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 第260节

  “是的领导,拿出来的时候都是纸质的。”

  “不过,我已经连夜全部拍照,现在已经有一份胶卷被我藏在外面了,需要我出去把胶卷拿回来么?”

第432章 由明转暗

  听到还有一份胶卷,领导立即精神一振。运送几十斤的纸张跟运送一卷胶卷,这是两个级别的难度。

  “不用拿回来,现在外面看的紧,也不好拿回来。”

  “但是,咱们在莫斯科可并不是只有我们这么点人的。外面还有其他单位的同志呢,那么重要的情报还是要抓紧时间送回去为好。”

  “不过,这也算分了一份功劳给其他单位,志伟同志,你看如何。”

  “情报为重。我马上将藏胶卷的位置写下来,麻烦您请兄弟单位接应一下。”

  随后,孙志伟就写下了一个位置,就在几百米外一个商店的的洗手间水箱里。

  那里刚好在包围圈外面,又是公共场所,出入人流众多,很方便拿取。

  真正的胶卷当然还在他的空间里面,但要将胶卷放过去也就是一眨眼的事情。

  “至于纸质资料原件,如果有机会也是要送回去的。”

  想了想,孙志伟才回答道:“领导,我有办法把东西送回去,不过现在我们出不去吧,那边估计不会放行。”

  “这个不急,先把胶卷送回去就够了,现在着急的是他们,我们可以等。”

  “志伟,从现在起,忘记昨晚的事情,昨晚你在屋里连夜写计划,很晚才睡觉,等能走的时候我会通知你。”

  “明白了,领导,那我先出去了。”

  “等会,你那个计划拿给我看看。”

  “额,领导,这就是个由头,我还没写完呢。”

  “没写完也没关系,我先看看,再改一改,不然你过来这一趟到底干了啥了?”

  “好的领导,请您多提意见。”

  孙志伟一下子就明白了领导的意思,做戏要做全套,既然说了是来交计划的,那就认真的讨论一下这份计划。

  之后,两人谁也没再提名单的事情,反而认真的讨论起孙志伟起草的美食活动计划书。

  这份计划书虽然没费他什么功夫,但他也不是瞎写的。

  后世有很多的文化宣传的成功经验,他随便借鉴几条放在里面,就让这份计划书言之有物了。

  本来杨领导还是以配合表演的态度,来看待这份计划书的,结果却越看越觉得有道理。

  于是,他又从头仔细看了一遍这个半成品计划书,越看越是喜欢,看到精彩处,还拍起了桌子。

  等他开始读第三遍的时候,他才拿出钢笔,开始在稿件上修改起来。

  过了半个小时,那份七八页的半成品计划书,已经被红笔修改了很多处,重新回到他的手里。

  他先大致看了一下,发现修改的内容,确实有很多是自己没注意的地方。

  特别是他借鉴自几十年后的一些经验,拿到现在来用就需要做一些调整。

  因为现在跟将来的环境大不相同,相隔几十年,国家的力量也不可同日而语,全盘照抄肯定不合适。

  “领导,那我回去仔细修改一下,争取尽快把它弄完。”

  “好,你去吧,你这几天别的都不管,就安心先忙这个事情。”

  “我明白了,谢谢领导。”说完,他将计划书拿在手里,就这么出了门。

  在回自己办公室的路上,还遇到了不少同事,很多有心人都看到了,孙志伟手里的报告上面的很多处红批。

  领导批复的文件基本都会用红笔红字,这个孙志伟才来几天啊,就能让领导给他改稿子。

  回到自己的小办公室后,孙志伟立即找来了几只防水袋子,将拍摄的胶卷重重裹好,然后丢进他刚才汇报的商场洗手间的水箱中。

  随后,他只管安下心来改稿子,中途还不时的用空间扫一遍周边区域。

  下午三点左右,他的空间注意到,有人去商场水箱拿走了胶卷。

  就这样过了一周,那帮新增加的的KGB果然没了动静,雷声大雨点小的折腾一通,见没什么效果也都安分了下来。

  因为使馆这边什么动静也没有,KGB那边已经开始转移怀疑对象。

  白天,使馆的警卫注意到,周边新增的那些KGB人手开始陆续撤离。

  晚上,除了孙志伟,却并没有人知晓,另有一批KGB偷偷的进驻到附近的民房中。

  相比起以前的十组监控人员,现在人数足足增加了一倍还多。可见KGB依然没有死心,只是改明为暗而已。

  从KGB外围人员撤走后开始,使馆恢复了对外的工作,孙志伟的美食计划也正式开始试行。

  原本被关停的回国通道这时候也恢复了一部分,但暂时只能从西伯利亚大铁路回国,班机依然没有恢复通行。

  原本使馆就有一批人,会在跟孙志伟他们这些新人,完成工作交接后直接回国,因为此事已经耽搁了半个月。

  现在通道开放了,这批同志开始准备集体回国。

  这天下午,孙志伟看到他们开始跟同事们做最后的告别,晚上还有一个欢送会,明天一早他们就要登上回国的火车。

  杨领导正在跟孙志伟商量,是不是可以托这批同志,将纸质资料带回国去。但遭到了孙志伟的反对。

  “领导,我注意到那十个监控小组的人手增加了一倍还多,危险并没有解除,反而更加严重了。他们正在等待我们露出破绽。”

