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股东 第102节
你要是觉得工业部长不合适,我们可以设立一个类似于美国总统科技顾问这样的岗位,就叫中国环太党科学技术总顾问,在国务院设立国家科技顾问委员会,你担任首席委员,并享受副国级待遇,可以列席中央局有关工农业和科技相关工作的讨论,这个委员会由你负责组建,我不过问!”
“谷主席,您真是太抬举我了!”
“是不是抬举,我心里有数,现在各行各业的水平到底怎么样,我心里没底,我需要一个人帮我好好理一理,哪些是世界领先,前途无量的,哪些已经追上世界水准,这些怎么发展;
哪些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些差距,那些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严重拖后腿,需要立刻追上来,只有你这样的专业人士才行,我们到了这一步了,脑子一定要清楚,把资金用到最重要的地方,你来做,我放心!”
谷雨都这么信任了,钱学森实在没办法拒绝,不过如此一来,他就必须寻找一位更合适的工业部长,人选也是现成的,科工委主任邓小平转任工业部长,他的执行力谷雨是放心的。
如此一来,未来钱学森做规划,邓小平做执行,若是搞得好,谷雨可以让邓小平做到七十多岁,反正他身体足够好,这可以保证政策的连贯性。
这两位在谷雨的记忆中,不太对付,不过也不奇怪,在那个混乱时代,科学家想做一些事情,有些东西参与是不可能的,可耻的不是科学家,而是某些高级干部,他硬把科学家推到了角斗场,出了问题,还说科学家的不是。
谷雨甚至怀疑后世钱学森鼓吹特异功能,相当于为气功背书,也是被逼的,他只能投那些老家伙所好,才能拿到一定的科研经费,一个连核武器都不管的时代,首席科学家们只能脑袋想空,去搞经费,一号搞不定,也只能想其他办法了……
邓小平调走之后,新任的国防科工委主任,谷雨准备让荣瑞华同志来安排,既然老荣需要光荣退休,总要给他一个安排的机会,这也是奖励。
也就在谷雨忙活国内各种事务时,美国人已经通过安插在法国政府内的间谍了解到法国第一枚氢弹爆炸的真相,美国人相当恼火,中国人真是什么都卖。
同时也感到了深深的忌惮,今天中国可以卖给法国,明天会不会卖给其他国家,太不安分了,必须想办法把中国纳入到国际政治和军事体系中,不能再让中国人游离在外了。
不过老美立刻就想到了关贸总协定,中国人的要价早已经公开,想让我参与各个政治和军事体系的谈判,就必须在经济上也同步把中国纳入进国际经贸体系,没理由中国只承担责任,不享有利益。
而此时中国和欧洲各国关于入关的相关谈判也已经基本完成,也效仿《中美贸易协定》,签署了一连串的贸易协定,不断降低彼此间关税,而这些国家也都认可中国可以享有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权力,以换取中国更多的合作。
这等于把最艰难的谈判统统推到美国身上,未来美国得到好处了,按照最惠国待遇,欧洲国家统统享有;而得罪人的事情,却让美国来做,虽说美国块头大,必然冲在最前面,但欧洲国家让步得也太快了!
美国人同样想起了苏俄,苏俄获得了中国大批粮食和轻工制品后,科兹洛夫的新政府稳住了局面,现在开启了一轮经济改革,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让美国人感受到了把中国拉入世界经贸体系的必要性。
很明显,当中国企业的主要出口市场都在欧美,中国银行也与欧美金融界有密切联系时,就算中国政府有意,相关企业也不敢违反美国的禁令,与苏俄有太过密切的关系,这就直接限制了中苏合作,增加了苏俄的经济负担。
换句话说,美国政府真得要考虑把中国拉入关贸总协定了,要不然这头游走于东西方的巨龙就会成为巨大的不稳定因素,但中国让得实在太少了,美国不甘心,真得不甘心呀!
