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导演睚眦必报 第378节
很多人都没见过,一支预告片能引发比一部电影还夸张的讨论的情况,可是偏偏这离谱的事情却一而再地发生着。
看着那爆棚的话题讨论量,阅读量,同行们简直酸的掉牙!
与此同时,范彬彬正在给陈默念着网友们的解读和评论。
“细思极恐!预告片里何非每次‘寻妻’都对应一个杀妻案手法——化粪车(杭城案)、泳池(太国案)、悬崖(坠崖案),但最后海底星空镜头里三个女人脸交替出现.这特么是亡灵复仇联盟啊!陈默在拍《致命女人》华国版吧?”
“哈哈哈!这个网友脑洞可真大!还亡灵复仇者联盟!”范彬彬读着读着自己就忍不住笑了。
“这个猜的最接近答案,果然高手在民间啊!”范彬彬突然又道。
“哦?有人猜出来了?”陈默有些惊讶地问道。
“嗯,我念给你听!”范彬彬点了点头,然后念道:“破案了!‘寻觅的他’是双关:表面何非找妻子,实际是警方/妻子亲友在搜集他的杀人证据!范彬彬那句‘我要你’根本不是情话,是‘要你偿命’!参考陈默访谈说的‘所有证据都是道具’,我赌正片会有法庭反转戏!”
“能猜到这个程度,的确很厉害了!”陈默点了点头。
不过,所谓高手在民间,这么多网友去分析,去解读,肯定有一些会切中目标的。
比如这位网友,猜中了是收集何非杀人证据的动机,可惜猜错了人,如果按照原版的剧情的话,好像似乎,大概,还真的就全中了。
只是陈默的版本,和原版有了比较大的改动罢了。
只能说,网友们的确脑洞很大啊!
突然范彬彬扑哧一声笑了,颇有些幸灾乐祸地念道:“看完预告连夜退订巴厘岛机票陈默这波东南亚背景设计绝了:泳池浪漫变凶器、悬崖拥抱成杀机、海底星空藏尸笼——建议旅游局找他索赔!”
“你还别说,等电影上映了,估计太国旅游局真的要恨死你了!不对,你好像好些年前就跟我说,不要接太国,东南亚那些国家的旅游代言宣传的工作,难道那个时候你就想到了?”范彬彬说着自己都忍不住笑了。
“不过,这几年东南亚发生的各种事情的确太多了。”随即她又说道。
“咯咯,这个最有意思了!”范彬彬接着又笑了出来。
陈默探头看去:“科普下何非作案可行性:杭城案凶手用2吨水冲散血迹,而预告片里抽粪车工作时长仅3秒,根本不够处理所以!要么是误导剪辑,要么——何非是模仿作案失败的蠢凶手!(附化粪车工作原理图)”
他顿时也无语了,好家伙,什么叫工作时间仅仅3秒?
特么的这是预告片好吧?总共才两分多钟的时间长度,难道要自己弄几个小时的时间来告诉大家抽粪车要工作多久吧?
只能说,论玩梗,论脑洞,谁特么的能比的过网友们?
果然群众的想象力才是最丰富的,才是最脑洞的!
其实最关键的还是在于,网友们爱看,给这些话题带来了流量和热度,所以才会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不过,人红是非多,更何况这一次热度这么高。
所以很快地争议也随之出现。
毕竟,这个世界不可能总围绕着你转啊!
特别是陈默的预告片直接霸占了热搜,霸占了媒体资源,损害到了很多同行的利益。
再加上,既然评论可以带来流量,讨论也可以带来流量,那么质疑呢?
是不是同样的也可以带来流量,于是很快地开始出现了一些针对陈默这两波宣传的质疑。
某社评专家大V质疑道:“《消失的她》预告片刻意联动“杭城杀妻案”“太国泳池杀妻案”等真实恶性案件,通过“化粪池警告”“海底星空藏尸”等暗示性画面刺激公众神经。
陈默这种将悲剧娱乐化的手法,本质上是在消费社会伤痛换取关注度。
作为公众人物,如此做法是否有失偏颇?”
不得不说,对方的确掌握了流量密码,这条质疑的微播同样的获得了很高的阅读量和讨论量。
看到这些,很快的就开始有人跟进。
某知名影评人表示:“《消失的她》采用递进式预告片设计,故意释放矛盾信息如何非既是凶手又像受害者、三个版本的李木子,引导观众陷入无休止的猜测。这种操纵性的营销手段虽提升热度,但损害了作品的信息真实性。
同时两支预告片引发的讨论量比一部电影还夸张,通过碎片化信息轰炸(如#海底星空致命浪漫#等热搜)挤占公共舆论空间。
并且,预告片集中展现东南亚的负面形象,泳池凶器、悬崖杀机等强化地域偏见。是否存在地域污名化风险?是否矫枉过正?
最后,如此过度宣传,真的合适吗?”
对此,网友们也分成了两派。
支持陈默的认为:
“这些人真的是除了一张嘴,啥也不是!什么叫地域污名化?难道那些事情不是真的吗?”
“东南亚那些地方,这些年发生的悲剧案件还少吗?你们这种怕影响到对方的旅游环境,甚至有让大家不要相信那地方危险的人,才是真的坏好吧?”
“我就纳闷了,人家一部电影要上映,不宣传,难道还捂着?什么叫过度宣传?真的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支持陈默,现实比电影更残酷陈默用预告片完成社会警示:当‘寻觅的他’热搜下出现‘如何让妻子意外死亡’的搜索关联词时,这部电影已经赢了。
还有那些人担心什么消费社会伤痛换取关注度,人家敢拍出来,肯定是获得了授权的,当事人都希望更多人知道这些案件,你们在这担心?真的是担心吗?我看未必吧?”
