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第220节
他开始仔细回想历史信息,这个时间点,西方刚刚经历了第一次石油危机的阵痛。
很多M利坚国内的化肥厂,成本高企,销售量降低,他们不得不将化肥生产线,大量转移到小日子等国家。
现在孙志伟农场里用的化肥,其实也是从小日子进口来的。
只是这里面还要加上进口关税和中间商加价,这才导致M国农民用的化肥价格这么高。
这里面有文章可以做呀。如果国内从小日子进口化肥,再拿到M利坚来卖,不就可以挣一笔中间费用了么。
到时候只要把价格降低,不说卖725,只要超过500美元一吨,就能挣到钱,还不愁卖不出去。
当然,这笔钱肯定挣不长,等那些中间商反应过来了,肯定要从海关、税务等方面找关系卡他们。
但只要准备充分,速度够快,至少也能挣一笔快钱。
他立即将自己的想法写成分析报告,当天就递给了老韩。
这种挣外汇的事情,国内现在最着紧了。
很快,要求调查核实信息的电报,就传到各地友好人士手中。
经过消息汇总,孙志伟那份分析报告的可行性一天天增高,最终促成了79年初一次短暂的转口贸易。
报告写完,孙志伟就没再管,只是这5个集装箱的化肥可是国内花钱进口的,他没理由私下扣留自用。
国内其实根本就不在乎这点化肥,相比掉包后换来的4枚导弹,化肥这事,根本就没人提起。
但孙志伟不愿意啊,他又不是小偷,还偷点老家的化肥回来自用。
这可是家里不宽裕的情况下,为了增加粮食产量而进口的,是花了宝贵的外汇的。
他又不是花不起钱,凭什么要白拿国内的化肥,这是看不起人么?
给钱,必须给钱。
不但这5个集装箱的化肥要给钱,等国内的化肥运过来,他还要大批采买囤积起来。
化肥可是没有保质期的,他准备多买点存着以后用。
地主家也没余粮啊,M利坚的化肥那么贵,他孙志伟就算家大业大也不是这么败家的。
就在孙志伟的报告交上去没多久,国内的嘉奖也过来了,孙志伟当天晚上赶去联络处。
今天从小门进来后,他发现这里工作人员明显增多了,都晚上8点多了,还有很多工作人员在办公。
等他来到老韩的办公室门口,开门前,他习惯性的用空间扫描了一遍办公室。
却发现,今天老韩办公室内还有其他人。
他也没多想,既然老韩没让人回避,那就是他能见的。
他轻轻敲门,得到允许后才推门进去。
进门后,他先向老韩报告:“韩副主任,我来了。”
老韩见到他后,高兴的站了起来:“谛听,你来的正好,我给你介绍。”
“这位是木大使,以后他就是你的直属上级了,我这个代理的任务总算是完成了,今天顺利交接。”
孙志伟看向木大使,这是位60多岁的老人,戴着黑框眼镜,脸圆圆的,嘴角总是带着微笑。
“木大使您好,我是孙志伟,代号谛听。”
“志伟同志,我可是久闻谛听的大名呀。”
“惭愧,年轻时一事无成,而不惑之年才终于能为国家做点贡献,不值得夸耀。”
“谦虚了,你年轻的时候不是时机不对么,如今有老领导的支持,是该你大展拳脚的时候了。”
“孙志伟同志,咱们这边联络处这个月正式改成大使馆了,你的职务是时候正式确定了。”
这是要给我升官?那还不错。他立刻立正站好,面向两人。
“任命孙志伟同志为驻M使,馆参赞,参赞衔,11级待遇。恭喜你。”
“志伟,恭喜恭喜。升官了,要请客哟。”
“谢谢,请客没问题啊,下次我带好吃的过来。”
木大使见他们如此熟络,也有点意外,老韩适时的解释道:
“木同志,你还不知道吧,咱们的谛听同志可是个百万富翁哦,合法的。”
“怎么说?”木大使很有兴趣知道点奇闻异事。
老韩就将孙志伟的遭遇一一道来,这些内容可不会写在报告里面,孙志伟的正式资料中也不会有秘密战线的相关信息。
听了老韩的介绍,木大使也是目瞪口呆,这等事情也真是奇闻。
“志伟同志当真不得了,以后咱们合作肯定能很愉快。”
“木同志,以后我明面上的工作怎么安排?”
