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导演睚眦必报 第470节
这不是煽情,而是一场关于坚持与理解的全民忏悔——我们何尝不是那个丢书的刘青?何尝不是那个选择现实的老康?但幸好,我们都曾是夏群芳怀里那个被无条件爱着的何夕。
散场时,有人红着眼眶给母亲发微信,有人把纸巾捏成团攥在手心。而银幕上定格的最后一幕——年轻夏群芳折的纸鹤在风里摇晃——突然有了新的隐喻:所有被时代低估的价值,所有被现实辜负的爱,终将在时间的维度里找到平衡。
最后,影片对何夕这类人如此评价:对有一些东西是不应该过多地讲求回报的,你不应该要求它们长出漂亮的叶子和花——因为它们是根。
很多人认为,天才故事和我们距离太远,其实,它近在咫尺。
曾经看过一个新闻,一个天才是中科院沪上研究所物理学博士,某天突然精神崩溃,据说原因是经济和感情的问题。
他的寡母接他回家,梳洗、休养、调理精神,和小说,和电影的情节几乎一样,不同的是他最终恢复神志,重回研究所,巧的是,他也姓何。
小说把高智商个人同经济社会的实用主义冲突扩展,变成精彩至极的故事,但这份精彩若发生在个人身上,就会酿成致命后果。
所以,《伤心者》距离我们真的不远!”
不过,当一部电影成功的走进观众的视野之后,特别是这部电影还很不错,那么就会出现很多不同角度的讨论。
有人讨论何夕。
“其实说白了,何夕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骨子里的那股子高傲!或许这就是天才和我们普通人的区别所在吧?
当他的导师刘青劝说他,去做一些有用的研究工作。
他的回答是什么?难道让我去编写考研指南吗?
这就是天才的孤傲吧,说是恃才傲物也不为过,编写考研指南很LOW吗?
或许在何夕这样的天才眼里是的,很LOW!
我想或许这才是他真正导致悲剧的原因所在!”
更有影迷以:“如果何夕听劝”为标题来讨论。
“如果何夕听劝,故事的走向或许会截然不同。
当导师刘青劝他放弃“无用”的微连续理论研究,转而编写更实用的考研指南时,何夕若能放下天才的孤傲,接受现实的妥协,他的命运或许会迎来另一种可能——
何夕或许会成为高校里备受追捧的数学讲师,编写的考研指南因逻辑清晰、深入浅出而风靡全国。
他的经济状况会大幅改善,甚至能轻松负担《微连续原本》的出版费用。然而,夜深人静时,他可能仍会对着未完成的草稿发呆——那些被搁置的公式像一根刺,提醒他理想与现实的割裂。
如果何夕听劝,愿意妥协,那么老康或许不会成为横亘在他与江雪之间的阴影。两人可能步入婚姻,过上平凡而安稳的生活。
但江雪曾在夕阳下对他说:“我爱的是你眼里的光。”
当何夕眼中的执着被现实磨平,这段感情是否会沦为柴米油盐的琐碎?
如果何夕听劝,夏群芳不必再偷偷塞书到图书馆,也不必为儿子的疯癫流泪。
她会为何夕的“成功”感到骄傲,却又在看到他深夜独坐时暗自担忧——那个曾为理想燃烧的儿子,如今眼里只剩疲惫的妥协。
如果何夕听劝,150年后,大统一场理论的奠基者们或许会翻阅史料,发现一位名叫何夕的数学家曾接近真理,却因“实用主义”转向而止步。
史书会评价他“才华横溢但缺乏坚持”,而无人知晓,那个在考研课堂上侃侃而谈的教授,抽屉里始终藏着一本发黄的《微连续原本》手稿。
听劝的何夕或许能避免个人悲剧,但科学与人性永恒的冲突仍在:
对时代而言:少了一个“伤心者”,多了一个“适应者”。
对母亲而言:儿子的“正常”是她所求,但那份未被点燃的光芒是否成了她心底的遗憾?
对何夕自己:妥协带来的安稳,能否抵消“我本可以”的终生拷问?
如果何夕听劝,他或许能逃脱疯癫的宿命,却也可能成为另一个版本的“伤心者”——一个在世俗成功中,默默哀悼理想亡魂的清醒者。”
《伤心者》无疑是成功的。
尽管伴随着一些争议,说这实际上就只是一部伪科幻。
但是正如周小斌说的那样,难道不是科幻电影,就影响观影了吗?就不看了吗?
或许在科幻电影里面,《伤心者》的确乏善可陈。
但是至少在电影这个大类里面,它是成功的。
从票房上来看,《伤心者》首日票房破3亿,从口碑上来看,豆瓣评分7.8分,而从热度来说,《伤心者》上映后,相关热搜词条前十有半数和它有关。
但是,对《伤心者》最不满的人,并不是那些科幻迷们。
而是
杨蜜双手叉腰,杏眼圆瞪,红唇微微嘟起,一副气鼓鼓的模样。
她踩着高跟鞋“噔噔噔”地走到陈默面前,仰起头质问道:“陈默!你当初怎么跟我说的?说《伤心者》会是我们婚礼的宣传片,结果呢?
全片连个太空的影子都没有!观众哭得稀里哗啦,刘施施还打电话问我是不是被骗婚了!”
其实陈默早前拍过另外一个版本的彩蛋,是他和杨蜜的“婚礼”!
