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艺术家 第336节
方星河的战甲也不简单。
道具组跟他征求意见的时候曾问过:“尽量写实还是以华丽为主?”
那必须是华丽。
谋子最开始还有点意见,被方星河几句话就给干没词儿了。
《英雄》是基于历史改编的商业功夫大片,上级审核在意的地方,必须尊重历史,审核不在意的细节,尽管往帅上靠就得了。
然后道具组就用硬塑搞出来一套流光溢彩的银甲,镀膜又雕纹,花里胡哨跟白银圣斗士似的。
有些死脑筋的官老爷总觉得搞文化传播应该真实、大气、以内涵取胜,所有博眼球的手段都是邪道。
这话对也不对。
严肃向的东西肯定不能戏谑,态度必须端正。
可商业娱乐向的东西,好看才是王道。
大部分芸芸众生只是活着就很辛苦了,他们只图一乐,那就给他们乐呵,没必要按着他们的脑袋上价值上深刻。
酷炫帅但肤浅的东西,在传播学上就是受众广阔。
韩流假不假?
你把他们的妆造去掉,一个个丑得跟比目鱼似的。
韩流肤浅不肤浅?
曲式套路,歌词重复,舞蹈擦边,影视剧情要么硬虐要么黑深残。
可韩流在中国肆虐了十几年,全世界知名,为他们的旅游事业和文化事业贡献了天量GDP。
方星河很讨厌韩流,也曾为限韩令拍手称快。
如今身在其位,他仍然不喜欢韩流,却开始以之为鉴。
华娱正处于萌芽期,现在,覆盖人数大于一切,你得先传播出去,给世界留下足够的熟悉感,然后才能慢慢考虑深化形象。
所以,对于韩太子的设计,在不影响剧情的前提下,一切都应该以酷炫帅为主。
人性是相通的,咱们看好莱坞大片时爱看大胸美女,外国女孩看功夫片时一样爱看潇洒帅哥。
“他们拍什么都光鲜亮丽,咱们拍就得灰土土的跪在真实,老张,你拍文艺片拍魔怔了吧?懂不懂什么叫做商业大片?”
谋子还是挺听劝的,捏着鼻子忍了方星河那套银白全甲。
于是,新版《英雄》的服饰道方面也产生了巨大变化。
原本无名、飞雪等人的战国袍都尽量尊重了史实,以棉麻为主,皱巴巴的不算很有质感。
现在,服饰形制未变,但用料好了很多,该飘逸的飘逸,该挺括的挺括。
飞雪一身素白,赵后大红色袍服,美不胜收。
就李莲杰的武士服没变——他是刺客,穿贵了不符合人设,让他自己灰土土去吧~~~
老李站在片场边上,羡慕得眼珠子通红。
“凭什么啊?白马银枪单骑突阵,最帅最牛的事儿都让他一个人干了,回头我还得让他揍一顿……”
巩俐和章子仪笑个不停,纷纷打趣。
“小方确实帅。”
“人家能撑起来这套装备,换成你,不一定怎么样呢。”
小章不敢造次,巩姐可不在乎,直接把好莱坞巨星损到败退。
“得,你们是有了弟弟忘了哥,告辞!”
“嗳,别走啊,都说今天的打戏超级精彩,你真不看看?”
“不看了。”李莲杰摇摇头,“马上的功夫戏,我看也白看,不是一个路数。”
章子仪不懂什么路数,只是感慨:“方导到底是怎么练的?怎么什么都行,什么都会啊?”
“天赋呗。”
李莲杰眼神复杂,轻声叹息:“我像他那么大时,刚能把套路打明白……”
巩俐好奇:“你们俩练的东西到底有什么区别?”
李莲杰也不讳言,直白道:“我练的是武术表演套路,体校出身,他练的是传统武术架子,道门出身。简而言之,我练的所有东西都为表演,他的练法循序渐进通往实战,方向不一样,练法也不同。”
章子仪瞪大眼睛:“小方真能打职业啊?”
李莲杰摇摇头:“小方空手搏击到底什么水平我不知道,反正给他把真家伙,剑也好枪也罢,几秒钟就能戳死一个泰森。”
“哇……”
“真的,他练的六合大枪,纯纯的真功夫。”
李莲杰看着拖枪而行的方星河,忍不住咧嘴龇牙。
“三米五的骑枪,我拎都拎不起来。”
取景器里,方星河翻身上马,右手握着枪尾末梢,单手将大枪平举,缓缓横划一个半圈。
“诸君,随我杀敌!”
摄影机在大摇臂上从跟随到俯拍,谋子拍案叫绝:“牛逼!好看!”
