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牧师在收容神性诡异 第220节
写完,终于写完了。
历时半年,截止最后一章,本书大概是84万字。考虑到我曾经修改删减过冗余的部分,以及将一部分文章内容移动到作品相关,本书实际写出来的字数应该接近90万。
在写这本书之前,我写过的最长故事,是多长呢?
答案是,不到4万。
整个连载期间,我曾经有3次感觉状态不对劲,难以继续写下去。第一次是8月初,第三卷《梦之卷》开始后的一段时间,追订腰斩,心态波动太大,于是从那之后我就不看数据了;第二次是10月初《星之卷》连载期间,有一种山崩般的倦怠感,状态非常糟糕;第三次是11月初,即将完结时,总觉得怎么写都不满意。
幸运的是,本书最终还是正常完结了。
···
可以说,我这半年的写作过程,就是不断发现自己问题的过程。越写就越是觉得,前方的山越来越高。如果说开始摆在我面前的是一座小丘,随着我不断攀爬,小丘变成了山峦,再变成了高不可攀的高峰。
随着时间的推进一些,我再重新回忆许多看过的小说、漫画,电影情节时,才发现,原来那么多我看起来顺理成章、习以为常的情节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故事策略。
本次感言,主要是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也算是吃一堑长一智了。
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我觉得是缺乏长篇的架构能力。
这个长篇架构能力很玄乎,包含了非常多的东西,甚至可能包含了长期连载过程中一直保持状态的技巧,毕竟不是每一天都想写文的。
随着埋的坑越来越多,出场的角色越来越多,这种难以驾驭的感觉,也越来越显现出来。
下面说一下本次写作的心路历程:
相信不少追读的读者能够感觉出来,这本书几乎恰好是按照现实每个自然月一卷的速度在连载(第三卷是两卷合一,以离开神秘遗迹亚特兰蒂斯为上下两半的分界线)。
6月《风之卷》,7月《城之卷》,8月《梦之卷》(上半),9月《梦之卷》(下半),10月《星之卷》,11月《终之卷》。每一卷,写作思路和行文结构都会有变化,既是因为我在不断尝试新的方法,也是因为心态变化,还有这段时间读的书不同。
最早在5月末开书时,我准备了十几万存稿,才正式在起点发书。因为当时我做不到日更4000,还要改前面的章节,所以存稿是越用越少的。
写了大概几万后,经过第一第二轮推荐,不断有读者涌入,我也终于能得到反馈。有人指出了一个我之前一直没有意识到的问题:
在人物进行某个行为时,解释用文字、心理描写、设定内容过多,结果导致单位字数内剧情推进缓慢,人物想半天才完成一个行动。
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我重修了前面的章节,删除了不少冗余的文字,不少章节字数都被砍了一半。所以,第1卷里很多章节只有1000字,就是因为我大刀阔斧删除过了。
第1卷,我个人认为结构还行。但是在人物行为逻辑、行为节奏和情感变化等方面,还有不少改良空间,一些叙事手法现在看来,过于华而不实和故弄玄虚。
7月份,本书开始第2卷。在第1卷到第2卷的过渡上,我犯下了一个明显的错误。那就是没有为地图的更换营造出足够的期待感和铺垫。
新地图开端的情节,也没有和老地图衔接好。场景切换的频率,也有点过高。
遗憾的是,这个时候我还没有上架,无法清晰看见数据波动,所以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而几天后的7月8日,刚刚上架时,剧情又恰恰卡在了最散乱、最平淡的地方。这确实是我的一个失误,一部分也是因为我没有料到现在就会上架。
这一阶段的剧情包括,和新同事的相识、介绍一些故事背景、租房、解放背叛者之牙里的灵魂、和邓肯见面、制造巨蟒法杖等等。
在这一段时间里,主角缺乏清晰有力的目标以支撑行动,也没有(超过5章的)需要解决的危机。
虽然调查风息镇的真相算是一个目标,但主角更多的只是被动接触信息。尤其是在和邓肯见过一面之后,结构的散乱更明显。
虽然,在我的设想下,这一段剧情正是暗流涌动、反派势力暗中行动的阶段。遗憾的是,我并没有在明线上较好地表现出。
结果就是,这段剧情之后,追订大幅度下滑。
之后的神国大战,数据则有所回升。
8月初,开始了第三卷《梦之卷》,在10天内又掉了大量追订。这是上架后第一次换卷,此时我才真正意识到,一个故事阶段性的结束,会导致大量读者的离去。
两次打击后,我产生了很大的挫败感,甚至一度犹豫要不要写下去。这是我写作以来第一次产生了太监的念头。
不过最终,我决定还是写完这本书,不过会加速剧情节奏、加快完结。而且,当时我也误以为,节奏加快对读者阅读体验来说是一件好事。
因为有大量存稿,这种心态的变化反映到文字上有所延迟。从9月开始(《梦之卷》下半部分),更新内容的剧情节奏加快。
这两次数据上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后续的思路,让我调整了剧情结构。当时我误以为自己找到了技巧,但其实是误入了歧途。
彼时,我的想法是,既然平淡的情节会导致读者流失,那么直接删除平淡的过渡性情节,让两段故事无缝衔接,是不是就解决问题了呢?
