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艺术家 第660节
再引申,好莱坞作为小咪聚光灯下的名利场,聚光灯下尚且如此,聚光灯外呢?
反应到诺兰的《创梦》上,也是一个道理。
好莱坞大导演也许可能有污点,但有污点不大可能。
有关于小咪的一切,犹如身处饭圈,不能说哥哥不好。
如果没有沈三通,也就和前世一样,就算有人觉得有问题,在这种范围下也不会开口。
但有沈三通啊!
而且庞大的路人群体,觉得很怪!
卡梅隆《阿凡达》上映之前,沈三通做3D电影,各种冷嘲热讽。
等到《阿凡达》上映,3D成了高科技。
一些媒体和人给卡梅隆一个3D导演之父,让沈三通平白矮一头。
这种做法,路人觉得不妥,但东大人向来比较朴素讲究实际。
当年,卡梅隆大船席卷全球,沈三通还是小孩,矮一头也没当回事。
时代如此,对外国是有“滤镜”的。
到了《创梦》,又来了一次。
同样的梦境题材。
沈三通《盗梦》脑洞上依托于梦境,但是主题远比诺兰的《创梦》宏大。
就像《流浪地球》,和太空歌剧科幻片的差距。
《盗梦》上映,大量嘲讽沈三通尝试新技术是奇技淫巧,梦境创意,属于故弄玄虚。
事实上,沈三通《盗梦》有IMAX和3D版本,制作上也比《创梦》要好很多。
等到诺兰《创梦》上映,同样的梦境,就是勇于创新。
哲学、数学、物理、几何、空间.
帮忙找理由解释设定。
不谈抄袭,光是这种先后对同一事物的评价,内外差异也太大了。
这一刻最大的路人群体,开始理解沈三通说的话:他来讲故事,总会有人来质疑设定,就像刘谦表演魔术,老是想着解密。
而到了外国导演,对诺兰,没人去追着抄袭打,没人质疑电影是不是过于商业化,起手就是诺兰做到了完美的商业和艺术上的平衡,讨论小李子多帅,脑洞多大,是不是回到了现实世界
对外国导演的作品,是在一个基础上,一个更高基础上,去讨论,而不是拆台子。
更不会讨论“票房重要,还是艺术重要”,“好票房是否代表好电影?”,“有什么意义?”.
这类问题看不到。
更多人理解了,为何沈三通一直讲“叙事”。
强势叙事能让人下意识接受,弱势叙事要面对很多质疑。
让人觉得更荒谬的是,如果这种双标发生在国外,说的通,别人的地盘。
但在国内,赤裸双标国产导演,怎么回事?
沈三通的影迷已经冲了。
火气大的,直接开喷。
“真不知道这种弱智言论是怎么得出来的,7月《泰囧》上映,同期几片加一起也没泰囧多,泰囧上来一周大盘就拿下6亿,更是把7月冲到了历史最高纪录的26亿。换句话说大盘是人家拉上去的,不是人家吃掉的。”
“至于所谓国产保护月,从来没有过。06年《疯狂的石头》,07年《疯狂的赛车》,08年《赤壁(上)》,09年《赤壁(下)》,今年六月《曹操》,七月《泰囧》,八月《通天帝国》,三通娱乐在暑期档从站稳脚,再到相庭抗理,逐步压着进口片打,是靠实力完成的。”
“碾压排片,路人没得选择,更完全是屁话!谁都知道三通娱乐电影分成高,院线一直有意见。从上映到下映,泰囧单日排片只有两天过了50%,然后这两天甚至都不在周末,是在工作日连续逆跌情况下,才涨到51%,然后就因为新片上映被砍了。”
当然,大部分路人观众比较客观。
客观去看待《创梦》。
这不看还好,一看问题就大了。
洞天网给出的评分6.5分,刚刚及格。
高赞都很犀利,不是情绪评价。
【我发现外国所谓大导演,和国内电影水平差不多。我在想,与其让本子人帮他回国,干嘛不把他的孩子接到国外呀。这事容易多了吧。这和《十月围城》剧情没区别,非要在港岛开会,非要等而不是撤离。为了故事进行而生硬的设定。】
【这片子过誉了。一帮人忽悠人呐,什么要懂几何学,逻辑学,建筑学,还要有奥数基础,可怜很多人也跟着说确实很难懂。搞的像蒙娜丽莎一样。看不懂的是看不懂,看懂的人也会说真的很难看懂。】
【感谢大家的回复。这个片子确实有些特色,但若刨去它的“玄”以外,剩下的也只能说“还行”。大家就是因为它太“玄”了,搞得神神秘秘的。最最受不了的是还要用几何学、建筑学来分析它。有些东西太神话了。】
【“欧式几何”、“罗氏几何”、“不可能空间”等论调,还有人朋友提出了“莫比乌斯环”.这些都是扯淡。】
【普通爆米花电影】
【伟大的科幻都是规则简单而充满想象力的,设定可以天马行空,但要确保足够的代入感。
