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新时代新股东

新时代新股东 第122节

  而黄文秋被调到南京光学厂,也跟丁承德有一定的关系,每一段时间,她需要给谷雨一个报告,相比于奥林巴斯,丁承德相对更担心南京光学厂,黄文秋在南京厂,她自然会知道一些内幕……

  李锡文虽然不清楚这些,但丁黄两人接触较多,丁承德对南京光学厂那么关注,他当然有些不放心,是不是南京光学厂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

  除此之外,李锡文也得到消息梦想电子跑到上海投资去了,他自然想把中科计算搞过来,中科计算一直想搞程控电话交换机,他就想推动中科计算和南京通讯领域的研究所合作……

  交谈过程中,丁承德告诉李锡文,相比于体制比较灵活的奥林巴斯,南京光学厂的发展并不是很理想,建议他早一点推动南京光学厂进行改革,同时也提醒他,庞然大物柯达就要投资中国,他们若是倾销,国家会管,但若是不过分,国家也不方便管。

  如此一来,国内相关光学企业的压力会非常大,而光学厂具有空前重要的军事意义,南京光学厂要居安思危,以后的日后不会好过,省内要多一些支持,也要尽快调整体制上的弊端。

  李锡文默默点点头,丁承德既然敢这么说,就说明这不仅仅是她的看法,很可能谷雨同志也关注到这件事,他回去需要注意,尽快推动相关改革。

  对李锡文提出的第二件事,丁承德告诉他,明年电子信息部就要成立,李国鼎同志已经当选中央候补委员,即将出任电子信息部部长,这也意味着中科计算的程控电话交换机研究已经没什么阻碍……

  李锡文明白,丁承德是婉言谢绝,不过李锡文敏感的意识到程控电话交换机的重要性,谷雨同志一般不会亲自下场,既然下场了,就说明至关重要,那他也得抓紧,中国这么大,有几个搞程控电话交换机的企业也不例外。

  见李锡文有些失望,丁承德告诉了他一个消息,东欧工业强国捷克已经决定推动国内骨干企业与中国合作,李锡文眼睛一亮,他立刻想起了斯柯达和太脱拉,还有雅克齿轮箱。

  安徽的芜湖汽车这些年发展的还算不错,但毕竟只是国内二流车企,与上面的大厂差距日渐拉大,又没有上海、北京、广州的区位优势,想搞合资比较难,而且李锡文这几年和英国人打过交道,他很清楚洋鬼子想的是市场,给技术并不爽快。

  如果与捷克合作,那就非常棒了,只要付出一些代价就能搞到技术,还可以把捷克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搞到中国,这些人的水准明显高多了!

  李锡文向丁承德表示感谢,表示自己立刻去操作,丁承德笑着点点头,她又想起了弟弟,这小子在捷克浪了几年,现在要去瑞士读研究生,也不知道他的医学到底怎么样?

  而与此同时,曹元鹏同志收拾一下进中南海,他很快就要承担一份重任……刚刚完成换届相关工作的谷雨并没有闲着,他可以接受吕东被差额,这是党内民主,既然他敢搞差额选举,就意料到这一天,但同样的,中央对吕东在任时期,湖南人事安排做一个梳理,也是应该的!

  若是调查结果,证明吕东做得很好,并没有辜负组织,谷雨就要给他正名,让他更进一步,并不是每一个被差额的同志都有问题,若是因为差额,导致党内同志不敢做事,用人顾虑重重,那才是大麻烦!

  谷景生同志刚刚上任,让他来负责处理,曹元鹏同志具体执行,好好立立威,要不然他这个第二枢机还怎么干,必须给那些敢任事,敢得罪人的同志更多的机会!