为了方便说明这种思路上的变化,我这么表示:
可以说,我早期的结构是这样的。
矛盾a开端——矛盾a发展——矛盾a解决——善后/过渡/情节舒缓——矛盾b开端——矛盾b推进……
受到之前两次追订下滑影响,我的行文结构,从9月的《梦之卷》下半段开始,变成这样:
矛盾a开端——矛盾a发展——矛盾a解决的同时,无缝让矛盾b开端——矛盾b推进……
一段时间之后,我也得到了读者的反馈。有读者就反映说,节奏似乎太快了。
现在想来,是我产生了错误的归因。
我看见读者是在高潮过后矛盾解决/情节舒缓的部分流失的,以为只要把每个情节阶段的尾声部分和两个情节结构之间的过渡部分删除,把平淡的部分去掉,就能规避问题。
实际上,这种做法的弊端是,故事从张弛有度变得过于紧绷,长期来看,未必是有利。
那么,别人的作品、那些畅销作,到底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优秀的创作者,是怎么做到既张弛有度,又能持续吸引读者呢?
我想了很久,研究了大量的故事,终于得到了答案。相当遗憾的是,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故事已经临近完结,已经很难对大纲和叙事节奏进行临时调整了。
那些有经验的优秀创作者们,究竟有什么秘诀?
我们下章说。
完本感言(二):别人家的结构
(接上章)
后来我才发现。很多畅销的小说、漫画和电影里,所使用的结构里,不是【矛盾a出现-矛盾a推进-矛盾a解决-落幕尾声】这种简单的模式,而是复杂得多的,【嵌套式】结构。
非常遗憾的是,这种结构嵌套最好在大纲阶段就已经完成,当我意识到了这一点时,故事已经到了后期,且计划好早日完结、加速节奏,大纲也不方便再临时调整了。
什么是嵌套式的结构呢?我目前能总结出三层意思。
【1】是由小到大的多层次嵌套。
由大矛盾主导的大篇章,可以拆成围绕中矛盾的中篇章,中篇章又可以拆成一个个小故事。
或许,从2万字的尺度上来看,这是一个有起承转合的完整故事,而从10万字、50万字、200万字的尺度来看,这样的起承转合依旧存在。微观有微观的故事,宏观有宏观的故事。
多个2万字的小型故事,构成了一个10万字的中型故事,多个10万字的中型故事本身,又充当了几成转合的零部件,构成了一个50万字的更大型的故事,以此类推。
反映到故事里,可能就是角色的短期、中期、长期目标。一个短期目标的达成,小矛盾的解决,只是在大矛盾解决过程中推进了一小步。故事依旧处于悬而未决、充满期待感的状态。
我举几个例子,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只举例知名度特别高的作品。
比如三国演义里,整个赤壁之战是一个大篇章,而长坂坡之战、舌战群儒、反间计、草船借箭、火烧赤壁、曹操三笑至华容道等等,就是构成一个大篇章的中小型故事,它们每一个都是独立的故事,但同时又充当着更大篇章构成零件的作用。
诡秘之主的每一部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但是前4部连起来恰好是一个以复仇为主导的故事。而每一部又是有很多小故事组成的。大的目标始终贯彻全文,保证期待感一直存在。
再比如说,以战斗为主导的流行故事里,【提升实力】往往就会成为这样中小型故事的阶段性目标,服务于一个更大的目标,也就是提升实力的目的。
七龙珠z里,孙悟空为了应对未来两个赛亚人对地球的入侵,去找界王修炼;诡秘之主里,克莱恩为了向因斯复仇,要完成晋升仪式,所以要出海寻找美人鱼;萧炎要完成三年之约,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斗之气,为了调配灵药去拍卖场购买材料,又引出了新的故事……
这种阶段性目标和长期目标的结合,正是故事吸引力的源泉。
现在回看,第一卷《风之卷》,只看结构,其实反而是非常出色的。这也是因为出场人物比较少,且限定在特定的空间里,容易驾驭。还有主角比较弱,不得不通过多步骤来解决问题。
当然,结构的出色不能掩盖叙事节奏、叙事手法、人物动机、行为逻辑上的许多问题。
但第1卷到第2卷的过渡,就有不少问题。缺少了足够有力的长期目标。反映到数据上,就是那一段时间里我明明在推荐上,但追读一直在400多,无法提升。
