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导演睚眦必报 第388节
最夸张的是印度网友阿米尔,他直接把自己P进陈默的直播截图,配上文字:“现在我是华国家庭一员了!”这条视频居然获得近千万的点赞。
事实上,看到海外网友们的热情如此夸张,国内的很多在海外有业务的品牌厂商,都有些坐不住了。
要知道,国内的产品走出国门,在海外想要推广,那成本可比国内要高出很多倍啊!
而陈默这一波,直接引发了海外网友暴动。
可以说如果有国际版本的“福利周”的话,那么这波宣传效果,绝对是顶级的。
为此,不少品牌商都纷纷致电询问,是否可以加开国际版。
陈默挂断电话,刷着全球舆情报告,手指在办公桌上敲出轻快的节奏。杨蜜端着咖啡推门进来时,正看见他嘴角噙着笑。
“看什么呢这么开心?”
杨蜜把咖啡放在桌上,顺势瞥了眼屏幕:“嚯,这老外P图技术不错啊,把你脑袋接在圣诞老人身上还挺和谐。”
“我在想”
陈默突然转身抓住杨蜜的手腕:“是不是可以搞海外特别版?”
杨蜜摇头道:“这不太可能吧?物流成本是最大的问题吧?”
陈默摇了摇头道:“这个问题,我之前也提到过,不过,有好几家品牌都表示这不是问题,因为他们在海外也是有库存的!可以直接从海外当地调配货品!”
“那成本也会比国内高很多吧?”杨蜜有些惊讶地问道。
陈默点了点头道:“他们这些做生意能做到这个程度的,你觉得他们如果无利可图的话,会这么上赶着让我搞海外版本?”
说着陈默调出一组数据投影在屏幕上:“过去72小时,TikTok上自发使用我们赞助商品牌标签的海外视频已达800万条。你看看这个——”
说着他点开一段东京家庭的视频,画面里祖孙三代举着印有海尔LOGO的日文自制标语,背景是秋叶原电器街。
“你现在明白,为什么他们会上赶着让我搞海外版本了吧?这些网友可是免费在帮他们做全球化广告啊!”
“而且,他们都把计划都做好了,说可以搞区域定制化。比如日本区奖品换成和风电子锅,欧洲区主打智能咖啡机等等!”
当然了,如果真的开海外特别版本,其实品牌赞助商也肯定比国内的要少的多。
但是架不住这些都是真正的大品牌。
都是在海外有渠道有市场,有业务的品牌。
他们可太想要这波流量了,所以这一次效率高的吓人。
在海外网友们不停地“恰柠檬”的时候,终于,当夜,814福利节官网同步更新多语言版本。
首页弹窗是陈默用十国语言录制的短视频:“爱无国界,福利同行”。
最绝的是活动规则——海外用户只需上传全家福并@三位好友,就能获得保底抽奖资格,而网友们获得的奖品,可以拼接兑换码会通过当地合作超市发放。
这个还真的不是陈默想出来的,而是国内的那几家强烈要求陈默开海外活动的品牌商商议之后提出的。
国内产品向国外发货,那物流成本都要超过产品本身的价值好几倍了,所以肯定不可取。
但是他们却通过这种方式,让海外福利版本,得以实现。
而这招“线上线下联动”一推出就直接引爆全球零售业。
那些本来高高在上的海外的“商超”集团,突然一夜之间都变了嘴脸,都纷纷寻求合作。
比如沃尔玛,都是为了抢夺各地的独家奖品兑换合作伙伴的头衔。
这个结果是陈默也没有想到的。
而同时海外不少品牌厂商也都希望能合作,不过,这一次肯定不可能了。
而随着陈默的“爱无国界,福利同行”的宣告发出之后,全世界各国的网友都纷纷感谢陈默。
日本网友一木:“陈桑ありがとう![跪了]三菱电饭煲已就位,祖孙三代穿和服拍视频中!PS:能把大阪城P成#海尔幸福战队#背景板吗?”
(配图:爷爷举着写有“中日友好靠陈默”的毛笔字横幅)”
美国网友凯尔:“刚教会我妈用TikTok就等到国际版![尖叫]马斯克快学学什么叫真·全球化——我连特斯拉股票账户截图都准备好了!#联想智慧家庭#战队求收留!”
而德国的网友依然还是那一副严谨模样。
“严谨计算:
1.时差问题用AI修图解决
2.奖品可在Aldi超市领取
3.已动员柏林墙遗址前20个亲戚.陈默是数学系毕业的吗?这方案完美到让我怀疑人生!#青岛啤酒欢聚时刻#”
(附柏林全家福:背景板写着中文“谢谢”的LED灯牌)”
法国网友也很好玩有个法国网友说:“Mon dieu!卢浮宫为《蒙娜丽莎》申请参赛资格![笑哭]解释这是‘人类文明全家福’能领到九阳豆浆机吗?PS:达芬奇应该算曾祖父辈吧?”(恶搞图:蒙娜丽莎举着#小米亲情守望#自拍杆)
一时间全球网友都开始玩起来。
澳大利亚某位袋鼠饲养员华侨:“破防了!教会考拉举‘谢谢陈默’的牌子算亲情互动吗?[泪目]建议增设‘跨国领养组’——我的华裔养女说这是她收过最好的中秋礼物!#飞鹤奶粉乐享天伦#”(视频里袋鼠叼着奶粉罐蹦跳)
巴西足球少年@内马尔小号:“上帝证明!我用足球摆出‘CHENMO’字样了![足球]贫民窟30个孩子组队参赛,奖品能换成足球鞋吗?#安踏运动之家#说好的‘亿种可能’呢?”