第106章 改变
但不管怎么不甘心,美国都不得不面临一个事实,中国已经崛起,而且是飞速崛起,崛起的中国越来越深刻的影响世界,要想完全限制住这样的大国,显然是很不现实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什么都不能做。
1964年6月,就在美国总统选举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九州日本出事,福冈爆发了一连串游*行,不过日本人说实话对美国那一套也不是很掌握,远远达不到东德的水准,所以这些队伍也是雷声大,雨点小,人数并不多,日本人更多的是看热闹。
九州日本政府虽然松了一口气,但还是按照预案,迅速加强了安保,正常的游*行可以,但若是搞事,违反相关法律,那就该抓的抓,反中和军国主义是同义词,你们折腾,把中国军队招过来,怎么办?人家就隔着一个海峡!
因为美国和九州日本并没有建交,美国只能通过情报机构动手,而九州日本政府则迅速对美日情报机构迅速出手,打掉了祸根之后,形势迅速好转,说到底九州日本就没有没有折腾的条件。
与此同时,南华又闹出了一些事情,不过南华的反应就远不如九州日本果断,但美国想搞事也比较困难,原因很简单,南华搞民主这些年一直比较乱,时不时有这样那样的破事,老百姓早就习惯了。
这一次似乎规模大一些,反对党折腾一些,但也仅此而已,反正也搞不出什么大事,美国更加不可能把事情搞到中国驻南华各种机构上,毕竟都是中国人,打断骨头还连着筋。
当然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战争结束还不到二十年,对战争记忆深刻的人多得很,拿了钱,闹腾可以,但卖命那是另外一回事了,美国人还不值得他们卖命。
看到这些小打小闹,国安委上下都松了一口气,谷雨则笑着说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自己没有大问题,被推翻的可能性就小!”
“美国人选错了时候,现在东西方都处在经济上升期,九州日本经济一直在高速增长,南华虽然乱糟糟的,但经济增长也不不慢,老百姓日子好过,哪有多少心思折腾?”
陈镜湖同志问道,“若处是经济下行期呢?”
“美国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只有美国经济先下滑,其他国家才会接着经济下滑,那个时候,美国也太多精力关注他国,他们要首先解决自己的问题。
而且这两国都和我国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而我国的基础建设缺课严重,可以逆势多投资,保证一定的经济增长,这两国自然也会跟着受益!”
听谷雨这么一说,大家也放心了,但谷雨心里很清楚,真正的麻烦在几十年之后,当中国经济达到一定的规模,基础建设的推动不够,中国经济被迫转型,这时候美国捣乱成功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
不过那个时候中美国力差距不大,就算美国推翻了现政府如何,新政府也不敢向美国太过靠近,说白了,武力才是一切问题的根源,美国不敢直接武力硬上,顶多只有影响,而不是致命的。
说起来,很有意思,美国不敢在东亚折腾,却终于在刚果动手,就在九州日本、南华闹腾的同时,刚果爆发了大规模内战。
安理会五常有四家都参与其中,都有雇佣军出现在战场上,一些美国雇佣兵驾驶着一些二战时期的螺旋桨飞机肆无忌惮的轰炸刚果人民解放军和斯坦利维尔,造成多人死亡。
既然美国人这么嚣张,谷雨也没必要客气,下令昆仑省生产兵团以朝鲜雇佣军名义上阵,第一阶段是负责斯坦利维尔和其他矿区的防空,同时从美国引进的P 51螺旋桨飞机也出现在战场上,正好可以让年青飞行员做一些历练。