“孙志伟同志,因为你在秘密战线工作的重要性,你的任命只有我们两人知道。”
“使馆这边平常不会给你下达任务,我们还是通过秘密邮箱单线联系。”
“因为我负责的事情比较多,具体的工作还是由老韩跟你联络。”
“以后你还是做你自己的事情,跟以前不变,当然,该有的待遇都会有,你看如何。”
“我服从上级安排,保证完成任务。”听到这样安排,孙志伟暗暗松了一口气。
他现在那么多产业,也不是说丢下就能丢下的,如此公私两便,就是最好的安排了。
今年开始,这边人员大增,事务会特别繁忙,看看外面,都这个点了,还有那么多人在加班就知道了。
孙志伟的事情已经交待完毕,他也不能耽搁两位领导的时间,干脆直接告辞。
回到家中躺在床上,他想到现在他还有军职,不知道能不能再升几级,给自己的肩上搞一颗金星。
距离恢复军衔制还有9年,按他现在的发展速度,只要他多立点功劳,等授衔的时候进大会堂的可能性很大呀。
第367章 中N海保镖
当晚,就在孙志伟畅想未来,夜不能寐的时候,国内的气氛却不太好。
主要是猴子那边这几个月跳的厉害,而那时正值东西建交的关键时刻,上面不想节外生枝,所以主要是以抗议为主。
这其实就是一场舆论战,先抗议,再严重抗议,再警告,然后是勿谓言之不预也,最后才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为什么不直接开打,主要是猴子背后有毛熊支持。
打肯定是要打的,但在打之前,我们必须先搞清楚毛熊的态度。
以最乐观的信念,做最悲观的准备,必要的时候两线作战也在选项之内。
所以,必须新闻预热。在这个过程中探听明白毛熊的想法,同时在国际上寻找支持者。
现在东西建交已经完成,西方的支持已经获得,毛熊的态度也得到了确认。
大势已定,是时候收拾小猴子了。
本月,报纸上已经开始警告猴子,不要跳的太欢。与此同时,南边的防卫区域也开始了秘密动员。
第一批侦察兵已经秘密越过边境开始前期侦查,率先出动的正是上层寄予厚望的国内第一批特种兵。
基于早年孙志伟关于M军遗留装备的调查报告,这次侦查有了重点目标,目前进展十分顺利。
只是,国内对于安南国内宣传的2000架战机十分忧虑,这个情况如果不解决,战斗开始的时间还要拖后。
关于2000架战机,这个数字并不是假的。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毛熊给他们提供了约400架米格17、米格19和米格21。
M军遗留了200架各型战机,包括F5"自由战士"战斗机和A-1"天袭者"攻击机。
还有我们提供给对方的大量J5和J6,以及他们从其他渠道获得的少量战机。
特别是适合丛林作战的UH-1型直升机,M军遗留了430架之多,这对步兵的威胁是致命的。
如果没有制空权,那我们就要拿战士的性命去填窟窿,那就是又一场朝战,这是上面绝对不允许的。
国内的情况现在孙志伟还并不知道,就算知道了他也不会着急,时间还早,正式动手要到下个月中旬去了。
舆论战还要打一阵子,动员也需要时间。
再说,国内也不少年没打仗了,那批老将军们现在估计正打破了头在抢头阵呢。
次日下午,孙志伟照常去店里上班,路过商场门口时,他例行查看了洗手间的水箱,却意外的发现了联络信。
他将信件收进空间,心中疑惑,这不是昨天晚上才见面的么,怎么才几个小时就突然联络他了。
到了店里,他按照日常的习惯,在鉴定店中逛了一圈就进了旁边的酒吧。
中途,找机会,他在厕所中查看了联络信,原来是一个紧急任务。
大领导一周后过来访问,上级要求他配合即将提前到来的安保团队,尽量提前排除隐患,并保护领导的安全。
原来是这件事,孙志伟回到酒吧点了一杯意大利莫斯卡托,一边看报纸一边在心中思考。
记忆中,领导这次的行程一共9天,中间遇到过多次危险,幸亏国内的警卫得力,每次都能化险为夷。
但是历史没有假设和如果,他记忆中的事情再次上演,是否还是如他记忆中那样有惊无险,这他真的不敢保证。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先下手为强,利用先知的优势将危险提前化解。
晚上7点过,孙志伟再次来到韩副主任的办公室,这次他一身正装,改变了一点肤色脸型和眉眼间距,还戴了口罩。
这种微小的改变,熟人看到了只会觉得有点奇怪,却并不会认不出,但陌生人则会将两个形象完全混淆。
其实这是人的记忆缺陷。
一般人在遇到陌生人后,能在脑海中留下记忆的,必然是一个人的主要特征。
比如,身材高大,鼻梁高耸,眉毛很粗,眼睛很小等特别的特征。
如果对这些主要特征做出改变或者有意识的引导,等再次见面,一旦找不到这些特征,就无法对应的上脑海中记忆里的形象。
孙志伟现在的信息是保密的,即使面对的是领导的保镖,他也不必暴露真容。
来到韩副主任办公室门口时,他就已经看到里面的4个陌生人。
敲门后进到办公室里,老韩给双方介绍。
“谛听,这是王队长和他的同伴。”
上一篇:美漫:扮演黄猿,三秒光速下班
下一篇: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