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新时代新股东

新时代新股东 第145节

  “再赚钱,也是给你打工,奥文完全可以自己做老板嘛,奥文可以开一个店,那些个资本家小姐肯定有想写跳舞、音乐和画画的,奥文可以教她们,提高一下她们的气质!”

  “咦,你还别说,这还真是不错的路,奥文,你就按照库伦说的出来干,大学有什么好呆的,你出来搞一个店面,很好办,申请留职停薪就成!”

  张一思姐弟俩商量她的前途,陆奥文多少有些意外,她想了想说道,“开店是不是太仓促了一些?学校的场所也不是每天都用,我可以和学校申请利用场地和器材,先带几个孩子,若是有了名气,再申请留职停薪自己开店!”

  “这样倒是挺稳妥的,二姐,你也别想着,你不是认识好些人嘛!”

  “帮帮弟妹是应该的,你等着,我过几天就给你把人带来!”

  陆奥文脸一红,看了一眼张库伦,低下了头,张库伦拿起案头的红外遥控器,笑着说道,“二姐,你也别抱怨,电视机你们没办法,但这玩意总是你们搞出来的,高创电子也没有拿走,光光这个就够你们吃很久了!”

  “这玩意这么贵,美国佬走几步路就能调节电视,他们真得会买吗?”

  “肯定会买的,这人呀,能躺着,绝不会站着,比如我购买这台彩电,肯定要顺便购买遥控器,我才懒得跑来跑去换台呢,看电视时躺着换不是挺好吗?”

  一边说着,张库伦拿起一个红外遥控器调试起来,张一思听完,啐了一口,“你个懒虫,你以为谁都跟你一样!”

  “奥文,如果你是美国顾客,年收入是5000多美元,也就是我国的35000多元,你已经花了四千多买彩电,还会再花上千买遥控器吗?”

  陆奥文想了想说道,“应该会买吧,反正四千多和五千多差距也不明显,年收入有三万多呢,一千多也就十天的工资,赚回来也容易!”

  “奥文说得对,二姐,美国人的购买力很强大,你千万不要己度人!”

  “希望你们说的是对的!”

  在1961年,RCA公司推出了一款无线遥控器其常用的切换频道、声音大小调整、以及色彩、亮度等调节功能都具备,已经具备了实用价值。

  当然了,这种遥控器非常昂贵,而且使用起来也有一大堆问题,比如其发出的超声波会引起狗狗的不安,叫个不停,所以即便看到了相关汇报,中国也没有跟美国人走,而是一开始就搞红外遥控器。

  在红外领域拥有一定技术储备的中国南京光学所的技术人员现在正在研发热成像仪和新一代主动红外夜视仪,研发红外发射器件(红外发光管)与红外接收器件(光敏二极管、三极管及光电池),这一块并不是很难,中国已经有相应的基础。

  不过这会的红外遥控器需要的半导体电路就不太好办了,不过美国人在1962年已经研发了世界第一台红外遥控器,梦想电子的技术人员获得之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一连串改进,最终搞出了具有实用价值的红外遥控器。

  当然了,这种红外遥控器相当的昂贵,但谷雨却坚持研发,因为特丽珑彩电本来就是高档货,购买的人大多有钱,再配上一台红外遥控器不是很正常吗?

  而红外遥控器需要用到不少分立元器件和集成电路,这会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未来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进步,红外遥控器的成本也会不断下降,应用范围也会越来越广,这会给梦想电子带来更多更稳定的收益,反正左右都要搞,还不如早早搞。

  所以这样一台实用型的遥控器就出来了,但价格很贵,因为其主要电路来自于梦想电子的设计,梦想电子自然要与电子厂合作,生产相应的产品与电视机配套,不过张一思非常担心卖不动。

  在她看来,新彩电已经非常昂贵了,再加上红外遥控器,国内外客户真得会选购配套的红外遥控器吗?不过张库伦却觉得问题不大,反正昂贵的彩电都买了,再多一个遥控器算不得什么!

