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艺术家 第651节
毫不掩饰,态度鲜明的表现出对历史人物,和历史文化的热爱。
把热爱用电影手法表达出来,落实在剧情、台词、画面构图上。
要装逼,浪漫,充满豪杰气。
很多人喜欢曹操,也是因为这种感觉。
沈三通把《人民的名义》如何塑造祁同伟,《狂飙》如何塑造高启强的方式借鉴了一下。
有鲜明的成长印记,不同人生节点,穿的衣服不同,不用太多,三个节点就行。
体现出人格魅力,就算在屠城的时候也是如此,用其他英豪来做配。
这些要求,郭凡三人执行的很好。
呈现出来的《曹操》电影,有一种史诗感,浪漫的枭雄。
观众看得很爽,曹操是升级文,一路成长。
曹操刺杀董卓时,还是个热血青年,有理想有抱负,所以才敢玩命。
而在初平三年192年,三十七八岁的曹操,往枭雄方向转化。
这一年,陈宫拒绝曹操招降,决意赴死。
陈宫性情刚直,足智多谋,和年轻时期的曹操很像。
兖州刺史刘岱在讨伐青州黄巾时战死,陈宫主张曹操接任兖州牧,因而被曹操视为心腹。
后来,陈宫游说张邈背叛曹操迎吕布入兖州,辅助吕布攻打曹操并先后取得兖州与徐州。
下邳城中,吕布不听陈宫两面互补之计,以致失败。
初平三年的时候,陈宫战败后,随吕布等一同被曹操所擒,拒绝曹操招降,决意赴死。
电影里。
多年以后,看着陈宫的表情,曹操突然反应过来,他成当年董卓般的坏人了
当初,身为京官的陈宫,在远大前途和曹操这个逃犯之间,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曹操。
如今,在作为丞相的曹操和死之间,陈宫毫不犹豫选择了死。
曹操心里防线崩了一半。
就像有一天富贵了,身边不乏美女,开着法拉利到前女友面前。
本以为对方会回来跪舔自己,却发现她情愿和坐自行车的现男友殉情也不看自己一眼。
这一刻,也许终于明白,当初她对自己是真爱,离开自己也不是因为穷,而是因为失望。
知道当初的自己错过了多么好的姑娘,这样的姑娘再也不会有了。
而且拒绝本身,也说明当年的她,到现在没有变。
陈宫没变。
曹操却不是当年的自己。
伐董的时候,曹操还想着匡扶汉室,如今彻底从豪杰迈向枭雄之路。
《曹操》这部戏,充满装逼镜头,各种不明觉厉的构图。
美好的初心被权力一点点腐蚀,然后发酵成最美的酒。
赤壁之战战败,朝堂之上反扑势力袭来,五十三岁曹操彻底化身枭雄。
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孙权擒杀关羽、取得荆州后,曹操表孙权为骠骑将军、荆州牧。
孙权遣使入贡,向曹操称臣,并劝曹操取代汉朝自称大魏皇帝。
曹操将孙权来书遍示内外群臣,拒绝了手下劝进,不过给自己儿子铺路。
曹操说:“如果天命在我,我做周文王足矣。”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还军洛阳,同月庚子日,病逝在洛阳。
两个半小时的电影结束。
影院里响起激烈掌声。
参加的同行,一个个挂起营业笑容。
具体想什么难说。
看到观众反馈,沈三通松了口气,就看票房表现了。
如果票房表现不错,就代表历史人物偶像化,成了!