  要说起来,谷雨现在相当怠政,要不是这件事直接牵扯到中央候补枢机的人事安排,他也懒得管,反正现在的干部素质也就这么回事,他尽量用正派人,用那些被历史证明的正派人,但他记得的正派人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他真正在意的还是科技,科技进步了,很多问题反而会得到改善。

  就在最近,世界上第一颗实用型商用通信卫星-国际通信卫星-I发射升空,为北美和欧洲之间提供通信服务,比较清晰的跨洋电视直播终于实现。

  此时中国第一颗实验用通信卫星也已经上天,目前效果还不错,不过这是一枚小容量通信卫星,电视信号也不是很清楚,虽然真正的实用卫星即将发射,但必须发射4颗卫星才能组网,很显然这是一个非常仓促,甚至是很难实现的任务。

  所以为了下半年在北京新城的国庆阅兵,以及明年的世界杯全球着想,谷雨希望与美苏两家合作,借用他们的卫星,保证中国全境,乃至于全球都能看到相应的直播……

  相应的谈判比较顺利,两国都答应提供相应服务,但通信卫星的战略意义十分重大,不可能一直依靠国外,所以他在中南海和李强一起倾听了相应报告,同时也听取了科研人员对美苏宇航竞赛的看法。

  钱学森认为在这场竞赛中,苏俄虽然起了个大早,但美苏之间的距离已经进一步缩小,美国人很快就会后来追上。

  钱学森举了通信卫星为例,美国去年发射的“辛康-3”通信卫星已经直播了奥运会,虽然图像质量并不理想,但新发射的“国际通信卫星1号”则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明显的改进。

  而去年苏俄连续两次发射“闪电”通信卫星都不成功,第一次发射后第5分钟,由于第二级火箭发动机故障而失败;而第二次发射尽管卫星进入了预定轨道,但天线没有展开,因此无法接收和发送信号,变成了太空垃圾。

  尽管苏俄的第三次发射成功,但仅仅六个月后,“闪电”的信号开始减弱,根据中方得到的消息是苏俄的太阳能电池板无法承受外层空间剧烈的温度变化,失去发电能力。

  而且美苏的卫星分量也差距很大,“闪电-1”通信卫星功率为460瓦,比美国“国际通信卫星1号”的40瓦要大得多,但苏联卫星的质量也超过了美国卫星的十倍以上。

  “国际通信卫星1号”就是一个直径760mm,高640mm的小圆筒,重量只有149千克,而“闪电-1”长4.4米,太阳能电池板展开后宽度达8米。

  听到这里,谷雨有些吃惊,“这苏俄的通信卫星怎么搞得那么大,是电子系统的问题吗?”

  “问题不仅仅如此,我们与苏俄同行交流发现,苏俄对于人造卫星的商业应用价值不敏感、不重视,他们更加关注卫星的军事利用价值,大都按照军品来看待卫星的科研生产。

  苏俄根据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上获得的经验,要求设计的武器结构必须简单,对寿命和维护方面则不做过多要求,他们既然将卫星看作是军品,自然也不会将其寿命长短当作一回事,而是更看重数量,这一点从其卫星的外形就可以看出,它们的卫星针对太空环境的防护很粗糙……”

  “闪电通讯卫星的寿命怎么样?”

  “设计寿命是2年,但因为太阳能电池板的问题,六个月就不行了!”

  “乱弹琴!”谷雨直接摇头,李强也是摇头,“只能说苏俄同志太豪了,通信卫星需要大推力火箭,发射一次就是几千万美元,而初期各种基础建设投资更是巨大,他们到底有多少家底,可以支撑这么折腾!”

  “罗科同志也说,苏俄现在是饮鸩止渴,太浪费了!”

  “别人家的事情,我们不要多管,我们能帮的帮,他们愿不愿意学习是他们的事情!”

  到了今年之后,中苏关系已经比较冷淡,四月份的苏俄卫国战争胜利二十周年庆典,苏俄方面邀请了谷雨,但谷雨并没有过去,而是以筹备十一大为由,安排何孟雄同志率领中国代表团前往,这也让苏俄高层大失所望。

  或许是因为中苏关系的冷淡,苏俄在阿富汗问题上明显有些束手束脚,从今年开始,美国空军加大了对阿富汗北部的空袭,苏俄一直犹犹豫豫,这更让谷雨有些小瞧,老毛子总是这样,不过这也是好事,希望美国人可以更多的出现在阿富汗!

