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创业:我真是造手机的啊! 第43节
“我想着”陈默看向江教授,发现他似乎有些倦态:“这与其卡在瓶颈,不如另寻出路,这气态电池虽险,却能绕过很多需要攻克的技术壁垒。”
“滑头!”江教授突然笑出声,茶水在杯中漾开涟漪:“今天你拉来的那些物料,可不止是老林说的应付氮化物固态电池路径专利申请的吧?”
老人指节叩了叩茶几,笑着道:“说吧!老头子我能帮你做点什么?”
陈默连忙起身,茶杯险些打翻:“江教授目光如炬!我确实需要用到一些实验室设备和研究人员帮忙。”
他望着对方鬓角的白发,语气不自觉放软。
“气态锂电池现阶段缺乏量产条件,只能厚着脸皮来叨扰您了。”
“我和老林也算是故交了!”江教授笑呵呵的摆摆手:“你叫我江老师就好!”
而后,他起身从办公桌的抽屉里拿出本烫金的笔记本,泛黄的纸页间夹着一张电池架构的工程设计图。
“小陈啊!你设计的复合电极MOF结构问题不少。”
他取下胸前口袋里的钢笔,点了点那张示意图。
“你这MOF结构太粗糙了,可以增加类蜂巢结构,中转物电解质采用梯度式注入,至少能提升15%的能量密度。”
15%!!!
原本按系统方案给的MOF结构制造的一块手机气态锂电池电池的容量,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岂不是从800mAh,变成了920mAh。
只是优化一下结构和工艺顺序,就能带来这么大的提升吗?
这就是双院士级别的导师的能力吗?
不仅懂材料学,还能帮你从工程学的角度,通过优化结构,来挖掘材料性能的潜力。
爱了爱了!
林副院长???
所以爱会消失的,对吗?
陈默的呼吸陡然急促,茶水泼在手上也浑然不觉,他慌忙往前探着身子追问。
“江老师!这个改进方案能详细讲讲吗?”
这份技术太重要,至少能让陈默对橙子1手机的续航“焦虑”少一点。
这也没办法,看看平果4使用1450mAh的“大”容量电池,还被用户诟病续航短,使用800mAh的橙子1就可想而知了。
江教授接了个电话,笑着将钢笔别回口袋,指了指门外,把手机随手放在办公桌上。
“小陈啊!这光讲理论哪够?我让人把你送来的物料备好了,去实验室指导你上手做几块样品就什么都明白了。”
江教授拿着优化过MOF电池结构设计图,起身的时候衣摆带起一阵风。
陈默眼底闪过惊喜,连忙跟上老人的步伐。
两人拐过走廊转角时,晨光正斜斜切过整面落地窗,将搬运人员忙碌的身影投在墙上。
十几个贴着“危险品”标识的金属箱整齐码放在推车上,箱盖缝隙间还透出一股那种锂化物粉末特有的金属味。
“来得正巧了!”江教授抬手推了推金丝眼镜,镜片在阳光下泛起微光:“后面这些新来的研究生总是跟我抱怨没实操的机会,正好借你的项目给他们练练手了。”
他冲着搬运人群一个熟悉的身影扬声喊道:“小柳!通知三组到实验室集合,准备开工!”
外面的小柳透过窗子的透明玻璃,诧异的看了一眼“精神奕奕”的江教授。
她忙点头说:“江老师!您不是刚连续工作一周,说要回去休息吗?”
陈默好奇的打量着这位“柳师姐”,一双杏眼,利落的短发,走路还带风,看起来不太好相处的样子。
“这这就又要开工啦?你吃得消吗?”
她攥着入库的物料记录本,目光掠过江教授浓重的黑眼圈,又飞快瞥向陈默,眼神里藏着无声的埋怨。
陈默面对这位师姐无声的埋怨,他也冤枉啊!
他怎么知道江教授一周没休息了,今天来得巧了么不是。
虽然陈默也很想知道江教授优化MOF结构之后,给气态锂电池带来的提升效果,但也不至于让刚结束一周连轴转的院士,拖着疲惫身躯继续投入高强度实验。
这江教授真要真出点事,别说陈默兜不住,老林那边也兜不住啊!
“江老师!要不.改天?”
江教授摆了摆手,眼镜下的目光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别耽搁时间了!我的身体我清楚。”他伸手拍了拍陈默的肩膀,掌心的温度隔着布料传来:“咱们做科研的,哪有等‘改天’的道理?”
说完,江教授便率先迈开步子,往主实验室走去。
第64章 陈老师?额
小柳将记录本甩在师兄怀里,风风火火穿过走廊拦住陈默。
她杏眼圆瞪,柳眉倒竖:“你不知道吗?用手套箱集成系统手动制备气态电解质,一组就要8小时,你怎么不拦住江老师啊?”