  陆奥文虽然参加了讨论,但当她看着张库伦使用红外遥控器换台、调节声音,第一次看到新彩电和新遥控器的陆奥文如见天物,隔着好几米坐在沙发上,就能调节电视,而且是这么先进的电视,这些东西竟然是咱们国内搞出来的,咱们竟然这么发达了吗?

  所以当离开的时候,陆奥文忍不住提出了这个问题,张库伦听完,想了想说道,“咱们国家绝大部分人生活的不好是不假,但那是人口基数太大,我国现在的科技水平并不低。

  你想想看,两弹一星、飞机坦克航母这些军事上的东西都有了,日常生活所需的汽车电视机冰箱彩电也都有,产量也越来越大,出行的高铁越来越长,虽然未必每一样都是最好的,但该有的都已经有了!”

  “怪不得那么多人喊万岁,谷主席确实伟大,这才多少年呀!”

  “德国人和日本人帮了不少,不过现在绝大部分研究都是咱们国内的技术人员做得,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说到这里,张库伦又想到今天陆奥文提到的那个破事,他继续说道,“这些都是光明的东西,那些阴影虽然现在还有不少,但会越来越少的!”

  陆奥文点点头,“嗯,我也相信!”

  被寄予厚望的谷雨,在家中从儿子那里拿到那封信,看完之后,猛得一拍桌子,“他娘的真是混蛋,管不住下半身也就算了,屁股还擦不干净,这样的蠢货不修理怎么行?”

  不修理确实不行,谷雨同志修理人永远是雨露均沾,南北都修理了,红四出身的总要修理,当然了,在边疆这么多年吃沙子比较辛苦,又做了不少事情,该给的待遇他会给,但干出了这种腌臜事,就一定要修理,正好可以把西域那一片清理一番,二十年过去了,该动手了!

第141章 突然考察

  收到中央的命令后,张忆南同志迅速做好交接,省委枢机薄一波本来想搞一个欢迎仪式,不过被张忆南同志拒绝,薄一波也没有勉强,张忆南在这个关键时刻被提了一级,调入北京,明显是做打手的,这个活不好干,谨慎一些也是应该的。

  薄一波同志很是鼓励了一番,“忆南同志,你此次入京责任重大,一定要让全党上下看一看我们南洋的干部敢做事,能做事……”

  张忆南同志点点头,郑重敬礼,“是,侯政委,我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

  两人握手,送走张忆南同志后,薄一波同志坐在办公室中,微微有些心烦,他是北方人,长期在北方工作,对南洋省的气候非常不适应,他过来之后,光生病就生了好几回。

  虽然在一些同志口中这个地方山清水秀,没有严寒,没有酷暑,除了雨水多一些,就几乎没什么缺点了,但他还是怀念北方四季分明的日子。

  除了不适应气候以外,薄一波同志也对南洋省的工作相当头疼,虽然发展了二十年,但南洋省还是非常原始,地方又特别大,他走访地方,来来去去竟然用了好几个月。

  南洋省除了与采矿有关的道路获得优先硬化以外,大部分地区都是土路,雨水又多,到处坑坑洼洼,而一个又一个移民点,又被山林隔开,虽然有一些小水电和地热发电,大部分地区到现在没有通电。

  因为土地面积辽阔,资源丰富,吃喝倒是不用发愁,收入也不少,但这个地方的经济相当初级,只有农业和矿产采掘业,还有一些初级加工业,所以各种日用品产出有限,大部分需要从国内运过来,由于交通不便,兵团供销社供应的各种日用品比较单调,民营企业提供的商品又比较昂贵。

  这些也就罢了,最大的麻烦还不是这些,而是人心变化,南洋省与四面被人包围,有着极大忧患意识,同时也可以对外渗透扩张的昆仑省不同,压根没多少外患,没有外患,就是内患。