而反对陈默的其实大多数是认为:
“陈默的营销策略虽在商业上大获成功,但通过消费悲剧、操纵舆论、制造焦虑等方式获取流量的做法,反映出当前影视营销的伦理失范。这种“所有甜蜜都是血腥伏笔”的过度营销,长期来看可能损害行业内容创作的健康发展。”
“这种“用真实悲剧构建商业悬疑”的做法,本质上将受害者苦难异化为流量工具,其伦理影响值得行业反思。”
“陈默最擅长现实主义题材影片的改编,但是这一次的确是不是有些过了?”
第307章 消失的质疑,闪耀的她们,十年老粉,今夜破防
其实对于出现这样的恶化的舆论环境,陈默在这之前也有预料的。
毕竟,前世的《消失的她》就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而陈默在这一世,可以说影响力更大,更夸张。
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他是真的一点都不意外。
应对的措施也早就有所准备。
他很快地通过《消失的她》官方微博和个人微博发布了声明。
“近期《消失的她》引发了不少质疑,在这里澄清一下。
我个人在创作现实主义题材影片的时候,出发点从来都是希望能通过影片的方式,来对某些存在的社会问题,进行警示。
如《我不是药神》,如《搜索》,如《第二十条》,《孤注一掷》等等。
而《消失的她》的创作本质是“对女性安全议题的具象化警示”,如果有那么一部分人,因为看了电影或者参与过讨论,或者去了解这些事情,而增加自我保护意识,那么就是这部电影的意义所在。”
末尾陈默还附上改编案件家属的授权书及采访视频,家属表示:“希望悲剧通过艺术形式被铭记,避免更多人受害。””
陈默的这份声明很快地就开始生效。
不少网友都纷纷表示支持。
“支持陈默,如果是其他人我可能还会怀疑,但是陈默真的不是那种人,毕竟,过去,他拍摄的那些电影,的确都带来了正面的意义!”
“没毛病,如果大家都因为顾虑这些,而不敢尝试,那么这才是真正的悲哀!”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为大众谋福利者,不可使其孤军奋战!这一次我依然支持陈默,《消失的她》让那些案例被更多人知道,至少可以让那些不法分子掂量着点,也能让那些有可能遭遇这种情况的人,多一点防备,真的很有意义!”
当然了,陈默扭转舆论环境的策略不止于此。
很快的,他就发起了一个新的宣传话题!
#消失的她安全指南#话题,目的是引导网友自发创作:
很快地就有网友踊跃参与。
有网友对比电影与现实案件的防范措施,创作女性安全科普漫画;
有影迷解析“预告片心理学”的学术向视频,如镜头语言如何暗示危险;
有旅游博主发布“东南亚安全旅行攻略”,形成“电影警示≠地域否定”的民间共识。
同时,陈默宣布将部分票房收入捐赠给女性权益组织,并联合警方推出“防亲密关系犯罪”公益广告。
很快地就让舆论焦点从“是否过度营销”转向“电影的社会行动力”,完成商业价值到公共价值的升维。
也让《消失的她》又跟着宣传了一波。
不过这会儿,那些想质疑,想黑陈默的人,也都有些傻眼。
因为这波操作,直接堵死了他们的路子。
你要说陈默占用公共资源吧,站不住脚,因为人家就是在做电影宣传,电影不做宣传怎么上映?
你要说陈默“吃人血馒头”,可是现在大家都认同陈默拍摄这部电影的意义是正面多过负面的。
至于地域污名化,这个,其实根本不需要陈默说什么,做什么。
因为当那些案件频繁发生后,其实根本不需要陈默做什么,真的宣传推荐人去那些地方旅游的,不需要陈默说什么,就会直接被人喷死!
伴随着陈默的声明和#消失的她安全指南#话题持续发酵,舆论风向逐渐从质疑转向对社会议题的理性探讨。
并且这一次主流媒体也开始跟进报道,将电影引发的争议定性为“艺术警示功能与公众认知的碰撞”,并肯定了陈默团队引导公众关注女性安全的积极意义。
陈默一直以来都是说到做到,而不是只是口嗨一下,然后随便敷衍了事。
事实上,盛世影业也第一时间就去联系官方相关部门,把陈默声明当中的那些事情付诸实践。
而很多事情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盛世影业第一时间联系了官方的妇女儿童权益保护部门,经过商议后,联合推出《女性安全防护手册》,将电影中的典型案例改编成普法教育短片,在全国社区和高校巡回放映。
同时,社会学专家在《日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消失的她》通过商业电影的形式完成社会启蒙,是现实主义艺术的创新实践”,直接驳斥了“贩卖焦虑”的批评。
而关于地域污名化的争议,陈默同样的也做了一些事情。
盛世影业这边委托第三方机构发布《东南亚旅游安全白皮书》,用统计数据证明:“电影并未导致相关地区游客量下滑,反而促使当地政府加强治安管控。”
并且表示:“真正的污名化是回避问题,而揭露问题才能推动改变!”
有意思的是,这一观点被多家国际媒体转载。
当然了,也就是因为陈默的影响力的确太大了,特别是陈默的影响力可不止局限于国内。
因为“814福利节”可以说当初是全球在线直播送福利。
虽然海外部分拿到福利的人比国内少的多,可是架不住大家都喜欢薅羊毛啊!
而且还是免费的福利,所以大家对陈默真的是一点不陌生。
所以,《消失的她》的影响力也不局限于国内,因为陈默的关系,甚至连海外都有不少人讨论这部电影的那两支预告片。
为此,海外媒体的报道和转载,也就顺理成章了。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着因果关系的。
上一篇:文豪1983
下一篇:娱乐:让你演反派,差点打死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