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艺术家 第861节
大过年来看沈三通的电影,看完憋的难受,活活找罪受!
上海新天地影城。
电影文艺评论人张小伟也是觉得电影不行。
“毁了,毁了啊!”
沈三通放着这么多好角度不选,最终还是做成了一部庸俗的商业片。
“人的法术是感情,神的感情是法术“,这个设定太妙了。
要是能抬升,将情感能量与权力运作形成本体论层面的思辨,内涵一下子就丰富了不止一个层次。
可是,这个设定只是作为一种设定,服务于江流儿的爆种和大圣重新回归的合理性,没有深入扩展哲学内涵。
大圣的困境,其实也可以转化为职场困境。
来探讨理想主义者在制度体系中的异化。
大圣的马脸魔相,马脸再丑一点就好了。
突破传统美猴王形象,用容貌异化,象征英雄的祛魅化。
可是电影最后还是回归了美猴王刻板印象。
金箍棒断裂,本来有助于消解神话符号中的暴力解构,可还是为了最后的大圣归来变身服务,又聚合了。
许多线,都不是简化,干脆丢了。
污名化叙事线,也有很多可深挖的。
描绘胜利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进行“历史真相”的探索,再对暴力进行深刻批判,可以很好的探讨福柯的话语权力理论。
沈三通却只是用来给齐天大圣增光添彩,用污名化增强齐天大圣本身的悲剧成分,以此来获得观众的喜爱。
江流儿的黑暗线,画蛇添足的进行了觉醒,要是深化“刺猬人格”,完全可以表达、折射Z世代的精神困境,对Z世代群体进行有益的批判。
天将集团的反扑,也只是俗套的反派角色,缺失了有血有肉具体化描写,没有涉及利益链条。
混沌妖王如果进行双面性刻画,那就好看了。吃童男童女的同时,展现善的一面,突出其在天将面前的无力。
可惜也没有,妖王沦为了俗套的反派。
原有的多重叙事隐喻,也没了。
天庭权谋线根本没有展开,只集中在了江流儿视角的认知局限,以及其个人的成长。
明明只要持续解构齐天大圣,去除英雄身上的神性,加强江流儿的个性价值观,完全可以成为解构经典IP代表作,构建起充满现实痛感的镜像宇宙,更是有望成就新神话主义的标杆之作。
可惜通通都没有。
不管是传统神话解构、社会隐喻,都只是为了人物成长弧光服务,为了电影爽感服务,没有哪怕一点服务于电影艺术性。
白瞎了电影开头。
刻画了灵山、天庭复杂的斗争关系,大唐也有镇守府新旧贵之间的争权夺利。
往里挖啊!
把隐喻拉满,深挖下去,荒诞一点,黑暗一点,这多好!
“视觉,电影质感,色彩符号系统,全部给毁了。”
张小伟那叫一个难受。
沈三通只把视角聚焦在小孩子江流儿身上,幼稚了电影层次,把诡谲的氛围破坏掉了!
搞这么轻松干什么啊!
你沈三通赚了多少钱了,不该追求一点艺术吗?
结尾也是烂大街的合家欢。
江流儿与师父重建生活,镇守府抓捕了勾结山妖的权贵,长安城高呼大圣
俗,俗不可耐。
某些人不开心的时候,观众反而开心。
2月10日大年初一《大圣归来》在全国上映,主打合家欢与情怀,以40%的排片,拿下4.2亿的票房,大盘占比60%。
以极为夸张的成绩,创下了华语电影首日票房纪录,登顶单日票房冠军。
上映便屠榜各大平台热搜,登临各大头条。
#大圣归来#
#齐天大圣#
#江流儿爆发#
#沈三通多少带点个人情绪#
同类型的《西游降魔篇》凭借周星池的号召力,也有远超前世的不俗成绩,首日票房一亿八千万。
就当所有业内人士,乃至观众,认为《大圣归来》首日票房成绩最高的时候,大年初二不降反升,票房破五亿。
反而是《西游降魔篇》开始下降。
初三《大圣归来》票房5.3亿。
本土票房三天轰下14.5亿的夸张票房,登顶2013年度世界电影票房冠军。
不管是票房走势还是观众口碑,没有任何衰减的迹象。
业内震惊!
观众震惊!
国外也是震惊!
太吓人了!
第670章 文化分水岭
关于《大圣归来》的票房成绩,沈三通也是大感意外。
主要都大年初四了,票房还在上升,基本上院线给多少排片,《大圣归来》就能吃下多少。
平均上座率高达八成多,尤其是下午、晚上上座率接近百分之百。
太恐怖了。
和对暗号一样,沈三通有时走在小区,随时能听到小孩哥一起唱《孤勇者》。
沈三通接到发行人员的反馈,很多小孩守着结尾,一起大合唱。
“唯一限制票房成绩的,也许就是院线建设了。”
13年2月,全国银幕接近三万张。
这个数字前世要到15年才能达到,这一世提升了两年。
最近几年院线疯狂扩张,甚至出现院线建设领先于城市建设,电影院带动城市商业区建设发展的场面。
不过,影院建设依然受制于总体城市发展水平。
13年了,出现一部电影一票难求的情况,过于恐怖。
当年《阿凡达》是IMAX影院爆满,《大圣归来》是连普通影院全部满座。
随便拉一个荧幕,哪怕没有暖气没有空调,没有装修,依然爆满。
沈三通感觉《大圣归来》恐怕比《哪吒2》还要恐怖。
毕竟《哪吒2》二刷不多,《大圣归来》有不少二刷的,不乏专门为了片尾曲。
《孤勇者》实控小孩哥,根本无法拒绝。
不只是票房,整体口碑评价,连同舆论发酵上面,都非常好。
好到所有人都想不到的那种。
沈三通本来还想引导观众讨论取经团队。
一部电影想要长期放映,需要一点深度解读。
也可以解读隐喻,但是沈三通不愿意引导隐喻解读,电影停留在电影就好。
取经团队有解读空间,山神可以看成沙僧。
这样都齐了。
江流儿唐僧,大圣猴哥,猪刚鬣八戒,山神是沙僧,龙是小白龙。
解读方向很多。
比如大圣和江流儿,五百年前是师徒,现在关系转变,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设定。
再比如沙僧反对大圣变革,猪刚鬣选择支持,小白龙中立偏向支持,代表不同的立场。
也有很多扩展空间。
金蝉子早就不满如来,小白龙所在的龙族和天庭关系危机。
小白龙的龙族背景,又可以和《哪吒》共用世界观。
当然,引导归引导,片方不会承认这种对号入座。
因为会限制第二部的设定。
沈三通想要构建一个全新的神话宇宙,西游五百年后只是一个锚点。
他的野心不只是五百年后,想把洪荒、封神、西游全部囊括,一网打尽。
《哪吒》可以放在这个电影宇宙之下。
他还打算截取抵抗域外天魔五百年中的一个时间段,做一个关于二郎神的故事。
参考《壮志凌云2》。
域外天魔侵染了某个大荒小世界,这处小世界遭遇灭世危机,进入其中有境界限制。
所以二郎神培育了一批年轻的修士,哪吒或者大圣也可以培养一批。
双方或三方形成竞争。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