  建国已经二十周年了,原来斗志昂扬的兵团上下已经十分松懈,岁数大的同志赚到了钱,完成了积累,却不愿意让儿女留在兵团,他们总想着让子女前往本土大城市,最次最次也要去南洋的各地的城市,认为比在兵团强多了。

  这些年过来的移民一会抱怨好地方都被占光了,一会抱怨条件太差,他们要重新开垦,与天地,与地斗,实在太辛苦,难度大了不知道多少,所得又偏少,这些人总想着返回本土……

  更严重的是,由于地处边疆,交通不便,兵团内部有一些问题已经相当严重,新老移民之间的矛盾,干部与群众的矛盾,偏偏兵团又是准军事化单位,很多同志处理问题简单粗暴,一些同志的作风实在让人头疼,甚至于很有些见不得人的东西。

  薄一波同志看到这一切之后,自然头疼无比,此时国内各个兵团已经在逐渐裁撤,第一阶段是内地兵团的裁撤,第二阶段则是边疆兵团的进一步调整,虽然南洋、昆仑、西藏、新疆和蒙古五个兵团没有裁撤,但按照中央的设想,一些已经得到初步开发的地方可以取消兵团建制。

  这些地区,自创建相应的党政机关和四套班子的同时,一个个团场变成国有农场,战士变成国有农场职工,兵团企业则变成相应的国有企业,农场和国资委都由国资委领导,说白了,就是好地方正规化,地方比较差,或者存在安全风险,还要继续维持更加集中的准军事化经营,发挥兵团的优势。

  薄一波上任之后,调研一番后,自然要启动相应的改革,不过反对的声音却非常大,得到初步开发的地方都是搞得挺好的地方,也有不少企业,已经可以产生收益,若是创建党政机关,成立相应的地方政府,性质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原来的省就是兵团,兵团就是省,现在却变成了一省两治,而且好地方给了省,坏地方留给兵团,兵团地位不仅下降,经济待遇等等必然也会降低,兵团上下自然非常不乐意,这不仅需要做大量的说服工作,其中涉及到的财政分配,干部调动、福利待遇等等问题多如牛毛,没有一把刷子根本就摆不平。

  而且还有一个大家都不说,但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准军事化的兵团体制,兵团干部的权力非常大,而监督又比较少,兵团战士则恰恰相反,各种管束较多,但权力较小,很多干部不愿意放弃权柄。

  如此一来,兵团内部内部争议比较大,虽然薄一波同志是四路军最早的政委之一,威望不低,但他离开军队系统比较早,而南洋兵团绝大部分是南方出身的同志,他的旧部不多,加之此前仕途上又遇到了一些挫折,兵团上下对他并不是很买账,他的动作自然有些缓慢。

  但也就在这两年,条件更差的昆仑省的进展却比较顺利,因为被跳票,被搞到昆仑省担任二把手的吕东并没有颓废,他获得了刘志丹同志的大力支持,迅速开展工作,此时昆仑省已经陆续创建石油城光荣市、首府瓦乌市、南方中心城市都巴等城市的相应筹建工作,并成立了好几个地区。

  这么一对比,南洋省的表现自然引起了中央的不满,在九月的中央局全体会议上,各地方汇报兵团改制问题时,南洋省和西域省相继挨了批评,被认为动作缓慢。

  薄一波有苦说不出,谷景生这个昆仑兵团的创始人已经是第二枢机,谷雨同志退休后,也会接班,昆仑兵团的干部们很快就要迎来一波升迁机会,大家伙心思都火热着,自然配合老领导,把事情做得漂亮一些,好争取早一天调到内地。

  而刘志丹一直待在西昆仑指挥东刚果的诸般战事,实际主持工作的恰恰是被跳票的吕东,因为前途被毁了大半,吕东憋着一肚子火,自然也无所顾忌,也敢大开大合的做事。

  这两件事凑在一起,昆仑兵团自然顺利,但南洋兵团就不行了,中央局委员是不少,但进入常委会的一个都没有,昆仑兵团的老少爷们看到升迁希望不大,自然缺乏拼劲,能磨蹭就磨蹭。

