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艺术家 第299节
赵坚强:中国跤、蒙古跤双料王者,接近2米的彪形大汉,特型演员。
另外,八极形意八卦披挂心意等等传武流派均有年轻武人入选。
方星河选人的标准不是看谁更能打,潜力更大,而是谁的形体更好看、协调更高,做替身的时候,动作漂亮胜于一切其它。
剩下的员工,考察的就不是武打能力,而是思维、灵性、想象力。
武指团队里甚至还有两个学动画的,两个学机械的,都是出于对功夫的爱好,才主动到星空影视报名。
如此庞大的团队,方才足以支撑《英雄》的需要。
谋子对于武打场面的要求很高,最近这些天,几乎一有时间就拉着方星河讨论。
“你想要的具体效果,你能整理清楚吗?”
方星河的问题让谋子思考了很长时间,答案是……并不能。
“我希望在《卧虎藏龙》的基础上,更美,更轻灵,更强。”
“近仙,而非武。”
方星河替他总结,言简意赅,但是精准无比。
“那就是更夸张的威亚效果。”
“啊对对对!”谋子双眼放光,“能实现吗?”
“能。”方星河点点头,复又摇头,“但那并不一定更好看。”
“怎么讲?”
谋子十分尊重方星河,耐心求教。
“是这样的,以我和李莲杰的能力,足以在复杂威亚系统下,做出远比周润发、章子仪更漂亮的动作,这是我们的专业。
但问题是,其实越飘逸的动作,越会降低我本人的动作力量感和打击冲击感。
仍然以《卧虎藏龙》打比方,周润发直挺挺飞过去的轻功,全程只在墙面上轻点一下,看上去飘逸,其实难度特别低。
您想,他那种笨比都能做到,如果让我和李莲杰来用这种风格打斗,岂不是太大材小用了?”
张毅谋看着方星河单手握住枪尾,举起来随手一记平刺,枪杆发出剧烈的破风声。
顿时把他惊得龇牙咧嘴。
“所以,你想用偏写实的武打风格?”
出人意料的是,方星河再次摇了摇头。
“太写实也不行,西方观众看中国武侠片,主要是看个热闹、看个新鲜,像李莲杰在好莱坞展现的那种有限夸张的写实动作,碟片市场或许不错,可在电影院的大屏幕上不够震撼,票房冲不高的。”
“那你的打算是?”
“复杂威亚系统下的凌空变线+真实打击感的凌厉动作+高破坏性特效,怎么样?”
张毅谋是头一回拍武侠片,当场听懵哔了。
“能做到?”
“能。”
“这怎么可能做到?”
谋子龇牙咧嘴的挠着后脑勺,惊声连连。
“我做了很多功课,高空威亚只能直来直往,怎么变线?”
“现在当然不行,缺了一样关键的东西。”
“什么?!”
“动态威亚系统和配套的威亚环。”
你方哥再次触及到谋子的知识盲区,彻底给他搞懵逼了。
“没听说过这玩意儿啊……哪里的技术?好莱坞?”
“我的个人独家专利。”方星河指了指自己的太阳穴,轻描淡写的笑道,“第一套成品正在打造中,回头把北影厂的7号棚租过来安装上去,就可以进行调试和演员前期训练了。”
“卧槽,你牛逼!”
谋子兴奋坏了,一跃而起。
“你要是真能搞定那玩意儿,那咱们肯定牛逼大发了!高空复杂动作,我决定拍这片子的时候想都没敢想!
这要是拍出来那种效果,你和连杰不得把那帮欧美棒槌惊成傻哔?!
卧槽!这票房得干到哪儿去啊?!”
