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艺术家 第751节
这可是张一谋的电影,不可能输给许可的戏。
再说了,撤档往哪里去?春节档是三通娱乐的自留地,去年三通娱乐上了两部戏,今年依然两部重头戏,没有偷鸡机会。
如果是小制作,跟在三通娱乐的戏后面喝汤未必不行,可《金陵十三钗》不是。
小池子养不出真龙,大制作需要大市场。
张伟评想找人调停一下,想了想,有资格有能力调停的只有沈三通。
很快,张伟评发现他见不到沈三通,正常渠道他最多和三通娱乐电影部门负责人进行沟通。
不过张伟评有办法,拉着张一谋和妮妮,以探班为名前往《诛仙》剧组。
艺术上,大家没有高低。探班,伸手不打笑脸人。
张一谋不是很高兴,他最近和张伟评闹得不是很愉快。
沈三通得知张伟评一行过来,问陈澈希:“他来我这里做什么?”
“档期的事。”陈澈希提议:“老谋子和张伟评出现了裂痕,要不要试试把他挖过来?”
沈三通想都没想拒绝了:“我们不是一路人。”
到了地方。
张伟评一行人等了好几个小时,才见到沈三通。
基本礼貌有的,还买了不少奶茶、咖啡,沈三通说:“不好意思,刚刚结束一场戏。”
“沈导,这是妮妮,我们训练了三年。”张伟评先给沈三通介绍妮妮,知道他的爱好。
“张导,张制片,妮妮,我知道,很漂亮,大家坐。”沈三通寒暄了几句,就直截了当说:“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们今天来不只是为了探班,应该是《龙门飞甲》和《金陵十三钗》档期?”
“是。”张伟评没有隐瞒,清楚沈三通时间有限:“没必要搞成这样,大家都是为了华语电影。”
“我觉得挺好。”沈三通没有客套的想法,如今的他,没有遮遮掩掩的必要,有什么说什么。
张伟评愣了愣,脱口而出:“什么挺好?”
沈三通看着他,平静道:“《龙门飞甲》和《金陵十三钗》档期对撞,是我要求的,这个局面也是我愿意看到的。”
张伟评呆住了,没有说话,他在思量这句话的含义。
沈三通不好得罪,对方比于东牛多了。
是真能对他赶尽杀绝的人。
张一谋没有顾及,他和张伟评合作没赚多少钱,无欲则刚,不由皱起眉头:“你这是什么意思?”
妮妮只觉得场面安静的可怕,倒是沈三通神情不变,温和的外表下,似乎有着披靡八方的气魄。
“不妨说得明白一点。原著小说足够让我恶心,以张一谋你一贯的风格,制作出来的电影,更令我呕吐。”沈三通直呼其名,毫不客气:“也就是顾忌场面会难看,否则我自己会上。”
张一谋顿时涨红了脸,被沈三通这个毛头小子训斥,身子都发抖了:“沈三通,你就对我有那么大意见吗?你真觉得自己可以一手遮天吗?”
“我当然可以。”沈三通理所当然:“你知道的,我现在就可以。否则你们来找做什么?”
张一谋呼吸为之一滞。
张伟评脸色难看,却一言不发。
妮妮则是咬住吸管,一点声音不敢发出来,呼吸都停止了。
“就这样了。”沈三通走人。
倒不是他没有情商,而是不得如此,《金陵十三钗》比之《满江红》不逞多让。
这种戏多来几部,大家都没饭吃。
张伟评见他要走,不由着急,沈三通确实有一手遮天的能力,又是民营企业,谁也无法说什么。
这就不是和《龙门飞甲》两败俱伤的问题,现在的问题是沈三通会不会亲自出手针对?
很现实,打不过。
《金陵十三钗》投资额没有放出来的多,但也不少。
“沈导能问一下,为什么?”张伟评大概猜到了什么。
沈三通说:“作为导演,有意或无意的吃着外面意识形态的屎。充当外部叙事的奴婢,伥鬼。”
又看了张伟评一眼:“你也好不了哪去,养狗至少要给把狗粮给骨头,人家给你们了吗,你们倒不需要,说是狗都是侮辱狗了。”
再看了看张一谋:“你做人也不行,学学冯晓刚,怎么和华易进行博弈的,做奴也就算了,你赚了多少钱?”
