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新时代艺术家

新时代艺术家 第53节

  张静楚跟着《孔雀》剧组参加柏林电影节了,宁昊抱着《绿草地》拷贝也去了。

  “今年电影项目暂定两个,一个是我的下一部电影门房项目,另外则是宁昊的翡翠。”

  石头还不叫《疯狂的石头》,目前项目代号翡翠。

  沈三通召集火车头电影公司的相关人员开会。

  经过超市和绿草地,电影公司骨干团队雏形形成了。

  沈三通之前对于影视公司的理解就是干工程,有一个完整骨架。

  有这个骨架,到了电影项目制作的时候,找分包的包工头,搜罗各种工种。

  这个理解没错,但是在05年,不符合电影行业实际情况。

  人才,太少。

第55章 为让女明星自动而努力

  矿泉水不是超市里长出来的,水果蔬菜也不是货架里刷新出来的。

  05年,影视人才也不是有钱就能从市场里买到的。

  市场不是万能的,更何况05年的电影市场,不能说一片荒芜,也是杂草丛生。

  市场不完善,人才也不多。

  沈三通开门见山道:“超市的成功说明不了什么,一个超市场景,台前幕后加一块也没有多少人。”

  在这方面很冷静。

  超市成功确实巨大,给他带来的好处非常大,甚至超过他的理解。

  但是不能说有超市就万能了。

  超市始终只是小成本小场景的喜剧。

  “我们要通过这两个项目至少抓起一个数字电影团队出来,培养相关人才。”

  “从电影早期筹备的出品、制片,中后期筹备的制片主任、生活主任、外联制片。”

  “到拍摄时的制片人、导演、演员导演,灯光、摄影、收声、化妆、服装等技术工种。”

  沈三通说的很直白:“第四代导演那个时代,我们是有各方面人才的,制片厂培养了许多。第五代导演的时代,也有,虽然调度上比不过四代,但基本功绝对不差。然而,到了第六代,我们人才就不行了,基本上断代。”

  “我自己也是导演专业的,没有人比我更清楚我们的教学情况,8090年代的教材和实践有大问题,完全放弃了正常的制片程序,学习欧洲新浪潮、艺术片那一套。”

  说起来,样板戏真的很精彩。

  结构板板正正,人物鲜活明了。

  因为要消除影响,8090年代学了欧洲那一套。

  散文、诗歌式的电影。

  欧洲电影本身就是好莱坞的手下败将,被打的丢盔卸甲。

  本土文化都守不住,学习失败者的东西,能学到什么好可想而知。

  两代人的电影工业全部垮掉,六代导演基本上全废。

  当然,电影工业的垮掉,可能是那个时候伤害最小的一项了。

  沈三通环顾一周,观察与会的人员。

  沈三通彻底否定了过去二十多年的电影理论,让大家相当的惊讶。

  不过他这属于民营,他是老板,他的一言堂。

  在这里,没人和他争论什么狗屁电影文艺理论。

  沈三通笑着说:“垮掉的主要还是导演,当然了,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导演垮掉,摄像、灯光、剪辑也没招。我自己是导演系的,拖累了其他专业的同行,我道歉。”

  此话一出,大家笑了起来。

  严肃的会场气氛消散许多。

  “客观的讲,科班导演是完蛋了,我是不抱希望了。其他工种人才我们有,原来制片厂培养了许多,科班也培养了不少,就是使用不好。”

  科班导演真的彻底完蛋,以后二十年都不太行。

  打破观众对于国产片的偏见,是摄影系的宁昊。

  国产团队彻底证明自己,是徐征的《泰囧》上了十亿。

  然后是吴晶《战狼2》创造了影史记录。

  法学出身的科幻妲己郭凡一部《流浪地球》开启了科幻片时代。

  沈三通说到了关键:“我们要把他们发掘出来,主要是使用起来,给他们工作和项目,熟练商业化电影运作,适应商业化的拍摄节奏。”