看着老谋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粗口控制不住的往外爆,方星河莞尔一笑。
要搞明白现在的常规威亚系统和未来复杂威亚系统的区别,其实只需要拿《黄飞鸿》和未来的动画电影做对比就可以了。
《黄飞鸿》也是功夫片的突破之作,具备颠覆性的里程碑意义。
但那时和现在的威亚,都只支持凌空之后直线前进。
几根威亚绳,一件威亚衣,吊起来之后,行动路线就是固定的。
演员的行动动力,主要来自于武行的人力牵引。
直上直下,或者直前直后,最多在前行路线上增加一点高度变化,形成飘逸的轻功效果。
转换动作时,必须切镜头,换威亚,拍下一幕场景。
而机械动力的数控威亚系统是另一个时代的黑科技,不会因为复杂动作而缠线,威亚环的存在又降低了演员的承受压力,可以进行更多的旋转、平移、翻滚操作。
后来赵丽影拍摄的《与凤行》,肢体那么笨的两个人飞来转去的也很轻松,这不是演员的功底,而是科技的进步。
01年的动作演员可不是谁都能当的,25年随便一个人都能拍打戏,好莱坞并没有学会功夫片的精髓,只是将科技结合得尤为完美,如此而已。
真要是不剪辑不加特效的拍一个动作长镜头,从始至终也没有几个演员能够做到。
李莲杰是其中之一,方星河更胜一筹,如今再叠加上威亚黑科技,新《英雄》在动作层面必将突破藩篱,载入史册。
如果不是要用这部电影为内地树立起“大片时代内娱做主”的大旗,方星河才舍不得拿出来这东西。
动态威亚系统的制造并不难,难的是思路。
数控核心、多线组合、威亚环、威亚杆,再加上熟练的操作武行,就能创造出动画电影里才能设计出来的动作效果。
这玩意儿的专利没什么用,市场太小了,也就只有第一次面世的时候才能起到最大程度的震撼效果。
用在《英雄》上,亏倒是不亏,但是怎么想怎么生气。
要不是这帮不知好歹的港台独逼,我留着拍自己的《无极之道士下山打猫妖》不好吗?
方哥火气很大,练球都不香了。
8月30号去学校报到兼请假,9月2号出发去跟乔丹单挑。
但在临走前,他终于还是把这口气撒了出来。
第190章 《驯狗记》
方星河也没干什么特别了不起的事情,只是写了篇新杂文,同步刊发在吉报、北青、新民上面。
杂文的名字叫做《驯狗记》。
他摒弃了所有修辞,使用了最平实最简单的语言,务必要让文盲都能看懂。
骂得一点都不凶,就只是有趣。
而简单有趣的东西,能让最多的人记住。
文章刚一登报,便在两岸三地引发了海啸般的影响。
【一、我家的两条狗】
以前我家还没破落的时候,曾养过两只狗。
一只黑,一只黄,血脉混杂,难辨具体品种,只知道应该是本地土狗之间的串子。
我姥姥待它们极好。
刚下生时便喂上了牛奶,再大一点后,我吃什么,它们便吃什么,好似养孙子一般。
我乐得有两个弟弟,倒也不嫉妒,每天一得闲,便和它们疯玩。
那时候,大黄和二黑乖极了,每当我放学回家,马上冲过来,吐着舌头呼噜呼噜打鸣,尾巴摇得像风扇一样,扒着我的腿转圈圈。
只要我轻轻撸两下狗头,惊喜和快乐便从它们眼底溢出来,恨不得当场开口讲人话,泣曰:“主子圣恩浩荡,乖狗我望阙叩头,血诚上达。”
有一回家里吃酱大骨,我将骨上的肉拆下来一些,捏在手上喂食。
大黄二黑馋疯了,舌头伸出那么长,口水哗啦啦的淌。
但是,谁都没有上我手里抢食。
那时它们特别有规矩,家里不小心掉到地上的食物,绝对一口不动,只有放在固定饭盆里的肉,才呼哧呼哧啃得开心。
邻人们每每看到,都要感叹:“真是两条好狗!养大之后,了不得哩!看家护院定是一把好手!”
那是一段非常美好的时光,至今我仍然感念。
可惜,好景不长,我那不负责任的爹很快败光了家产,家中钱粮散尽,我和姥姥母亲过上了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
那是一段非常屈辱的经历,我饿着的时候,自然也喂不饱它们,只能放它们出去自行觅食。
但是哪怕再困难,我也没想过要把它们杀掉吃肉。
那是家人,要么一起死,要么一起活,岂有吞食之理?
后来,村里的英子婶找上门来,威逼利诱,趁着我姥姥病中虚弱,抢走了二黄。
她的嚣张嘴脸,在我记忆里留下了深深的刻痕。
“你们一家子破落户,不配养这么好的狗!现在它归我了,再敢啰嗦,我还打你!”
英子婶是村中富户,有涉黑背景,据传是走私贩卖摇头丸起家的,他把用来运货的重型柴油拖拉机开到我们家门口,一言不合便要撞碎家中院墙。
我姥姥实在没办法,只好一边赔笑,一边据理力争。
英子婶本是一个男人,只是不喜欢走正路,好与男人互搏,因此疯疯癫癫,有时候极要面子,有时候掩耳盗铃。
他也怕村中闲话,于是改口道:“我堂堂大英子,难不成还会硬抢你的?只是租去玩玩,替你们养着,几年后你若不死,还你便是!”
上一篇:人在小县城,年入百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