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第155节

  孙志伟兴奋的用手掌拍在佛得角群岛的位置:“就这里了。”

  他立即开始用尺子测量距离,计算航行时间。

  很快,结果出来了,他现在的位置距离佛得角群岛的直线距离约为3540公里。

  如果按照30节的航速,只需要航行64个小时,也就是不到3天的时间。

  当然,这是最理想的情况,实际上他根本不可能完成。

  首先,他不可能连续三天随时集中注意力开船,这样很危险。

  其次,现在他已经安全。目前的任务重心,已经转移到怎么平安的把‘孟菲斯号’带回去,而不是追求速度。

  所以,他又以20节的巡航速度,开始重新计算航行时间,在这个时间中,他还要加上中途休息耗费的时间。

第264章 谛听

  就在孙志伟埋头计算的时候,他完全忘记了一个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从他最后一次露面,送粮船出港到现在,他已经连续26天没有再跟国内联系了。

  这在他以前执行任务期间,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事实上,从孙志伟失联两周的时候,国内就曾试图联系过他。

  那天,正好是船厂放假一天,让工人们回家休假的日子。

  但是,当时孙志伟正忙着制作发烟罐等装置,还要收集潜艇板材等物资,他完全没有想起来要跟国内联系。

  当时他的发报机还存放在空间里,也收不到国内发来的消息,结果就这么阴错阳差的错过了联系时间。

  等他放假回到船厂,第二天他们就出港了,再也没了联系的机会,这么一耽搁就是26天过去了。

  他倒是没把这个放在心上,却把国内的许一民给急坏了。几乎每隔一天,他就要联系孙志伟一次,但每次都没有回应。

  失联的第24天,也就是前天,那批来自美国的面粉已经到港。战机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在看到东西后,整个团队都狂暴了。

  今天,上峰亲自打电话来嘉奖孙志伟,但是现在他人不见了呀,见了呀,了呀。

  许一民都要绝望了,连续26天失联,这基本已经可以判定出事了,但是他还是抱着一丝希望。

  因为孙志伟做事情一向老成持重,没有把握的事情他从来都不做。

  这次既然有计划,那就应该不会出问题。很可能是他身处的位置不能联络,这在以前也是有过的。

  虽然他觉得孙志伟不会出事,但上面很快就要来人嘉奖孙志伟,一旦问起孙志伟的情况,他不能对组织撒谎,事情根本瞒不住。

  所以,思虑再三,他还是给上级拨打了保密电话,说明了孙志伟现在的情况。

  “所以说,现在的情况是:孙志伟正在执行重要任务,虽然已经失联了26天,但你的判断是他现在没有事,只是不方便联络。”

  “是的,领导,我就是这个意思。”

  “我相信你的判断,但是,为了以防万一,他的家人还是要暗中保护起来。”

  “我明白首长,我马上就安排下去。”许一民跟首长保证道。

  “还有,联络不要停,争取在孙志伟同志脱困的第一时间跟他联系上。”

  “是的,从上周起,我就已经派人24小时值守联络频段了。”

  “那就这样,有消息了,给我来个电话,我会关注此事。”

  “对了,给他起个代号吧,直接用本名不太安全。”

  “额,要不首长您给他取一个吧,免得那小子又搞什么幺蛾子。万一他自己起个什么奇怪的代号,我们还不好称呼他了。”

  “呵呵,我们的孙同志平常比较活泼么?”

  “哪儿啊,完全相反,老成的不像话,说他60岁都有人信。”

  “只是啊,这个孙志伟同志的思路比较开阔。”

  “听说当初他给自己儿子、女儿起名字的时候,起了些什么孙大圣啊,孙小山啊,孙权孙膑孙子之类的。”

  “我觉得,咱们干脆还是给他取一个好了,就别让他自由发挥了。”

  “哈哈哈哈,好吧,那就叫他.‘谛听’好了,能听周天万物,不正是我们情报人员梦寐以求的么。”

  “好的首长,那他的真名以后我这里就隐藏起来了。”

  “这样是对的,对情报人员要注意保护。以前我听说还有地方上的人,找上门要情报人员资料的,这种事情不允许再发生。”

  “是,首长!这种情况,绝对不会在我手里发生。”

  就在许一民跟首长谈话的时候,电报小组负责监控联络频率的报务员,收到了来自孙志伟的电报。

  很快,电报被翻译出来,送到许一民的面前。

  “首长,是‘谛听’的电报,我猜的没错,他果然没事。”

  “没事就好,你先处理‘谛听’的事情吧,有了结果再汇报给我。就这样。”随后,电话被挂断了。

  许一民这时候才有时间仔细查看电报内容:“胜,6日,西25.24,北17.13”。

  电报的内容十分清楚,行动成功了,6天后汇合,后面的是地址。

  想了想,许一民从保险柜里取出一份军用世界地图,对照经纬度找到了电报上面标注的地方:佛得角群岛。

  按照他跟孙志伟的约定,一旦行动成功,他就要派遣一组潜艇驾驶员前往汇合地点。

  当然,这里的行动成功,是指孙志伟拿到了他们想要的情报。

  但是,这个地点是在非洲啊,他不是在美洲么。6天后到非洲,那他现在在哪里?