(贫民窟屋顶全景照:孩子们用T恤拼出赞助商LOGO)
这波海外福利的推出,实际上,福利奖品的总价值远远低于国内部分,但是架不住海外网友太热情了。
所以效果超出预期的好!
而陈默这波堪称真正的名利双收!
连各国的媒体都在惊呼,因为陈默这波活动真的是太夸张了。
BBC标题:《东方企业家用“电子全家福”攻克文化壁垒》
东京电视台紧急制作特辑:《论福利节如何促进少子化对策》
《华尔街日报》头版出现魔幻标题:《从华尔街到福利墙:陈默经济学正在重塑全球消费习惯》
不止如此,《时代》周刊为此专门撰写了一篇长评论:“
活动以“亲情”为纽带,将商业植入转化为情感共鸣。海尔、九阳等华国品牌通过用户自创内容实现“病毒式传播”,海外自发UGC内容价值远超传统广告。
根据摩根士丹利评估,赞助商获得的隐性宣传收益相当于投入成本的20倍以上。
相关衍生话题持续霸榜全球热搜。可以说陈默用一场活动完成了亚马逊Prime Day一周的流量积累。
根据数据统计,截止至本稿发出,这场活动倒逼4800万异地家庭实现“云团聚”,他让科技不再是疏远的借口,而成为跨越时空的桥梁。
日本网友P图参赛、德国严谨计算获奖概率,全网感谢陈默,为这场活动学习华语等,可以说是让华国品牌首次以“温情符号”形象登陆海外主流社交圈。
并且迅速地被广泛的接纳,这种文化输出的形式,令人惊叹!
他甚至用商业逻辑缝合了数字时代的家庭裂痕!
这比孔子学院的茶道课更能培养对华好感度。
陈默证明了最顶级的商业模式,是让赚钱本身成为修补社会裂缝的过程。这或许是华国互联网献给世界的新答案——科技向善,商业向暖。
而陈默,请记住这个名字,是他,让免费经济升华了,他让福利不再是冰冷的折扣,而是温暖的社会黏合剂。”
不过,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特别是一些“砖家”,在这个活动引爆网络,达成现象级影响力的时候,自然也有一部分人开始质疑起陈默来。
他们认为,陈默这一次的活动,本质上是一次“利用亲情营销”“将亲情明码标价”的行为。
但是这种哗众取宠的言论却迅速的被网友直接淹没。
其中有网友反驳道:“如果没有陈默的‘算计’,我可能永远没机会听痴呆爷爷喊我名字。”
还有网友晒出老年痴呆症奶奶通过活动重获笑容的视频,配文:“如果这是算计,请多来点。”
第314章 陈默效应:一部电影撬动跨国正义
从七月到八月,可以说这两个月的时间,几乎成为了陈默时间!
《消失的她》的票房已经超过前世的票房,上映不到一个月,已经突破40亿。
而且关键是,这部电影带来的影响,或许是因为有“814福利节”的全球助力,导致了国际人权组织,女性组织关注并且介入。
也给了太国那边很大的压力。
本来应该是明年才会进行的终审,居然因此而提前了。
不过,想想倒是也正常,毕竟,这个案子有《消失的她》带来的舆情压力,再加上,国际关注,连国际刑警,以及人权律师都介入了。
同时也和这个案件的性质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这些年,发生在东南亚的案件,受害者可不止是华国这边的游客,同样的欧美的游客,以及亚洲其他国家的游客也有。
自然而然的给了他们借题发挥的由头。
所以,这一次对方的效率高的吓人。
太国那边的法院的终审判决日期比原定时间提前了整整九个月。
而且这一场审判,受到了全球关注,所有人都在关注这个案件。
更多的案件细节也因为备受关注而披露出来,也让这个案子变得更加明朗起来。
同时对于二审的判决,也开始出现了大量的质疑。
对方的压力可以想象。
特别是终审判决当天,来自各国的媒体记者都聚集在外面。
为此当终审判决维持一审终身监禁的判决结果出炉的时候,庭外聚集的各国记者瞬间就将#JusticeForVictims(为受害者讨回公道)的话题顶上全球热搜。
BBC记者在直播中感叹:“这可能是东南亚司法史上第一次因文化产品推动的跨国司法合作。”
而这场跨越国界的正义加速,背后是《消失的她》引发的连锁反应——电影上映第四周,太国旅游局的抗议邮件箱被20万封国际信件塞爆。其中37%来自欧美女性权益组织,15%附有《消失的她》购票凭证截图。
《消失的她》再一次延续了陈默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影响力。
而这一次更夸张,连海外媒体都纷纷报道,路透社在专题报道之中表示:“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当陈默用814福利节证明华国文化输出的软实力后,《消失的她》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配图是太国商场里循环播放的电影预告片,下方滚动着“加强旅游安保”的泰英双语公告。”
然而814福利节+《消失的她》+女性安全议题这几个结合起来造成的影响力还不止如此。
抖音国际版TikTok上有一个混剪视频正在疯传内容是太国警方押送罪犯的画面,与《消失的她》片尾字幕“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交替闪现,背景音乐却是814福利节里那首《让爱回家》。
《时代》周刊连夜更新的评论文章写道,“商业向善的终极形态.是让娱乐产品成为社会进步的齿轮。当好莱坞还在拍超级英雄时,陈默用一部电影撬动了现实中的正义天平。”
国内网友更是吹爆这部电影。
上一篇:文豪1983
下一篇:娱乐:让你演反派,差点打死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