  薄一波相当无奈,当年在部队的时间太短了,竟然有些压不住,真是能气死人,他心里实际上也明白,他性格中柔和的一面比较重,果断的一面比较轻,又做过多年的中组部常务副部长、谷办主任这一类协调为主的角色,总是缺乏一些魄力……

  也正是因此,谷雨同志在他离京,找他谈话时,鼓励他拿出更大的魄力,不要太过犹豫,薄一波同志回到南洋后,刚刚有所发力,结果北京又出事了。

  这一波党内对红孩儿的整顿,来头很猛,薄一波的子女还小,并没有经商,但他的妻弟却一直在经商,虽然几年前他倒霉的时候做了一些切割,但他还是担心被秋后算账,偏偏他与国内的联系并不是很顺畅,这也牵扯了他不少的精力。

  薄一波默默得思忖了片刻,心里也明白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要是南洋省的工作再没有进展,谷枢机绝不会对他客气,想了想,他打开工作日程看了看,嗷,明天要去某一个棕榈种植园看一看……

  谷雨也确实对他不客气,除了同意谷景生对他的调查以外,他还指示中央驻南洋各国特别代表黎玉帮助一把薄一波,而下达这个命令的时候,谷雨甚至都没有通知薄一波。

  也就在薄一波同志前往棕榈树种植园的同时,黎玉同志乘坐的飞机正在往南洋省飞来,黎玉这一次过来的任务除了帮助一把薄一波以外,也要对南洋省的各项工作考察一番。

  南洋省基础建设不足的问题,中央也是知道的,按照谷雨同志所说,南洋省的油气资源这些年进行了勘探,已经发现了一些油气田,虽然储量不算很大,但足够支撑大型炼化厂,同时可依托油气资源,建设若干个化肥厂。

  而与此同时,根据中央的部署,南洋省沿海港口创办一个大型钢铁厂和若干个热电厂,钢铁厂的铁矿石来自于澳大利亚,钢铁厂和热电厂所需的煤炭来自于婆罗洲和苏门答腊,而南洋省本地也有石灰石等相应矿产,这足以支撑一个大型钢铁联合体和配套水泥厂等等的发展……

  除此之外,中央还准备推动华侨前往南洋省投资,其生产出来的各种基础物资不仅可以满足南洋省的发展,也会为东华、南华等地的发展添砖加瓦。

  但要想实现这些目的,南洋生产建设兵团的改制任务需要尽快完成,总不能要求华侨们投资兵团吧,可薄一波同志却有些水土不服,对兵团的领导也做得不是很好,谷雨自然恼火。

  他让黎玉过来看看到底是什么问题,若确定是薄一波不敢触碰敏感问题,谷雨就会安排更加年轻的李锡文同志过来,这也对他最后一次大考。

  虽然黎玉同志已经退休,离开了中央局,但他还是中央委员,更重要的是,谷雨批准黎玉同志享受行政二级相关政治和经济待遇,这事实上已经是除谷雨以外,其他中央局常务委员享受的待遇。

  建国之后,中央搞行政定级,被确定为行政一级的宋夫人,而党内同志只有谷雨、毛泽东、周恩来、刘伯承、朱德五人,后来郑位三、何孟雄、陈赓和彭德怀四同志也被特批为行政一级。

  这九位是党和军队最顶尖的大佬,哪怕郑位三稍稍差了一些,但作为红四系统的总代表,他成为新中央一级,大家伙也没多少意见。

  而行政二级则是其他中央局常务委员、解放军元帅以及刘少奇、方志敏、董贤威、谭秋和邓康等资深中央局委员的待遇。

  而在党内排名中,中央也有规定,在职的中央局常委排名在前,已经退休的行政一级、二级老同志排在后,然后才轮得到在职的中央局委员,再然后是已经退休的行政三级干部……

  所以能够被批准享受行政二级待遇,谷雨同志实际上就是告诉全党,黎玉同志是中央局常委的相关待遇,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能够进入常委会,但该给的礼遇一点都不能少。