妮妮麻了,人麻了,恨不得自己聋了。
张伟评面色已然铁青,目光隐隐有凶光闪过。
张一谋涨红了脸,气的浑身颤抖,过了一秒或者一个世纪,才发出一个声节:“你,你,你,你,你,你,你胡说八道!”
说说情况
最近健康出了问题,不太好。
莫名的焦躁,一想到下架还有大改,剧情支离破碎,就有些抓狂,有点应激。
体重快速上升,失眠,有时候情绪比较好,有时候又忽然很低落,最近一周左右很疲惫。
去看了看,确实出了问题。
我不是一个矫情的人,哪怕是下架我也尽量不抱怨,但事情确实出乎意料。
本来只是想赚点生活费,再平常不过的娱乐文,根本没预料过会有遭遇那么多事。
但凡有点心理准备,我要是奔着黑谁,所谓键政什么的,也不至于这样。
作为新人没长篇经验,本来就是不断调整,节奏已经出了点问题,还在勉强支撑,下架那个时候,一下子好像把所有冲垮了。
现在回看,接连遭遇举报,确实应激,从内容也能看出来。
按照家里的意见,是不想让我写了,没必要沾染这些东西,把身体搞垮了,不值得。
可我还是想要有始有终,付出了不少心血在里面,还要给大家一个交代,现在尽可能有个好结尾。
其他不想了,我之前还能勉强维持平衡,看看评论什么的,现在容易被带跑偏,心力实在支撑不住。
我也不管什么情绪什么的,私货多什么的,我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往后就狂暴输出的节奏,愤怒啊什么的随便吧。好好写完就谢天谢地了。
大家觉得不好就弃书,也别在章节末尾说了,这个情况就是这个情况,以后有缘再见。
第599章 做狗不易
张伟评和张一谋没脸待下去。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沈三通很克制了。
《十三钗》有原著,《魏特琳日记》,确实是传教士,只不过她是女的。
日记中记载,逃到安全区的确实有一些女性是青楼女子。
不只是说东大人花钱,拍了一部歌颂白人这么简单。
选取了13个青楼女子成了保护众人的英雄。
这个视角很恶毒。
严歌苓原是魔都人,86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然后选项留学。
人文社科领域,外面愿意给发行出版书籍,又是在那个年代,冒出来的必然符合要求。
张一谋在原著基础上进一步发挥.
想到这,沈三通生理上反感,打断了自己的想法。
要不是陈克辛、陆钏前车之鉴,干涉别人不仅自己灰头土脸,而且没什么作用,只是掩盖一时,否则他真不会这么算了。
小说,特别是传统出版的小说,和电影差不多,人物的选择,经过深思熟虑,不只是作者自己参与,还有出版社。
电影的角色创造,更是很多工种参与。
没有什么意外,没有什么不小心!
沈三通岂能不恶心!
不是说在历史之中没有这样的可能,但是作为文艺作品,在这种苦难的历史中,选择这个点切入,是有大问题的!
沈三通不想和张一谋扯上合作关系。
他知道两张矛盾,乐视能给的东西,沈三通也能给。
沈三通还知道奥斯卡喜欢什么。
用利益勾引,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沈三通筹码多的是,只是他不想这么做。
前世都说张伟评为了提高票房收益,打算利用妮妮和克里斯蒂安·贝尔在片中的一段激情戏作为宣传的重点,来吸引观众眼球。
这种做法让张一谋感到非常不满和反感。
在张伟评看来,这样的宣传手段或许能带来更高的票房回报。
然而,张一谋对此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他认为,电影应该靠其内容和质量来吸引观众,而不是通过制造耸人听闻的噱头来博取眼球。
观众更看重的是电影的情节、演员的表演以及整体的制作水平,而不是这些刻意制造的炒作点。
因此,两张的意见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这个说法张一谋成了白莲花,可真的如此吗?
张一谋起家的作品《红高粱》就有类似味道,然后呢奥运8分钟,张一谋用裁成超短裙的旗袍、高高踢起的大腿、飞吻、暗红的色调,给出了暗示。
看不到中华文明应有的厚重、雍容,只是某种恶劣的迎合。
当张一谋用这样的视角拍摄出《金陵十三钗》这样的戏,再往回找其他的,有什么意义?
所以,沈三通一点不想沾上。
郭静明还算是干的牛屎,韩憨他看不惯但一样合作,可是张一谋哪怕有利益,他也不想沾。
《金陵十三钗》的危害可比《色·戒》要大,李铵不过是华人,他代表的群体有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