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荡魔祖师爷

荡魔祖师爷 第112节

  不仅朝臣会生出更多的心思,自己那些兄弟,甚至是侄子们,也会起了不该有的心思。

  还不如继续隐忍,只要父皇还认可自己这个皇帝。

  其他人的心思再说,其实也没用。

  所以维持‘父慈子孝’的局面,对自己最有利。

  而且李景孝刚才的举动,已经表明,他是支持自己这个正统的。

  那就是自己人。

  自己这个当皇帝的,实在没必要让李景孝陷入两难之境。

  万一扛不住太上皇的压力,要么不得不投靠过去。

  要么干脆辞官,躲进名山大川。

  那时候损失最大的反而是自己这个皇帝和大周。

  而且最重要的是,即便自己会用驱邪符,照样会被孝道压着,不敢违背父皇的话。

  隆德帝立马觉得,只是出一时风头,实在不划算。

  等父皇耀武扬威之后,要是肯传授自己皇家的修炼功法,那一切都好说。

  要是不给,那就另想办法,并且多做准备了。

  好在结果和皇帝、李景孝期待的一样。

  太上皇激发了御雷符,大笑着接受太监、禁军、李景孝的吹捧之后。

  心情极好之下,看了眼也乖乖行礼的皇帝,忽然觉得自己这个儿子比以前顺眼多了。

  随后觉得朝堂上下越稳,就越不用自己操心政事,有更多时间在大明宫潜修。

  当然,军权肯定不能给皇帝。

  某种程度来说,老皇帝求长生,对隆德帝来说暂时是好事。

  至少老皇帝此时没想过换个皇帝。

  但要是老皇帝消耗过多的国力,用来修道,那就是福祸相依了。

  太上皇笑着扶起皇帝,“待过几天,为父确定这功法没问题,便传给我儿。”

  虽然不是立马传授,但皇帝想想也对。

  这功法保不齐就有缺陷,父皇愿意以身试法,反而是好事。

  再说,李爱卿都站自己这边了,父皇不教,大不了找李爱卿或者茅山。

  听说茅山已经传宁国府贾敬真传功法。

  隆德帝暗道,这个天下至尊有所求,茅山那边肯定不会拒绝。

第111章 上户军 怀化大将军 殿前司马军指挥使

  一想到茅山,隆德帝第一个念头就是,这些道士都该杀。

  居然始终不肯传授真正的修真之法给皇家。

  但这念头也只是一瞬间,隆德帝到底当了好几年的皇帝。

  所思所想已经不在限定于门户之见,甚至一时的得失,他都已经能看开了。

  所以好与不好,全在对自己是否有利。

  是否可以被自己所用。

  而且隆德帝心里很明白,茅山的功法肯定比父皇修炼的功法厉害。

  又有十几代、几十代人钻研和修炼,威力大的同时,修炼起来肯定也更安全。

  毕竟人家传承上千年,早就有无数先辈试验和改善过。

  就连景祐的道法,不少都来自茅山。

  这么一想,皇帝反倒不急了。

  忙对着太上皇行礼,大声谢恩。

  太上皇的心情,就更好了。

  看向李景孝时,目光和蔼中,不免有一丝担忧。

  但想想真武观传承一百多年,茅山、天师符更是传承千年。

  除掉一个李景孝简单,可茅山、天师府,还有天下无数道观、门派,总不能都杀了吧?

  真那样,那就是重演汉末黄巾之乱。

  还不如施恩于李景孝,有他在,可以算成制衡朝廷之外的道家势力的帮手。

  隔天一早。

  李景孝昨晚在大明宫一座偏殿里,打坐修炼一夜。

  忽然耳朵动了动,睁开眼睛,起身出了偏殿。

  就见几个小太监在打扫,而内廷都检点周延福周太监。

  正在团坐在一个蒲团上,披着件厚实披风在打瞌睡。

  听到有咳嗽声传来,周延福一个激灵忙站起来。

  往四周扫视一圈,见不是皇帝或者其他大太监来了,这才放心下来的。

  对着走过来的李景孝拱手一礼。

  笑容满面的说道,“恭喜伯爷、贺喜伯爷。

  陛下和圣人昨夜就下旨,升伯爷为上护军、怀化大将军,殿前司副都指挥使。

  掌殿前司1千马军、兼任左镇抚司镇抚使。

  还特旨加恩,恩赐伯爷一子上骑都尉。”

  李景孝听完自己都懵了。

  还是周延福解释之后,才明白,上护军是正三品勋官,说白了就是拿俸禄不管事,属于荣誉性质。

  但有了这官职,也算是实打实的正三品官。

  怀化大将军则是正三品‘武散官’,同样不管事。

  要是有战事,皇帝命你统兵,发下虎符,立马就成了正三品大将军。

  真正有实权的,是从三品殿前司副都指挥使,统领殿前司1千马军护卫皇城。

  殿前司和侍卫亲军司一样,属于专门保护皇帝安危的禁军。

  整个侍卫亲军,也就是亲军上直卫才5600人。

  殿前司人数更少,只有三千人。

  不过,散官、勋官和两个职事官的俸禄倒是不低。

  三品官月俸就有200贯铜钱,150石粟米。

  每年还有40匹绫、10匹罗、200匹绢和500棉。

  三个三品官,外加从四品的镇抚司镇抚使。

  每个月铜钱700贯,大概等于600多两银子,500多石粟米。

  绫罗绸缎也翻三倍多。

  光是这俸禄和粟米,足够一家子几百口人,吃、喝、穿衣之用了。

  绫罗绸缎要是用不完,往外面卖掉一半,一年下来也有几千两银子了。

  难怪那么多人,心心念念想做官,做高官。

  不过作为殿前司副指挥使,今后大部分时间,就得在皇宫内当值。

  肯定会影响坐诊赚经验的事。

  周延福见李景孝喜形于色,知道这封赏让他很是满意。

  心里放心下来的同时,左右看了看后。

  小声说道,“伯爷,殿前司都指挥使是皇后亲弟。

  不过这位国舅爷,平日里也不怎么管事。

  十天里,大概就一天来宫里当值。

  其他时候,不是待在家中享福,就是跑去自家的田庄躲清静。”

  李景孝一听就知道,殿前司真正的掌权人,实际上还是皇帝的人。

  而那位国舅爷,干脆不管事,免得惹来一身骚,跑去城外待着。

  这也说明,隆德帝即便和皇后的关系很好,但对外戚的防范还是极严。

  李景孝笑着点点头,当然明白周延福的暗示。

  在殿前司衙门里,拿俸禄不管事就是了。

  至于左镇抚司镇抚使,大概是知道自己最大的作用,还是降妖除魔。

  这才没免了这官职。

  不过恩赐自己儿子正五品上骑都尉,也算是一种荣恩了。

  等于自己那个还没出生的儿子,一生下来就和他外公贾政的品级一样了。

  不对,贾政还只是从五品的工部员外郎,真按照规矩来算。

  贾政见了外孙,还得先行礼。

  一想到这,李景孝就觉得有意思。

  不过,要是秦可卿先一步生下长子,好像就不算贾政的外孙了。

  为了家庭内部和谐,李景孝想了想后问道,“周公公,陛下可曾说过,上骑都尉必须是我家长子吗?”

首节 上一节 112/1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武侠:开局成为百胜刀王

下一篇:谁让他进剑宗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