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第135节

第232章 一波肥的安南

  孙志伟离开边境的村庄后,一路向西穿过丛林。

  他一边走,脑子里一边想着本地人的样子,身上也开始做调整,慢慢的,越走越像个本地人。

  其实他本来都不必跑这一趟,安南接收了多少美军遗留的武器装备,前世的时候他看过资料,每一样有多少件,他都还清楚的记在脑子里。

  不过,还是要走个过场。

  不然,他的数据怎么来的?总不能是凭空想象来的。必须要有个调查过程,不然上面也不信呐。

  主要是美军留下的东西实在太多,多到让人瞠目结舌。

  如果他没有确实的证据证明,那他带回去的信息绝对没人会相信。

  他现在在想一个问题,美军撤离已经快半年了,他们遗留的装备应该已经被安南全部接收了。

  那么最真实的装备统计数据,应该就在他们大本营,而安南后勤那边肯定也有备份。

  反而是丢下装备的美军那边,可能都没有安南统计到的数据详细。

  确定了目标后,孙志伟开始重新定位方向,然后一路向附近的城市跑去。

  因为在安南,只有城市之间才有班车往来。如果不坐车,他就要腿着过去,那可不是犯傻么。

  此时,国内跟安南还没有翻脸,安南每年仍然在接收中国的援助。

  以前是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后来为了支援他们的国家建设。

  前些年,咱们虽然没有直接派步兵参战,但也算倾家荡产的支援安南了。

  不仅给钱给物资,还派出了15万人的高炮团协助防空。

  还有10多万人的工程兵,负责建设防御设施,扫雷,建输油管、铁路、公路、发电厂、水厂和学校。

  接近三十年间,咱们对安南提供了200多亿美元的援助,而且大部分都是无偿支援。

  其中,光军事援助就包含了213.8万支枪、子弹12亿4440万发,7万余门炮、炮弹1807万发,176艘舰艇、552辆坦克、320辆装甲输送车、170余架飞机、1.6万辆汽车等等。