  事实上,谷雨并不知道,苏俄现在这么犹豫,不敢与美国硬碰,也跟中东战场上米格21的表现有关,自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进入了对抗消耗阶段,双方一直在保持着小规模的摩擦冲突。

  但去年开始,苏俄增加了对埃及的增援,这也让以色列相当恼火,美国也开始增援以色列,F4鬼怪战斗机也出现在支持名录中。

  等看到中国干掉了美制F4鬼怪战斗机之后,老毛子心里痒痒,此时正在中国分析F4战斗机残骸的苏俄专家告知国内,F4战斗机的发动机和航电系统格外出色,建议国内想办法仿制,虽然中国愿意和苏俄合作,但苏俄却不大愿意和中国人一起玩。

  而按照苏军的想法,中国的歼50不管是一代机,加装导弹之后,顶破天就是一代半,却可以干掉F4,苏俄的米格21搞定F4不是手到擒来?

  也就在去年年底,两架美制F4鬼怪战斗机在以色列飞行员的驾驶下对埃及境内进行侦察飞行,这种拍照任务非常危险,经常会被敌机拦截。

  就在飞行员准备返航时,发现有几架米格21战斗机正在远处徘徊,这种情况在以色列空军看来再正常不过,但地面监听的以色列515情报部队听见了一些不寻常的情况正在发生。

  原来出现的几架米格21,竟然是苏俄飞行员在驾驶作战,通过分析截获的录音带,以色列人十分吃惊,然后立刻和美国约翰逊总统通报了情况。

  美国人同样大吃一惊,随即请求以色列人保持克制态度,因为录音带的内容很明显证实了一件事:苏俄不仅出售武器给埃及人,并且帮他们培训军队,而且还不断派遣地面部队和飞行员进入埃及,他们不放心埃及空军的战斗力,竟然驾驶埃及空军的米格21,也就是说,苏俄已经亲自下场加入战斗了!

  这也标志着战争向着更危险的方向发展,以色列人当然不愿意和苏俄这种超级大国直接对打,更不愿意他们的势力介入中东的纷争,他们不想升级危机,国防部长达扬要求空军司令不要再继续向埃及境内派遣侦察机。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军火被派送至苏伊士运河沿岸,随着苏俄飞行员驾驶的战斗机对以色列侦察机和轰炸机穷追不舍,以色列不干了,苏俄这么搞下去,以色列还活不活了?

  以色列空军经过精心准备后,对苏俄来了一次钓鱼执法,由以色列王牌飞行员们驾驶着4架F4鬼怪战斗机从以色列机场起飞,飞过了苏伊士湾,首先袭击了附近港口的埃及军队阵地。

  这些飞机模仿A4天鹰的战术动作,希望能引诱苏军上当,因为A4天鹰的机动性能比米格21差,所以地面上的埃及人和苏联人从雷达上可以判断这些空袭的敌机都是A4天鹰。

  雷达上还显示了另一个光点,它正在从北向南飞行,雷达操作员判断这是一架幻影侦察机,实际上它是由4架幻影战斗机紧密组合飞行的一个机群,飞行员还向地面故意汇报侦察任务进展。

  苏军上当,以为天上只有一架侦察机和4架A4天鹰战机,可以轻而易举吃掉它们,而更可怕的是还有8架战斗机从以色列机场起飞在西奈半岛的山脉中低飞躲避敌军雷达侦测,而苏俄对此一无所知。

  苏军出动了4队米格21战斗机,每一队都有4架战机组成,也就是整整16架苏俄最先进的米格21战斗机,其中三个机队被派去拦截那架所谓的侦察机,一个机队被派去拦截正在空袭的“A4天鹰”,几分钟以后,又有4架米格21升空去增援。