  技术工种也不能说完全没问题。

  制片厂时代,大家拿的是固定工资。

  电影制作是先计划再有需要,项目有限,干起活不着急。

  后来,散文式的作者电影,台前幕后就十来个人,更不急了。

  可是商业片慢不得,每一天都在烧钱,拍摄周期要争分夺秒,

  能一个月拍完不要两个月,能半个月不要一个月,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赶工很正常。

  这个节奏港岛那边很熟悉,他们生活工作节奏本就快。

  大陆幕后团队和港岛有差距,但大陆影视工作者绝对不差。

  跟两个组,节奏、工作流程就都熟悉了。

  只是没有机会。

  剪辑师杜媛,之前是张一谋的御用剪辑师,老谋子搞商业片,她就没工作了。

  其实人家功力很强,但是没在商业片证明过自己。

  就和后世的求职笑话一样,公司招收要有工作经验的。

  而求职者先工作才能有经验。

  不愿意培养,只想要直接使用。

  国产电影真的是任重道远,沈三通只能做一点是一点。

  今生入了这个行,总要做出一点成绩的。

  有了行业地位,女明星自动起来,更有力道。

  “本土化是对的,盖里奇的结构,《两根大烟枪》的剧情,直接拿过来国内观众不会接受。”

  沈三通和石头项目组开会,读了一遍现有的剧本总结道。

  石头项目组目前四个人,邢爱那、岳小军、张承、周智勇。

  岳小军、张承、周智勇都是中戏的,担当编剧。

  邢爱那则是代表宁昊。

  宁昊去柏林电影节跑奖了,两边有时差,等开完会,邢爱那把会议内容发给了他。

  石头的最初剧本想法,宁昊早在2000年就有了,不过和电影版本不一样。

  超市的成功让宁昊找到了一些思路,完善了剧本。

  宁昊非常喜欢盖·里奇的电影,更加欣赏其拍摄手法,有很多模仿的地方。

  现在剧本阶段,就是把模仿的味道给去掉。

  领悟观众才是电影成功根本因素之后,沈三通对于电影行业有了很深的理解。

  再看石头,看到了一些之前没注意到的地方。

  前世,石头这部戏,好就好在画面粗糙、电影票房不好。

  石头结构上比较高级,普通观众不一定喜欢,但是电影影迷非常推崇。

  石头是一部适合影迷的电影,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有一些门槛。

  不是一些导演给自己电影垃圾找的理由,是真有观影门槛。

  石头想要票房高,要放在十年后。

  观众经过各种影片轰炸,开始能接受剧情片了,石头劲就会很大。

  放在现在,宣传做好了,票房也有上限。

  前世的不完美,从长期来看,无论对中国电影,还是对宁昊好处都更大。

  在那个对国产片充满偏见的时代,一个结构高级、剧情完整、诚意满满,但是因为投资小、画面粗糙,宣传做的不好,票房又一般,结合在一块,就有了悲剧色彩。

  石头又适合多刷,也经得起多刷。

  影迷每看一遍,就会感慨国产片是有牛逼电影的,为什么票房不高啊。

  自然会有遗憾,产生补偿心理。

  这种心态就会折射到整个国产片上去,愿意给国产片一点宽容。

  很多电影观众对国产片的改观,就是从石头开始的。

  甚至可以说,石头改变了观众对国产片的偏见。

  感谢书友时光1979、会像瑶台月下逢的打赏。

  谢谢大家支持。

第56章 本土化不代表土

  同样的,对宁昊就更可惜了。

  那么好的电影,才这一点票房,觉得欠他一张票。

  宁昊收割了一波观众缘,对于他以后的电影有很大好处。

  这一世,在改变观众对于国产电影偏见上,《疯狂的超市》做的比石头更好。

首节 上一节 53/8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娱乐:送快递从女明星的绯闻男友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