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第131节
因为有着空间的辅助,他能够清楚的看到锁芯里面的结构,所以学起开锁来十分的快速。
不过1个小时,普通的锁具已经难不倒他,曹师傅看到他的进步速度也是懵的很。
但很快他的兴趣就来了,从古至今徒弟选师傅,师傅也在选徒弟,能教一个天才徒弟,做老师的也会很兴奋。
曹师傅现在就陷入了这个状态,就想看看眼前这个突然塞过来的徒弟,极限到底在哪里?
孙志伟就像海绵一样疯狂的吸收着曹师傅的开锁技巧,中午的时候,两人已经开始教学开保险柜了。
这时候的保险柜主要有转盘密码锁和传统机械锁两种锁具。
机械锁跟普通的锁具原理相似,孙志伟很快就学会了。
密码锁的解法跟机械锁完全不同,他开始观摩曹师傅开第一个转盘密码锁。
通过透视密码锁的结构,他清楚的看到了曹师傅的每一步动作,要达到什么效果。
这种学习方式,没有别人可以模仿,如同开了外挂。
到了晚上下班前,曹师傅看着房间里面已经被全部打开的锁具,心中感叹。
“没想到,我一辈子的能耐居然会被你一天就给学了去。”
“你是我第一个出师的徒弟,师傅我也没有什么钱,就把我这套旧开锁工具送给你吧。”
曹师傅解下了腰间陈旧的皮质腰包,把整个腰包递给了孙志伟。
孙志伟看了看曹师傅坚定的眼神,只能把腰包接过去。这东西也确实是他需要的,省的他还要自己去打造工具。
至于曹师傅,既然做了他一天的师傅,他想办法还了这个人情就是了。
跟曹师傅告别后,孙志伟去了一趟西长安街街道,找到街道主任梁秀英梁姨。
跟他谈了曹师傅的事情,请梁姨帮忙安置一下。
现在住房紧张的很,但是对掌握着整个社区住房的梁姨来说,安排一家7口人,并不是为难的事情。
半个月后,曹师傅家的二小子进了西长安街道工作,三个月后,曹师傅一家都搬到了西四社区,从此摆脱了李干事的纠缠。
这是后话,孙志伟告别梁姨之后直接回到家中,他也没料到自己学习开锁这么快,1天就搞定了原本一周的计划。
只是现在,其他老师还没找到,第二天他只能回到外交部去帮忙。
今年部里人手不够,所有人都忙的很,他没法在家闲着。
一周后,许处长找到了一位老中医,他是来教孙志伟药物知识的,特别是天然的药物,老中医了如指掌。
孙志伟专门学习了各种可以致病致死的药物药材,特别是一些合成药材,也就是分开来没毒,但只要合在一起用就会有毒的药物配比。
原本他以为老中医会是一嘴的大道理,哪知道这位老医师却是个豁达的,拿钱办事一点都不像有心理负担的样子。
孙志伟一次上课的时候,没忍住还是问了。
老中医反而笑了:“你是不是觉得老中医都很迂腐,当年我可是用我的毒术,干掉过一个中队的鬼子。”
“只要是杀敌,什么手段都不用忌讳,能快速杀敌的办法就是好办法。”
原来这却是个老革命,孙志伟肃然起敬,怪不得他能被许处长请来教自己。
“老同志,我有个建议,你可以听一听,你可以把你教给我的知识,系统的总结一下,然后分个等级。”
“以后像我这样需要学习的人会有很多,到时候,就可以按保密级别教授不同的知识,这大小也是一件功劳。”
老爷子听了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没有再说话,而是继续开始教孙志伟下一个方子。
没错,孙志伟只学成品方子,不学药理原理,他又不是要去当中医,对特工来说,医药只是他们的一件工具而已。
第226章 天南海北找老师
因为很多知识都分散在不同的人手里,许处长虽然交友广阔,但要找到合适的老师来教孙志伟也是费尽了心思。
而孙志伟学习的速度又特别快,一个老师过来没教几天孙志伟就全部学会了。
之后的半年中,孙志伟只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外语的学习上,偶尔来个新老师,就暂停几天把新技能学到手。
第三个月的时候,他已经可以帮助翻译室翻译俄,法,德,日四个国家的文件了。
夏天到来前,市里帮部里找到了一处办公地点,是位于朝阳门内大街225号的一栋坐南朝北的灰色大楼。
图:97年外交部搬到新大楼后,这里成了四个单位的办公室。
这栋大楼地方够大,所有部门都可以在一起办公了,于是孙志伟又一次开始帮忙搬家。
这次比上次更夸张,因为情报处的文件更多,还都是保密文件,很多文件为了安全,必须锁在柜子里,连同柜子一起搬,还不能让外人帮忙。
都说同甘共苦嘛,孙志伟刚来,除了处长跟所有人都不熟,所以,这次搬家很积极。
结果,就因为这次搬家,他可在同事们眼中露了脸了。
四人抬的装满了文件的大柜子,孙志伟一个人就挪动了,那效率比其他人不知道高了多少倍。
搞的处里各个部门都喊他去帮忙,这下,子整个处里的人都认识了孙志伟了。
许处长乐的见他跟同事们熟悉起来,因为情报处也负责情报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因为并没有人精通所有的情报项目,所以,这个情报相关的老师一直选不出来,只能让他自己去同事那里零散的学习。
等他跟同事们熟悉后,他就能从同事们身上学到很多情报相关的知识。
孙志伟很快就了解到了许处长的用意,开始在处里的各个部门转悠。
