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艺术家 第201节
雪之静寂与爱之幻灭交织,铸就平成时代文学丰碑。
中国14岁天才作家方星河创作的《苍夜雪》,绝非一部普通的青春小说,而是以雪国为舞台谱写的“哀史”,深深触动了本人的心弦。
主人公陈苍与楼夜雪的爱情如细雪般纯净,却被腐败的权力之网撕碎。这一故事将川端康成《雪国》中的“毁灭美学”移植至现代,更以社会派的锐利笔锋刺入现实,堪称绝对震撼之作。
文学评论家佐藤雅彦评价道:“雪既是他们爱情的襁褓,亦是埋葬的棺椁。衰败工业区的雪景,令人联想到平成泡沫破裂后的地方城市,与‘迷失一代’的无力感一脉相承。陈苍的复仇剧,如同三岛由纪夫焚烧金阁,唯有摧毁美才能拯救美——这种矛盾直击人心。”
第二天,推荐的媒体变成了两家。
《文艺春秋》刊登了另一位大物的书评,仍然是哀文化角度。
「《苍夜雪》——叩问21世纪『物哀』的终焉叙事诗」
东亚创伤与古典美的融合。
楼夜雪从教学楼顶坠落的场景,令人恍见紫式部《源氏物语》中“胧月夜之别离”。但本作的革新之处,在于将悲剧升华为“个体对抗系统”的斗争。雪都中腐败官僚的暗影,既延续了松本清张《砂之器》的社会派基因,又以方星河特有的激进结局震撼读者。
作家宫部美幸感慨:“他们如雪消散,但痕迹永存。陈苍以化学药剂与权贵同归于尽的结局,与《平家物语》的无常观遥相呼应。然而他的选择并非‘毁灭’,而是对‘记忆’的执念——这是中国年轻人对‘存在证明’的悲怆呐喊。而我们的年轻人,正在日复一日的沉迷于虚幻……”
《产经新闻》文化专栏:
「《苍夜雪》是平成日本的遗书」
泡沫破裂、就业冰河期、自杀率高企、系统性为难青少年——这些被我们封印的“负面记忆”,竟被中国15岁少年写成小说。
个体的愤怒精准刺穿明确的恶。这无疑是对日本社会惯于模糊责任回避的辛辣讽刺。
诗人谷川俊太郎评价:“他如雪冰冷,亦如雪炽烈。这部作品是献给所有背负失落的亚洲青年的安魂曲。”
……
简简单单几个短评,要素拉满。
日本刚刚经历的经济衰退,此时已经被总结为失去的十年,尽管他们不知道,自己还将继续经历“失去的二十年”、“失去的三十年”,但是那种由社会大环境衰退所构成的压抑感,实在太能触动日本人敏感的心弦。
日本的年轻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疯的?
大抵就是从平成废宅出现的那一刻开始。
他们看上去并不极端,安安静静的,不打扰任何人。
然而这种情况的本质是因为他们被牢牢的困住了,被现实被外界被社会压在那里,不能动弹,所以最终放弃了一切想法懒散躺平,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想释放。
《苍夜雪》替他们释放了。
然后,方星河又在结尾把他们重新关了回去——日文版是反转结局。
这实在太残忍,却也太契合日本社会的病态。
所以《苍夜雪》毫无疑问的爆了,一天比一天热度高,不再因为作者是方星河,单纯是书本身打动了无数的日本中青年。
这种让你们爽到底,然后再重新一棒子敲回深渊的“恶魔结构”,引爆了无数日本年轻人的情绪。
离谱又不离谱的是,他们并不愤怒,反而极致狂热,宣称这是一部“写到我心灵最深处”、“撕开我的肺”、“为它哭一百遍仍然感到愉快”的书。
意想不到吧?
方星河也没有想到。
他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过国际市场,却偏偏在霓虹取得了甚至比本国更大的成就。
整个文学界的热烈赞美,全社会的热情追捧,令他恍若梦中。
真TM的,感情这书是为你们写的?!
当方星河终于驾临霓虹土地的时候,《苍夜雪》只用了短短半个月时间便已经风靡全国,成为了当前最热门的话题。
218万册的销量,远远不是它的极限。
此时,针对方星河本人的宣传甚至尚未真正开启。
霓虹社会对方星河非常好奇,也非常模糊,现在只差最后一个契机,就能名正言顺的将核弹引爆。
为了实现最大程度的效果,角川干了一件史无前例的离谱之事——
他把东京巨蛋租了下来,作为方星河《苍夜雪》签售会的场地。
是的,没错,最大容量可达70000人的东京巨蛋,正是方星河在霓虹亮相的第一站。
第130章 盛大觐见
刚刚听到这个事情的时候,你方哥沉默了好久。
王查理瞪着眼睛问角川:“签TM五万人?”
“怎么可能?”
角川肃然摆手,大义凛然道:“只花了一点门票钱的次等席,哪里配得到方桑的签名!”
