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新时代艺术家

新时代艺术家 第754节

  作为沈三通第十四戏,也是拍摄费时最长的一部。

  拍摄完并不是结束,也不是一个阶段的结束,甚至只是开始。

  后期决定这部戏的质量。

  回到BJ,沈三通好好休息休息。

  该吃的吃,该喝喝的。

  吃汤圆、吃糖糖、喝蜜蜜、吃鸭鸭

  李小鹿约沈三通提前庆祝圣诞,让他做圣诞老人。

  沈三通十动然拒,他有底线的!

  12月过半,贺岁档最大看点到来,影史罕见一幕出现。

  《龙门飞甲》《金陵十三钗》两部大制作,同日上映。

  双方通稿撒个不停。

  《十三钗》营销贝尔,炒作起了激情戏。

  张一谋三劝贝尔拍激情戏。

  首款预告片发布时,贝尔的一段激情戏引发大量争议。

  虽然只露了个背部镜头,但打破了贝尔不拍激情戏的惯例。

  张伟评透露,自己让张一谋三劝贝尔,才说服了这位好莱坞的最佳男配角做出如此突破性的表演。

  张伟评说,在最初给贝尔剧本的时候,贝尔就拒绝了激情戏。

  但他和张一谋都觉得很可惜,因为这段激情戏是影片中的一大亮点。

  于是,在影片开拍之后,张伟评又让张一谋跟贝尔提这事。

  贝尔依然拒绝了。

  不过,张伟评并没死心。

  一次去探班时,他向张一谋询问贝尔的状态,得知贝尔跟“十三钗”和唱诗班的学生们已经处得很有感情,张伟评再让张一谋去劝说贝尔。

  过了两个星期,终于接到张一谋的电话:“贝尔终于同意了!”

  同时还有贝尔的敬业。

  来的时候,是一个人。

  回的时候,还是一个人,甚至连个助理也没带。

  这就是克里斯蒂安·贝尔,今年连续摘得金球奖和奥斯卡金像奖的好莱坞一线明星,低调得让人有点不敢相信。

  意林风。

  软文铺天盖地。

  张伟评营销倾家荡产投资,《金陵十三钗》号称6亿投资。

  张一谋秀了把女儿。

  为贝尔充当翻译的,是张一谋的女儿张末。

  尽管反复强调,不愿意女儿在媒体面前曝光,但是张末的名字在《金陵十三钗》的片尾出现了四次。

  加上做贝尔的翻译,整个宣传期间张末一直跟在贝尔身旁。

  张一谋说:“去贝尔家我是带着我女儿去的。她大学研究生念的是导演系,当时我和贝尔说,你要什么样的翻译,我们可以先为你准备好。贝尔就指着我女儿说,我就要她。我想可能因为女儿学过导演,专业名词她都懂,所以贝尔觉得她是内行。”

  《金陵十三钗》展示了全面接轨国际的决心。

  张伟评说:“奥斯卡和金球奖的公关以及媒体宣传和营销,有一笔很大的支出,接下来我们整个在花旗国的营销团队有20多人,近一半是犹太人,我请的律师也是犹太人,一小时360美金,是好莱坞公认的最好的那种。”

  《十三钗》的营销很成功,主要是某些媒体配合。

  贝尔是代英人,某些媒体恨不得自己也是。

  12月16日,两部戏同日上映。

  12月17日,《金陵十三钗》片方宣布入围第69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

  《龙门飞甲》则主打3D特效,巨幕、IMAX火爆。

  两者你追我赶,难解难分。

  《十三钗》首周不到四天报收1.8亿,《龙门飞甲》首周1.6亿。

  12月26日。

  到了年底,沈三通会务缠身。

  官方的,企业的,还有各种协会。

  早上沈三通有一个电影局的茶话会,邀请了导演们喝喝茶,总结过去一年,眺望未来一年。

  车上,沈三通拿着一篇影评看了看。

  《好莱坞报道》关于《金陵十三钗》的影评:“你或许会觉得,只有最不入流的好莱坞制片商,才能想到在南京大屠杀这样惨烈的题材中加入爱情戏,但这恰恰是《金陵十三钗》的主线。”

  《十三钗》并不差,倪妮饰演的玉墨,堕入红尘却桀骜不驯,风情入骨却有气有节,佟大为的饰演的李教官舍生忘死,只为军人的责任与国家的未来。

  电影里的镜头、色彩,也是保持了张一谋的一贯水准,但这些这样的题材中,和“白人男主”调情之下,失去了所有意义。

  片方三顾茅庐贝尔演绎激情戏的通稿,简直是“阿嬷是自愿的”的翻版。

  人家外国演员自己都不愿意,是作为东大人自己求着人来演的。

  何止是自轻自贱,简直是自轻自贱!

