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第233节
然后他就来到大楼外的一个角落,看是用空间查看主楼的情况。
果然,这么大一栋楼里面只有十来个军人在工作,根据他们的谈话,孙志伟了解到一个惊人的消息。
总参谋居然不在升龙府,而是去了刚占领的高棉参加庆功宴去了。
更可笑的是,上午的时候,总参谋还下达了命令,将所有部队的警戒级别调低到二级。
虽然有很多军官提出了反对意见,但那位总参谋依然一意孤行。
这是个很重要的情报,他必须马上向上汇报。
又呆了一小会,没有得到更多的消息,他就抽身返回,又从原路离开了院子来到大街上。
后面几天他就要钉在这里了,所以,现在他要先给自己找一个住的地方。
附近能找到的偏僻地点,就只有街对面的昇龙皇城了,两边距离不到300米。
而且,这几年因为没有经费维护,昇龙皇城正处在废弃的边缘。
白天的时候,还有人来值个班,到了晚上,大门一锁,里面连个鬼影子都看不到,正适合他驻扎。
随后,他快速穿过无人的街道,从昇龙皇城的后墙翻了进去。
然后,找了一个角落的偏殿,开始向下挖掘。
很快,他就打通了通向安南国防部大楼地下的通道,然后在国防大楼地下挖出了一个简易地下室。
地下室挖出来后,他第一件事情就是取出电报机准备发报。
侦测无线电波并不是什么高深的技术,安南这边也有相应的装备和人员。
考虑到后面他还要多次收发电报,所以,把地下室安放在国防部大楼地下,是个不错的主意。
因为这栋大楼里面也有一个电报室,每天都会收发很多电报。
他以后收发电报的电波,跟国防大楼里电报室的电波位置几乎重叠,直接就避免因为被侦测到电波,从而被发现的可能。
他把自己的那台电报机的天线,通过一根电线,连接到楼上电报室的天线上。
以后,他就可以借用楼上的的天线来发送电报了。
此时时间已经不早,地下室的修整可以等空闲了再弄,现在位置已经安全,正是发电报的好时候。
他立即将刚才,从楼上工作人员口中听到的两个消息,通过电报传回了京城。
现在这个时候,京城跟边境之间,肯定有直通的快速电话线路。他相信他发回去的情报,很快就会传达到前指。
最要紧的事情处理完毕,时间已经很晚了,他草草的用空间中的备用食品解决了晚饭,稍微休息了一会,就出了地下室。
他承诺过,今天帮詹叔解决码头的帮派,自然不会食言。
现在已经夜深人静,街道上一个人都没有。
孙志伟取出一辆自行车,在昏暗的灯光下快速骑行,没一会就到了‘簸箕船’小码头。
他也没下车,只是放慢了车速,同时用空间笼罩住码头帮派的驻地。
说是驻地,其实就是一排木屋,二十六个成年壮汉全部在木屋内休息。
他们每个人的床头,都摆着伸手就能够到的武器,大部分是砍刀,少部分人有手枪。
在他们头领的小房间中,居然还有一个保险柜,里面是他们近期收上来的抽水和保护费。
财大气粗的孙志伟对那些武器和钱根本不在乎,直接收了人就走。
他只答应了詹叔搞定码头帮派的人,其他的就不管了,让他们自己搞定。
机会已经给他们了,如果连后面的事情都不能解决,那就是他们命中无福消受。
要是在国内,他还能再给一次机会。但现在是在国外,这里的无能者,根本没有再挽救的必要。
孙志伟骑着自行车在‘簸箕船’小码头一掠而过,很快就从另一条路掉头回到昇龙皇城,一来一回只花了他十来分钟。
回来后,他继续修整地下室。
先弄了几条通风管道以改善地下的空气质量,又给自己挖了一个厕所,还从楼上拉了电线、电话线和水管进来。
最后他才取出一桌一椅,一床一柜,以及一些常用的生活用品。
这些弄完还不够,因为要呆很多天,他必须给自己提前准备一条备用出口,以防被人堵在地下。
备用出口,被他开在国防大楼主楼的杂物间,杂物间的地面被他切出一块1个立方的超高精度水泥块当做大门。
不动的时候,这块水泥块跟地面严丝合缝,仿佛精雕的工艺品。
需要进出的时候他会将水泥块用空间收走,关闭时再将水泥块放回原处即可。
一切弄完,堪堪12点钟,他赶紧洗漱,然后用闹钟定时到明早5点钟,就倒头睡下了。
第387章 开始了
今天忙碌了一天,他整个下午几乎都在划船,已经十分疲惫。现在他人往床上一倒,马上就进入了梦乡。
一夜无话,直到闹钟响起。
被闹钟惊醒的孙志伟,只迷糊了1秒钟,就从床上爬了起来,然后开灯洗了把冷水脸才完全清醒过来。
看了看时间,刚刚5点过,楼上昨晚值班的人已经全部回去睡觉了,现在整栋大楼里,只剩下保卫室里的两个警卫。
外面天还没亮,现在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看着还有些时间,孙志伟从空间中拿出了很多食物,开始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
