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艺术家 第633节
和科研一样,谁先形成论文发表,谁才是首创。
另外沈三通也无奈,很多国人过于看轻自己。
下意识认为好莱坞没正眼看过东大,要等到《阿凡达》上映之后,票房突破十亿才正眼看。
这个心态,不只是小看了自己,也小看了资本社会。
以后米国确实废了,资本社会不爱钱,但目前还没废到日后的程度。
80年代,90年代尤为如此。
哪个米国公司能进入东大市场,股票立刻涨停。
米国是成熟的资本社会,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市场,能讲的故事太多。
而且米国对东大的了解远比很多人想的要多。
早在六十、七十年代,很多人认为的封闭时期,也有民间交流。
到现在,各种机构,每年要花上几十亿来研究东大社会,发展各个层级关系。
远比很多人想象的重视。
不说米国,改开后,跑出去又回来的海外华人,三十多年后回国,很多都不敢相信。
发展的太好。
他们离开的时候,农村凋敝不堪,城市也只有上海中心那一点,还有东北一些地方,能用上电。
回来之后,一、二线城市都能用上电。
农村的各种疾病没了,家家户户的孩子生下来,有挨饿的,但基本都养活,夭折的都很少。
一个健康的,有一定基础设施,成体系工业的市场,改开前东大是前十的工业国,怎么可能不重视呢?
早在一百多年前的时候,代英就想进入这片市场,何况是现在?
20世纪福克斯想组织沈三通和卡梅隆对话活动,经过沟通后,没谈成。
沈三通要求,如果在东大对话,那么也要在米国对话。
这才对等。
还有一个附加条件,20世纪福克斯要帮助《鲨滩》在米国发行。
最终没谈成。
沈三通的电影,被好莱坞几大公司联合封锁了。
不对等,沈三通自然不会进行对话。
只有一个简单的仪式。
首映礼的一环,而不是专门办一场活动。
沈三通不是高看自己,而是很清楚东大市场。
某种程度上,沈三通代表的也不只是自己。
上赶着,觉得和卡梅隆交流是荣誉,贱人贱己,丢了自己的脸是小,把东大电影市场衬托的很便宜才是大事。
沈三通自己也想过,一个电影活动而已,有必要那么敏感吗?
思考过后,发现有必要,必须这样做。
因为米国是强势文化,把文化渗透作为国策,这种情况下,保持中立,事实上是偏向于对方。
必须战斗。
只有战斗了,才能勉强维持一个对等。
而当下娱乐圈,文化圈里面,中立都算比较好的。
都不战斗,造成的结果,米国天生享有叙事的便利。
沈三通没有办法中立,为了以后的万亿大市场,自身的利益,他也需要战斗。
在米国文化强势的情况下,中立本身,意味着承认米国叙事优越性。
现在来看,他的想法是对的。
看在场的反应就知道,大家潜意识里,高看卡梅隆很多,自动把自己放入低位。
主持人倒计时:“3,2,1。”
深圳三通影院旗舰店外墙大屏幕忽然点亮。
在现场观众和嘉宾的惊呼中,《泰坦尼克号》令人窒息的大船竖起场景再现。
之后,出现了一条鲨鱼,变成了《鲨滩》电影里的画面。
鲨鱼迎面撞来,再次引发一连串惊呼。
见此,卡梅隆收起了漫不经心,连连赞叹:“amazing,amazing。”
主持人会英语,抢了翻译的活:“卡梅隆导演在表示惊叹,表示不可思议。”
卡梅隆本不想来东大,不认为这个地方能有科技。
不过20世纪福克斯要求,为超级制作《阿凡达》提前造势。
东大市场出现了票房过亿美元的电影,放眼全球也是数一数二的市场。
再加上看了《赤壁(下)》的拷贝,才改变了主意。
看到裸眼3D的技术,他发现在应用上,沈三通走的确实远。
连带着说话也客气了起来:“美丽的鲨鱼,美丽的女士。”
顺带夸赞了一番范兵兵。
沈三通捕捉到了变化,觉得他在卡梅隆眼里,从植物、动物,变成了野蛮人。
