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第200节
丹尼尔意思是“上帝是我的审判者”,科恩代表祭司阶层,是尤子最高权威的姓氏之一。
这个名字他不太熟悉,应该不是住在附近的邻居,他只是记住了,也没再管他。
两人很快对完账目,然后孙志伟给贝琳达发了两周的工资200美元,还有2750刀的提成。
拿到大笔钞票的贝琳达在兴奋中跑回了学校,孙志伟还是跟往常一样,带走账目和现金,直接步行回家。
在路过商场门口的时候,他例行查看了洗手间的水箱,居然发现了新的防水袋。
他神色没有丝毫变化,脚步也没停顿,但却在数秒钟内将防水袋收进空间,又用水冲掉了水箱上面的标记。
等他走过商场后,洗手间中也只是多了点积水,就再也没有其他痕迹了。
这种情报交接方式真是太安全了,那位联络员到现在还不知道,她负责联络的人到底是谁,连男女都不清楚。
国内的盘账如火如荼,也就没精力管联络处这边,所以,这次他收到的任务,是韩副主任下达的是两个长期任务:
1、收集各种军事科技资料和成品。
2、获取国外订单增加出口贸易额。
这次的任务并没有时间要求,但属于那种不会取消的长期任务,获得一项就传回去一项。
对这种任务,孙志伟最欢迎了,这有利于他通过各种情报引导国内的目光。
至于出口订单的需求任务,这让孙志伟看出来,国内现在急需外汇。
想要更多的外汇,就需要扩大出口。
但现在与M利坚的建交还没有成功,很多国家都没有跟国内开通贸易。咱们到现在还在巴统禁运名单上
还有一个原因是,国内能够出口的商品十分有限。
高科技产品一样都没有,大部分都还是低端商品,甚至出口原料,价格都很低。
他现在能想到的办法中,只有两样适合操作,一样是高端酒,一样是稀土。
高端酒还需要一些布局,稀土却可以通过提前囤积拉高价格。
国内白酒之所以不好卖,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更多的还是口感和度数与现在西方的酒文化有冲突。
口感过于辛辣,度数过高,香味太浓是国内白酒的优点,也是缺点。
就好比前些天,他跟老兰开斯特喝酒,都是一人一杯威士忌干喝。
那种威士忌只有43度,口感很弱,而大部分人甚至都要加水或者加冰,将威士忌调到20度左右饮用。
而国内的白酒就没有低于50度的,甚至很多白酒的度数超过75度,比医用酒精的度数还高。
这种烈酒你让习惯喝啤酒、香槟、葡萄酒的西方人怎么喝?
除了老毛子,估计没有哪个西方国家的人喜欢中国烈酒。
所以,必须要做出改变。
晚上回到家,他打开书房,根据自己的想法开始书写一份计划书《关于打造出口名酒的计划》。
计划书中首先点出西方的流行的酒类特点,然后要求国内酒厂根据西方白酒的特点,对国内的高产白酒进行改造。
给现有的白酒兑水降低度数,增加水果香精改变香气,添加增稠剂增加粘性。
还有什么增加酒花的酒花香精,增加色泽的姜黄色素,让酒水回甘的甜味剂。
总之一句话,西方人爱什么,就给他们调配什么。
他们不是喜欢酒水能挂杯么,增稠剂多加点不就能挂杯了么。
他们不是喜欢朗姆酒威士忌的金黄色泽么,姜黄色素多放点颜色不就好看了么。
不过,他也说明了,有些添加剂有可能会有一些健康损害,但西方人抗造,他们连放射‘镭水’都敢喝,这点添加剂不算什么。
咱们只要重新弄出一个新的品牌来经营勾兑酒,将来要是暴雷了,直接放弃牌子就好了。
关键是这玩意只要弄出来了,就能挣大钱啊,每年可能有几十亿美元的出口收入。
报告里,他还将他知道的各种添加剂的化学名称都写了出来。
国内那帮科技界牛人可都还在呢,在已经知道化学名称的情况下,弄出相应的化学制剂,应该是他们的本能才对。
孙志伟花了三天,把他了解的内容一股脑的都写进报告里,又给国内画了个大大的月饼。
还抽时间在市面上购买了十几种最受欢迎的酒类,用一个箱子装好。
一周后,报告通过联络员送达韩副主任的手中,几乎是同一天,他匿名邮寄的一箱酒也送到了联络处。
第336章 稳定农场
酒都是市面上购买的,没有任何异常,这个不必保密,所以,他直接通过邮寄的方式送到联络处。
但这些酒结合孙志伟的报告,就会成为一项杀招。
韩副主任看过孙志伟的报告后,简直头皮发麻,他不知道这个报告发回去,会不会让国内对孙志伟产生不好的评价。
但是,报告最后的成果展望也确实让人眼馋。
国内去年一年的出口总额也才134亿美元,如果这项成果真能实现,那就能让出口额翻倍。
每年增加这么多外汇能解决多少事情啊。
最后,为了保护孙志伟,韩副主任还是在报告的结尾添加上了自己的名字。
他的级别比孙志伟高不少,孙志伟出的这个主意肯定会惹来争议,但他更了解现在国内的窘迫。
使馆为了弄到更多的外汇,都已经在收缴奖学金了,还有什么不能干,无非是弄个马甲罢了,这个很容易。
又过了一周,那箱白酒和报告,从两个不同的渠道送达国内,并很快直达顶层。
果不其然,这个报告引来了很多谴责声。
但是有反对的,也就有支持的,而且支持的声音还很大,并且很快压倒了反对的声音。
说白了,就是没钱闹的。
你反对?