可是最后他还是觉得,如果这么联动的话,未免有些不伦不类,强行挂钩的感觉。
所以才改了结局。
而杨蜜此前根本不知道。
结果就有了眼下的这一幕。
陈默看着她因为激动而泛红的脸颊,眼底闪过一丝笑意。
他故意慢条斯理地合上剧本,伸手将她鬓边散落的碎发别到耳后,指尖若有似无地擦过她发烫的耳垂:“太空婚礼的彩蛋我拍了三版,最后发现.”
他突然俯身凑近她耳边,温热的呼吸惹得她脖颈泛起细小的战栗:“把我们的婚礼塞进《伤心者》里,就像把玫瑰种在墓碑旁——既亵渎了死亡,又轻贱了爱情。”
“你你少转移话题!”杨蜜被他突如其来的靠近弄得心跳加速,却仍强撑着气势想后退,不料腰肢突然被男人有力的手臂圈住。
陈默单手解开西装纽扣,露出里面深灰色的衬衫,领口处还沾着她昨天留下的口红印。
他低笑着用指腹抹过她唇瓣:“但我在剪彩蛋的时候,满脑子都是.”
话音未落便吻住她欲辩驳的唇,将她的呜咽尽数吞下。
第371章 陈默的嘴,微积分的鬼
《伤心者》上映的时候,其实陈默还是有些担心的。
毕竟,他过去的那些电影,都是前世被证明过成功的案例。
而《伤心者》是他自己改编的,完完全全没有参考原型案例的。
当然,他也没有妄自菲薄,成功是必然的,但是站在他现在的位置,能取得多大的成功才算成功?
好在《伤心者》并没有让他失望。
票房表现和口碑,都超出他的预期。
说白了,其实他还是有些低估了自己的影响力。
别的不说,单单是陈默出品,就基本上不会亏本,只要电影不是特别垃垮,那么问题就不大。
不过,电影虽然成功了,但是杨蜜生气不是没有道理的。
看看网友的评论和调侃就知道了。
有她的粉丝在她的微博底下留言:“蜜姐,说好的科研蜜呢?结果就这?就这?目测整部电影一百多分钟,你出镜的时间还不到1%!”
“蜜姐:说好的太空婚礼变‘母泪核弹’,陈导这波诈骗技术比微积分还难懂!”
“陈默的嘴,骗人的鬼——当初忽悠大秘密演科幻,结果拍成‘妈妈再爱我一次·数学天才版’,问题在于,整部电影,科研蜜居然只是个跑龙套的,哈哈哈,请原谅我忍不住笑了!”
“其实陈默没骗人,《伤心者》彩蛋里何夕的手稿背面写着‘杨蜜&陈默婚礼策划书’,只是被夏群芳当废品卖了!手动滑稽!”
“说好的《伤心者》和婚礼联动呢?结果就这?科研蜜=小助理!新娘子=龙套?这波操作真迷人!哈哈哈!”
还有更离谱的故作深沉的评论:“陈默删彩蛋的真正原因:当全影院为何夕母子痛哭时,他只想让杨蜜明白——他们的爱情不需要任何科幻特效加持,因为生活本身已是‘超越时代的微连续理论’。”
看到这条微博连杨蜜都忍不住回了一句:说人话!
而更离谱的是,杨蜜被忽悠的词条居然也被好事者弄上了热搜。
#科研蜜=跑龙套的助理#
正因为如此,所以杨蜜才会兴师问罪。
“其实联动还是有的,你看,这么多网友讨论咱们的婚礼,不也是一种联动吗?”陈默强忍着笑说道。
嗯,反正不管杨蜜信不信,他自己是信了。
而且这么说也没毛病,不是吗?
杨蜜看着热搜上挂着的陈默骗婚,科研蜜=跑龙套,说好的婚礼变葬礼,等等。
一时间居然也觉得陈默说的好像也不无道理,但是又感觉好像哪里不太对劲。
可惜的是,陈默看到科研蜜进入“科研”状态,哪里会让她有空多想?只能让她忙碌起来。
嗯哼,就是有些费腰子!
《伤心者》在2024年元旦档期可以说几乎没有对手。
票房也是一路走高,首日破3亿后,次日元旦当天,票房迎来了新高,两天破六亿。
让很多人直呼离谱。
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伤心者》怎么看都不像是能卖的这么夸张的电影啊!
但是事实摆在眼前,大家只能归功于,这部电影是陈默的电影,以及营销宣传做的太好了。
而口碑方面,《伤心者》并没有像早前很多人预测的那样走低,反而渐渐地居然开始走高。
之前很多人之所以这么觉得,主要还是在于《伤心者》说是科幻片,但是不免有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嫌疑。
毕竟,整部电影,除了一个“时空转换器”“时空穿梭”,其他的真的就只是剧情片而已。
不过,之所以口碑开始走高,却是因为,此时此刻,其实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在意到底这部电影算不算科幻电影了。
比如影评人白越的说的那样。
“《伤心者》这部小说早已看过了。
但对于如何评论《伤心者》的电影却一直迟迟未动笔。
为什么?
看到网络上有不少科幻迷在质疑《伤心者》这部电影到底算不算科幻电影?
也看到了有科幻影评人些的“论科幻的高冷与艳俗”!
上一篇:文豪1983
下一篇:娱乐:让你演反派,差点打死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