  但在天上,一切局势都开始发生逆转,苏军惊愕地发现那架侦察机已经变成了4架幻影战斗机,对方扔掉副油箱直冲了过来。

  而那几架“A4天鹰战机”也现出真相,它们是F4鬼怪战斗机:在与中国空战吃亏后,美国对F4的使用更加小心,更加注意在己方优势空域作战,好充分发挥高空高速的优势。

  相关注意也告知了以色列,这4架F4战斗机直接拉升高度,然后向米格21俯冲下来,然后8架埋伏的幻影战斗机也突然出现在米格21面前。

  以色列此战准备十分充分,他们还使用先进的电子设备压制住了苏俄空军和地面指挥系统的无线电频道,而苏军又习惯听取地面指挥指令,所以苏俄空军立刻陷入群龙无首状态。

  在一场仅仅两分钟的空战中,米格21被一连打掉了5架,以色列空军轻松胜利后,没有继续追打其他的苏军飞机,而是适可而止,选择了撤退。

  一开始,苏俄在无线电里还强自镇定,但时间一长,很多人开始恐惧,一些人试图逃跑,另一人努力回击敌机,到最后,连地面指挥都失去了冷静开始直接呼叫飞行员的真名……

  埃及的苏军顾问们恼羞成怒的他们疯狂指责埃及空军都是一群笨蛋、蠢猪,这也极大的伤害了埃及的感情,明明是你们不行,竟然还说我们?

  再加上这几年,苏俄对埃及态度越来越差,一会要这个,一会要那个,纳赛尔心情自然很不好,不过他还在硬忍着,埃及现在还没有完成准备,他还离不开苏俄。

  而此时对苏俄越来越失望的他想办法更多的进口中国的歼50,希望可以用歼50对付以色列的战斗机,所以,他把一批埃及飞行员分散到拥有歼50的其他阿拉伯兄弟国家中训练……

  而得到惨败的消息之后,莫斯科被这个消息震撼了,他们已经意识到己方的二代战斗机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再联想到中国空军只引进了24架米格21,然后就不再引进,宁愿用歼50去对付,苏军更加不安,面对美军在阿富汗方向的挑衅自然变得格外小心,殊不知这样做,恰恰刺激着美国人更加嚣张!

第121章 该解决了

  科兹洛夫和新当选的苏共中央枢机马祖罗夫吐糟,“真羡慕南方的那位,他现在越来越轻松!”

  马祖罗夫劝说道,“联盟正变得越来越好,您也会和谷一样轻松!”

  科兹洛夫微微晃晃脑袋,他很清楚的知道马祖罗夫在宽慰他,事实上,他现在只是集体领导中最突出的那一个,和拥有绝对权威的谷雨差距非常大。

  就在最近,通过一系列政治斗争,科兹洛夫终于压制住了人缘非常的勋总,把马祖罗夫推到了苏共中央枢机的位置,而乌克兰帮的二号人物基里连科则转任俄罗斯联邦部长会议主席的位置。

  虽然科兹洛夫获得了胜利,巩固了自己的政治地位,牢牢压制住了勃列日涅夫,但与此同时,他也不得不付出了不少代价,他不得不承诺提升苏俄红军的政治地位,换句话说,苏俄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未来将担任苏俄中央局委员。

  而且在军事上,他也不得不做出了一连串让步,比如取代米格21,可以对标F4战斗机的米格23和苏24已经获得了大量的经费,又比如苏俄新一代坦克的研发;当然还有苏俄在航天领域的拨款也要大幅度增加,苏俄绝不能让美国第一个登陆月球……

  在国力远远逊色于美国的当下,苏俄如此高强度的军事开支会带来什么,科兹洛夫当然清楚,可他又没有办法,幸好在付出了一定的名声受损下,科兹洛夫楼的租金终于可以多收一些,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目前遭遇的财政困难,虽然他经常被人讽刺。

  还有苏俄的香肠,喜欢全肉的苏俄香肠终于效仿中国进行了配方改革,加入了酱油、骨粉、亚硝酸盐、淀粉和乳化剂等等,这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肉类的巨大消耗,虽然此举同样经常被人讽刺……

  但不管怎么样,这些办法让苏俄的困难得到了改善,可即便如此,消费品的问题还是越来越明显,人民抱怨苏俄都能够把人送上天,为什么不可能提供更好的超过中国的毛巾,为什么不可以比中国的毛巾有更多的花色。

  人民同样抱怨产品的质量问题,一哥罐头厂厂长在保加利亚展览会上发现保加利亚的罐头比苏俄好得简直天上地下,问你们是怎么生产的,保加利亚人回答,我们是苏俄援建的工厂,就完全按照苏俄规定的流程生产啊!

