经》里的语言晦涩难懂,又将风的基调定的极高。

  《本经》里说,风在天时为罡风,一切云、星、斗的运转皆是由罡风推动,是和时间长河一个层次的力量。

  天地间斗转星移,沧海桑田,韶华白首,也不过是罡风刮过千百次。

  风在地时为巽风,一切灵力流转,生机死气都是巽风推动。巽风吹,则灵力流转,巽风停,则雾瘴积毒。

  风在人身小天地里称为内风,内风则更为虚无缥缈,《本经》里说,脏腑搏跳、血液流动、法力周天甚至思绪紊乱都会起风,这风又分正风和邪风,正风起则念头通达,身康体健,邪风起则浑浑噩噩,百病缠身。

  老实来讲,他不大看得懂,只得慢慢花时间去悟。

  相比于这种形而上的《本经》,形而下的《召风通运符秘》对他来讲要易懂得多,现在许多风法他都会施展了,一些咒语符箓倒也信手拈来。

  至于风宅,《本经》也说周天百窍皆可藏风,不过又首推耳窍和风池,耳窍藏外风,风池藏内风。

  相比于内风,外风则更好琢磨,所以他打算先开耳窍,只是耳窍内景神也没什么头绪。

  至于十二重楼,他每日早食朝雾,晚饮昏霞,到如今也开了有六层,但依然没有选定合适的内景神。

  想到此处,他悠悠的叹一口气,还真是任重而道远呀!

  “心瞻!”

首节 上一节 74/3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综武:人在襄阳,化身曹贼就变强

下一篇:重明仙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