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拍戏就能解锁影视盲盒 第332节
要知道就算有系统帮助,他也是历经不少尝试才按照自己的想法将原先的故事板优化成了自己的版本。
“嘿嘿..”被戳破行为的菲尔尴尬地笑了两声,一脸狗腿子做派挪到了离顾一言肩膀一拳的位置,“艾利克斯,这不是重点,你放到公司的保险柜不就是让我帮你审查的嘛。”
“狗屎....”撇了一眼旁边,顾一言还是第一次瞧见这位大少爷会如此惺惺作态,看来是真的很喜欢《星际穿越》这部电影。
不过说实在的,哪个会不喜欢呢?
作为顾一言个人心目中堪称影史第一的神作,集特效、想象和亲情为一体的集大成者,也是时候让它出世了。
上辈子不到10亿美元的全球票房着实让他感到颇为不值。
在他看来远超《阿凡达》的剧情构造,不相上下的特效组合,只是因为前者引领了工业电影爆发的契机,两者的票房数据就差了近乎4倍之多。
回想起之前看的系统宣传攻略,他不相信无法超越前世的7亿票房。
【电影名称:星际穿越
原片首映时间:2014年11月7日
原片前期筹备时间:2012年1月4日
原片主体开拍时间:2013年8月19日
原片主体拍摄时间:135天
原片后期制作时间:2014年1月1日
原片成片时间:2014年10月14日
原片成本:1.65亿美元
原片全球票房:7.01亿美元
原片宣发费用:1亿美元】
【原片获奖情况: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视觉效果】
看到这里,顾一言一眼就看到了和之前其他冲奖电影的不同之处。
商业电影的制作时间比以前写得更为细致,不断分出了筹备的时间,主体拍摄时间和后期制作时间,同时还将公关费用换成了宣发费用。
相比之下获奖情况那一栏就寒碜得过分,唯一值得被系统收录的也只有一个最佳视觉效果这种无足轻重的奖项。
不过从项目立项到后期完成一共接近3年的时间也足以说明这部电影并不轻松。
根据前世查阅资料上的表示,光是为了写出黑洞可视化程序,基恩.索普就花费了近乎一年时间才编写完生成模型的代码。
而为了满足实拍狂魔的要求,剧组还真真切切去加拿大种植了一大片玉米地,从春天弄到夏末,光在这里都花费的时间就超过4个月。
另外剧组还需要兼顾搭建太空舱和代表五维世界书架的任务,这些种种前期准备加起来花费的时间怎么也在6个月往上走。
就这样,诺兰还能准时在3年内拍出来,怎么也配得上一句赞扬:执行力惊人。
【星际穿越票房失利客观原因】
【星际穿越票房失利主观原因】
说实话,当看到系统给出的票房说法是失利二字的时候,顾一言内心是认可的。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5亿票房回本,实际7亿票房的成绩怎么也算不上失败。
可如果单以质量来评判影片,这部电影无疑是失利的。
不过影视世界里质量高票房低的影片并不在少数,这也显得《星际穿越》倒也没有那么特殊。
率先点开客观原因,映入眼帘的第一点就是【上映同期外部威胁过大】。
【与《超能陆战队》和《饥饿游戏3》等强IP档期重叠,分流了大部分观众】
皱了皱眉顾一言继续往下看:
【《超能陆战队》上映时间为2014年11月7日,全球总票房为6.7亿美元
【《饥饿游戏3》上映时间为2014年11月21日,全球总票房为7.6亿美元】
瞧瞧这个数据,稍微懂点电影的人都能看出来《星际穿越》有多头铁。
同一天上映的《超能陆战队》是由迪士尼出品的漫改电影,其积攒的粉丝数量远超原创电影《星际穿越》。
这也导致首周票房数据,前者高过后者1000万美元左右。
到了第二周凭借更丰富的剧情和更有持续性的口碑发酵行为,《星际穿越》终于实现反超,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当选全美周票房冠军影片。
事情到这儿开始有了一点曙光。
按照常理来分析,这种拥有长尾效应的影片后续票房只会越来越可观,扶摇直上。
可谁又能想到其在即将起飞的时间段直接撞上了堪称粉丝集中释放榜单中前几名的超级大IP《饥饿游戏3》。
首周三天北美票房1.23亿,全球票房2.75亿都将《星际穿越》的热度压得死死的。
对于一部商业片来说,当遇到热度被压、宣传不利的超级劣势场面,还能达到7亿票房都得多亏了影片本身质量惊人。
【影片内容过于丰富,影院排片量受限】
【169分钟远超常规商业片放映时长,导致日均场次比平均减少约30%】
第二点原因的出现倒是让顾一言感到有些吃惊,真要说时长《阿凡达》可不比《星际穿越》短。
一个169分钟一个162分钟,仅仅7分钟的差距还能成为几倍票房差异的理由?