  物资援助更有1117万套军服、500万吨粮食、200万吨石油、20万辆永久自行车、10万部电台、3.5万辆汽车、600多艘船只。

  以咱们现在的家底,这些物资可以说都是从中国人民口中一分一毫抠出来的,可谓仁至义尽。

  如果没有我们的援助,安南想打赢美国?做梦去吧。

  只可惜,付出未必会有回报。

  孙志伟觉得国家之间还是要多谈利益,少谈感情的好。

  200多亿美元啊,还是没有跟黄金脱钩的美元,孙志伟光想想就心痛的无法呼吸。

  1天后,孙志伟像一个普通居民一样,晃悠悠的来到凉山,坐上了开往河内的绿皮火车。

  这条铁路还是咱们帮助安南建造的,用的跟国内一样的路轨,一样的绿皮车头车厢,周围还有各种支线,合计有500多公里。

  凉山距离河内有160多公里,没几个小时就到了。

  安南的总后勤局就位于河内市巴亭郡阮知方路7号安南国防部大院内。

  孙志伟人生地不熟的,这个地方还是从国内拿到的地图上找到的。

  因为担心自己还不熟练的伪装露出破绽导致被举报,他干脆也没去住酒店,而是找了一栋空置的房子安顿下来。

  安南连年打仗,就算是首府,人口依然很少,有很多空置的房子。

  孙志伟找的房子是个空置的院子,院子里有一个宽敞的地窖,他稍微打扫了一下就住了下来。

  这里距离国防部只有几百米,他花了一天时间打通了通向国防部的地道,然后就是漫长的寻找。

  总后勤局的资料很多,他的越语也不是很熟练,磕磕绊绊的找了五六天,才终于找到一份缴获物资的报告。

  虽然早就知道了,但看着报告上面确切的装备数字,他也是暗暗心惊。

  上面记录了,光步兵武器就有近200万支。

  其中M16步枪和CAR-15卡宾枪就有165万支,机枪、重机枪、火箭筒、榴弹发射器数量也超过10万具,弹药不计其数。

  还有火炮1.3万门,里面甚至有155毫米重型榴弹炮,能打15公里的那种。

  车辆也很夸张,光装甲车就有上千辆,其他的卡车、吉普车数以万计。

  坦克也有550多辆,特别的是这些坦克都是美国专门用来打丛林战的,十分适合安南的气候地形。

  还有水面舰艇也留下来上千艘,光排水量超1000吨的军舰就有50多艘。这可是国内舰艇的数量的几倍。

  最让人羡慕的是各式飞机了,计有:F-5战斗机有73架,A-1攻击机36架,UH-1直升机430架。

  特别这种直升机,比国内的好很多,很适合丛林地形,如果全部武装起来,会对咱们的步兵形成压倒性优势。

  还有CH-47“支奴干”重型运输直升机36架,C-130“大力神”运输机10架。

  这两种大家伙是可以空运坦克的,CH-47载重11吨,C-130载重35吨,咱们家一架能比得上的都没有。

  哦,不对,他记得好像几个月前,安南送了一架支奴干的残骸给国内,随机赠送的还有几枚陶氏反坦克导弹。

  说是礼物吧,还真是礼物,着实让国内的武器专家们开了眼界,拆了后零件装了3个仓库,图纸画了三个月。

  最后结果却如同当头一棒,上面的纵列双旋翼技术,两个螺旋桨既要互不干扰又要精密同步,连螺丝的扭矩参数都是谜题。

  还有各种核心部件的材料配方、加工工艺完全无法复刻,很让人沮丧,最后只能把它送进博物馆。

  纵列旋翼的平衡算法如同“玄学”,材料工艺卡脖子。

  这些难题让国内的武器专家们悟出一个道理:仿制不如创新,换道才能超车。

  于是,不久之后,咱们从残骸中吸取经验,研制出了出口20万发成为全球爆款的红箭-8反坦克导弹。

  还逼出了咱们的直-8和直-20。

  孙志伟看着手上的报告,也不得不感叹安南的运气,这简直是一夜暴富。

  怪不得前世有报道说,安南这一波肥吃了50年都没消化完。

  不过,福兮祸之所伏,似乎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之后就没了进取心,躺在战利品上享福,国内完全没有了自主研发的动力。

第233章 深入虎穴

  这些东西,孙志伟看了都要流口水,更别说安南小国寡民,哪里还会不内心膨胀。

  毕竟从他们的话里都能听的出来,他们都已经喊出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口号了。

  从总后勤局拿出来的报告有好几十页,为了不打草惊蛇,他决定不带走原件。

  而是从后勤仓库里找出来一台徕卡3G相机,给文件拍照后,再将文件送回了原处。

  这台徕卡3G相机可是最新款,应该也是美军军官留下来的,孙志伟十分喜欢。

  等拍照用完后,这款徕卡3G他自然就笑纳了。

  美其名曰,为了以后获取情报的需要,他还从对方的仓库里拿走了几箱子彩色交卷。

  本来拿到了报告后,这次任务目标就算完成了。

  但他还觉得不够,光几张纸哪里够,很多老将都不知道这些装备到底是啥,自然不会有所触动。

  于是,他决定继续南下,直接到缴获装备比较集中的金兰湾去拍摄实物。

  金兰湾位于安南最东南端,是南越时期美军在安南的主要基地。

  美军大部分的空军飞机和海军舰艇都在这里,这里还有完善的飞机维护系统,船舶维修船坞和造船厂。

  虽然安南已经接收了装备,但以他们目前的飞行员和水手数量,完全无法将那么多数量的高级装备利用起来。

  所以,那些重型装备肯定还停留在原地。他的目的就是过去,把那些海量的装备拍下来,再带回去给家里看。

  从河内到金兰湾有1000多公里,他可没准备走过去,这两地是有航班的。

  孙志伟花了1个小时的时间,找到了几份类似的介绍信,然后照着样子,用总后勤的纸张和公章开了一份‘真’介绍信。

  随后,他换上一身安南军官军装,就这么堂而皇之的上了一架军机。

  几个小时后,孙志伟直接在金兰湾机场军用降落。

  下了军机孙志伟又回头看了一眼他乘坐的图-134,这是毛熊最新型号的客机。

  因为国内跟毛熊早就翻脸了,所以国内没有这一款,但安南却有。

  他们一定以为自己傍上了一条粗大腿,毕竟现在东西对峙的形势是:毛熊占据绝对优势。

  所以,在安南看来,抛弃中国跟着毛熊走,是一步好棋。

  可惜世事无常,靠山山倒,毛熊并不如他们想象的那么靠得住。

  孙志伟拿着伪造的工作证和介绍信,直接找到了金兰湾的后勤负责人.

  他开的介绍信里写的很清楚,他是河内总后勤派来的,负责核对缴获的武器装备的特使。

  看了他的介绍信后,孙志伟受到了热情的招待,孙志伟也没拒绝,该吃吃该喝喝。

  酒足饭饱之后,他才让对方带他去看看目前已经整理出来的装备。

  这本来就是题中应有之义,那份缴获装备的报告就是他们写的,上面拿到了报告肯定要派人下来实地看一看。

  随后的几天,孙志伟就跟着这边的后勤部门派来的人手,跑遍了附近的机场,军港和军火库。

  他拍下了很多的照片,基本完整的记录了安南缴获的大部分武器装备。

  其中,直升机机库那边,有一些工程师正在给一架UH-1“休伊”直升机加装重机枪。

  这种改装大大加强了直升机的火力,让UH-1对地火力支援的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咔擦’孙志伟把这一幕拍了下来。

  不过,还是可以明显的看出,负责装备维护的后勤人员严重不足。

  不少飞机和坦克上面已经积攒了一层灰尘都没人打扫,他准备把这些都写进报告里。

  安南现在装备有了,但是会操作和驾驶的人却很少,要让这些装备形成完整的战斗力,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金兰湾呆了三天,把这里所有的武器装备都搞清楚后,孙志伟又一次乘坐一架图-134返回了河内机场。

  出了机场后,他没再回市区,而是直接转道火车站乘坐最近的火车回到了凉山。

  又过了两天,孙志伟重新穿过丛林回到境内。之后他换回了自己的军装,风尘仆仆的来到了上次下飞机的那个边境军用机场。

首节 上一节 135/2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美漫:扮演黄猿,三秒光速下班

下一篇: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