为避免万一,中国也往昆仑省增派歼50战斗机和防空导弹等,若是未来美国运来了喷气战斗机,那中国的战斗机也可以用上,同时国产雷达和防空导弹也可以上阵,若是美国人把F4用在了刚果,想办法搞下一架,那帮助就大多了。
虽然歼50战斗机比较短腿,不过中国空军此时有轰油5B(B29改装)空中加油机,从中国西部机场起飞,前往天方省,重新休整补油后,可以前往昆仑省,虽然这种空中加油办法成本较高,但一旦美国直接封锁,还是可以这样操作的。
虽然这些现成的装备不如美国,不过有雷达支持,一代机与二代机的差距并不大,而且中国也不是没有二代机,不管是米格21,还是苏7,中国都引进了两个飞行团,主要目的是探索二代机的使用规律,未来也可以与歼6进行红绿空战演习。
若是美国人逼得太紧,中国也可以从苏俄引进米格21,和美国人打一打,老毛子肯定也是乐意的,当然了,不到万不得已,中国也不会在引进米格21。
事实上,这场战争打成什么样的结果,哪怕卡比拉的东刚果丢失大半,谷雨并是不在意,刚果的矿山虽然重要,但现在中国还用不上,现在中国在刚果的收益也比较有限。
就算刚果的基础设施和厂矿被美国人炸得稀巴烂,他也无所谓,未来重建就是,他更多的是通过这场战争告诉美国人,中国不是老毛子,压根不吃讹诈那一套。
而随着昆仑生产兵团上阵,美国人自然有所察觉,各种舆论攻势不断,直接说朝鲜雇佣军是中国军队装扮的,还放了一段录音。
谷雨的做法很干脆,一边反击美国,历数美国历次干预他国内政的种种操作;一边坚决不承认,表示朝鲜曾经有几百万人在中国,懂中文的人非常多,而朝鲜政府也表态接受了人民刚果的要求,这也是对美国无缘无故制裁朝鲜的回应,要求美国撤销对朝鲜的所有制裁。
而在联合国会议上,中国表态承认刚果的领土和主权完整,但绝不接受任何国家以武力单方面改变刚果现状,中国可以协助说服朝鲜雇佣军撤出刚果,但前提是各国雇佣军都得撤走,大家都不要干预刚果内政,没理由美国天天飞机轰炸,中国就不能派飞机拦截。
中国态度非常强硬,而苏俄也在刚果问题上也支持中国,苏俄甚至和中国商议,派出古巴雇佣军的问题,不过谷雨建议古巴雇佣军最好去莫桑比克和安哥拉折腾,原因很简单,这两个国家说葡萄牙语,而葡萄牙语与西班牙语相互之间听得懂的,古巴过去活动也容易。
苏俄听完,觉得似乎不错,南部非洲资源丰富,家底雄厚的苏俄并不是太在乎,但南非实力不够,却妄图独霸南部非洲是苏俄不能接受的,现在中国被美国压制,苏俄乘机插手非洲,尤其是南部非洲创建影响力还是不错的。
有了苏俄支持,美国利用安理会搞事也不可能,而此时因为美国对朝鲜军政府的制裁,中国和朝鲜的关系反而更进了一步,朝鲜军政府实在不明白美国为什么和他们过不去,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朝鲜军政府只能更加靠近中国。
相比于民选政府的内斗,军政府执行力也强多了,而到了此时此刻,谷雨对朝鲜已经没有必要再打压,他开始正儿八经的援助朝鲜,进一步加大对朝鲜的投资,帮助朝鲜提高煤矿开采能力,创建更多的水电,创建钢铁厂、炼化厂、水泥厂等等,项目增加了不少。
同时两国就朝鲜进入香港经合组织的各项谈判进入到新的阶段,两国也进一步降低了彼此关税,朝鲜人前往中国务工的阻力进一步降低,这也有利于缓解朝鲜的经济困难。
奇葩的是,本州日本并没有随同美国落井下石,他们也和朝鲜达成了一些协议,一是尽可能与中朝交好,解决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乘着朝鲜困难,相对好谈判。
二也是为了未来发展,比如日本所需的优质煤炭问题,日本虽然可以从澳大利亚进口,但如果只从澳大利亚进口,那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但不管是朝鲜还是有婆罗洲三国、亦或是苏门答腊,都是中国影响区,日本想进口,不示好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九州日本两边吃好处,本州日本自然看得到,他们也非常清楚中国的市场有多么巨大,而随着本州日本的发展,加大对中朝和九州日本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对于本州日本的做法,美国人并没有干预,原因很简单,美国一开始以为朝鲜军政府政变是中国策划,最起码也和中国有关,美国想通过制裁获得一些筹码,但没想过中国不理睬,而朝鲜国内的亲美势力反而纷纷抱怨,美国方才知道走了错棋。
