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第257节

  “家常菜?那有什么稀奇,莫斯科的孩子会喜欢么?”

  “领导,您可千万别看不起咱们国内的家常菜。”

  “咱们的菜肴都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好东西,对比西方的食物,咱们吃的东西才叫美食,西方的食物只能填饱肚子。”

  “就好比饺子,制作简单,烹饪也简单,成本也不贵。”

  “但是,饺子可以有近乎无数种馅料,口味千变万化,总有一款是莫斯科的孩子们喜欢的。”

  “美食是人类共同的爱好,只要打开了口子,交流不就顺理成章了么?”

  领导这时候已经把图纸重新装进信封,再整个放进抽屉里,精力也集中到孙志伟的提议上。

  他稍一思考就发现,孙志伟出的这个主意还真有那么点道理。

  想到莫斯科这边吃的那些食物,什么大列巴、黑面包、罗宋汤、克瓦斯,真是一言难尽啊。

  他也是刚来莫斯科,对这里的食物真的不感冒,幸亏使馆里有来自国内的厨子,不然,他连一口青菜豆腐汤都喝不到。

  再一想到国内的各种常见食物,想想就嘴馋,由此又可见孙志伟提出的这个建议是多么有见地。

  “领导,美食是人人都喜欢的,咱们喜欢,难道莫斯科的孩子们就不喜欢了么?

  “再说了,将心比心,那些可爱的孩子们吃着猪食一样的食物长大,连一口鸡蛋汤都没喝过,那是过的什么样的苦日子啊。”

  孙志伟说到这里的时候,表情直夸张,简直如痛心疾首一般的呼吁着:‘救救孩子!’

  “你说的对,这绝对不行,必须要让莫斯科的孩子们也跟我们一样吃到美味的中国美食。”

  杨领导倒是真的认可了孙志伟的这个想法,如果能行得通,那对他打开当地的工作局面是很有好处的。

  “志伟同志,我觉得你的这个提议特别的好。这样,你花几天时间写个详细计划交给我。”

  “然后,我去协调食材和人员。咱们争取下个月就搞一个‘中国美食节’,把中国的好吃的介绍给莫斯科的孩子们。”

  “好的领导,那我现在就去写计划,等我写好了,您再看看有什么需要改进的。”

第427章 为了一次访问写了三本书

  “那领导,我就先出去了。”

  “行,志伟同志,今天谢谢你做出的贡献,以后出了成效我再给你请功。”

  领导话里有话,明面上说的是感谢他提出的‘美食计划’,真实的想法却是感谢他找出来那么多耳朵。

  “领导,应该的,这就是我的工作嘛。”他属于武官梯队,找耳朵可不就是本职工作么。

  从领导办公室出来后,孙志伟一路跟新同事们打着招呼,就进了自己的小办公室。

  现在他明面上的职务是二等秘书,负责文化交流方向的工作,只是现在莫斯科不太友好,这份工作一直不好开展。

  他刚才在领导办公室选择的话题可不是乱说的,以美食为桥梁打开沟通的渠道,后世时在世界各地都是个行得通的好办法。

  也不光光是美食,很多传统文化都是有效沟通不同地区的桥梁。

  就好比1930年梅先生访M成为中M‘京剧外交’的一个成功案例。

  当年梅先生决定赴M后,并没有马上出发,而是提前数年为此做前期准备。

  不仅是筹款,为了让M国人提前了解京剧,他的智囊团出行前特意编写了一本六七万字的书籍《中国剧之组织》.

  书中详尽地介绍了京剧的唱白、动作、衣服、盔帽、胡须、脸谱、砌末、音乐8个方面的知识。

  接着他们又编写了一本《梅先生传》。

  包含梅先生的家世、京剧旦角的起源和地位、梅先生的创作及在中国戏曲中的地位、梅先生在国际上的交往和影响等内容。

  全书4万余字,又加上了许多照片和书画。

  此外,梅先生的访M团队还特地编写了一百余篇临时送往各报馆进行宣传的文字,同时为梅先生编写了几十篇讲话稿,用于接待新闻记者。

  这些书籍和文字对梅先生的访M之行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相较于文字,更能给大众以直观感受的,还是图画和照片。

  其实这在孙志伟看来就是,M国人文化程度低,文字未必看得懂,只能多搞一些绘本,才能让他们更容易理解高深的京剧艺术。

  文字看不懂,图片总能理解了吧,梅先生为了这帮海外蛮夷也是拼了。

  基于这种目的,他们还编写了一部专门介绍京剧的书《中国戏曲艺术概貌》。

  全书共计近二百卷轴、一千九百多幅图画。

  这些图画全面展示了有关中国戏曲的剧场、行头、古装、冠巾、髯口胡须、扮相脸谱、砌末兵器、乐器宫谱以及身段舞谱等内容。

  特别是《身段舞谱》是整个图谱中最具特色的一部分。

  为了让M国观众接受中国戏曲里的唱腔,团队还把预备演出的几场戏编成五线谱。

  让外国人先看谱,可以在一些西方乐器上先试着弹奏听听,等到他们逐渐熟悉和习惯后,就自然容易入耳了。

  在访M演出剧目的安排上,梅先生和访M团队也费尽了心思。

  在出访前的几年中,他们不停的拜访旅居M国的华侨,或者初次来中国的外国人,把他们喜爱的戏列成一个单子。

  经过五六年的统计,才最终确定了一些受到外国人青睐的剧目。

  里面包括《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天女散花》等梅派剧目,还包括《群英会》《空城计》《捉放曹》等其他剧目。