  所以黎玉同志虽然退下来,但还是比较满意的,并没有多少牢骚,至于谷景生同志,黎玉也不是太在意,就算谷景生未来做了一把手又如何,只要谷雨同志在世,他顶破天就是一个加强版本的中央第二枢机,老大永远不可能是他。

  而与此同时,他对目前进退失据的薄一波则多少有些同情,这位老兄越混越回去,除了他更擅长协调,不爱得罪人以外,归根到底还是心里想得更多的是怎么当官,不愿意做得罪人或者争议性比较大的事情,开拓性不够!

  虽然做过很长时间的中办主任,但黎玉同志认为薄一波到现在也没有看清楚谷雨同志是什么人,谷雨同志实际上比较“单纯”,他不在乎这样那样的思想争论,也不在乎干部的种种缺点,他用人的标准实际上很简单,能不能不折不扣的完成中央交代的任务。

  你完成相应任务了,你和他政治理念不一样;你贪权,到处安插人,小心眼,搞得下面的干部苦不堪言;你吃点占点,甚至安排子女家人经商,从中谋取好处;甚至于你管不住下半身,家里红旗飘飘,外面百花齐放,他都一概不在意,但你要没有完成中央交代的任务,你麻烦就来了。

  谷雨同志也整人,不过他整顿人实际上是两种,一种是退下来不安分,要么和他对着干,要么手脚不干净,纯粹是见解不一致,他不会收拾人。

  另外一种是那种乱七八糟的事情突破了他的底线,比如叶剑英就是搞女人搞得离谱了,才被惩罚;又比如韩光则是矿难死人太多,需要对外有个交代,多多少少有理由。

  这些年真正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的是陈云,但到了今天,黎玉也看出来了,陈云同志被收拾并不是政治见解问题,而是接班人的问题,谷雨同志应该是担心他捣乱,故意找了一个理由赶他出局,意在警告各路势力。

  但即便如此,谷雨同志对陈云同志的态度也还不错,虽然不让他参加北戴河等重要会议,但与经济有关的文件都会咨询他,而在这一次换届中,各地方主持经济的干部也秘密咨询了他,事实上,他的话语权并没有丢失。

  总体上,谷雨同志还是比较宽厚的,而对薄一波同志格外如此,薄一波在上海期间,搞国企改革不卖力,谷雨同志把他调到北京,然后又降职为政治局候补委员,已经警告过一次,结果他到了南洋,还是故态重萌,他的老毛病又犯了,这不,自己过来帮助他了……

  黎玉同志的飞机落地,当他走出机舱时,吃惊的发现南洋省竟然没有人迎接,他的秘书当时就火了,“首长,南洋省的同志也太过分了!”

  黎玉脸色也很不好看,他面沉似水,带着秘书、警卫员等人来到了机场负责人的办公室,掏出证件联系后,机场负责同志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连忙联系兵团领导层,兵团丁副司令员和正在收拾,准备明天离开的张忆南闻讯后匆匆赶到了机场。

  黎玉虽然生气,但心里估计中办主任王者俊同志没有通知薄一波,要不然不会是这个结果,这不可能是粗心大意,只有一种可能薄一波的处境很不妙,会不会这一次对干部子弟和干部家属不正当经商行为的整顿也跟薄一波有关?

  黎玉与两位同志握手,然后询问薄一波同志在哪里,张忆南同志已经明确规定享受正部级待遇,他告诉黎玉,侯政委今天应该是在考察一家棕榈种植园,然后他很纳闷的询问黎玉,你老人家过来怎么连声招呼都不打?

  黎玉意味深长的笑了笑,“不是我招呼不打,是我也不知道上面没打招呼!”

