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这个导演睚眦必报

这个导演睚眦必报 第383节

  “因果报应!+2!顶起来!”

  “.”

  “因果报应!+1000086!顶起来!”

  一时间,#何非之死因果报应#”居然愣是被网友们直接弄上了热搜。

  特别是陈默给那条始作俑者的微播点赞之后,网友们就更乐了。

  “官方认证!哈哈!”

  “所以,陈默这也是怂了啊!”

  “什么怂了,明明就是因果报应好吧?”

  与此同时,《消失的她》的票房也彻底爆了。

  首日票房破3亿,可以说给这几个月的影视寒冬重新注入了一针振奋剂!

  《消失的她》在网络上的评分虽然没有那么高,但是也超过了8分!

  而票房方面这个档期更是几乎没有对手,毕竟本来《消失的她》热度就高,同档期很多电影都避开了,再加上,这部电影引发的讨论和热度都是现象级的。

  所以,票房在随后都保持着稳定的上升趋势,比起前世原版的《消失的她》来,更加火爆。

  当然了,关于这部电影的讨论肯定不止于这些。

  电影里面的那画作,以及那些隐喻的东西,也被很多影评人挖了出来。

  豆瓣影评区突然出现一篇题为《消失的她:藏在梵高画作里的谋杀预告》的万字长文,作者是央美艺术史教授。

  文章指出电影中出现的七幅梵高画作重构了整个犯罪时间线:

  “《星月夜》出现在何非与李木子初遇的美术馆——旋转的星空实为漩涡预警,而且我们需要知道的是,作为绘画奇才,同时也是精神病患的梵高,他是于一家精神病院里创作出了这幅画的。

  注意看这幅画,描绘的是夜景中,11个旋涡形状的星云和一个明亮的黄色月牙,它们似海浪般翻涌着。

  这种癫狂琐碎的笔触,仿佛有着能把人噬入画面的力量。这绝不是平凡的双眼所能见到的世界,它美丽、致幻,却暗流涌动,透露着危险的气息。

  同时也和电影里面的何非的人设和行为形成了诡异的联动!

  《向日葵》挂在他们新婚公寓——花瓣的枯败程度暗示婚姻变质期;

  最致命的是海底牢笼场景,铁栏杆的投影与梵高《监狱庭院》的透视完全吻合,而最后,保险金,遗产与《麦田里的收割者》同样的无比的契合!

  还不止如此,想想看,电影里面为什么书店、照相馆都会有梵高的作品?

  恐怕不是因为喜欢梵高,而是一种充门面的噱头吧。就好像何非也是对梵高没有真正的喜爱,仅仅是他接近李木子的手段罢了。

  所以,这些不止是艺术,也不是彩蛋,而是是死亡密码。陈默把何非的犯罪心理全部藏进了画作细节里:你们注意看李木子咖啡杯的拉花,每次出现时漩涡转向都不同——梵高《星空》正反画对照版,暗示叙述视角的欺骗性。

  当然了,不是所有的画都是阴暗的,都是死亡密码,如回忆段落里,李木子的台灯是《盛开的杏花》,杏花盛开于春天,这幅画也以淡雅清新的青绿色系为主,充满生机与活力!

  梵高在创作这幅作品的时候,他的创作意图正是为了歌颂新生命。

  将它放于床头的李木子也是如此纯洁、善良,只是没想到,最光明的地方也是最黑暗的地方。”

  这篇解析迅速地被网友疯狂转发,直接导致全国梵高展出现诡异现象:观众不再欣赏《向日葵》,而是举着手机比对《阿尔勒医院的庭院》窗户数量——是否与电影里精神病院的取景地完全一致?

第310章 全球网友:不拍电影就搞福利,这很合理

  其实原版的《消失的她》之所以会出现大面积差评,甚至成为某种程度上的一个“负面”符号。

  也和这部电影在前世的宣传策略有很大的关系。

  通常来说,一部电影上映初期,对负面评论进行控评是一件很正常的操作。

  但是怎么控评?原版这部电影是怎么做的?

  直接以“侵权”“不实”“违规”等理由,自上而下,联合平台方进行了简单粗暴的“删”评!

  事实上这种手段,哪怕是放在华国电影史上也是罕见的操作。

  这也导致了,虽然《消失的她》在前世票房很高,但是口碑以及对背后的主控的公司和主控人,都变得极差极差。

  甚至在评论某些电影的时候,都会拿《消失的她》那一波令人发指的控评来说事。

  有时候,有些东西,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

  积攒好口碑,打造人设,是长时间的,可是破坏却只需要一瞬间。

  说实话,陈默都有些搞不懂,为什么前世的时候,他们会那么简单粗暴的做出这种事情来?