《创梦》剧情没有一个自洽的逻辑,在大多数时间里,导演只是不停地推出新设定,想象力只放在如何推出更复杂更酷的设定上,场景却越来越被现实所束缚。
最后在一片未阐明的设定中,留下未知,给一个故弄玄虚的结局。
这方面比《盗梦》差远了,沈三通只是用梦境作为引子,讲的是挑战为富不仁者打败腐朽旧秩序的故事,立意和故事差距太大。】
沈三通的平台,给了一个友善讨论的空间。
不讨论不知道,一讨论大家发现《创梦》经不起讨论。
【用“图腾”来判断梦境与现实。人出现在梦境中,是“突然性”的做梦,所以他潜意识里很难想到他是在做梦。
这两点就推导出一个非常大硬伤——“图腾无用论”。
主角刚刚用图腾验证过是“现实”,场景一切换,他还得验证一次。
也就是说主角需要无时无刻的用图腾来验证“现实”,因为梦是“突然”发生的,前一分钟是“现实”,他并不能保证“现在”是“现实”。
这不得把人累死吗?】
最让一些观众无法接受的是智商受到了侮辱。
【影片已经不是bug的问题了,是决定影片架构的逻辑问题,导演制定复杂的规则来吸引观众们的思考。结果这个规则千疮百孔,根本经不起推敲。
一个电影没有几个bug是不现实的,但一个电影存在严重的逻辑问题,却为人称道,是让人无法接受的!】
Bug问题,缺点,被吹成了优点。
已经不是对一部电影的看法,而是有人挑战东大观众认知。
最让一些网友觉得有大问题的,提意见只能在洞天网和微博讨论起来,其他平台很难。
【豆瓣、时光网、网易影评人部落等几大网站几乎全是正面的声音,把《创梦》夸上了天,几乎形成了一种追捧。
期待那些用华丽辞藻为《创梦》高歌的人们与我理性讨论,期待出现驳倒我观点的人。
真的很悲哀。我的评价,只有在洞天网能形成讨论,其他沉没在一片歌功颂德的海洋里,没有回音。】
【真是悲哀!除了洞天网,我花了几天的时间在豆瓣、时光网等平台,分别发帖子、联系人。
可是根本没有回应,我的帖子就这样沉下去。。
难道全世界只有称赞的声音吗?难道不能够提出质疑吗?
就像我帖子里面说的,哪怕有人站出来,告诉我哪里分析错了。可惜根本没有人告诉我答案,没有人回应我的质疑。唉!】
俗话说,真相越辩越明。
有不同的声音终归是好事情,可是除了洞天网,无人辩论。
《创梦》差评在其他平台,被挤得烟消云散,永远垫底。
这一刻,有点恐怖故事的味道。
沈三通一直没有发声,而是观察舆论变化。
很可喜。
很多人开始意识到了“滤镜”的存在。
不合理感越来越强。
沈三通也发现围绕小咪的一切,真的是很像后世的饭圈。
不是一般粉圈,而是更狂热的饭圈。
困在一个信息茧房里面,民主、自由之类和一些饭圈的专有名词一样。
只是这个饭圈很大,比娱乐饭圈更大。
饭圈玩法,本身就是军用转民用,全世界最大的饭圈就在小咪。
小咪四年一次的打榜更是世界最大的饭圈对决,似乎一切又很合理。
沈三通也观察到他的形象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些人通过中间人牵线搭桥请客递话,不是说着玩的。
当他拒绝,媒体机器的全力发动,真的把沈三通的个人形象和导演作品逐步剥离,将他塑造成了“大号愤青”“极端愤青”“无脑愤青”。
铺天盖地的小作文将他与“愤青”强绑定,并淡化他作品电影。
在光天化日之下,逐步解绑沈三通“国产电影之光”的标签。
能量非常强大。
不是说沈三通有产业就可以抗衡,真正全方位立体的舆论攻击是可以毁掉一切成就的。
面对如此双标,和这种全方位的抹黑,如果不是有产业,能够持续输出破圈的电影,换个人,早就实现了围剿,彻底扼杀。
面对这种摧毁,沈三通反而很兴奋。
围绕小咪的话题充满饭圈性质,而饭圈无不标签化。
吸引人入坑的标签越烂,能吸引到的人越极端。
比如,在娱乐饭圈,如果一个明星,米国明星,在东大的所有选择,都是错误的,站在对立面的,这种标签很难吸引正常人。
而换个角度,颠倒黑白,是无法永远维持“滤镜”和“饭圈话术”的。
归根结底,东大男人无论多么好色,心底里面都是智性恋。
对于心理成熟的成年东大男人,被知道pc,大众一般认为他是道德有问题。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