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艺术家 第187节
然后方星河看着每天固定暴涨的星光,人都要笑麻了。
以上诸多文章,各有各的意义,各有各的取向,不过真正掀起较大影响的,还得是捅公知们菊花的那几篇。
一篇写家庭教育,一篇写义务教育,一篇写社会教育,被总结为教育三篇。
另外还有专门写给公知的媒体三篇和日常辱韩辱日辱美的愤青三篇。
方同辉在韩国,日本是世仇,米帝去年和今年搞了不少妖蛾子,方星河看一眼世界地图就来气,于是挨个点名,各自找了一个绝佳角度,全当没事闲的喷着玩了。
整体而言,反响很大,每一篇都有大量讨论,但是热度不够集中。
这是杂文集一定会面对的问题,质量平均,各有侧重。
不过,满书的金句到底还是在另一个领域起到了特别夸张的作用——互联网上,生态彻底被他改造得天翻地覆。
早期的互联网语言环境是特别正统的,大家一本正经的讨论问题,骂架也是赤裸裸的现实喷法——CNMLGDXB之类的。
而现在,随着方星河的异军突起,网民们忽然发现,我方哥的写作技法好像特别适合在互联网上应用。
都不提那些拿来就能用的金句,单单是表述方式就极其值得借鉴。
之前素材不够的时候,这中暗潮在互联网角落里静静蔓延,现在忽然多出一本杂文集,满篇都是金句,生态改造忽然就爆发了。
这是一件谁都没有预想得到的事情,每个角落里都遍布着芳言芳语,叫人措手不及。
方星河的网感语言,终于还是驾临了最适合他的战场,开始制造狂暴杀伤。
就好像有一段时间全世界都在玩鸡哥梗一样,现在更夸张,几乎80%的网民都能整两句芳言芳语,他们不一定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现在的网络,就得这么玩。
莫名其妙的,方星河就成为了新千年互联网语言生态的缔造者,统治每一个老网虫,也军训每一个新网民。
这有什么用?
暂时没什么卵用,涨了些浮粉,原本就足够高的知名度并没有因为几千万网民而有太大的变化。
但是方星河清楚的知道,互联网的发展,快提速了。
等到年轻一代开始大批量上网,不管他们有没有看过自己的书,都将深刻感受到祖师方的含金量。
这几乎为他提供了一个稳定吸粉的大后方,一个不败的主场,以及注定会被载入史册的传奇序章。
另外,时间缓缓逼近51劳动节,时代也要发售了……
第121章 再次创造社会轰动
《时代》的发行,对于方星河而言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因为,成为《时代》的封面人物,几乎算得上是大众认知中的次顶级荣誉——特指当前时代。
方星河本人对此并不感冒,但是他非常想搞清楚,这一级别的“荣誉”到底能带来多少星耀值。
随着一波波的热度,他已经不缺星光值了,乐观估计,5月底差不多就能把所有体质属性点到89点,然后星光值就只剩下了加技能的作用。
但是,这也意味着新的麻烦。
星耀值太难搞了。
基数庞大的浮粉在这种需求下起不到任何作用,大抵上,只有狂粉和信念粉才能满足标准。
可是他对粉丝的提纯已经近乎极限,在偶像作家这条赛道上,谁都不可能做得更好了,韩二和郭四的巅峰期加起来也没有他的核心体量,毫无疑问,这就是时代的天花板。
所以接下来往哪个方向去搞事?
取决于一个关键数据——各级别荣誉带来的星耀值反馈。
单纯从文学文化领域出发,目前最高级别最受国人认可的应当是诺贝尔文学奖。
方星河极度讨厌诺奖里的文学和平两大恶臭意识形态奖,但是不得不承认它在世界范围内的最高影响力,以及此刻国人对它的崇拜迷信。
下一级别,是区域奖语言奖混杂的专业奖项。
普利策文学奖、布克奖、塞万提斯奖等等。
然后是国家单一奖项。
茅盾文学奖、美国国家图书奖、芥川奖/直木奖等等。
另外一些专项奖,不大受主流待见,实际上也很有含金量,比如雨果奖/星云奖和安徒生奖等等。
《时代》封面人物不属于任何奖项,但是,根据方星河的预估,它能给粉丝们带来的荣誉感,应该可以对标茅奖或者雨果。
或者就算不能完全对标,至少也相当于国际认可,是粉丝可以大大方方吹牛哔而黑子无从反驳的级别。
对于接受西方盖章,方星河没有什么道德上的不适感。
因为咱妈一直教导咱们,对抗是对抗,赚钱是赚钱,在对抗中合作,也在合作中独立,拿着对方的钱修炼内功,这才是发展的真谛。
国内精英对于这类事情都特别有共识——该怎么做西方的生意,正常做,该怎么防着对方,高标准防。
所以舆论对于华为和联想是两种态度。
水军头子当然也算精英,因此方星河完全理得清“争取西方荣誉”和“进行文化抵抗”的区别,只是看不上个别过于政治化过于恶臭的双标奖项罢了。
别的正当奖项,有机会当然要争取。
现在的国人就认这个,多拿一个就能多提振一点国人信心,其实很有价值,也很有意义。