  如果是公开的对抗还好说,官方出面下,大家不会轻易撕破脸。

  可一旦斗争转移到地下,对方的顾忌就要减少很多,所以他才说问题更加严重了。

  因为KGB长时间无法侦破名单丢失的案件,就会越发显得焦躁。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随时有可能会对咱们外出的同志动手。

  杨领导很快反应过来,他立即打了电话到总办公室和门卫,暂停所有人的外出活动。

  可惜,这个电话已经打晚了,很多被憋了两周的年轻人,在禁令解除后的第一时间,已经迫不及待的出门去了。

  到了晚上一统计,外出的人员中果然有两人没有回来。

  杨领导气愤的直接打电话给毛子方,谴责他们的无耻行径,而且郑重声明,如果我方人员有任何损伤,责任由他们承担。

第433章 金蝉脱壳

  杨领导给毛子打过电话后,他又立即通过保密线路联系了老家,把情况做了说明。

  当然,他没有说名单的事情,只说毛子无故抓人云云。

  这种跨国线路就算再保密也有泄密的可能。所以,机密级别的消息从来都是人力传递。

  直到将来咱们自己的通讯卫星技术成熟后,通过自家卫星直接传递信息才足够安全。

  家里得到消息后,第二天就开始对毛子施压,如今老M跟咱们站一边,也跟着喊了几句。

  毛子不占理,感受到外交压力后才终于向杨领导通报了情况。

  昨天失踪的两人果然是被他们抓走了,却不是KGB,而是警察。

  孙志伟和杨领导一听就知道这是托词,十有八九是KGB使阴招,又以警察的名义抓的人。

  老M的FBI也经常以普通警察的名义抓人,栽赃陷害什么的更是家常便饭。

  除了咱们家不用这些盘外招,外国的情报机关几乎全都在用。

  杨领导当即带人出发去看望两人,毛子没有正当的理由阻拦,只能让他们见了面。

  结果得到的消息果然如他们所料,两人是被人诬陷的,旁边早就躲着装成警察的KGB,他们俩被抓个正着。

  人被抓后,果然有几个穿着西装的人过来套情报,又是威逼又是利诱,结果什么都没捞着。

  又过了两天,毛子那边什么有用的消息都没得到,不得不放人。但他们还是厚着脸皮,说两人行为不当,让被抓的两人限期离境。

  咱们虽然气愤,但形势比人强,人家没理也要搅三分,咱们也只能忍着。

  最后,无奈之下,杨领导只能让两人在几天后,跟随上一批交接完毕的同志们一起,上了回国的火车。

  就在他们上车后不久,家里就传来了消息,打掉了一大批老鼠,甚至还对外公布了名单。

  孙志伟从中看到很多眼熟的名字,都是他得到的那份名单里面的,看来家里已经动手了。

  事情发生后次日,周边民房里,前段时间增加的KGB人手就全部撤离了。

  名单里的人既然已经被咱们打掉了,那他们再留下来也没了意义,莫斯科的使馆又一次恢复了平静。

  感觉到时机已经成熟,孙志伟就向杨领导申请于近期回国,顺便将纸质文件都带回去。

  杨领导再三与他确认,可以安全的将资料带回去,才同意了他的回国申请。

  为了掩护他的行动,他也同时批准了另外两人的归国申请。

  其他两人都是家里真出了事,需要他们紧急回国,孙志伟回国的理由也是如此。

  不然,他才到莫斯科不到3个月就要回国,确实很容易引起怀疑。

  3月20日上午,孙志伟在处理好房间地下的地道后,同其他两名同志一起,带着相同规格的行李箱,被使馆的专车送到了莫斯科雅罗斯拉夫尔火车站。

  相比起另外两位同志的行李箱,孙志伟的那个箱子在他走动的时候,摆动的幅度更小,很明显更加沉重。

  因为莫斯科是始发站,他们得以提前1小时就上了火车,三人的车票同在14号卧铺车厢。

  两位同事这次得以提前回国,是因为他们两人家中都出了变故,因此两人的心情都不是很好。

  孙志伟见他们没有谈话的兴致,也没打扰两人,而是拿了一本书出来翻看,顺便静静等待发车。

  半个多小时后,就在这趟班列即将发车的时候,他注意到从检票口的方向,走出来一批KGB制服,他们的眼睛全部都盯着这趟火车。

  孙志伟思考了几秒就放下手中的书,对两人说道:“我去上个厕所,麻烦你们帮我看着一下行李。”

  两位同事应下了,孙志伟才空着手走出车厢。

  等离开两人的视线后,他才迅速加快步伐,很快穿过大部分车厢来到靠近车头的1号车厢的车门处。

  他的空间依然盯着正在向火车靠近的十几个KGB。

  随着他们逐渐靠近孙志伟乘坐的14号车厢,这些人一分为二,一队停在了12号车厢,一队继续向前直到停在15号车厢。

  等他们上了车,却都没有移动,而是堵在了14号车厢的两头。

  此时,孙志伟再也没了侥幸。

首节 上一节 260/2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美漫:扮演黄猿,三秒光速下班

下一篇: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