  人民还在不断抱怨服务问题,售货员服务态度恶劣,商店想关门就关门,最让人不能接受的市排队,无处不在的排队,以及因为排队,而出现的抢购。

  俄国人每年光在排队买东西上就花掉了三百亿个工时,这还不包括花在裁缝店、理发店、邮局、储蓄所、干洗店、各种空瓶回收站的几十亿个工时,但仅就三百亿个工时来说,就足以让1500万工人按每周40个小时计算劳动一年了……

  商品错配非常严重,有些商品堆积如山,但有些必需品却严重不足,即便有中国进口商品补充,但缺货的商品数不胜数,虽然不是永久性的缺货,但谁也没法预料什么时候有货。

  肉类、水果、蔬菜等基本食物匮乏的情况还非常突出,在下瓦托夫斯克和布拉茨克这样的城市,到了冬天,食物商店里的肉品部干部关门大吉,即便是莫斯科西北150里的加里宁,除了熏红肠和香肠以外,什么东西都买不到。

  即便有货,诸如牙膏、毛巾、斧头、锁、吸尘器、陶瓷餐具、壁炉柴架、地毯以及从烘烤面包器到汽车等的零配件、时新服装以及美观大方的鞋子等等,人民的第一选择永远是中国货,而排在中国前面的则是美国货、欧洲货,甚至是东欧货。

  买东西总是和大规模的摸彩票一样,柯西金告诉他,有一个朋友的孩子,是驻外记者,待在北京时间很长,刚回到莫斯科时,他觉得商店里备货还是相当充足,没有感受到消费品匮乏,但等到他以住户身份开始认真的上街买东西时,他迅速体会到种种困难。

  当他需要为自己的孩子买教科书时,他发现六年级的教科书已经售完了。没有多久,他又想给十一岁的女儿买双芭蕾舞鞋,结果发现在这个以芭蕾舞演员辈出的国度里,在莫斯科竟然找不到八号的芭蕾舞鞋,相反,在根本不怎么跳芭蕾舞的中国,他却可以在王府井的一个专卖店卖到了。

  国营百货公司坐落在红场,可以说闻名遐迩,但那位记者想为自己买双鞋,可他穿得尺码的鞋子一双也没有,只有凉鞋和单薄的轻便鞋,售货员还建议他不要买,说那种鞋子不耐穿,可以等地下市场搜寻质量更好的中国货。

  记者想买搪瓷器皿,但俄国只有锌铝合金的器皿,但它会使食品沾上一股味道,而不锈钢、铜制品或者塑料制品都没有……

  柯西金转述那位记者的最后一段话,科兹洛夫记忆犹新,“那些让人印象十分深刻的备货充足的商品,大都是挂在衣架上的粗制滥造或者样式过时的各种服装,或者是俄国家庭妇女不要买的、放在架子上的茶壶、锅子以及其他冷门货。”

  整个中央局都知道要改革,但不管是他,还是柯西金,亦或是其他人,都只能做一些修修补补,但还是按照计划来经营管理,而不是为了满足下面消费者的需要,所有的商品生产都是为了完成计划,而不是为了出售而生产,这种荒唐的现象让很多人十分迷惑不解。

  实际上,不是科兹洛夫不想改,意识形态原因是一,但不是关键,关键是联盟通过计划经济把十五个加盟共和国串联在一起,使得整个联盟成为了一个整体,若是效仿中国一样改革,生产棉花的乌兹别克斯坦因为交通不便,必然会创建一套属于自己的产业链,然后呢?他们寻求独立怎么办?