这不是开玩笑。
现象级票房导演,必然和社会意识存在共鸣。
《战狼2》能有如此高的票房,吴晶的内心世界,必然是土生土长的国人心态,很朴素那种。
《流浪地区》的导演郭凡,也是如此。
卡梅隆这样的导演,必然是米国人心态,还是偏保守的。
别看卡梅隆宣扬自然主义与环保主义,但也要看到里面浓厚的宗教意味。
卡梅隆的精神世界,在他的电影里有所体现。
《真实的谎言》里比较直白显现出来,很帝国主义,把非亚利安人描绘成恐怖分子。
《阿凡达》这部戏,直接修改记忆,米国白人纳美人,拯救潘多拉星球土著。
米国话语体系里,沈三通属于非人那种。
卡梅隆没忘记宣传电影:“我的电影女性主角都很‘彪悍’,和《鲨滩》这部戏有相似之处。”
“《终结者》里的莎拉·康纳为了活下去拼命躲避T-800,《异形2》中的西格妮·韦弗单挑异形女王拯救世界,《泰坦尼克号》里的贵族大小姐,也是能在要沉的大船里冒死救爱人。”
“我的最新电影《阿凡达》里,也有所体现。”
主持人道:“众所周知,卡梅隆导演,不仅是一位导演,也是一位擅长拍电影的工程师,拍摄的纪录片《深渊幽灵》中,用到的3D虚拟影像摄影系统,和搭档一起研发的。”
卡梅隆没想到远在东大的主持人,如此了解自己的工作,不过他习惯了,不是很在意,他的影迷遍布世界。
随口道:“是的,你连这个都知道。”
主持人激动道:“我是您的影迷。”
“卡梅隆先生,沈三通导演也和您差不多,也有类似于工程师的身份,我们眼前的裸眼3D技术,就是他研究电影的产物。”
“请问您的新戏里有类似的技术吗?”
卡梅隆道:“为了拍摄《阿凡达》,让60%的全CG与真人表演更契合,我专门开发了一种虚拟摄像机。”
“实时观察演员的动作与虚拟世界的交互,可以即时调整和指导每一场戏。”
“《阿凡达》还使用了创新的面部捕捉头藏设备,在每一个进行‘表演捕捉’的演员头上佩戴一套摄像装置。”
“核心便是一个离演员面部只有几英寸距离的微缩高清摄像头,它能用广角镜头记录下演员面部最微妙的表情变化。”
“实际上,《阿凡达2》的拍摄已经用上了裸眼3D的技术。”
卡梅隆争夺3D所有权。
20世纪福克斯示意他无需这样做,因为沈三通的名声传播不到国际。
但卡梅隆自己需要,他是一个挑剔的人。
“我和特效公司数字领域建立了合作关系,并计划在97年夏天开始制作,以在1999年公映。”
“然而,我感到当时的技术,还不足以表现出所要表达的故事和场景。所以决定在未来几年中,把精力放在摄制纪录片和改进技术上。”
“我亲自飞到本子东京,与索尼高清晰相机部的工程师面对面交流。”
“索尼同意将专业级高清摄像机上的镜头和笨重的中央处理器分离,用电缆线连接。”
“3D摄像机由此从传统的204公斤变成23公斤,且是双镜头成像。”
“摄影师轻松多了,更棒的是,索尼同意为新机器建一条新生产线。”
主持人赞叹道:“真是厉害,沈导呢?”
沈三通道:“我有需要就组建团队,裸眼3D大屏幕是成果之一,影院也是为此建设的。”
“为了方便技术落地,主要是对接影院,我建设一条新院线。”
“如今国内如雨后春笋一样疯狂出现的3D影厅,也是成果之一。”
“我的团队设计了巨幕两用屏幕,可以在正常的2D画质上达到巨幕标准,同时也能接近巨幕3D的视觉效果。”
“这方面技术欧美应该还未成熟,对欧美的很多老旧影城也是非常实用的,希望卡梅隆导演给认识的院线老板做做推荐。”
沈三通当然听出了卡梅隆潜在意思,不就是说3D是他先做的吗?
这个概念沈三通可不会让。
他沈开源需要这个!
沈三通道:“接下来我想推动中国高端标准,4K分辨率,这是下一次显示技术发展方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