【2】除了由小到大的矛盾嵌套外,矛盾嵌套还可以表现为,在一个篇章结束前为下一个篇章做铺垫。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形象的表示就是:
矛盾a有了征兆——矛盾a爆发——矛盾a推进——矛盾B有了征兆——矛盾a达到高潮——矛盾B出现——矛盾a解决——剧情平缓/暂时休整——矛盾B爆发
这样,围绕矛盾a的篇章在结束之前就已经为下一个围绕矛盾B的篇章做好了铺垫。
这里的矛盾是广义的矛盾,不仅仅意味着新的敌人,也可能是目标和尚未达成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也就是新的目标和期待感。
举例来说,龙珠z里,贝吉塔等两位赛亚人入侵地球后,在战斗过程中把比克等一众地球伙伴杀死了,而比克的死同时意味着地球龙珠的失效。为了复活同伴,主角团之后需要前往娜美克星,找到另外一组龙珠。
这个矛盾在赛亚人入侵篇结束之前,就已经埋下,为之后的娜美克星冒险篇做好了铺垫。
类似的,萧炎要上云岚宗完成三年之约,结果过程中和云岚宗闹翻了,和云岚宗结下了死仇。新的篇章目标是毁灭云岚宗。
而在毁灭云岚宗的大战中,药老又被抓走了,开启了“救药老”这一新的阶段性目标。
这种结构精妙之处在于,和篇章高潮过后落幕环节并不矛盾。一般等高潮过后,剧情的激烈程度会下降一个档次,给读者喘息的空间,之后才开始着手新矛盾。
这段平缓剧情里,虽然没有激烈的冲突,但是新矛盾的阴影依旧笼罩着,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暗示观众们故事并未结束,之后开启新篇章也不会显得突兀。
假如一个篇章的高潮之后,毫无喘息,马上开启另一个故事,这样固然可以(比如诡秘的第五卷结尾就是如此),但是频繁使用会让读者疲倦,得不到喘息。而且主要矛盾的快速转变,也可能会让读者觉得突兀,心理上难以接受。
我在第3卷《梦之卷》后半段的时候,开始犯的错误就是如此。一个矛盾才刚刚解决,马上就开始写下一个矛盾。自以为跳过了平缓的剧情,就能让故事显得更紧凑,实际上导致剧情节奏得不到舒缓。
【3】除了由小到大的嵌套,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嵌套,结构嵌套的第3层意思是,是多条矛盾线并行推进的嵌套。
如果矛盾线不止一条,彼此交错,故事会有多重吸引力。
一般来说,多条矛盾线同时推进时,会有主要和次要,或者明线和暗线之分。次要或暗地里的矛盾线可能是连贯的,也可能是草蛇灰线。
举例来说,战神4里【父子的关系】,就是暗线,会随着明线的推进同步推进。
三国演义中,讨伐董卓篇里,袁术和孙坚有矛盾;赤壁之战篇里,诸葛亮和周瑜有矛盾。
再比如说,海贼王的【水之七都—司法岛】篇,至少有3条矛盾线,每条围绕一两名重要角色。分别是【救妮可罗宾】、【梅利号的损毁和乌索普的态度】、【弗兰奇和冰山大叔线】。
其中,救罗宾是主要的矛盾,但多条线是同步推进,彼此影响的。而且,每条线既包含了明面上的冲突(明线),也包含了角色内心的变化(暗线)。
在网文里,暗线时常会以草蛇灰线的形式出现,有写得好、贯穿全文的,比如诡秘之主里的【探索历史真相】。也有只是为了一个普通篇章做铺垫的,比如斗破里的【净莲妖火残图线】。
在《小牧师》里,我在没有意识到这个技巧的情况下,也试过多次让主角团和反派同步行动,彼此影响。实际写的时候,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转场突兀,比如暗地里的行动和读者感知脱节。
比如第一二卷,幕后反派死灵法师希斯和诡影家族一直在行动。希斯先是操控【永不落幕的剧场】,剧场炸了后又雇佣蒂罗尔去刺杀主角,同时派骨魔去提醒邓肯不要造魔法船,又伪装成老太太的猫去试探主角,在第二卷结尾出手杀死主角。
但是这些行动很不明显,不少暗地里的行动逻辑顺序都只在作者脑子里,反而让明面上的故事结构变得散乱了起来。
后期,我试着在主线之外,让列王之王持续行动,策反安妮薇,和背叛之神结盟(还真是心大),在东大陆帝国举行仪式。效果怎么样我也不太确定,
···
总而言之,总结规律知道技巧是一回事,真正知行合一又是另一回事。不过死的明明白白,总比死的不明不白要好。
在为新的故事编写大纲时,我会更注意这一点。
上一篇:游戏能力继承,我囤积百亿防御塔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