  还有东欧,匈牙利盛产铝土矿,但苏俄不准其发展炼铝工业,而是自己低价收购原料,再向匈牙利供应铝锭,原因很简单,只有这样的方式,才能够将匈牙利经济和苏俄捆在一起,要不然呢,只要苏俄一放手,匈牙利就跑到西方那边去了!

  但不改又不行,农业这个变量很大,轻工业由于中国的输入变化也很大,而谷雨所说的,未来有可能存在石油价格引发的变化同样非常大。

  所以有一种声音是干脆放开轻工业品生产,不要定计划了,但轻工业生产需要机器,需要钢铁,需要化工,这些如果都是可变量,重工业的计划就没办法做了。

  更重要的是,重工业与军工息息相关,而为了满足越来越膨胀的军工生产,能够分配给轻工业的资源是有限的,除非重工业能够提供足够多的剩余。

  最后大家的结论是先扩大从中国进口吧,至少从中国进口不需要外汇,同时进一步减少已有的轻工业品生产,更多的进口中国的东西,反正生产的东西,人民也不喜欢,那还不如不生产,把宝贵的资金用在重工业上。

  而这样操作的结果是既节约了资源,又可以减少人民的抱怨,而等到未来中国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减少对苏俄重工业原料产品进口时,苏俄的轻工业品必然会出现巨大的缺口。

  此时,苏俄的重工业原料产品则有巨大的过剩,这个时候,再实质性的取消轻工业品的生产计划,相关企业想怎么生产就怎么生产,谁搞得好就奖励谁,反正到时候苏俄有足够的重工业原料,受到的冲击是有限的。

  本来科兹洛夫还比较犹豫,但现在中国的野心越来越大,他们越来越不满足于目前的国际定位,他们想尽办法挖苏俄的墙角,他们还不愿意和苏俄站在一起,他们甚至正在向美国人摇尾乞怜……

  偏偏此时美国在阿富汗逼得越来越紧,所以权衡再三,科兹洛夫决定就这么干,苏俄来了一个矛盾重重的两手,一方面是理论上加大对谷雨的批评,同时进一步斩断中国和东欧的经济联系,他决定逼迫东德取消与中国已有的各种合作,也不让捷克与中国合作。

  但与此同时,苏俄在经济上,却打算更多的进口中国的农产品和轻工业品,不再顾忌重重了,苏俄进口的量越大,自然会捆绑相当多的中国企业,谷不是非常擅长算账吗?他倒要看看,谷能不能割舍这么大的寻求。

  要说起来,这一切还都是学习的谷雨,当年他就是这么对付钢铁的,一边收拾中国周边的各国党,一边批评钢铁,一边却扩大与苏俄的贸易,现在苏俄以同样的方式还给中国。

  就这样,在1965年的夏天,在苏俄的巨大压力下,东德十分遗憾的宣布取消与中国的多项技术合作项目,而捷克原来与中国商谈的合作也宣布泡汤,以后中国可以从两国购买工业品,也可以出口轻工业品,但仅仅是贸易合作,技术合作什么的,苏俄不同意!

  而与此同时,苏俄来了一个十分矛盾的两手,苏斯洛夫指挥《真理报》加大了对谷雨的批评力度,但柯西金指挥的苏俄部长会议却不断扩大对华进口,从粮食、咖啡到衣服、裤子,汽车配件,甚至于收音机、电视机、洗衣机也都进口。

  谷雨自然看到了苏俄对华战略的转变,他笑着对第二枢机谷景生,“人在做,天在看,当年我怎么折腾钢铁同志的,现在科兹洛夫原封不变还给了我!”

  谷景生则摇摇头,“谷枢机,情况不一样,我们是弱者,苏俄是强者!”

  “不,在两国经贸问题上,我们是强者,我们进口原料,出口工业制成品,即便我们的工业制成品是轻工业品,也处在产业链的高端,苏俄还是比较吃亏的!”

首节 上一节 122/5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