方星河本人不在意什么奥运金牌什么国际文学奖什么欧洲三大奖,那是因为2030年的我们确实不需要再用奖项来证明任何事了。
可是如今他活在2000年,如果再空口白话讲着什么“我不屑拿西方的奖”,用个人影响力进行另一场闭关锁国,那就太傲慢了。
骄傲和傲慢的区别,正在他努力融入时代进而改变时代的一次次尝试中。
……
4月底,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
丁妍和王佳莹的新书同时公开发售。
之所以要放到一起,是因为最近文化界的热点太多太密,她们两个作为“80后青春文学出版计划”里的较弱一环,单独发书很容易被淹没在吵架中。
合起来就不一样了,两本书都是写的校园暗恋,类型正撞,但内容偏生十分互补,方星河当然要把她们放一块儿炒起来。
丁妍的新书叫做《这一场青春的温暖季风》,内容和之前的草稿一样,是一场完全不曾表白过,从始至终都只存在于心中的暗恋。
书中的男主角一看就是方星河,但又和实际上的方星河不一样。
在丁妍的笔下,陈烨比方星河更完美——主要体现在有礼貌、温和、善良等方面。
差不多就是小女孩会幻想的那种经典白马王子形象,只是丁妍的处理比《灰姑娘》现实得多。
巨大的现实压力,让女主根本不敢流露出分毫,而陈烨好像感受到了,又好像没有,总之,他没有对此作出任何多余的回应,正正常常做了三年同学,发生了一些有趣也温馨的事情,最终在高考结束后飞向各自的天空。
而王佳莹的新书叫做《流行病》,很猛,很勇。
她把自己之前的发言堂而皇之的写在序言里——
“尽管我的内心十分卑微,可是喜欢一个人向往一个人这件事本身,永远都不卑微。
这本书,我不是为自己而写的,我是为了天下而间万万千千同样喜欢方星河的少女而发声。
我们配不上你,但我们配得上爱。”
与其说这是一部正统的校园恋爱文学,不如说它是一部梦女发痴记。
结构散得跟蛋黄一样……不对,散得和《三重门》一样。
半现实,半意识。
其中有好多现实场景的构建,也有一些梦里发生的内容,有时候两者混同,连带着故事也一同迷幻起来。
这本书猛就猛在它是真的放开了YY方星河。
男主叫晨星,外貌描写直接照着来,初识同样是在一场作文大赛中,区别就是女主和男主在一所学校念书,女主是大城市来到祖籍小镇的转校生。
这本书一问世,实验高中的转校申请再次暴涨5成。
再次的正确意思是,原来就已经涨过一波了。
茫茫多的女生从吉省各地发出申请,想转到实验高中就读。
吉省日报这个亲妈都忍不住吐槽:“全长春的漂亮女生都打算去实验念高中,实验高中很强吗?并没有。这帮潜在的早恋分子去那里带着一个系列目标:先签名,再合影,最后上位当大嫂……”
因为实在太不严肃,所以这篇小文章被刊登在了角落里,成为方星河花边新闻的又一粒沙。
虱子多了不痒,方星河早已习以为常。
可喜可贺的是,流行病和季风都火了,女孩们特别喜欢看,预计都能实现一个月破百万的销售目标。
最终的市场潜力大约在两百万上下,火爆程度堪比前世的《三重门》。
当然碰瓷不了这辈子的《三重门》,好大哥被方黑们带飞了,眼瞅着能干上300万,慢慢冲击400万。
陈家勇哭晕在北大厕所:凭什么就我那么惨?20万都才刚刚磨到!
这真没办法。
方大爹带飞小伙伴,也要讲基本法。
基础热度给到之后,具体能卖多少,得看各自的文字水平或者噱头。
丁妍和王佳莹的书虽然稚嫩,可主题实在太讨喜了,毫不夸张的讲,方粉里的女孩子只要有闲钱,都会愿意买来看一看。
然后销售火爆的功劳又双叒叕被按在了方星河头上,报纸上全是吹捧他的声音。
“方星河带动了整个青春文学的热潮,凭空做出了一个巨大的市场。”
“文学市场重回20年前的辉煌,方星河居功甚伟!”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正在方星河的带领下创造文学史上的奇迹!”
“方星河、韩涵、丁妍、王佳莹……四个百万级别的超级畅销书作家,80后的青春风暴正在横扫整个社会!”
千万别觉得肉麻,因为更肉麻的声音也不在少数,那些不够严肃的小报为了销量,真的是什么都敢吹。
不过方星河确实极大地改变了历史,引领了一种变革。
在前世,《三重门》的热销其实没能改变青春文学整体市场冷淡的情况,陈家勇的书只卖了1万册,首届和第二届也没有别的青少年作家站出来,小四是在两届比赛之后才攒够了出书的信任度,得到第一次抄……洗稿的机会。
然而今生彻底不一样了。
《苍夜雪》不止是销量爆炸,也不止是被禁之后影响力爆炸,它还具备一种极其特殊的特性——易于复制的模板性。
青少年作家想写出《苍夜雪》那种水平当然不现实,黑暗大背景和阳光肆意的少年在两极结构中碰撞出来的张力,太需要社会阅历和思维高度,两种风格的文笔反而是最简单的要求。
但是《苍夜雪》的悲剧美学风格很好仿。
上一篇:人在小县城,年入百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