《曹操》的风格除了《教父》电影,故事上借鉴了后世的刘备文。
不是黄书,真刘备文《玄德》,起点小说,刻画的刘备很好。
刘备的生平也很励志,也很主角。
《曹操》成功的话,可以进一步推出三国系列。
历史名人本身非常适合做成爽文类电影。
映后交流环节。
观众问道:“沈导,你不是对曹操持有批判态度么,我看拍的很正面。”
沈三通:“先说明,这部戏我只是监制,导演是郭凡、陆阳、文牧野。然后,我依然不喜欢曹操。”
场下观众轻笑。
沈三通道:“比如陈宫之死,历史中的曹操未必多么在乎,只是给自己的堕落腐坏找借口。”
“一说理想,就是忠君爱国、建功立业、体恤民情,一说廉洁奉公都不愿意。”
又有观众好奇问:“不喜欢,为什么电影拍的很好。”
沈三通:“因为这是《曹操》电影啊,他是主角。也是我们的历史人物。”
“只是一些人别有目的的鼓吹,所以我才唱反调。”
“《曹操》电影,自然要突出曹操,强化他的个人。”
“我早前有一个想法,把人物偶像化,曹操是第一个。”
“后续武侯更重要,曹操是枭雄角色,难度不大,如何把一个光辉正面的角色,拍的好看,不呆板而生动,才是重点。”
“给反派弄高光非常过瘾,或者给灰色人物找亮点也很积极,到了真正英雄,一个个就灵感缺失。”
“如果《诸葛亮》再成功,以后能向很多方向延伸,很多英雄角色,不管是古代的还是近代的,现代的都可以进行创作。”
“英雄人物的故事存在,精神永存,让更多人记住,那么英雄没有真正死去。”
“如果能通过电影给予英雄们二次生命,会是件美妙的事。”
又有观众问:“这部戏有《教父》的感觉,借鉴教父了吗?”
沈三通坦然道:“只是镜头语言和构图方式有一定参考,《教父》是街头霸王,曹操厉害多了。”
“我们主要学习意呆利导演对于自己文化的热爱,哪怕是黑帮文化,人家也拍的很好。”
“我们历史很辉煌,根基很浑厚,如何进行表达和共情,才是其中关键。”
“这部戏有点赶,曹操的人生很精彩,一部有点放不下,如果票房达到预期,会进一步推出《曹操》的系列,弄个三部曲。”
沈三通描绘历史题材的未来:“《曹操》成本七千万,比之《赤壁》两个亿降低很多。”
“拍《曹操》三部曲,再拍刘备做主角的《玄德》,大量制作三国题材的电影,成本会进一步降低,降到三四千万,而且还能保持有一定特效。”
“这就是规模效应,我们有很多道具可以重复使用,有很多资料,也有很多服装,再加上特效素材,做的越多,成本会越便宜。”
“三通娱乐也在做院线,如果成本降到三四千万,六七千万票房就能小赚。”
“如果这个模式成功,唐朝系列也可以如此。”
“《李世民》我们成本高一点,一亿多,成功后,做成三部曲,再做一些唐朝经典战役,成本也能降下来。”
“《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也是唐朝历史背景的电影,资料、服装,以及特效素材能够重复使用。”
“未来,我们甚至可以把电影特效下放,用在电视剧上面。”
沈三通有做架空历史的想法,比如《玄德》小说,现代人穿越刘皇叔,很好看。
至于历史虚无主义,要看互动,拍出来不是解构,不是抹黑,充满对历史的热爱,那就不是。
当然,估计有人要用这个来打沈三通。
你不允许历史虚无主义,我就把大众爱看的历史文创全部打掉,让大众讨厌这个,走极端执行歪,口碑大坏,自行终止,然后黑锅还是要你来抗。
沈三通先把按照史实的历史系列做出来,先走好这一步。
当然,这种规模效益,最丧心病狂的还是青春题材电影。
给偶像小生,接触大屏幕的机会,可以做成一个校园世界观。
规模化生产后,一部戏几百万上千万就能做好。
这个容易被模仿,沈三通不会傻傻说出来。
观众很兴奋。
沈三通描绘的场景,高品质电影批量生产。
参加的嘉宾和业内同行,还有导演,一个个面色凝重。
三四千万的成本拍出《赤壁》《曹操》这样的电影,不是大哥,你真把钱花在电影上啊?
你洗一洗米行不行啊?
第550章 要精中!
6月4日。
《曹操》全面上映。
点映口碑发酵,首日票房五千万,首周票房一亿六千万。
郭凡、陆阳、文牧野三个名不见经传的导演新人,凭借处女作晋升亿万导演俱乐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