美国不可能白白解除制裁,这个筹码多少还有些用处,对付不了中国,完全可以对付朝鲜,逼着朝鲜军政府做一些让步,这也有利于朝鲜国内亲美力量的发展,所以美国拿着制裁要求朝鲜不再对外输出朝鲜雇佣军,很显然老美无中生有的搞法,朝鲜军政府自然不干,现在又不是活不下去。
所以对于本州日本钻空子,美国人自然是赞同,这回的本州日本还是偏弱了一些,但美国又不可能无条件开放市场,本州日本在东亚地区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发展的更快,对九州日本和朝鲜,以及其他东亚国家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自然对美国更有利。
即便是中美之间,虽然这段时间吵吵闹闹,甚至还在刚果打了起来,但奇葩的是,也就在这段时间,中美两国的经济合作反而越来越多,中美谈判多时的石化领域合作协议签字,中化总公司和美国合作,准备在中国山东投产一套30万吨合成氨-尿素生产线,中国还购买了相关的专利。
中美两国石油公司在海上石油勘探、乙烯、人造丝等等领域都加深了合作,中国甚至还批准美国石油企业勘探中国的渤海湾和富国省周边海域,这些地区都被认为极有可能勘探处石油。
打架归打架,合作归合作,中美两国分得很清楚,只有在华投资多了,未来美国才能更多的分享中国入关的红利,说到底,中国的实力还不足以挑战美国,中美是比较正常的霸主和地区大国之间的矛盾,与美苏之间涉及到意识形态的激烈冲突完全不同……
也正是因此,在与美国合作的同时,中国和苏俄也签署了三个合作协议,一是为了尽可能更快的解决蔬菜供应问题,老毛子决定在乌克兰南部拿出一个小农场,总共1200俄亩土地,与中国合作,专门用于生产蔬菜。
老毛子实在无法容忍农业部门的低效,既然自己搞不好,那干脆与中国合作,自己做地主,看看中国人到底是怎么解决苏俄集体农庄的,或许能找到一些突破。
二是苏俄允许中国在列宁格勒搞一个工业园区,好生产一些轻工业品,由中国全权经营,本来在中国国内生产的轻工业品直接搬到苏俄进行,与农业的想法一样,老毛子也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轻工业品生产能力,看看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如何改进。
这两合作也是正在进行的苏俄柯西金经济改革的一部分,前世的柯西金改革只要是对内放权,搞经济核算,那是因为没有比较,这一世就完全不同了,中国这些年的经济发展对苏俄的冲击很大。
由此也可以看出,苏俄现在的急迫心情,1963-1964年不仅仅从中国疯狂进口,也跑到美国少量进口,这是耻辱,不能再做了,必须解决问题,既然自己搞不定,那就让中国来搞吧!
为了有效的说服党内的同志,苏斯洛夫同志借用了列宁同志的新经济政策,当年是苏俄国内亟待恢复,现在是苏俄的农业和轻工业生产越来越落后,苏俄做一些引进合作已经是必须。
到了此时此刻,苏俄国内类似于赫鲁晓夫这样“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已经不多了,苏共中央局里面更是一个没有,苏俄高层现在想的是自己过得好的同时,把苏俄更进一步。
昔日小老弟的干部们虽然被约束的很厉害,但他们的子女既可以为国服务,又可以勤劳致富,苏俄同志不了解也就罢了,这三天两头的见面心里能不痒痒吗?
