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新时代艺术家

新时代艺术家 第757节

  柳颜问:“.所以你才一直没有冲奥的想法?”

  沈三通是很异类的导演。

  从05年出道开始,国产片甚至部分国产进口的票房冠军,大部分在他手里,只有偶尔几次不是。

  如果是国内导演拿了,也基本是他捧的。

  按道理,这样的导演商业成功,要去追求“艺术”了。

  但是沈三通对欧洲三大和奥斯卡没有兴趣,金马金像也没有,连个颁奖典礼也往往懒得出席。

  沈三通摇头:“我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去做地基,三通娱乐也是如此,奥斯卡、欧洲戛纳、柏林、威尼斯等外国奖项荣誉,不在未来清单之上。”

  “我们这一代电影人,不要去追逐外面的认可,先把市场做大。这样下一代的电影人,他们才能堂堂正正和外面交流或者说较量。”

  柳颜捧说:“哇,你做了很大牺牲。”

  沈三通却不居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们都不算俯首,只是耕好自己的田。”

  “造两弹一星,多少人放弃了外部待遇,放弃前沿学术研究,去做工程,把已知的东西建好,而且还是外国已经建成的。”

  “再往前,无数流血的烈士,和人搏杀,把命拴在裤腰带上,什么爱好啊,生活啊,都没有。”

  “相比之下我们电影人多好,有国内奖项,也有市场,赚了这么多钱,收获的成功和物质够多了。”

  “我们不去烧别人的灶台,烧好自己的,很简单的要求,而且也对自己有好处。”

  “烧别人的,把自己柴火烧光了,自己回头要被冻死。”

  沈三通苦口婆心,希望更多人觉醒。

  三通娱乐只是一家公司,不可能做成所有事情。

  电影评价、奖项标准,以及整体架构,需要各方合作来完成。

  追逐奥斯卡,追逐欧洲艺术奖项,会把自己变得不人不鬼。

  一旦进入那个节奏,等着被吃干抹净吧。

  总有一款剥皮的理由,适合每一个自愿走上祭坛的火鸡。

  《寄生虫》如果不是好莱坞资本攻城略地,意图一口吞下棒子市场,是不能拿奖的。

  好莱坞在棒子的操作,是重复古装大片在东大的操作。

  这些和阴谋论无关,也和意识形态无关,仅仅从行业竞争角度。

  人家有这个手段,如何去攻占一个市场,早有一个完善的商业运作模式。

  先捧,捧上去之后,再抽梯子,透支、燃烧掉本土市场。

  发展方向带歪,走向自我毁灭之路。

  最后掐尖,将最顶尖的从业者扫入麾下,按照刻板印象融入人家的规则。

  顶尖明星到了好莱坞,先出演刻板印象角色。

  相当于飞升小说,下界的煊赫一方的老祖,到了仙界扫大门、刷盘子。

  花旗国早年最爱干的一件事,从东大毛子等国家,把优秀人才弄过来,然后不使用,故意废掉。

  东大电影好在有政策层面兜底,再加上市场够大,有回旋余地,能够以空间换时间。

  如果全靠幼稚的电影从业者,是真的完蛋。

  棒子电影没有这个自主权,完的彻彻底底。

  电影如此,电视剧何尝不是如此。

  没有奈飞发力,《鱿鱼游戏》这部戏哪可能这么火?

  沈三通可以肯定,绝对砸钱了。

  不是一般的砸钱,还投入了战略层面的资源,开放了以往不开放的渠道,全面发力。

  付出这么大,奈飞也得到了回报,《鱿鱼游戏》收益以及棒子市场。

  《鱿鱼》后续收益,和制作方、演员导演没有丝毫关系。

  到了第二部导演直接说了,不拍第二部没有钱赚。

  这就是花旗国行业巨头公司的可怕。

  它们不只是要某个方面的好处,是所有方面的好处都要。

  要棒子市场,也要《鱿鱼游戏》的盈利,还要棒子优秀制作团队和演员贡献自己的创造力

  占据生产生态位,不仅是吃,还要让被攻占的市场与有荣焉,自己主动献上血肉。

  同时,因为有着叙事的优势,奈飞只要在本土砸钱,鼓动本土的传媒机器发挥作用,打开局面后,国外自有人跟随。

  哪怕精神内核,后续收益完全和棒子无关,“花旗国重视认可”“欧美潮流”“闯美成功”等关键词轰炸,依然足以轻易在棒子引爆热度。

  不只是棒子,东大也有莫名其妙的人跟进。

  某些人,立刻扑上去跪倒反思。

  为什么我们没有《鱿鱼游戏》?