  张忆南同志更加摸不着头脑,黎玉笑着说道,“忆南同志,你还没有离开正好,这一次谷雨同志派我过来,是想听一听南洋省推动兵团改革不顺利的问题到底在哪里?你们两位过来了正好,我们择日不如撞日,就在机场开一个小会,我要听一听你们的理解!”

  张忆南同志和旁边的丁副司令员微微对了对眼神,两人都明白中央这一次动真格了,不过两人又觉得纳闷,这么大的事情事先怎么一点风声都没有,而且张忆南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就被提拔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但不管怎么样,此时此刻,两人能做的就是比较委婉但又十分真实的反应目前兵团存在的问题,这一次交谈,一直谈了三个小时,黎玉算是把南洋生产兵团的问题基本摸清楚了。

  南洋兵团有一些问题很正常,生产兵团时间一长就要出问题,谷雨同志早就有判断,要不然中央也不会想着改革,但他怎么也想不到薄一波竟然有些压不住阵脚,这是他来之前怎么也想不到的。

  此前的几位兵团一把手,要么是解放军高级将领退役,要么是既有威望的政委退役,薄一波是四路军最早的纵队政委之一,资历摆在那里,黎玉压根就没往这个问题上想,估计在北京的谷雨同志也想不到还有这个原因。

  但仔细想想,似乎也不奇怪,薄一波同志在军队的时间太短,打下太原后,他就调任太原市委枢机,短短两年时间根本就不够,军中影响力太低。

  偏偏南洋生产兵团的退役将校们大部分是南方红军部队的同志,对他并不熟悉,他虽然做过中办主任,但从中央局委员变成候补委员,再回到正式委员这一路又大大丢分,很多不了解中央情况的同志肯定认为他搞得不好,失去了谷雨同志的信任,才被发配到了南洋省……

  若是薄一波同志肯吃苦,深入基层,不断跑来跑去考察也会逐渐获得认同,偏偏他到了南洋又水土不服,连续生病,可能是身体原因,考察工作有些半途而废,所以有一些同志认为他娇滴滴的,在本土大城市坐惯了老爷,这进一步加深了他与兵团中高级干部的隔阂。

  到了这一步,黎玉知道薄一波想在南洋省迅速推动各项工作已经比较困难,不过薄一波就算不行,黎玉也要好好推动一番,这不是为了薄一波,而是为了南洋省,乃至于整个南洋地区考虑。

  “你们这些同志,看问题不能只看到眼前一丢丢东西,中央为什么要在一些条件成熟的城市和地区创建党政机关和四套班子,中央是有考虑的!”

  黎玉把中央的规划说了说,他掰断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画,“同志们,你们看看,从你们这到西澳大利亚和婆罗洲距离比较近,大型钢铁厂办在你们沿海港口城市,成本是非常低的,一个大钢厂落成,会给地方带来不少利润,兵团以后搞各种工程成本会下降很多。

  钢铁厂的带动作用非常强,一个大型钢铁厂就是一座城市,少则几万人,多则十几万人,这些人吃喝拉撒走都要有配套,建筑、交通、物流、餐饮、住宿这些也会起来。

  而只要钢铁厂建成,钢铁厂的下游企业比如机械配件厂、五金厂、电器制造厂等等都会跑过来,顷刻间一座几十万人的城市就能出来,你们不是担心孩子们的就业问题吗?不想让他们修地球吗?可以在钢铁厂和各个相关企业安排,这一点都不难。

  现在不仅仅你们南洋省缺乏建筑物资,整个南洋地区都缺少,到时候你们这个钢铁厂不仅仅可以赚人民币,还可以赚外汇,你们的外贸也会起来,你们总不能用兵团的名义和华侨打交道吧?”

  黎玉这么一番说,丁副司令员立刻来了兴趣,他抓紧帽子,摸了摸脑袋,然后说道,“要是中央是这样的思路,那南洋兵团确实要改革,怎么着也要把钢铁厂和大石化企业搞起来呀!”

首节 上一节 145/5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