  尊严,是没有的。

  号称六亿大制作,战争戏却只有10分钟。

  电影热映,《十三钗》的问题浮现,然而某些媒体一唱一和,“小骂大帮忙”,愣是把话题转移了。

  批判张一谋的作品风格变得越来越接地气,甚至有些俗气。

  偏离了原来的高雅路线,越走越往通俗甚至低俗的方向去了。

  将网友对电影消解严肃题材的不满,从敌我矛盾混淆成内部矛盾,转进到“接地气”“俗气”问题。

  由此可见,某些媒体不是不懂舆论操作手法。

  望着窗外飞驰的景象,沈三通思绪回到了多年前的大学。

  《英雄》热映,张一谋自己接受采访时说:“中国老百姓有奥斯卡情结,其实圈中人都知道这只是一花旗国的奖,只是花旗人的评判标准,与其它电影节不一样,它不代表最高水准,但中国人很特别,从媒体到老百姓始终有这情结,也许是因为影响力大,而在所有奖项中,它在商业上影响力最大,这可能与花旗国国情、它在电影界老大的地位有关。”

  当年,沈三通亲眼见证过张一谋遭遇的批判,那时,他为张一谋和同学老师争执、辩解,成为了导演系的异类。

  说一句张一谋拯救了电影行业也不为过,推进了院线改革。

  当然,张伟评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刻回想,张一谋的话其实偷换了概念,到底谁是中国人?

  有人把“中国人”代表了。

  一直以来,是因为可以为国争光,所以关注大奖,而不是大奖重要才关注大奖。

  两者在表现上存在相似性,但本质截然相反,可掌握声音的人,将之混淆了。

  说到底,一次次冲奖,和后世营销主旋律没有区别,都是利用了国人的爱国热情。

  沈三通感觉到他有必要做些什么。

  而这不是个好主意。

  《十三钗》还在上映,再加上张一谋的行业地位、前辈身份,以及某些媒体的偏向。

  三通娱乐又是《龙门飞甲》出品方之一,批评《十三钗》会被做各种解读,三通娱乐不断挤压文艺逼学院派的存在感,口头上还要分个高低,未免给人过于咄咄逼人之感。

  最好是行动上大踏步前进,嘴上温和谦让。

  问题是,《十三钗》标志着某种自循环在形成。

  “沈导。”

  “三通。”

  “沈哥。”

  “小沈。”

  参会的不少三通娱乐的人,也有其他公司的导演,也有贾章科、王晓帅等文艺导演。

  “既然是茶会,不那么严肃,我也说一下我的观察。”

  沈三通想了想还是不能保持沉默。

  茶话会不算公开场合,也不是私密场合,是半公开场合,很适合放风。

  别人敢做,不许他说?

  沈三通反正就是干了。

  “80年代的某些人制造了一堆垃圾一样的理论,这些理论概括来说,就是我们发展水平低的时候,是从根上就发展不起来。”

  “等我们发展起来,出现其他问题的时候,就说这些问题依然是根上的问题。”

  场面逐渐安静了下来。

  沈三通说:“我的观察就是电影行业的节点到来了,一种不该形成的生态形成了。”

  “从电影行业来说,《卧虎藏龙》之时需要外面给好处,跟随的《英雄》西方也要给它市场推广。”

  “《色·戒》用激情戏消解抗日严肃性,卖票房、得奖名利双收。而当我们国内市场足够提供票房,《十三钗》依然解构苦难,沿着这条路走。”

  “所以,一个重要节点已经来临。”

  “80年代的时候,需要外面拉人开会,给好处给奖项,等到我们内部发展起来,图书市场发展起来,外面不用真金白银,只是舆论上的引导,就能看着国人自渎。”

  “《金陵十三钗》是个节点时刻,在电影上,我们市场足够大了,内部利益大于了外部利益,但是外面吹吹风,我们自己的市场、自己的部门,就会生产出自我毁灭的内容。”

  “我接触过很多电影人,普遍幼稚。混淆两种矛盾,把内部矛盾扩大成敌我矛盾,把敌我矛盾混淆成内部矛盾。”

  “好莱坞攻城略地了,他们知道。要发展国产电影,不是没有这样的想法。”

  “可是思想上,把来杀头的人当做朋友,不仅邀请进家门,还把脑袋伸出去。”

首节 上一节 754/8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娱乐:送快递从女明星的绯闻男友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