  还有棒子饭圈渠道,为了维护韩流在欧美打开局面,你内娱自娱自乐这套话术,围绕着棒子饭圈的人也会各种搅风搅雨。

  而且以上操作,和电影、电视剧本身质量关系不大。

  特别是获奖影片,什么都可以用艺术解释。

  拍的一坨屎,也可以是一种艺术探索尝试,就看大喇叭如何塑造。

  可以是《鱿鱼游戏》,也可以是《黑暗荣耀》,可以是《寄生虫》,也能是《老手》或者《杀人回忆》。

  关键在于给不给口子。

  给了,总有一套可以吹的角度。

  这才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内娱的电影、电视剧“自产自销”,在外国来说是小儿科。

  欧美那才叫一个自循环。

  不允许人在自己草坪种地,这样离谱的规定都能执行下去、

  资本运作进入了高度垄断阶段。

  东大都有预爆剧,花旗国会没有吗?

  不过是之前好莱坞电影、美剧在东大存在滤镜,没人质疑。

  滤镜没了,好莱坞电影低常识特点才显露无疑。

  沈三通真希望电影从业者,能有个基本的认知,也能有点基本大局观。

  “沈导,关于春节档的问题。”柳颜从网友发言中,找了个关于今年春节档的。

  也是专访任务之一,为三通娱乐春节档造势。

  《囧途4》和《赵子龙》这两部戏,沈三通不是导演也不是制片,没有挂名监制,不过作为重点戏,大方向他有把握。

  随便聊聊,就快一个小时。

  沈三通干脆自己来看看网友留言。

  直播这方面比不上后世拿个手机就行,要用电脑,但也和后世很像了。

  这场直播,链接了一个大屏幕投影。

  沈三通看着屏幕的实时发言,莫名有种既视感。

  网友发言千奇百怪,有电影的,也有公司相关的,还有问好的,新年好啊之类的。

  基本保持友好,倒不是网友素质高,而是素质低的没法发言。

  做了限制,只有关注一定时间的才能发言。

  沈三通找了找关于奥斯卡,《金陵十三钗》,以及张一谋的问题。

  刚刚留了点话没说全,正好现在直播也到了结尾,可以说说。

  不难找。

  沈三通在电影局茶话会批评《金陵十三钗》,大众圈层没有公开,但是当时参会的人,有文艺逼导演,和沈三通恩怨不小,转回头就发了博。

  关注电影的人,想打听能打听到。

  再加上沈三通刚刚谈了奥斯卡,没有直面回应《十三钗》,不少网友更加好奇。

  “大家别搞事,别乱传消息。张一谋导演,是我尊重的前辈,上大学的时候,《英雄》上映,我和很多老师、同学争论,我认为《英雄》是载入影史的电影,现在我也是这个评价。”

  不提还好,一提直播间里话题就转移到了张一谋身上。

  沈三通看到已经有人刷“但是”。

  “没有但是,我很尊重张导,我不评价《金陵十三钗》,冲奥这个我不好说,各有各路,奥斯卡不是我家开的,我耕好自己的田就行。”

  沈三通看到有人说他圆滑,变了,只是笑而不语。

  “不说《十三钗》,我想聊聊我们文艺片为什么没有爱,没有美好的元素,和大家探讨一下。”

  “从张一谋导演一路走来的电影基调来看,进入商业片领域,他在文艺电影领域打通关了。从他的一系列作品,我们能窥见文艺片的一二。”

  “张一谋导演为何在国际奖项上受追捧,固然是他比很多二代弟子拍的好,最重要是符合西方自由主义叙事框架。”

  “也就是传统和现代这套,代替了我们自己的叙事,来讲述我们的故事。”

  “这套叙事框架是有便宜可以占的,把西方放在现代的位置上,评奖之类的会占优势。”

  “满足了西方需要,论证它们天然比处于‘传统’的我们站得高,所以有充当教师爷的资格。”

  “我们是‘传统’的,所以要走向现代,这个现代,指的是按照西方模式进行。”

  “张一谋导演的处女作《红高粱》这部戏,从原作到电影,都是这样的历史观点。”

  “这部电影,表面上有豪迈爽快的一面,内在历史其实如同死水,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和五百年前,一千年前没有什么不同。”

  “而本子象征着‘现代’,我们代表‘传统’,而代表光明和胜利的‘罗汉大哥’是什么呢?看过的都会知道。”

  “我认为张一谋导演无意满足了西方某种需要。”

首节 上一节 757/8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娱乐:送快递从女明星的绯闻男友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