“还TM有门票?!”
王查理的嗓门又拔高了八度。
“当然了。”角川愈发的肃然,“方桑的美貌是天赐之物,哪怕在山上看着,也要付费,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好家伙,这场签售会算是让角川搞出花来了。
入场条件很简单:持有正版《苍夜雪》,再花2000到5800日元不等的价格买一张门票,你们就可以进场看一眼方星河了。
注意,只是看,坐席的价格。
排队签名?
8800日元进到内场席才有资格,能不能排到另说,毕竟内场的站席也有8000张。
55000坐席+8000站席,角川觉得自己一点不黑,振振有词道:“为了保证方桑的安全和排队的秩序,我在舞台下方设置了完全宽敞稳妥的排队等候区,为此浪费了巨大的空间……”
好家伙,你牛哔!
但是,真能行?
带着强烈的疑惑落地东京,角川把他接到下榻酒店的时候,票已经卖满了。
真行。
整场活动吸引了超过12万粉丝参与抢票,由于现在没有网购和电子票,粉丝们必须得去各个售票点现场排队,导致人数大幅溢出。
而且根据角川的统计,这场活动吸引的粉丝,下到12岁,上到60岁,构成极其广阔。
30岁以下粉丝的比例不到65%,30岁以下女粉比例不到35%,健康得不像一个偶像。
这是方星河在国内都没有做到的事情。
小方、查理、王导面面相觑。
“咕咚……”
王导咽了口吐沫,艰难开口:“所以,就凭那本书?”
“什么叫那本书啊?”王查理不乐意了,指着电视机蹦起来叫,“那是日本人的文化瑰宝!”
此时此刻,NHK正在报道巨蛋周围粉丝聚集的盛况,叽哩哇啦的讲什么他们听不懂,不过屏幕上的几个汉字大家看懂了。
『蒼夜雪』は平成日本の文化の至宝だ
文字记录顶着电视里的航拍现场,粉丝乌央乌央的排队,几万人堪称无边无际,喃喃自语道:“《苍夜雪》在咱们国内都没这么火吧?”
王彬摇头:“不但没这么火,而且还被骂得不轻呢……”
他转头一看方星河,少年满脸平静,心头忽然扶起一个大胆的猜测,不由颤声问道:“小方,该不会写的时候,你就预料到了这一幕吧?!”
怎么可能!
方星河的写作初衷,只是想写一本顶级青春虐文,开辟悲剧美学赛道,虐粉固粉。
但是因为单纯的校园虐文实在太简单,所以又产生了与时代背景融合的想法,让虐点从狗血意外变成深沉厚重的必然。
直到出版发行,他都是奔着本国的青春市场去的,压根没想过能在国际上引发什么影响。
其实从东南亚的情况来看,也确实如此。
除了新加坡大卖,其余国家加起来也没到80万册,就这还是因为他的文化战争事先引发了大讨论。
他在东南亚引发的轰动性追捧,80%是因为颜值、气质和文化旗手的身份。
唯独在日本不一样,他们是真爱《苍夜雪》。
是方星河事先怎么都没想到的爱。
作为一个外国的Z世代,他哪里知道现在的日本是这么一个状态?
所以,你方哥也非常震撼,但他能演,不动声色的笑了笑,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只是纪录片的镜头里留下一个谜团,任由后世的粉丝们去猜测。
电视里叽哩哇啦的根本听不懂,众人随手拿起酒店房间里的报纸扫一眼,发现随处可见《苍夜雪》的新闻。
《産経新聞》:「幽玄」と「侘寂」に通じる世界観
《朝日新聞》:方星河——反骨の文士、東アジア文学の新たな旗手
王查理费劲的阅读着报纸上仅有的汉字,诧异问:“侘寂是什么意思?我看这个词儿出现的频率特别高。”
方星河盯着报纸上的这两个字,若有所思。
……
今天不是签名会的正日子,而是极度繁琐的准备期。
中午简单吃了点东西,下午,各路人马开始上门,将接近200平的总统套房挤得满满登登。
其中有《Vogue Japan》的主编、摄影师和化妆团队——角川只请了他们的化妆团队为方星河提供造型方面的意见,但主编和主摄却不请自来。
此时,整个亚洲的时尚大本营,显然是在日本。
而窝瓜作为时尚杂志的NO.1,自然傲立在整个亚洲时尚顶端。
可是,现任主编Kimmy Fukuda却近乎于恳求式的邀请方星河上一期《Vogue Japan》封面,并且拿出了最最重要的金九封——9月那份。
这位姓福田叫金米的混血日本女士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在方星河面前转来转去见缝插针。
大体意思也不必细写,总之就是三个字的复读机——上我吧上我吧上我吧。
既然到了日本这个超级重票仓,方星河肯定是要上两期杂志的,是窝瓜也没什么不好,但是王查理仍然要在石头缝里钻出油来。
“你拿什么置换?”
福田女士憋屈极了。
上一篇:人在小县城,年入百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