陈默神色淡定,指尖转着银色优盘。
“柳师姐!我劝过了.”他小手一摊,有些无奈:“劝不住啊!”
陈默也没想到,江教授会这么倔啊!
他晃了晃手里的优盘:“不过要不了8小时,我这有高压釜临界集成的环境控制模型,十分钟出一组气态电解质。”
陈默挑眉看向这位柳师姐,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要不要现场验证一下?”
离得近了,小柳这才注意到,眼前这人戴着的是实验室一级权限的通行证,目光狐疑地在他身上打转。
他这么个小年轻,凭什么和江老师一样,都是一级权限啊?
“等等.你不是我们组的人,到底什么来头?”小柳警惕的后退一步,脑海里国安来做过的保密培训内容浮现在脑海。
陈默不明所以,只是无害的笑着点点头:“我叫陈默,的确不是你们实验组的人!”
“你”小柳杏眼猛地睁大:“不是.您就是气态锂电池的研发者?!”
她想起五天前,江教授突然大半夜的召集三组,展开那场惊世骇俗的30秒快充实验。
那块气态锂电池原型的样子还历历在目,此刻它的研发者竟然活生生的站在眼前。
“天啊!我超佩服你的!那个气态锂电池原型的充电效率,简直颠覆以往能源科学对低密度离子迁移率的认知”
小柳作为一个成熟的科研人员,自然明白这种颠覆底层材料学的认知发现有多难得。
这意味着开启了材料科学的一个新的基础属性,有了一个全新的汽化离子视角,来认识这个材料构成的世界。
以后,可能有更多的科学家,利用汽化离子这个手段,去挖掘出旧材料的新潜能。
“过奖了!”
陈默被这位冷脸师姐突然亮起的星星眼,弄得有些不自在。
他指了指实验室方向:“师姐!江老师还等着要不!咱们先过去?”
“好好好!我跟您一起!”小柳忙不迭点点头,脚步轻快在前面带路:“我叫柳明侦,26岁,江老师的副手,发过三篇一作《自然能源》.”
科研者之间的问候无需多言,亮出一作的SCI数量足以。
公开发表的科学研究期刊(SCI)的含金量,公认排序大体是:
第一档:《科学》(Seience)、《自然》(Neture)。
第二档:《细胞》(Call)、《新英各兰医学期刊》(NAJM)、《柳页刀》(Tha Lancet)。
第三档:《北美科学院院报》(PNES)、《物理平论快报》(RPL)。
算算年纪,这位柳师姐24或者25岁硕/博士毕业,这区区五年时间,就刷了三篇含金量最高的核心SCI一作。
看她这样子,二作都不稀罕跟陈默说。
形象一点说,这要是放出去外面那种二本高校任职,直接可以称得上一声柳教授了。
在实验室里,你叫我一声柳师姐我不挑你的礼,去了二本院校你该叫我什么啊?
她一口气报出自己的履历,耳尖微微泛红:“所以.我给您当助手完全没问题!”
这位柳师姐这么猛,让陈默这套着“系统光环”的假天才有些汗颜。
他当初本科发的SCI,是第三档的《北美科学院院报》。
至于这份SCI的含金量嘛,不能说是完全没有,只能说沙里淘金了。
原因也很简单,林老师认识北美科学院的外籍院士,能推荐陈默的论文走快速通道发表,赶在他本科毕业之前发表。
林老师为自己添光加彩的同时,也是在为他铺路,双赢。
无论哪个领域,出名都要要趁早啊!
科研人员的出名--这意味着同等技术下的两个科研人员,领导的科研资源、资金,都会优先朝平常更了解的那位倾斜。
看着真正的科研大佬在自己面前这么“谨小慎微”,陈默一时有些忍俊不禁。
“柳师姐别这么客气,你叫我陈默就行!”
“那不行!达者为师,以后我叫你陈老师吧!”
额.我不会摄影啊!
一看柳明侦这种科研人员,就不太关注社会新闻。
“陈老师有什么问题吗?”
“额没.没问题!”
她快步领陈默,走向实验室的更衣室。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作为后来者,怎么能直呼陈老师您的名字呢!”
柳明侦拍着坦荡荡的胸脯:“以后陈老师您在实验室有任何事,尽管找我!”
这.陈老师就陈老师吧!
陈默莞尔一笑,就由得她去了。
反正江教授那边,自己不是故意的了。
不过林老师那边知道这个事以后,怕是两位大佬又要掐起来哦!
推开门后,两人却见江教授歪在换鞋柜上睡着了,鼻翼还有节奏的唿张。
上一篇:娱乐:权二代狂赚万亿,女星干爹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