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华娱拯救意难平

华娱拯救意难平 第179节

  到达播放厅门口的时候,墙上的宣传海报让他驻足了片刻。

  一位亚洲人,带着个墨镜,看起来像个盲人。

  “《The Tuner》,短片电影?”

  “哦,该死的,卢比埃展厅是短片电影放映地点。算了,管他呢,反正我只需要安静的吹一会空调,凉快一下。”

  约翰走进播放厅,观影的影迷并不多,他随意找了一个位置,坐了下来。

  “哦,上帝,真舒服。”

  约翰终于吹上了空调,舒服的差点呻吟出来。

  没等一会,电影开始播放。

  先是钢琴声,搭配着男主自述的旁白。

  随后镜头一换,画面中出现一位老人,一动不动的仰坐在沙发上。

  “这个男人是谁?我不认识他。甚至没有见过他,我是个盲人。”

  作为专业的购片人,约翰对电影是非常敏感的,第一时间就发现了影片的矛盾。

  既然是盲人,可为什么会看到那个男人?

  难道说,他是装的?

  约翰提起了一丝兴趣。

  镜头再次切换,男主光着身子演奏,身后则是一道人影整个的把他笼罩了进去。

  约翰捏捏下巴,下意识的用自己的职业本能对影片开始点评。

  光影处理的非常成熟,男主的脸上一半光明一半黑暗,仿佛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接下来他会怎么样?

  不错的悬念。

  这时,屏幕一黑,片名出现。

  短短一分钟不到,电影被导演处理的悬念迭起,无数的疑问摆在约翰心头,下意识的坐直了身子,眼睛紧紧的盯着屏幕。

  电影继续,是倒叙,开始介绍男主的背景。

  讲述的是一个失意的青年钢琴家,为了生存伪装成盲人为客户调琴,并以此获得了盲人才拥有的“特权”,而最终他也正因此而陷入死亡的困境。

  十几分钟的短片,故事并不复杂。

  对于悬疑的处理很棒,叙事结构也非常紧凑精巧,加上最后的开放式结局,约翰很难想象一部只有15分钟的短片,竟然可以将这么多元素精妙的糅合在一起,而且丝毫不显得突兀。

  难能可贵的是,影片中的细节无处不在,只看了一遍,约翰竟然发现自己依然有很多疑问,没有找出来。

  看了下节目表,这个播放厅,今天下午安排都是这部短片。

  看来初审的工作人员对这部影片很看好。

  约翰决定等上15分钟,再看一遍,而就在等待的过程中,他发现,在场的观众虽然不多,但是竟然没有一个人离席,都在小声的跟身边的朋友们讨论着剧情,显然还沉浸在电影之中。

  而且看样子,他们都没有离开的意思,都准备再看第二遍。

  播放厅的门口,不时的有新来的观众走进来,看到这么多人,还非常惊讶,没想到一部来自亚洲的短片竟然能吸引这么多人观看。

  估计影片必有过人之处,很多人赶紧找了个心仪的位置坐了下来,等待影片的再次播放。

  第二次播放,还是同样的反应,不过,观众们谈论的嘈杂声更加激烈,依然没有人离开。

  等到第三次播放时,整个播放厅已经满满当当,座无虚席了。

  这轮电影播放完毕,突然有观众站起身带头鼓掌,刚开始还是一两个人,随后在场的人群一个个的跟着起身,掌声了从稀稀拉拉渐渐的连成了一片。

  约翰也在其中,他现在眼中满是惊喜,没想到随便找个地方吹吹空调,竟然让他发现了一部如此优秀的短片。

  这时,一位年轻的亚洲人走到前排,朝着观众们深深的鞠躬。

  这个导演好年轻,不对,他还是片中的男主角。

  他是自导自演的。

  这下约翰就更加重视了。

  虽然本次电影节,短片电影不再他们试金石影业的购片计划中,但是他们公司在亚洲的业务可是很多的。

  这样一位年轻的,优秀的导演,简直是无价之宝。

  前排鞠躬的年轻人正是孙羿。

  他此刻心情也有些澎湃。

  戛纳电影节的传统他事先有过了解,一般情况下,无论电影怎么样,只要完成度足够高,这里的观众都会在播放完毕时,献上掌声,以表达对导演的感谢和鼓励。

  自己电影第一次播放完的时候,播放厅中除了略显嘈杂的讨论声外,观众们既然毫无表示。

  他当时还有些忐忑。

  莫非自己搞砸了?

  饶是《调音师》在前世事故非常优秀的短片,但是在换了演员跟导演之后,面对现场观众的如此表现,他也有些不自信起来。

  等到第三轮播放完毕,观众们纷纷起立鼓掌时,他才明白,原来是观众们,希望多看几遍,发掘整部电影中的所有细节。

  “导演您好,请问男主最后死了嘛?”

  一位前排的影迷看见孙羿出来答谢观众,迫不及待的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不过他仿佛忘记了孙羿是个亚洲人。

  “Réalisateur, le Seigneur est - il mortà la fin?”

