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艺术家 第481节
“我就不明白,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一边说我们不接地气,一边要弯岛感。凭什么我们拍不行?”
沈三通道:“你别在乎,大部分是假网友。”
唐妍:“啊,什么意思?”
沈三通道:“我这里有观察数据。”
“这部分舆论是被制造出来的,和弯岛那边渠道重合。”
“吴语森哭了,企鹅群里病毒式发散的时候,就是这部分力量在操作。”
“也是这股力量,阴阳怪气我逼捐,跳动对立。”
“我和吴语森打的最焦灼的时候,《骄傲的少年》播出这些天负面评价声量很小。”
“是不是我和吴语森胜负已分,《少年》负面批判声音一下子起来了?”
唐妍想了想还是真是,担忧道:“有人故意抹黑,怎么办?”
沈三通道:“当然是打回去,吴语森我要打死。”
“偶像剧也一定要插一脚。”
唐妍不得不承认眼前男人有点帅。
明早再更,没写完。
要加快速度了。以后魔改几章写完,不会再写详细。
要不然两百万字写不完。
第440章 向六老师道歉,双标自有标准(23)
沈三通没记错的话,前世国产现代剧,都是在央视播出,地方卫视全面沦陷。
而且在央视播出的现代剧,《魔幻手机》、《快乐星球》、《家有儿女》属于国产儿童剧范畴。
同样。
前世今年八月末,山东卫视黄金剧场,也有一部偶像剧播出。
翻拍自言情作家明晓溪的《会有天使替我爱你》,里面的学生就是大陆大学生的普遍打扮,宿舍也是正常宿舍。
一经播出,全网群嘲。
从穿着到学校宿舍,批了个遍。
人家男女主设定也就是普通人,网友嫌他们不够时尚、不够豪气,口音也被嘲笑土。
其实,剧情真的挺还原的。
就是因为展现了大陆大学真实的一面,各种负评便纷至沓来。
偶像剧一定要让弯岛拍才有感觉。
各种弯岛元素,才给人一种潮流感。
沈三通决定以后电视剧业务发展方向放在偶像剧。
现代偶像剧和古装偶像剧。
偶像剧制作难度低,尤其是现偶,成本很低。
演员帅就行,不需要演技。
低要求,却最能吸引粉丝。
性价比超高。
沈三通道:“这个领域,我不占领,就会被弯岛占领。”
“一定要顶住各种冷嘲热讽,否则以后国产现代剧都要请弯岛导演来拍。”
唐妍没从行业角度考虑过:“后果有怎么严重吗?”
沈三通道:“比这个严重多了,我们在营销方面比不上港台,他们对于炒作、营销、炒作热度各种手法早就熟悉了。”
“而我们,还有很多制作团队的观念,停留在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程度,根本玩不过人家。”
“就说《骄傲的少年》这部戏,我全程把控审美,设定上丝毫不解地气。”
“毫不夸张的说,就是现代偶像脑残剧,很多方面很浮夸。”
唐妍笑:“你骂自己算了,别把我也骂进去,我可是主演。”
沈三通道:“偶像剧,本质上就是贩卖美好的生活。”
“弯岛为什么在这方面有优势,港岛腔、弯弯腔调代表时尚,就是因为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它们是四小龙,率先发展。”
“这就是先发优势,城市化的生活,烙印了发达形象。”
“这种惯性印象自然消失,要等很长时间,灰尘不扫是不会自己干净的。”
唐妍若有所思:“我们主演还吐槽过,《少年》布景上几乎一尘不染。”
“教室和桌椅一看没用过,妆造、服装方面非常时尚,校服也经过专门设计。”
“我看比弯岛和韩国偶像剧,场景要好很多。”
沈三通理所当然道:“我们基建是新的,弯岛大规模基建在70到90年代,远的都三十多年,近的也有十几年。”
“至于棒子那边,你见过偶像剧切全景吗?”
“你去它最繁华的地方,看过全景就知道了,非常小。”
唐妍越想越生气:“为什么还有人批评?”
沈三通道:“这就涉及一个标准问题,什么好,什么坏?”
唐妍问:“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沈三通道:“当然是对我有利是好,对我不利是坏。”
唐妍:“.这不是耍无赖吗?”
沈三通严肃道:“这可不是无赖,重复多次之后,你就迷糊了。”
“就说《少年》这部戏,不弄成几个大神,而是很接地气,几个高中生,正常的生活成长。”
“男主最终进入了国防院校,得偿所愿的去造火箭。”
“现在批判的人,会说设计太土,一点都不时尚。”
“像我们现在弄的这种,他们就会骂不接地气,太脱离现实。”
“标准是什么?”
“两种审美自相矛盾,但一点也不矛盾。”
“否定国产偶像剧,打压国产偶像剧,有利于其他利益相关方。”
唐妍皱起眉头:“是不是,想太多了?”
沈三通道:“古装大片,陈克辛《投名状》是我干预了。说没干预的,吴语森《赤壁》,《江山美人》《见龙卸甲》,你觉得比陈凯各《无极》好吗?”
唐妍道:“陈导好一点,剧情差,但画面没的说。”
沈三通道:“从制作来看,陈凯各《无极》更容易回本。”
“但那又如何?挡了港岛导演去吃古装大片,他电影就是十恶不赦。”
“我们这边的出品方、制作团队虽然营销、炒作,比不上港台,但终究也在弄。”
“关键是观众,我们观众还不适应,不知道很多概念是可以灌输的。”
“当网上评论大量的否定,很容易也随着节奏走。”
别说08年,就算是十年之后,六小龄童依然被弄的很惨。
六小龄童所谓的要垄断《西游记》定义权,纯粹是断章取义。
后面还有一句话,是“不能这么说”。
完整版大概是“我说我代表孙悟空,代表《西游记》,不能这样说。”
截取了六小龄童一段话,变成他要代表孙悟空,代表《西游记》。
弄出了“章口就来”“灵堂卖片”这种词汇。
很惭愧,沈三通也玩过这个梗。
等过个几年,舆论澄清,才发现六小龄童当年演《西游记》只拿了两千块钱。
人家之所以去演,是为了猴王传承的名誉。
《西游记》大火之后,也有人请他演孙悟空。
但只要谈情说爱,胡编乱造,给再多钱,他都不演。
之所以要解构六小龄童,就是为了打倒他这个猴王传人几代传承,演出来的活灵活现的美猴王。
不打倒六小龄童的美猴王,试问各种丑猴子,还有演技差,连个棍子都不会耍的真人猴子,怎么能立得住荧幕形象?
第一棒就是周星驰的《大话西游》,以及后来的《西游降魔篇》。
每部西游记题材电影、电视剧,都会解构六小龄童。
谁让他形象太经典!
一部戏动辄宣发上千万,甚至几千万,花个十分之一在这方面,六小龄童拿什么对抗?
再加上六小龄童形象还不错,童年的记忆。
给白纸点墨,本身符合宣传效应,能带来流量。
稍微引导,就形成了后世的局面。
前世大陆偶像剧也是如此,拍出来就被嘲。
渐渐的国产电视剧开始请弯岛导演来拍。
打着两岸合拍的旗号,其实都是弯岛工作人员在主导。
如果不是广电规定,主演必须配比一个大陆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