  直接不许人差评了,可是做过的事情,都是会有痕迹的。

  结果就导致了,网络上不少网友直接晒出了各种奇葩的删差评的理由的截图,这样的行为,指望大众对你有什么好感?哪怕是本来有好感,经过这么一波也几乎直接就败坏了。

  像陈默的这个版本的《消失的她》,其实上映之初也有在控评,不过,却不是像他们那样简单粗暴,一副不许你说话的样子。

  而是采用的对冲的方式,不管好评也好,差评也好,引导双方进行争论就足够了。

  无脑黑的人毕竟只是少部分。

  言归正传,《消失的她》,陈默也不知道自己的改编版本到底是好是坏。

  但是至少从目前来看,各方面的反应,不管是口碑还是票房,都似乎比前世要好不少。

  《消失的她》无疑成为了今年暑期档的第一部爆款电影,首日三亿,三日破十亿。

  当然,这样的票房,也意味着这部电影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影响力越来越大,再加上这可以说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电影。

  所以,自然而然地,就会然人联想起来。

  陈默早前的那些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如早期的《搜索》,开创了电影结局放在现实来审判。挑动了大家关注那一起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网暴起诉案。

  后面的《我不是药神》就更不用多说,还有《孤注一掷》,《第二十条》可以说一部部现实题材电影,都真正的做到了,让电影真正的影响到了现实。

  那么这一次呢?

  事实上也的确影响到了现实。

  因为《消失的她》虽然涉及到的现实案例有好几个,有杭城杀妻案的影子,也有太国泳池杀妻案的脉络,更有坠崖案的影射,还有东南亚“试衣间暗门”的元素。

  而不管是杭城杀妻案还是太国泳池案,都是已经结案了的,只有太国坠崖案还没有结案。

  特别是坠崖案的二审改判,之前大家都在讨论其他的反而还没有关注到这一块。

  可是这却是迟早的事情。

  这不,很快的#何非原型二审改判#突然空降热搜榜首。

  某知名法制账号发布对比长图:左侧是电影中何非签字领取保险金的特写,右侧是现实案件中丈夫在保险公司柜台前的监控截图。

  然后还有一组对比图是电影里面,何非在法庭上露出笑容,和现实当中太国二审判决结果。

  配文「艺术源于生活,但生活往往比艺术更荒诞」,这条微博转发量瞬间突破10万。

  其实太国坠崖案二审是两年前的事情了,那会儿虽然也引发了舆论热潮,但是很快的就过去了。

  可是这一次,时隔近两年又一次被翻了出来,不同的是,相比起单纯的现实案件来,电影的影响力,明显的要大的多。

  这不,这个热搜瞬间就被引爆了。

  一时间,底下评论无数。

  “卧槽,这对比绝了,之前还有人说电影有点假,为了反转而反转,可是现实壁电影还魔幻好吧!”

  “现实当中:二审改判的原因是没有找到绳索、刀具之类的杀人工具,二审认为蓄意意图尚有疑问,不构成蓄意谋杀!最终从终身监禁改判10年!

  电影里面:同样的因为证据不足,何非无罪释放!

  希望终审能有个好结果,电影的最后的泥头车因果律,不过是一种最无奈的方式而已,试问如果何非被绳之于法,那么泥头车加载就永远会停留在99%!”

  而这些评论底下很快跟着无数网友发出的“地狱笑话”的狗头表情!

  甚至于连坠崖案的受害者也关注了陈默同时还转发了这条影评:“有些深渊,法律的光照不进去。”

  对方的这个举动更是让这个话题如同烈火烹油一般被引爆。

  “所以可以期待一波泥头车因果律!”

  “突然就觉得《消失的她》的结局真的很好!女人,特别是有钱的富婆,出门一定要长点心啊!”

  “虽然个人不喜欢《消失的她》的泥头车私刑嫌疑的结局,可是不得不说.你懂得!”

  这个话题被延伸出去,那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陈默接到宣发总监紧急电话时,正在和范彬彬等人也在聊着这个话题。

  “你打算怎么做?”范彬彬好奇地问道。

  范彬彬一边说着一边给陈默的咖啡加上了一片柠檬片,嗯,这是拍戏的后遗症,她现在也有些喜欢上这种搭配了。

  其实对于陈默的这部电影,会引发现实影响,她早就有所预料。

  毕竟,这对于陈默来说,都似乎成为了他的电影的常规标配了!

  陈默其实对此也早有预案,当宣发总监问道:“陈导,现在的舆论有些失控,我们要不要发声明,强调一下本片纯属虚构?”

  不怪宣发总监会有这样的想法,主要是任何事情,一旦影响现实,那么问题就完全不一样了。

  更何况,这一次,产生的影响,还是跨国性质的。

  陈默摩挲着咖啡杯沿的柠檬片,突然笑了道:“然法务准备两套方案,你记一下,一套方案是常规的免责声明。

  另外一套方案嘛”

  他顿了顿端起咖啡抿了一口道:“把首映礼观众鼓掌的片段剪成30秒视频,就不用留标题了。”

  挂断电话之后,陈默就听到范彬彬的笑声。

  “笑什么呢?”陈默问道。

  “你看这个!”范彬彬把平板电脑递给陈默。

  平板电脑上是某保险公司紧急下架“境外旅游意外险”产品,而且不止一家保险公司,而是陆续有好几家保险公司都下架了这款产品。

  至于原因,懂的都懂!

  然而《消失的她》的影响还不止如此。

  事实山,早在之前官方就发布过相关的东南亚地区旅游安全警示,港岛地区更是把一些地区的安全警示级别提到了红色!

  但是在这之前,虽然官方有安全警示,可是并没有受到太大的重视。

  可是这一次,《消失的她》上映之后,并且引发广泛讨论,可以说直接出圈了。

首节 上一节 383/4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文豪1983

下一篇:娱乐:让你演反派,差点打死主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