  可以说,为让西方这帮蛮夷能看的懂京剧,梅先生为此准备了整整七年,可谓煞费苦心。

  而正是有这些缜密的部署和提前预热,梅先生的访M之行才会大获成功。

  老M文化界那帮人在看过梅先生的表演后,一个个惊的目瞪口呆,嘴里直呼‘高雅艺术’、‘o,my god!’。

  M国波摩那学院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还授予了梅先生荣誉博士的头衔,这就是当地文化界的认可了。

  不过,孙志伟想搞的这个‘美食活动’可没有那么高大上,也不必为此专门写几本专业书籍。

  只能说先试个水,一是看看上面对此类活动的看法,二是看看有没有成效。

  毕竟现在我们跟毛熊之间的交流环境,比当初梅先生访M时,排H盛行的M国环境还要糟糕。

  没看KGB的耳朵都快藏满大楼了么,不光放耳朵,他们还在周边民房中安排了很多的点位。

  他这两天可不仅检查了使馆里面,周围的建筑他也通过空间透视看了一圈。

  在周边几栋民房里面,至少有十个小组在一刻不停的记录着耳朵里传来的信息。

  想到周边的点位他还没有记录,于是,他又取出一张白纸,用简笔画了一张平面图,将周围的十个点位标注出来。

  图上面他什么文字都没写,就在周边民房的十个窗口位置各画了一个圆圈,圆圈里面写上数字1-10,他相信杨首长一看就能明白。

  这天下午,他也没出门,就在自己的办公室中写美食计划书。

  外围点位的事情倒不用着急,他准备跟计划书一起交过去,免得频繁找领导引起KGB的注意。

  在没有排除内部的大量耳朵的情况下,现在咱们这里就跟筛子一样,还是当心点好。

  次日,使馆秘书处的分管领导,安排新来的同志外出游玩,好熟悉周围环境。

  孙志伟想着正好趁此机会出去看看,虽然他记得地图,但从来没走过肯定不行,别万一看错地图,在莫斯科迷路了就搞笑了。

  于是,他们一行十来个新人,在一位熟悉地形的老同志带领下,乘坐一辆大巴车外出了。

  今天准备去的有名景点有两个,一个是红场,一个是列宁墓。

  不过大家虽然没来过,但都从书本资料里了解过莫斯科,知道这两个地方离得很近,那不是一会就看完了么。

  于是就有同志提出建议,不如再找几个景点看看。

  于是,又加了几个方案,让大家投票选择。

  可选地点分别是尼古拉街与特列季亚科夫通道,卢比扬卡中央儿童商店,国家百货商场和国家历史博物馆。

  孙志伟投了卢比扬卡中央儿童商店一票,还加了一句话,“正好可以给家里的孩子带个礼物”。

第428章 KGB带来的恐惧

  孙志伟给孩子买礼物这句话一出,卢比扬卡中央儿童商店便立即以压倒性优势获得了通过。

  这次新人中有大半都是有家有口的,估计每个人都有带礼物回家的任务,正好参观加购物,公私两便。

  而他之所以加了这句话,引导大家选卢比扬卡中央儿童商店,却是为了就近看一看卢比扬卡广场11号。

  鼎鼎大名的KGB总部啊,今天就要见识见识。

  听说“七卡”时代的KGB大楼的建筑样式是好看的哥特式建筑。

  后来因为KGB人数扩编,房子太小不够用,就把旁边的一栋楼给合并到了一起,才成了今天的板正模样。

  使馆的公车开出来后,孙志伟就注意到后面跟上了好几辆小车。

  那些小车几乎算是明晃晃的跟在他们后面,连掩饰都不掩饰的。司机似乎习惯了他们的跟随,只在后视镜里看了一眼就没再管。

  孙志伟将空间笼罩过去,就看到小车里的人都穿着统一的制服,看肩章和帽子就知道,他们都是KGB。

  KGB的制服很好认,肩章、领章和帽徽都是蓝色的,肩章上的标志是个‘ГБ’(应该为KGB的俄文缩写)。

  看到使馆的老同志也跟司机一样,看一眼就不再管他们。他才知道,这应该是双方的默契了,因为现在的毛子很强势,就算抗议也不管用。

  所以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咱们允许他们跟踪,反正咱们也不去什么敏感的地方,对方只要不过分,咱们也只有忍着。

  这对孙志伟的出行是有影响的,他要经常出来搞消息,如果一直被跟踪那可怎么弄?

  “同志,他们就这么明目张胆的跟踪么?是不是每一个出来的人都会被跟踪?”

  孙志伟随后找了个机会小声的问带队的老同志。

  老同志有些愤怒的道:“可不是么,连出来买菜的人他们都要跟踪的。”

  听到这个回答,孙志伟的眉毛都要皱起来了。使馆的情况这么恶劣,看来只能想别的办法出入了。

  很快他们的车到达红场,众人下车后就跟着老同志一起看了红场的建筑,又步行前往列宁墓参观。

  带了相机的同志还要给大家拍照,孙志伟以‘不上相’为由给推辞了。

  这期间,后面小车的KGB也纷纷下车,大半都跟在他们身后。

  这时候大家只要不傻的都注意到他们了,老同志这才主动出来说明情况,让他们不用在意,就当这些人不存在就好了。

  话虽这么说,但大家都是刚来莫斯科,虽然提前对这里的形势有所预料,但真面对这些KGB时,也是个个脸上变色,连说话声音都小了许多。

  从墓地出来后,大家再次上车,这次车子直接开往卢比扬卡广场。中央儿童商店就在卢比扬卡广场中央。

首节 上一节 257/2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美漫:扮演黄猿,三秒光速下班

下一篇: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