那你们单位急要的那台进口新设备是不是不要了?
要?
可我们没外汇!
但是,只要这玩意弄出来了,咱们就有钱了,到时候给你们配两台,单双日子换着用。
反对派的声音就是这么给压下去的,其实那些人反对,无非就是面子问题。
一涉及到实际利益,说服起来并不难。况且,这也不是祸害咱们本国人不是。
当然了,这口锅迟早要暴雷,所以黑锅咱们不能自己顶着。
最后,有人出主意,让霍家在港岛找个人,建个新公司来运营这个项目。
至于报告上面要求的成品,上级直接发要求给各大酒厂和科研单位,要求他们组织项目组开始攻关。
一个勾兑酒而已,还能难过原子弹?
不得不说,体制的优势在这种事情上面体现的淋漓尽致。
不到半个月,港岛的代理公司还没弄好,国内各大酒厂的十几种成品就出炉了。
而且后续还会有更多的品种被研发出来。
后续的起洋名,编历史,讲故事,这些小步骤孙志伟都写在报告里了。
不说照抄,参考一下大家也都知道该怎么做了。
于是,在1977年上半年,有几十种古方酒,悄然在港岛、澳岛等多地上市,然后悄悄的进入了欧美市场。
这些新品牌白酒各自都有各自的优势,有的口感好喝,有的香味好闻,还有的颜色好看,有的兼而有之。
总之,它们总能在西方人群中找到喜欢它们的客户群体。
因为低廉的价格,这些酒水很快就遍布西方各国,并在低端酒品市场占据了一定的份额。
与此同时,源源不断的外汇收入从各个渠道流入国内,让当年的外汇收入翻了数倍。
国内对孙志伟的白酒计划是怎么处理的,他并不知情。
3月初,孙志伟在春季播种前抽空去了一趟马里兰州的农场。
在老兰开斯特眼中的小农场也有2万英亩的土地,农场工人却只有十几个,主要依靠农业机械进行大规模种植。
从70年代起,M利坚开始在全球粮食上进行布局,每年都要花费几百亿美元扶持农产品出口。
特别是这几年,毛熊家连年灾害粮食短缺,现在每年都要从M国进口大批的粮食。
M国趁机给粮食涨价,又压低石油的价格,两头收割,挣了个盆满钵满。
所以现在在M国,农场十分好做。
孙志伟在农场看了一圈,他发现现在这批人农场的工人都还不错,农场的负责人也是个老实人。
这就很好了,毕竟现在的农产品是由大粮商统一收购的,价格还不低,又有农业部补贴。
农场只需要负责种植,并不需要管销售的问题。
当然了,孙志伟新接管了农场,该放的福利还是要放。
以前工人们在农业生产季节才来农场工作,农闲时间都是赋闲在家,只有懂机械维修的几个人才常年呆在农场里。
孙志伟准备改变这个情况,他要把农业工人绑定在农场里。
于是,他采取了几条措施。
第一条,在农场里建立了一个迷你小镇,给每个农场工人分配一套房子。
只要他们还在农场工作,他们就可以免费住在房子里,水电全免。
以前,农场工人们都是生活在附近的镇子上的。
要知道在M国,住房支出在一个家庭的支出中占比是很大的。
孙志伟的这项举措,一下子就减少了工人们家中开支的大头。
第二条,弄了一个小养殖场,养殖火鸡,让农场工人的妻子们也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
这又是一个受到工人们欢迎的举措,至少给工人们的家庭增加了1/3的收入。
上一篇:美漫:扮演黄猿,三秒光速下班
下一篇: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