而科兹洛夫同志能够成为苏共新的第一枢机也离不开大家伙的支持,自然也不方便太多压制大家伙的正义呼声,所以科兹洛夫等苏共高层思考再三,不得不小心翼翼的第一步,效仿中国在他的老巢列宁格勒搞了一个工业园区。
工业园区的中国企业怎么管理,苏俄政府自然管不着,其所需要的管理人员和普通职工,自然是从苏俄招聘,苏俄各地的职工介绍局负责提供人员。
虽然伟大的苏俄不存在失业问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总有那么一些人不适合新工厂,所以苏俄十万人口以上的城市都有职工培训和介绍局,让一些被淘汰的人可以下岗再就业,很显然这就有空子可以钻,比如说,一位苏俄高干的子女前往中国企业,中国企业愿意给多少钱,苏俄政府总不好管……
而为了让中国企业多给钱,这就涉及到第二个问题,这些中国企业不可能什么都从国外买,大部分原材料和设备都肯定来自于苏俄,苏俄官员自然可以提供一些便利,所以不可避免就有交易,你把我的女儿安排好了,我给你们好处。
科兹洛夫知道,柯西金知道,但相比于苏俄轻工业毫无挽救的不断衰落,他们愿意付出一些代价,这也会让干部队伍更稳定,而且工业园区在他们的老巢,若是有什么不对,他们随时可以拉闸。
想出这样的办法,也是因为赫鲁晓夫同志退休之后,中苏两国的边界贸易更加蓬勃发展,苏俄高层总不能坐以待毙,与其被动应对,还不如开一个口子,让中国企业到苏俄生产,不仅方便控制,还能带来税收收入,也能控制走私,一举三得。
第三个合作是制造水面舰艇为主的苏俄波罗的海造船厂和中国南方造船集团合作按照西方标准生产,研发一种十万吨级超大型油轮,并在两国的造船厂同时制造。
柯西金发现中国造船工业发展迅速,认为里面有不少值得学习的地方,同时也想学一学西方标准,苏俄也不能光出口原料,最好也给西欧卖一些高端船只,但标准不同又限制了苏俄企业外贸船只的发展。
谷雨听完后,认为造船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苏俄人力成本较高,搞普通船只竞争不过中国,就提议两国共同研发十万吨以上的大型油轮以及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搞出来之后,既可用于天方省的海上油气运输,又可用于中国或者其他国家从苏俄进口油气。
此时世界最大油轮已经搞到了十万吨级,正在向20万吨级进步,中国在这一领域技术上有些缺陷,设备上也有一些不足,苏俄倒是可以造出来,但苏俄制造这玩意的动力不够。
苏俄和主要贸易伙伴东欧国家之间用石油管路就行,也用不上海上石油运输,所以意义不大,不过听谷雨这么一说,苏俄突然觉得未来这种油轮卖给印度、古巴还有其他靠拢苏俄的国家都行。
而LNG船只,虽然两国都有一定的研发,但两国都不怎么样,所以中苏两国一拍即合,就启动了两种船只的联合研发,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船只,比如破冰船,比如木材运输船,两国都准备联合开发。
如此一来,苏俄这一次柯西金改革相比于前世,自然有了不小的改变,谷雨对于苏俄的改变非常满意,老毛子学习中国,哪怕是偷偷摸摸,小心翼翼,那也是学习,这自然堵住了党内一大批思想偏左的同志,让他们不方便再跳出来。
在达成三项协议后,他对专程过来的柯西金说苏俄要想办法把居民手里多余的卢布回收,要不然苏俄在农产品和日用品领域的短缺很难消除,人民手里的钱太多了!
柯西金此时也已经有所察觉,不能由着老百姓拼命买,要是仅仅购买一些日用品也就罢了,关键是老毛子太爱喝酒了,喝酒不仅仅容易酗酒,搞出种种事端,而且也耽误生产,总有那么一批人喝酒旷工,真得让人烦透了!