  叽里呱啦的,孙羿根本听不懂,就觉得好像是法文。

  年轻观众好像意识到了这点,又用英语问了一遍。

  这会,孙羿差不多听懂了。

  “呃,呃the leading man, Death or not,那个you can find in the film ”

  孙羿正用他的中式英文做着回复,小婷紧跑两步,来到前排,可算是给他接了围。

  “感谢这位热心的影迷,我们的导演说,这部短片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他在影片中做了留白处理,就是给与大家想象的空间,如何您真的如此喜欢追求真相的话,不妨多多留意一下电影中的细节,尤其是光影之间的运用,相信你会找到答案的。”

  “哦,上帝,太不可思议了,我有留意,最后镜子中,沙发上的老头跟男主都是处在昏黄的逛下,这是否就暗示了两个人是同样的结局,也就是死亡?”

  孙羿听了个大概,连懵带唬的也明白了他的意思。

  这次没用小婷翻译,他直接笑着回复。

  “我对您的细心表示敬佩,但我不会告诉您答案,如果您是这样认为的,那么它就是正确的。”

  孙羿有些鸡贼的回复,并没有引起现场影迷的不满。反而整个现场的掌声更加热烈起来。

  他们好像就喜欢这种高深莫测,猜不透的感觉。

  孙羿此刻站在前排,感受着现场观众们此起彼伏的声浪,心底像做了过山车一样,由忐忑变为激动。

  浑身酥麻。

  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求推荐,求月票,求订阅

  拜谢!

第189章 征服的滋味,浅尝辄止

  当天下午,卢比埃展映厅几乎场场爆满,越来越多的影迷通过口口相传知道了这部来自一位东方年轻导演的短片。

  它跟以往的东方电影不同,没有落后的社会,没有愚昧跟无知的人物,也没有浓重的乡土情结,更没有大时代下的悲剧故事,它是一部现代悬疑短片。

  环形叙事,悬念迭起,处处充满了细节。

  口碑开始发酵。

  接下来的几天,《调音师》虽然没有再连续播放,但是每天都安排了不少的场次,口碑也在全世界各地影迷的心中悄然抬升。

  第五天,传来了一个好消息,组委会正式通知孙羿,《调音师》入围,可以参加评奖。

  一些欧洲媒体也开始对这部短片进行报道。

  率先做出报道的是戛纳电影节的专属期刊,它在报道中称赞《调音师》是:

  “一部难得一见的具有强烈艺术震撼力的悬疑惊悚短片,虽然故事很短,但胜在精致。无论是从叙事、结构、色彩、音乐等技术层面,还是在对现实的反思和批判上,都堪称经典,是本次电影节短片电影中最大的惊喜。”

  而且根据许多观众的投票,它为《调音师》打出了3.0的高分,

  戛纳电影节的期刊的评分是4分制,每届参展电影得分能够超过3分的影片都寥寥无几。可见专业人士对这部短片的看好。

  甚至一些媒体都对本次电影节的短片评奖进行了预测。

  比如《巴黎周末》就这样写道:

  “一位来自神秘东方的年轻导演,给我们带来一部充满惊喜的作品,《调音师》。我敢说,它将会是本届电影节最棒的短片电影,没有之一,会是短片金棕榈最有力的竞争者。”

  也有几家华夏的相关媒体进行了跟风报道,不过话说的就比较含蓄了,而且在报道中所占的篇幅也不大。

  他们关注的焦点依然在长片电影上,这个年头,国内对短片电影的定义还停留在新人导演练手之作的感念上,很多观众对短片电影都没有感念,所以根本不受重视。

  《调音师》在戛纳备受追捧,孙羿还没什么呢,倒是田壮主任有了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一连几天,脸上的褶子就没散开过。

  而且这些天,不乏一些片商开始跟孙羿频繁接触,虽然开价都不高,但毕竟这是一部短片电影,现在又不像后世互联网视频网站非常发达,可以卖线上版权,所以卖不上什么价格。

  其中最有诚意的,就是来自美国试金石影业的购片人约翰,他专门跟上司申请了额度,主要的目的其实是为了交好孙羿这个潜力无限的年轻导演。

  不过,虽然他诚意满满,但孙羿并没有立刻答应。

  虽然买不上什么高价,可蚊子腿再小也是肉啊,万一最后《调音师》得奖了,这价钱,怎么着不得翻个倍吗。

  谁还能嫌钱咬手不是。

  就这样,时间一晃而过,来到了五月末,28号。

  第6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闭幕式,即颁奖典礼。

  傍晚5点钟,颁奖典礼红毯仪式正式开始。

  这次的红毯可没有开幕式的人多,毕竟是颁奖典礼的红毯仪式,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上的。前世后期华夏各路明星网红蹭红毯,其实都是开幕式的红毯,有点关系交点钱,就可以混上去。

  这次的红毯仪式,孙羿当仁不让。

首节 上一节 179/8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重生拒绝扶弟魔,被前妻妹妹倒追

下一篇:有事憋心里,别让主播笑话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