后面的时间,估计无法长时间休息了,他必须保持体力。
与此同时,距离升龙府100多公里外的我方防线背后,数十万战士正在整装。
野战机场中灯火通明,大批的后勤官兵正在为战机做最后的检查。
南部海军基地中一支支由驱逐舰、护卫舰、导弹快艇、鱼雷快艇、高速炮艇和猎潜艇组成的混合编队,已经完成编组正在陆续起航。
整个1300多公里的边境线,1000多公里的的海防防线上,数十万官兵蓄势待发。
前指的大办公室中,工作人员全部都在跑步移动,不停的有电话打进打出,现场一片嘈杂。
这一幕跟孙志伟头顶安静的安南指挥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很快来到5点50分。
孙志伟快速解决完早饭,将残渣收拾干净。趁着楼上还没人,他从备用出口来到了主楼的楼顶,眺望着北方的天空。
马上就要拂晓,东边的渐渐亮了起来,天空已经开始泛白,北方已经不像刚才那么黑暗,隐约可以看到远处的山峦。
孙志伟抬起左手,看着手表上的指针一格一格的前进,又不时的看向北方看上一眼。
同一时间,边境后面的炮兵阵地上,炮兵们静静的等待着。
216门152毫米加榴炮,72门130毫米加农炮,144门122毫米加农炮,756门122毫米榴弹炮已经全部上膛。
它们全部都瞄准了事先侦察到的安南阵地和工事。
机场中,数百架战机已经启动发动机,正在等待出发的命令。
海面上,数十支舰艇混合编队,正巡逻游弋在北部湾、西沙和西南的交界海域。
前指办公室中现在一片寂静,电话已经接通各个单位,所有人都盯着手表闹钟。
当秒针指向12的时候,洪亮的声音在电话里响起:“时间到,还击开始!”。
命令通过电话传递到各个单位。
顿时,炮兵率先开始发动,一颗颗炽烈的炮弹划破长空,砸向敌人的阵地。
坦克和直升飞机越过战壕,战士们紧跟其后,从掩体中一跃而出,冲向预定目标。
在升龙府安南国防大楼的楼顶,孙志伟看到指针越过12后,立即放下左手,眼睛盯住了北方的天空。
很快,他就看到远方仿佛太阳正在升起,云层上被映的通红如同朝霞,一道道闪光在长长的边境线上不停的闪烁着。
虽然没有任何声音传来,但他知道,已经开始了。
在离开楼顶前,他扫了一眼楼下的城市,城市里依然一片寂静,大部分地方都漆黑一片,只有零星的一些早起干活的人走上了街道。
没人知道,就在刚刚,在130公里外,无数的炮弹将睡梦中的敌人在高温和爆炸中炙烤着,数十万大军已经跨过边境。
已经不必再看,后面这里就是他的战场,他立即转身开始下楼。
刚走到楼梯上,无数的电话铃声在大楼中响起,整栋大楼仿佛活过来一般,犹如在演奏一场激情的交响乐。
孙志伟就在这样的演奏声中,通过备用通道回到了地下室。
没过多久,就有无数的军人冲进国防大楼,电话被他们一一接起,一条条实时战情被记录下来。
只是,头头们都还没到,他们只能负责记录汇总信息,却无法给前线下达任何命令。
直到6点过,才有一个个蓬头垢面的军官进入大楼。
孙志伟这时才进入工作状态,大楼里的命令一条条发出去,孙志伟的电报也一条条的发出去。
随着电波的传递,京城那边收到后立即翻译。
然后情报通过远程电话,实时传递给前指。前指在分析情报后一一做出应对,给前线各单位发去最新的指令。
一切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从这栋大楼里发出的每一条命令,都被孙志伟提前获取抄送给京城。
前指得到这么多的敌方实时指挥信息,感觉就好像有一双眼睛在随时看着敌人一样。
对咱们的前指来说,这就好像是一场美梦,但对敌人来说,那就是一场场噩梦。
他们发现自己的每一步调动,每一步计划都被咱们看破,然后针对。
很多时候,部队刚刚集结,远处的炮弹就迎头砸了过来。
有时候刚刚埋伏下来,他们就被反包围,这仗简直没法打了。
短短三天时间,大批敌人被歼灭,老街被占领,可敌人的反击却无一奏效。
此时,大楼里的敌人似乎也反应了过来,战斗开始后的第四天,大批宪兵开始进驻大楼,对每一个人进行详查。
又三天过去了,宪兵们既没有发现间谍,也没有发现监听设备,可以说一无所获。
但是,在这三天里,情报依然源源不断的被泄露出去。
搞到最后,宪兵们居然怀疑起几个高层来。
顿时将这些头头惹得火冒三丈,宪兵们很快被部队赶出了大楼,这次搜寻泄密的行动就此草草收尾。
上一篇:美漫:扮演黄猿,三秒光速下班
下一篇: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