谷雨认为最好的办法也是房地产,国家提供免费的赫鲁晓夫楼,基本解决了有无问题,但赫鲁晓夫楼住得不太舒服,而且不利于人口增长,科兹洛夫同志有理由让人民住得更好一些,为什么不建设一些高档一些的楼房,让那些不愿意住在赫鲁晓夫楼的家庭购买。
社会主义不是平均主义,是按劳分配,这些人通过合法劳动赚到了钱,购买一些属于他们的高档楼房不是应该的吗?如此他们腾出来的赫鲁晓夫楼,又可以安置新入城的群众,国家既回收了一部分货币,又让人民满意……
柯西金应该是听进去了,但他能不能执行,谷雨不知道,不过他也无所谓,苏俄要想活下去,就必须坚持意识形态,而坚持意识形态又没办法进行彻底的改革,这个死结根本解决不了,被中国赶超就是必然的,对此,谷雨有足够的信心,因为他正在西安参观中国赶超的标志性产品歼6。
1964年8月,在遇到了无数困难后,中国第二代战斗机歼6已经完成了详细设计,进入到最后的制造阶段,谷雨参观时,工厂已经在组装第一批次用于各项试飞的6架战斗机,机头已经看的非常清楚了。
因为发动机的限制,这款飞机估计很难达到双2的二代机标准,最大速度只有1.8马赫,暂时没办法作为截击机使用,虽然机动性、低空性能都还不错,但在很多人看来,只能算是准二代机。
不过谷雨的看法恰恰相反,他认为这款飞机是三代机思路,虽然技术原因,限制了性能,但改进空间巨大,应该是2.5代机,可以说这是中国空军超越苏俄空军的起步之作。
在这款飞机的研发过程中,中国航空人一直和英国有各种交流,对西方飞机研发思路有了非常深刻的了解,也就逐步摆脱了苏俄思路的影响,事实上变成了一款西式飞机。
这款飞机最大的亮点是航电系统,十分大胆的采用晶体管和小型集成电路取代笨重的电子管,不仅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性能,还有效的减重。
而第一代数据总线技术虽然对飞机性能提升很有限,但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子系统和全系统的稳定性,更重要的是,相比于歼5、歼50等火控系统非常落后,甚至说相当原始的战斗机,歼6的火控系统有了长足的进步,或者说是革命性的进步。
新型火控计算机可为飞行员提供格斗、空空导弹、快速射击、前置跟踪等参考,快速射击时,计算机模拟连续弹丸流的命中点,飞行员从而可以迅速捕捉到快速开炮拦截敌机的准确时机。
前置攻击时,计算机将瞄准光环投射在由目标距离、飞机动态、距变率决定的适当位置,飞行员调整飞行姿态使光环套住目标,即可瞄准攻击,空地作战时也有多种状态供不同用途……
不过这一套航电系统研发非常困难,动用了包括中科计算在内,中国最优秀的电子人才,用了将近十来年,中间因为集成电路技术的进步,又连续进行了修改,东西是搞出来了,但到底有多强的实战作用,里面有多少Bug,上下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可以肯定这一套航电系统的完善需要很长时间。
更让航空系统和空军头大的是,一大堆航电系统的引入,也让歼6的造价直线飙升,米格21的造价已经突破了百万美元大关,而歼6的研发经费肯定在5亿胜利币以上,单机造价更是达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1600万元(按照现在的汇率,超过了240万美元)一架歼6竟然相当于两架多米格。
若是一架歼6敲不掉两架米格,歼6的研发就是失败的,很明显可能性并不大,所以中航工业和空军现在压力山大,幸好谷雨非常关心这一款战斗机的研发,做了多次指示,可以说这一款战斗机完全按照谷雨同志的思路研发的,可以说谷是谷雨背得。
不过参观时,谷雨显得不慌不忙, 他笑着安慰道,“就算这一次我们的飞机没有达到理想性能,但那一套航电系统研发过程中,取得的多项技术突破还是很有值的,很多东西可以用在民用工业上,只有实现了军民融合发展,中国航空工业才会有大的进步!”
此时此刻,谷雨的威望非常大,大家伙就算心中一大堆疑问和担心,甚至是不满,也只能等待,谷雨也不着急,这款飞机就算不好,一步步改进,也会提上来的,而老毛子的飞机又有多少改进潜力?谷雨看的是未来,压根不是现在。
这一年是中国航空工业爆发之年,不仅仅华德56试飞即将完成,开始商用,运6、运7这两款用途不同的运输机,还有直3、直4这两款用途同样不同的直升机都陆续开始试飞。
除此之外,中国用了十年时间,也基本完成了对轰六(米亚4)的研发,苏俄曾经计划用D20P发动机改装米亚4,不过因为米亚4装备数量不多,最后D20P并没有装机,最后经过谈判,苏俄把相关设计也一并送给了中国,所以国产轰六直接就采用了D20P发动机,这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航程。
按照计划,轰6完成研发后,会迅速启动一款加油机的研发,以取代已经落后的轰5B,毕竟属于螺旋桨飞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