  既然他说成功了,那就表示他找到了那艘潜艇,但是为什么要让家里派人去非洲,难道那艘潜艇在非洲?

  许一民百思不得其解,这只是因为他完全就没有想过,孙志伟能俘获一艘完整的H潜艇,孙志伟自己也没说过。

  真要是真有人跟许一民这么说,他也会把这当成个国际笑话。

  当时他跟孙志伟约定,派潜艇驾驶员前去汇合,他也只以为是为了让驾驶员能就近获得一手情报。

  可能他心里还是有那么一点点想法,只是他自己潜意识里也把这个想法给否定了。

  电报不可能长篇大论,解释前因后果,许一民觉得他懂了孙志伟的意思。

  于是,他也就没有细问,而是拟好了回电:“谛听,诺,6日,鸟巢。”

  很快,这几个字的电文,通过全球各地的使馆中继站,快速跨越1万多公里的距离,来到了大西洋上空。

  在距离潜艇事故地点1000公里的海面上,‘孟菲斯号’上浮在贴近水面的位置,水面上只露出了舱门和天线。

  在打开的舱门处,孙志伟站在金属楼梯上,从舱门口探出半个身体,头戴耳机,胸前挂着一台公文包大小的小型发报机。

  这是日产的最新发报机,是当初从京城出发时,他在设备仓库里拿的。

  这台发报机可以用很小的功率将信息发送出去几千公里,也能收到微弱的信号。

  此时他正神情严肃的盯着眼前的发报机,等待着信号,不时的,他还要观察一下四周海面上的情况。

第265章 潜艇码头

  突然电报上的红灯亮了,他赶紧拿好纸笔开始记录,为了减少外界海浪声音的干扰,他还要用一只手按紧一只耳机。

  还好,回电很短,很快就记录完毕。

  没功夫翻译了,他记录完回电,立即关闭舱门回到驾驶室,很快,‘孟菲斯号’下潜到深水区才停止移动。

  这时候,他才有空翻译电文:“谛听,诺,6日,鸟巢。”

  看着这个电文,通过中间的三个字,可以确定这就是家里的回电,但是前后的两个词是啥意思啊,孙志伟有点茫然。

  然后,他很快回想起,以前看保密资料时,外面的情报员经常把家里称呼为‘鸟巢’。

  “所以,前面的‘谛听’是我的代号?”孙志伟有点不满意的撇撇嘴,“什么破代号,一点美感都没有。”

  只是,代号是上级起的,他也没反驳的余地,只能接受。

  现在跟家里联络上了,后面就是安全的抵达汇合点。

  6天时间,是他计算好的赶路时间,每赶路6小时,休息6小时,这样才能保证路上不出问题。

  预计6天后,‘孟菲斯号’就会到达3500多公里外的佛得角群岛。

  没什么好说的,出发。孙志伟依旧把‘孟菲斯号’的航速稳定在20节,向着东方赶去。

  这一路走走停停,意外状况频发,不时的遇到诸如捕猎鲸鱼,迁徙的鱼群等等。

  甚至有一次,他还探测到了一艘潜艇,在120公里外横向路过。

  他没系统学习过声纹学,无法分辨是哪家的潜艇,只能紧急停车,静静的等待对方走远。

  幸亏‘孟菲斯号’的声呐探测距离达到180公里,远超对方,再加上良好的静音,他才没有被发现。

  等对方驶出了最大探测距离后,他才继续驾驶‘孟菲斯号’向东出发。

  因为路上耽搁了点时间,他在第六天晚上才到达预定水域。

  不过现在还不是现身的时候,他必须先找个地方把‘孟菲斯号’停好,才能下船跟同志们汇合。

  确定了现在的位置后,他回想了一下佛得角群岛的岛屿概况,就驾驶着‘孟菲斯号’朝着西南角的布拉瓦岛驶去。

  布拉瓦岛是一个100平方公里的小岛,在佛得角群岛的十四个岛屿中,除了几个无人岛外,它排名最末。

  岛上大部分地方都是崎岖荒凉的山丘,植被稀少,只有一个小镇,人口不过几千。

  他记得在布拉瓦岛的西北方向是地势岛屿最高的地方。

  那边的沿海全部是百米高的悬崖,悬崖底下是成片的礁石群。

  礁石群往海中延伸超过千米,再加上那里直面大西洋的海风和洋流,水文情况极其复杂,水面船只完全无法靠近。

  如果全是这种情况的海况地形,孙志伟也不会选这里。

  主要是他前世读过一本地理读物,上面曾经介绍过一笔,就提到过那里的情况。

  书中记载,那片水域虽然水面情况十分糟糕,但是意外的,水下反而比较平静,水深也超过70米。

  孙志伟决定实地去看看那里的情况,如果可以,那么开发出一个隐蔽的潜艇码头,就很划算了。

  无非是以后给这边投点钱而已。这么个小疙瘩样的小国家,咱们手指缝里漏一点就够他们吃饱了。

  不过,这个他只能提建议,可不归他管。

首节 上一节 155/2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美漫:扮演黄猿,三秒光速下班

下一篇: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