显然,这是得到处长的许可的,不然,他连处里各个部门的大门都进不去。
因为从搬到新大楼开始,情报处的各个分部门,都开始有了自己的门岗,没有通行证就进不去。
而各个分部门的通行证还不相通,这最大程度的保证了情报部门的保密性。
孙志伟却能进每个部门,那说明他手里的通行证是特殊的。
每一张能进多个部门的通行证,都是由处长亲自签发,持有这种通行证的每个都不是一般人。
很快,他就在各个部门学习各种情报的收集、分类和分析方法,无论是经济类的还是军事类的,或者是政治类的科技类的。
有些情报是从外界的报纸上收集来的,有的甚至来源于普通的玩具设计。
比如当初,对咱们的H潜艇设计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那件美国玩具。
还有一些报纸上收集到的消息,如果经过综合分析就能得出很多情报。
比如,某国国内市场上的某些战略物资价格飙升,再根据一些其他情报的印证,就能得出对方正在准备打仗的情报。
这些情报的收集和分析手段,让孙志伟受益匪浅,他逐渐吸收同事们的经验,并且自己做笔记,进行总结和分析。
时间逐渐来到11月份,经过差不多半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当初他列举了20项技能中的15项,老师来自各行各业。
比如,《商业思维》就是来自一个正在改造的大商人;《心理应对》学自一位大学心理学教授;《化妆术》老师请了一位京剧团的后台化妆师;《要害知识》找的是一个西医的外科医生。
有一些项目只学了一小部分,就好像《野外生存》,本来要求的是全环境的野外生存。
但现在他在京城,只能从郊区一位老猎人手里学习北方环境的《野外生存》技巧。
还缺少东北极寒气候的,沿海海岛环境的,沙漠环境的,西北山区环境的,热带雨林环境的等多重环境的野外生存训练。
他一想到这工程量就让人头皮发麻。
还有《攀援》训练,其中《城市攀援》是许处长从监狱找到的一个飞贼教他的,听说对方的祖师还是燕子李三呢。
但《野外攀援》需要高山环境,京城周边找不到这样的环境,也找不到这样的老师。
孙志伟寻思着,大概只能去西南那边找找老猎人或者去南部沿海找那些釆燕人。
也就是咱大中国地大物博,什么样的地理环境都能找的到,也都有人生活在当地,不然,就是想都难想,如今还只是时间的问题。
《驾驶》训练也是练了一半,还有跟飞机和船只相关的训练项目一直没有机会实现。
但这种训练又是必不可少的,熟练使用空中和海上交通工具,是必须要进行的训练。
但这种跨军种调用装备和人手,真不是许处长一句话就能动的了的。
还有一些技能他完全不知道找谁去学,比如《伪装术》,这个技能要求间谍到了一个新的环境能快速融入环境,被当地人看成本地人。
这可不容易,想要完美融入一个新的环境,不仅在外表的发型、着装、行为习惯、方言等方面要像个本地人。
一些本地的典故、传说甚至流言也要了解。
不然很有可能在一次正常对话中,你听不懂当地人语言里隐晦的笑话,别人都笑而你不笑,那可就要出戏了。
就像后来网上的一些段子里,就有拿“即便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这种话术来寻找潜伏特务的。
如果真能因此找到特务,那就说明这个特务的伪装不彻底。
有个传说,说当年抗战之前,小日子就有在偏僻的地方,建立一个全部都是日人伪装成国人的村庄。
村庄里每天都用中国农村的习惯来生活,用这种模拟环境来培养间谍。
孙志伟不知道这事是真是假,但这种方法是可以借鉴的,最起码可以模拟亚洲各国的生活环境。
他曾经就《伪装》这个技能跟许处长深入讨论过,这种本事除非去找CIA或者KGB来教,不然,还真不好找老师。
第227章 目标曼谷
最后孙志伟和许处长两人把《伪装》这个技能做了分解,分解成《口技》《方言》《表情控制》《肢体语言》《地方服饰搭配》《地方人文习惯》等内容。
这里面还需要收集和总结各个地方的人文信息和语音资料,这真不是短期能够完成的了,需要长期的情报积累。
孙志伟想到几年后的大战,于是建议,先从西南丛林方向的资料开始收集。
许处长也想到了这一点,最近几年南方猴子们蹿的厉害,于是默契的同意了以这个方向作为实验目标。
最近两人已经意识到,安团长那边之所迟迟没有回音,可能是因为他们提交的计划中,就全部是计划,没有实证,这才让上面举棋不定。
如果能够先有一个战例,再让上面通过计划就容易的多了。
于是,孙志伟准备自己来做国内第一个特种兵。
一个队伍的特种兵需要耗费的资源,跟一个人的装备耗费是没法比的,更何况孙志伟还不需要那么久的训练。
这点资金,许处长还是垫的起的,这也是他这大半年不遗余力的帮孙志伟找老师的原因。
“志伟,你既然决定了,那么就要为行动做准备了,你这次行动的目标是什么?”
“首长,我在想现在咱们到底最缺什么?现在的危机又有哪些?”
“还有就是,我们这次是要实现短期目标,还是为将来的长期目标做准备。”
上一篇:美漫:扮演黄猿,三秒光速下班
下一篇: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