国内武侠片有一个痼疾——除了李莲杰赵闻卓等极少数真打星,大部分明星连剑都举不稳。
1斤左右的道具剑,举剑指人,抖得和帕金森一样。
这就没法拍特写,也渲染不出来杀气。
功夫高强,全靠嘴吹。
《卧虎藏龙》里周润发的动作戏就垮得一批,好在西方观众只是看个热闹,也分不出来好坏。
方星河对于《英雄》的野心可不止是让观众看个热闹,他想要全方位吊打此前的所有动作片。
举枪虽然只是一个小细节,但在特写镜头下,他的动作稳如泰山,控制自如,天生带着一种韵律感。
那是渊渟岳峙的宗师气度。
观众不一定懂得其中的难度,但是一定能够感受出来那种不凡,从而深信太子誉的强。
虽然这根摆poss专用的大枪是特制的碳纤维管,却也需要接近20的扭矩,哪怕以方星河的变态素质,也是又加了2点力量之后才能保证动作稳定性。
至此,他是一点星耀库存都没有了,在NBA里辛辛苦苦炒热度,一朝回到解放前。
不过……值得。
如此极限的动作,那么强那么帅,谁看了不得一声“卧槽”?!
马战能玩的花样太少,细节必须到位。
可他仍不满足,就连上马动作,也设计得格外嚣张。
右手拖枪,大步前行,到白马旁边不踩马镫,轻松起跳,人在半空时,左手拉住马鞍后沿,似借力非借力,左腿高高跨过马背,稳稳坐在马鞍当中。
1米85的鞍高,上它好像上床一样。
片场现场,谁看谁迷糊,大家一块儿吸溜了三吨凉皮。
前戏都如此帅气了,正菜当然更不一般。
马战动作,方星河的思路是“大力出奇迹”,突出一个爆炸。
全程不离马背,突击中的基础动作只有一刺一甩,简单朴实,但在他的大力下杀人如割草。
深陷敌阵后,则以弹抖为主,崩开身前士卒,艰难向前跋涉。
枪头如毒龙,崩崩崩在敌人中间乱舞狂弹,每一次都能抽飞至少一个全甲士兵。
为了体现那种打击感,特写镜头中出现的士兵由武行扮演,外面套特制甲,里面是缓冲垫,被方星河一枪抽上去,甲崩人飞。
人飞的特技动作,采用的不是传统中式的威亚倒拉,而是后世好莱坞的威亚衣结合动捕演员肢体控制。
这个年代的传统中式武侠片,在渲染人被打飞的动作时,办法是先把人悬空,再用人力倒拉,飞出去的动作很飘,很浮夸。
而后来的好莱坞超英片,砸飞人的动作更写实,好像真的被泥头车撞到一样。
比如《魔女1》,一拳把反派干飞,人体像是炮弹一样撞到墙上,视觉效果十分暴力写实。
怎么实现的?
把威亚衣穿在动捕演员上半身,威亚线在后背固定几点,假如击打受力点是胸膛,那么牵引发力点是后背对应位置。
然后,不以人力牵引,而使用机械蓄力,瞬间拉飞,速度快发力猛。
与此同时,动捕演员需要完全放松肢体,上身挨打,那就放松下肢,形成上身塌陷,双腿拖在前面的真实受力姿态。
直到撞中预定目标物,四肢随着惯性张开后甩,该给表情给表情,该吐血吐血。
至此,绿幕中的全部表演结束,剩下的就是特效的活儿。
方星河为了实现这一效果,不但改良了威亚系统,还搞来两辆吊车。
经过滑轮组牵引,吊臂摆头拉着武行狂撞出去。
但是,哪怕是在棚里,到处都是棉垫和缓冲板,仍然没有武行能够完美实现方星河想要的效果。
主要是这个年代的人不知道动捕为何物,更没专门练过,失控状态下的肢体控制力远远不达标。
最后,方哥一摆手,亲身上阵。
倒飞,将数位士兵撞得人仰马翻,后背贴地,整个人开始翻滚,如同保龄球一样,霹雳扑通翻滚出七八米距离,撞出一条空旷血路。
方星河连拍了6条类似特效,有撞人的,有撞盾的,有三四个士兵共扛的,总之,尽力实现了效果的多样化。
拍完这一批动作,全剧组的人都彻底服透了方星河。
“牛逼!真牛逼!”
“方导纯爷们!”
“想人之不敢想,能人之不可能啊……”
这画面描述起来简单,实际上,每一次都得被机器拖飞十多米,中间连滚带翻,还得注意肢体控制,难不难你们自己掂量。
哪怕绿布下面到处都是海绵垫,方星河也把自己折腾得遍体鳞伤,天天擦跌打药膏。
那种危险程度,叫所有人都捏着汗。
上一篇:人在小县城,年入百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