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魔祖师爷 第99节
无奈之下,大概率会主动找尤老娘。
可若是宁国府找张父退婚的话,那傻子都知道,就是宁国府从中作梗。
今后李景孝纳了尤二姐为妾,外人会觉得是宁国府在巴结他,但李景孝的名声也不好听。
可张父自己求到尤老娘头上,再找到宁国府。
贾珍趁机提出,既然张华如此不堪,尤家哪里敢把女儿嫁过去?
看在往年的交情上,帮忙没问题,但婚事必须退掉。
否则尤家宁愿让二姑娘当姑子,也不会把女儿嫁过去。
张父但凡不傻,就知道不退婚,不仅救不出儿子,还会得罪了贾家。
而且张华能在京城服刑,不用担心流放或者充军时死的不明不白。
或者老死在外乡,连葬回京师老家都不行。
尤二姐也摆脱了这门亲事,却又欠下了贾家大人情。
两个多月后,作为元春的陪嫁,一起嫁入李家,也就没人会说什么。
外人得知这事,也会站在尤家这边。
而贾家,则会获得帮亲戚的好名声。
李景孝则得了两个美人胚子的姐妹花。
唯一倒霉的就只有张华。
但要是张华自己没犯事,虽然最后的结局都一样。
但李景孝肯定得多费些功夫和心思,才能逼着张华退掉和尤二姐的婚事。
现在好了,张家去求尤老娘,尤老娘求贾珍做做样子。
婚事退了,张家还得感谢贾珍和尤老娘。
第103章 异想天开
赵军明事后反复琢磨,想明白张华这案子的隐情后,下意识缩了缩脖子。
暗道大人还真是损。
这么阴损的手段都能想出来,今后自己在大人跟前还是老实点为好。
要不然,被算计死了,最后还感激大人都说不定。
不过转念一想,大人文武双全,跟着他,也就不用担心被敌人算计。
之后在李景孝跟前效力,也积极和谨慎了三分。
——
几天后左镇抚司衙门里。
修炼一天的李景孝看了看手表,已经快4点了,带着二福等人去真武观坐诊。
给五六个病人看完病,贾蘅趁着上一个病人出了珍室,端着一杯热茶进来说道,“老爷,珍大爷来了。”
李景孝点点头,示意贾蘅让下一个病人等会。
起身出了诊室,带着贾珍去了中院。
边喝茶,边听贾珍说起了张华的事。
尤二姐那边已经退婚了,而且退婚后,邻居没人觉得尤老娘有错。
张华坐监已经是必然,总能让娇滴滴的亲女儿,浪费五六年,甚至十几年时间去等张华这种人。
贾珍这次是真佩服李景孝。
当然,心里隐隐也怕他。
武力高,脑子又这么厉害,贾珍是真怕得罪了李景孝,自己被坑死都不知道他在害自己。
对着李景孝抱拳说道,“贤弟还真和老太太这几天说的一样,和当年东西两府的老太爷一样。
战时既能冲锋陷阵,又能运筹帷幄,确有统帅一军之能。”
李景孝笑着摆摆手。
论聪明才智,李景孝自问,真不见得比古代的进士厉害。
更别说,那些能被史书记载的名臣、武将。
能中进士的,那是万中选一。
全大周十几万读书人里,每三年才取300进士。
难度比天朝的国考都难。
大概也就国考考进部委级别单位的人,才能比肩进士。
那些高考省状元,在李景孝看来,顶多就是乡试中举的解元郎。
当然,要论智力,李景孝觉得还是后世的高考状元厉害些。
而要是论眼界和变通能力,一心专研四书五经的读书人,肯定没自己高。
至于贾珍特意提起‘统帅一军’的事,大概是贾家知道,自己没能力重新占据祖上京营节度使的职位。
在王子腾这个荣国府二房舅老爷,和自己这个孙女婿之间选择的话。
贾家大概率会偏向自己这个更年轻,又有爵位,实力也厉害的孙女婿。
李景孝皱眉想了好一会,暗道贾珍特意提起贾母几次三番夸自己,会不会是一种暗示?
贾珍也不打扰,但心里却难免紧张了起来。
好一会,李景孝心里一动,这才笑着说道,“珍大哥,可是王家舅老爷,近来有意从地方上调回京城?”
贾珍一愣,下意识点点头。
这下李景孝心里就有底了,笑着又说道,“顺带着,王家舅老爷还谋划着,京营节度使的位置?
请你们贾家帮忙运作、运作?”
贾珍吓的差点就跳起来,没想到自己仅仅只是一句试探,李景孝就想到了这么多。
而且居然还真被他猜对了。
对李景孝那是既佩服,又带着一股子,被他看穿、看破的无力感,和智商上被碾压的恐惧感。
李景孝要是知道贾珍在想什么,肯定会笑出来。
不是自己智商近乎妖孽,而是知道很多结局。
有了结果,再往前推理,难度其实很小。
贾珍缓了好一会,心情才平静下来。
叹息一声说道,“贤弟,你也知道,宁荣两府从我父亲那一代开始,就已经走文举之路了。
不是我贾家不知道科举更难,实在是我等不肖子弟,没一个有练武的天赋和吃的了练武的苦。
而且祖上打拼出来的家业虽然大,可东西两府的老太爷心里很清楚。
天下太平后,哪有战功可立?
而且说实在的,也舍不得家中子孙上战场。
还不如谋求转变,走科举之路。”
要说贾家没忧患意识,李景孝是不信的。
贾敬中了进士,贾珠十几岁就是秀才。
只是贾家在谋求改变时,却忘了皇家不见得愿意看到武将出身的勋贵家族,不学兵法、不练武。
跑去和寒门争夺科举的名额。
顺带着,勋贵走科举之路,也得罪了文官士大夫集团。
要是大家都这样,地方上的地主乡绅们,还怎么和勋贵抢科举名额?
而且将来有战事,冲锋陷阵的人,总不能是文官吧?
大周可不是宋明,文官完全压制武将的事,大周可没有。
不过太平年月,武将的话语权,确实比不上文官。
但对皇帝和朝廷来说,读书人多的是,不缺勋贵家的子弟去做文官。
反倒是能带兵打仗的武将,才更难得。
所以太上皇直接赏赐了贾政,工部六品主事的官职。
这么多年过去,贾政也才从六品,升职到正五品的员外郎。
在李景孝看来,其实已经是在警告贾家了。
再说,你一个勋贵,还是一门两国公的显耀门第。
本身就占据了那么多的资源,还去和天下耕读世家、寒门子弟抢资源、抢职位。
换成李景孝是在朝的文官,也会联合起来在贾家身上踹几脚。
这叫屁股坐歪了,犯了众怒。
等到贾家被抄家,失去了往日的权势和风光,贾兰成了没落贵族,反倒成了皇帝拉拢人心的旗子。
不仅顺利走上科举的路子。
结果贾兰也确实考上进士,官位还不小,能给他亲妈李纨争取诰命身份。
这么一想,李景孝忽然觉得,贾家其实从第二代开始,决定子弟走科举之路时,就注定了会没落下去。
甚至就连其他勋贵,同样不愿意看到贾家改变立场,跑去文官那边去。
更不愿意贾家真的靠着科举之路,今后的日子过的比他们好。
李景孝想了这么多,顿感人心复杂。
但贾家的资源既然贾家子弟用不上,那自己这个女婿肯定不能眼睁睁看着,贾家的人脉全便宜了王子腾。
上一篇:武侠:开局成为百胜刀王
下一篇:谁让他进剑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