不过顾大导演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个想法属实有点过于激进。
两部电影票房差距是多样性造成的,并不是单一方面的问题。
真要放在一起条条分析比较,可能开会说个2-3天都说不完。
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总结,那便是“颠覆性创新”和“渐进式创新”的区别!
卡梅隆能成为‘世界之王’靠的可不单单是能力的问题,想象和勇气也是缺一不可的。
说回正题,既然系统都这样说了顾一言也只能将其记在心里,后续在宣传方面想办法弥补。
至于自己额外剪辑?
开头的客观原因已经说得足够直白。
能修改的叫主观,不能修改的才叫客观。
要是剪辑真有问题,相关理由应该出现在后续分类里,标题就为:【导演剪辑出现失误,剧情过于拖沓】
看完客观方面的问题,再重新看回主观原因。
【各方面原因导致影片制作成本激增,后期宣传费用不足】
【原导演诺兰拒绝绿幕依赖,建造多项实体场景,导致工期拉长,人工成本、制作成本显著提高】
这对诺兰来说或许是个理由,但是对顾一言来说完全可以避免。
他自己并没有歧视绿幕的心思。
超过7成CG画面的《阿凡达》都拍摄了,还缺这一点?
【全片使用IMAX胶片拍摄,效率低下,日均产出合格画面仅为数字摄影的1/3】
这个的话..顾一言内心是抗拒的,如果换成他也会选择全IMAX胶片拍摄的方式。
不为其他,他只想让《星际穿越》成为留在影迷乃至人类电影行业发展历史中的一个雕塑般存在。
光看前世,《星际穿越》票房再不理想,可其在最权威电影评分网站IMDb上8.6的高分就足以让他成为历史榜单中的一位。
影片中的具体片段还被哈佛和麻省理工等知名大学纳入物理学通识课案例,成为一代又一代高知分子的必备课程。
这种荣耀有几部影片能做到?
不拿质感更好的胶片拍摄,反而去用数码摄影那才叫本末倒置。
在心里将它跳过后顾大导接着看向成本方面的最后一条:【与理论物理学家深度绑定,所有场景均需通过科学审查,耗费人力资源过多,时间过长】
好吧,这点也同样不能改,能成为相关专业案例的原因不就在于其中所有内容都是经得起推敲的嘛。
真将其全部改掉,那还是《星际穿越》吗?
还能吸引类似顾一言这样的粉丝观看并封为影史第一吗?
成本方面3条理由2条没法改,顾一言也只是稍微感到无奈。
然后又继续看向其他方面的原因。
【观影门槛较高】
【硬核物理理论与情感叙事之间保持平衡,极其挑战普通观众接受程度】
【影片定位出现判断失误】
【农业危机结合亲情内核在北美之外的市场共鸣点远弱于纯粹的视觉大片;
【剧情价值观走向过于狭义,西方拯救世界的个人英雄主义太强,缺乏人类命运的沉重感】
豁~这两个问题都是不错的改进角度。
前者可以在宣传方面多做一下这方面的准备,层层铺垫到大部分影迷入手就能看懂的地步,相信以顾一言如今的粉丝体量问题并不大。
而后者则需要减弱情感方面的展示,仅将其作为串联剧情发展的关键点即可。
同时还需要增加剧情完整程度,一个退役宇航员莫名其妙成为人类拯救者的戏份过于巧合。
再适当添加一些其他国家的要素,其他人不知道,反正小西八和小八嘎就特别吃这套。
甚至如果需要,顾一言还能给他们设计一个特别版本,反正赚他们钱嘛.....
不磕碜。
种种原因后面就是宣传方案的叙述,这才是顾一言关心的重点!
第三百七十五章 《绿皮书》的冲奖准备完成
【宣传方案:与科学界深度捆绑】
【一:联合NASA造势,打造‘真实太空事件’;
电影上映前半年,经由网络突然放出一张深空观测图像,内容为‘黑洞第一次被发现’,暗示是从NASA内部流出。
随后NASA现身揭露说法不实,图像原为《星际穿越》特效团队制作的影片模拟画面。
紧接着NASA表示其非常有研究价值,和内部相关模拟无比重合】
上一篇:都市:开局男神,顶撞女邻居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